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为例,探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找出西方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得出中国媒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妖魔化中国;中西新闻传播;差异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8-01
  
  一、从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中寻找“妖魔化中国”的原因
  
  西方“妖魔化中国”由来已久,这其中有诸如意识形态差异,历史遗留问题,东西方对话交流薄弱等复杂因素。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具体来说,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加以比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传媒社会控制的差异。不分中西,无论古今,国家、政党、各种压力集团,都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着强制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比较起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表面上是通过专门的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新闻记者法以及关于新闻的其他立法与判例对传媒的调控,实质上仍然是由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府在进行控制。容易欺骗公众的是,美国针对新闻的控制主要是软性控制,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利。然而,政府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传播的若干环节施以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利益集团也常常通过对政府直接进行影响,来调控新闻媒介,而且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新闻媒介容易受到广告商的掣肘。因此,美国的新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这是任何表面现象掩盖不了的。
  
  (二)新闻传播动力机制的差异。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本位。“政治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媒体承担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评价一个媒体的质量好坏是以政治价值为标准;“经济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媒体的压力主要來自市场竞争,评价一个媒体质量好坏的标准是经济营利的多少。西方媒体的“经济本位”决定了他们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必然追求高收视率。而敌意能产生收视率、阅读率,这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什么新闻真实、中国人的感受等,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不管是通过其他渠道采访也好,或者是组织他们去西藏采访也好,可以说“找茬”就是他们的主要心态,长期的“业务训练”也是这样要求的。所以西方媒体不惜以丧失媒体公信度为代价,大肆刻意的抹黑中国,这背后的高收视率正是他们撒谎的最大驱动力。
  
  (三)新闻传媒组织的差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新闻传媒隶属于政府或利益集团,大部分传媒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实行编辑独立和经营独立的方针。在总编辑和总经理的主持下,编采人员和经营人员可以更多地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更好地发挥传媒社会功能与获取最大效益是有益的。我国传媒实行的适当的一元化领导下的机关报、国家通讯社与国家电台、电视台体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安于吃“皇粮”,靠国家财政拨款生存发展,重采编,轻经营。这种组织模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中国面临的国际媒体和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被美国掌握的。美国媒体周密策划,精心包装,以独立、自由的面孔增加其可信度,而实质上成为国家至上主义和政府声音的放大器,排除不符合自己价值标准和利益的信息,制造标签化用语,极力“妖魔化”中国,通过“媒体轰炸”把受众变成“一边倒”新闻的囚徒。“媒体轰炸”使整个社会意志被一支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中国的新闻媒体,除了少数几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向国外传播新闻,大多数只能对国内传播。
  
  (四)中美新闻不同的倾向观。中国新闻界认为,用事实说话的真谛是要求新闻报道做到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倾向性是一个矛盾体的辩证统一。真实性是起决定性影响的主要方面,如果所报道的事实是虚假的、失实的,没有客观真实性的,也就使倾向性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倾向性也决不是无足轻重的,倾向性如果发生错误,就不可能真实地、全面地、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即使反映出来了,也不可能实现新闻的价值和功用。正式在这一点上,中国新闻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严格遵循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为了争取受众,美国的新闻总是矢口否认新闻的倾向性,他们标榜的新闻是“超党派的、独立的”。
  
  二、中国媒体能做些什么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对中国媒体而言,能否把声音和影响力扩展到西方主流社会中,这才是最关键的。要超出你自己的圈子、把影响力输入他们的圈子,要让西方国家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得不考虑自己在中国这块巨大市场的利益。
  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我国新闻媒体建设和新闻传播活动,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加强新闻立法的研究,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法律,以法律手段进行新闻调控,以法律保障新闻自由,限制滥用新闻自由。其次,应加快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新闻媒体组织的改革力度,扩大新闻媒介的自主经营权,调动编采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节目办好、办活,适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新闻传播的需要。再次,应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新闻媒体体系,立足国内,重点加强对外新闻传播。政府投资或吸引民间资本,整合多方面力量,构建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形式媒介的对外新闻传播通道,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包括媒体形象)。最后,更新新闻传播观念,既要注重国内受众的接受,更应注重世界其他国家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争取更多的认同。在新闻传播中,不论是采写新闻,还是编、播新闻,应少一些教条,多一些创造,对节目精心包装,增强吸引力。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合同关系构建的背后牵扯到国家、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的利益。在利益博弈中,“长远利益”这一目标为三方利益的平衡提供一个切合点。也正是这样一个利益诉求使得劳动合同关系有了构建空间。但现实的劳动合同关系仍有许多缺陷,而缺陷正是三方利益不均衡所引起。鉴于此,我們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构建新型劳动合同关系。  关键词:劳动合同关系构建;利益平衡;利益阻碍;构建空间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被世人称为“秀才作家”。芥川不仅喜欢日本文学,而且还特别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从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子。本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来探索芥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  关键词:《杜子春》;中国古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经典电视广告作品进行举例分析,探讨中西方电视广告创意的差异化表现及原因分析,以期对如何促进我国电视广告创意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西电视广告;创意;差异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1-01    一、电视广告创意的概念和内涵    广告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包括市场调研、
期刊
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能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更长时间内小说艺术达到的高度和水平的成熟文本,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其中有对《白鹿原》的纵向研究(即研究其艺术手法),也有对《白鹿原》的横向研究(即研究其思想内容),尤其是站在悲剧美学的角度审视其中的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这极大地丰富了《白鹿原》的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但是人们往往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那些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权角色一朱先生、白嘉轩、鹿
期刊
摘要:一部战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纵横策士的叱咤史。作为纵横策士中的崢嵘人物,苏秦扮演着贤人与反间之人于一身的复杂角色,也因为他的贤人之能与反间之术,使得其人生就如传奇般“有意思”,本文尝试以品读传奇之心态,探讨苏秦身份的双重性和趣味性,于此探索其“玩转”战国过程中或悲或喜的人生传奇。  关键词:苏秦之性;贤人之能;反间之术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又与现实发生尖刻的矛盾,极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体现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但,其人文主义思想也存在时代局限。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5-01    一、引言    14到16世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交换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了巴赫与亨德尔的异同。  关键词:巴赫;亨德尔;异同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2-0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音乐巨匠长屹其中,那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由于出生在同一时期,使得人们在谈论其中任何一位时都不不禁提到另一位,并拿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比较。虽然他们很多优点都是对立的,但
期刊
摘要:深度报道被媒体作为市场竞争的突破口和重型武器。深度报道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所以一定程度上,深度报道是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近20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深度报道伴随着社会的变革飞速发展,取得了成就,存