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省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加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加快种植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绿色经济”、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推进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政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但不是农村经济发达的省份,我们虽然拥有明显的粮牧优势,但经济结构升级滞后,人口素质偏低,生活质量不高,经济活力不足,促进农民增收对我省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农民收入现状与特征
据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数据汇总统计,2017年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14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58.8元,比上年提高了566.23元,增幅5.52%。2007-2017年农户家庭收入统计分析,农民总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增长缓慢,家庭经营性收入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主体地位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黑龙江省农户收入结构在11年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家庭经营收入份额在不断的减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11年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下降了31.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8个百分点;从工资性收入金额变动来看,农户工资性收入在2006年仅为1995.1元,到2017年黑龙江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己经达到3168.88元,11年间共增长了1172.9元,平均每年增长105.6元,较2006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40.01%。工资性收入份额上升了34.9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个3.17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份额增长了17.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6个百分点;转移支付收入份额共增长了3.7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34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主导地位虽未被改变,但是未来多元化收入来源趋势已经较为明朗。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一大组成部分,且今后其所占比重也将不断增长。相对来讲,转移支付收入在逐渐成为新的收入增长动力,其未来将成为农民收入的一大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波动性仍旧较大,这说明财产性收入尚未成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1年间各收入来源份额变化较大,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正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来源转变,未来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二、我省农民增收制约因素与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是
(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全省农民手中有大量资产、资本和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我省农民普遍对自有财产经营认识不足,财产性投资少,收入十分有限。挖掘财产性收入大有文章可做。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接近尾声,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增强农民市场经营理念,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必将有新的增加。转移性收入有潜力。
(二)地域之间农民收入发展很不平衡
据统计,全省人均年收入在157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村人口还有213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2.5%。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民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基本消除贫困人口。解决这些贫困县和低收入农户收入问题,不仅关乎全省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还将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出去
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已转移560万人,留足250万务农劳力,全省还将有200万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现在,这些劳动力所以没走出来,一方面是土地没有全部实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农民素质偏低,就业渠道不宽。
(四)全省尚有3000万亩耕地没有得到国家补贴
2004年我省在实施对农民直接补贴时,按照“有税有补、无税不补”的原则,以计税土地面积为主要依据确定了1.42亿亩补贴面积。2006年和2011年,在国家实施农资补贴和调增农资补贴标准时,粮食补贴面积达到1.78亿亩(含农垦),但与我省粮食种植面积2.1亿亩相比,还有3000万亩左右的耕地未纳入粮食补贴范围。2016年,我省三项补贴每亩为71.45元(按地方1.4亿亩计算),全省少得21.43亿元,农民人平均少收入117元。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粮食调控政策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我省玉米主产区“卖粮难”问题,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农户收益,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生产积极性。建议国家加大对大豆产业支持力度,提高目标价格,使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相当。只有这样,玉米种植面积才能减下来,减轻玉米的收储压力。同时,建议国家采取一定技术性手段,对粮食尤其是玉米替代品进口进行宏观控制,为国内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保留空间。
(二)安排创业资金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
全省还将有200万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现在,这些劳动力所以没走出来,一方面是土地没有全部实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农民素质偏低,就业渠道不宽。因此,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在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农民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效果很好。建议国家安排农民创业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创业培训,解决农民创业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素质偏低的问题。
(三)按实有耕地面积完善我省粮食补贴政策
2016年,我省三项补贴每亩为71.45元(按地方1.4亿亩计算),全省少得21.43亿元,农民人平均少收入117元。为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将我省未纳入粮食补贴范围的耕地(3000万亩)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四)加快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业园区
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产品以原字号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段短附加值低是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粮食、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原料充足,但是粮食库存积压、运输难运费高。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就地转化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在黑龙江当地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在国家层面运作给与相关的政策和资本支持,打造一个配套的检测、集散、物流一体的国家绿色食品产业航母。
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但与全国发展较快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农民增收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2016年,受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影响,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收窄,2017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显示:农户收入增速下降了2.4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8个百分点,居于全国最后位,全省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省农业连续14年丰收,但是增产不增收仍然是最大的尴尬和困境,这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最难点。
参考文献
[1]宋莉莉,马晓春,杨国军.发达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04):143-149.
[2]李子联.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4(03):16-25.
[3]张红宇,张海阳,李伟毅,李冠佑.当前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04):9-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乡村振兴;政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发展新阶段新规律新任务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但不是农村经济发达的省份,我们虽然拥有明显的粮牧优势,但经济结构升级滞后,人口素质偏低,生活质量不高,经济活力不足,促进农民增收对我省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农民收入现状与特征
据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数据汇总统计,2017年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14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58.8元,比上年提高了566.23元,增幅5.52%。2007-2017年农户家庭收入统计分析,农民总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纯收入不断增加,增长缓慢,家庭经营性收入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主体地位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黑龙江省农户收入结构在11年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家庭经营收入份额在不断的减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11年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下降了31.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8个百分点;从工资性收入金额变动来看,农户工资性收入在2006年仅为1995.1元,到2017年黑龙江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己经达到3168.88元,11年间共增长了1172.9元,平均每年增长105.6元,较2006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40.01%。工资性收入份额上升了34.9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个3.17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份额增长了17.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6个百分点;转移支付收入份额共增长了3.7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34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主导地位虽未被改变,但是未来多元化收入来源趋势已经较为明朗。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一大组成部分,且今后其所占比重也将不断增长。相对来讲,转移支付收入在逐渐成为新的收入增长动力,其未来将成为农民收入的一大稳定来源。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波动性仍旧较大,这说明财产性收入尚未成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1年间各收入来源份额变化较大,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正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来源转变,未来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二、我省农民增收制约因素与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是
(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全省农民手中有大量资产、资本和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我省农民普遍对自有财产经营认识不足,财产性投资少,收入十分有限。挖掘财产性收入大有文章可做。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接近尾声,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增强农民市场经营理念,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必将有新的增加。转移性收入有潜力。
(二)地域之间农民收入发展很不平衡
据统计,全省人均年收入在157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村人口还有213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2.5%。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民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基本消除贫困人口。解决这些贫困县和低收入农户收入问题,不仅关乎全省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还将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出去
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已转移560万人,留足250万务农劳力,全省还将有200万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现在,这些劳动力所以没走出来,一方面是土地没有全部实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农民素质偏低,就业渠道不宽。
(四)全省尚有3000万亩耕地没有得到国家补贴
2004年我省在实施对农民直接补贴时,按照“有税有补、无税不补”的原则,以计税土地面积为主要依据确定了1.42亿亩补贴面积。2006年和2011年,在国家实施农资补贴和调增农资补贴标准时,粮食补贴面积达到1.78亿亩(含农垦),但与我省粮食种植面积2.1亿亩相比,还有3000万亩左右的耕地未纳入粮食补贴范围。2016年,我省三项补贴每亩为71.45元(按地方1.4亿亩计算),全省少得21.43亿元,农民人平均少收入117元。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粮食调控政策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我省玉米主产区“卖粮难”问题,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农户收益,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生产积极性。建议国家加大对大豆产业支持力度,提高目标价格,使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相当。只有这样,玉米种植面积才能减下来,减轻玉米的收储压力。同时,建议国家采取一定技术性手段,对粮食尤其是玉米替代品进口进行宏观控制,为国内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保留空间。
(二)安排创业资金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
全省还将有200万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现在,这些劳动力所以没走出来,一方面是土地没有全部实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农民素质偏低,就业渠道不宽。因此,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在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农民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效果很好。建议国家安排农民创业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创业培训,解决农民创业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素质偏低的问题。
(三)按实有耕地面积完善我省粮食补贴政策
2016年,我省三项补贴每亩为71.45元(按地方1.4亿亩计算),全省少得21.43亿元,农民人平均少收入117元。为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将我省未纳入粮食补贴范围的耕地(3000万亩)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四)加快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业园区
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产品以原字号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段短附加值低是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粮食、畜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原料充足,但是粮食库存积压、运输难运费高。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就地转化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在黑龙江当地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在国家层面运作给与相关的政策和资本支持,打造一个配套的检测、集散、物流一体的国家绿色食品产业航母。
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但与全国发展较快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农民增收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2016年,受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影响,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收窄,2017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显示:农户收入增速下降了2.4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8个百分点,居于全国最后位,全省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省农业连续14年丰收,但是增产不增收仍然是最大的尴尬和困境,这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最难点。
参考文献
[1]宋莉莉,马晓春,杨国军.发达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04):143-149.
[2]李子联.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4(03):16-25.
[3]张红宇,张海阳,李伟毅,李冠佑.当前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04):9-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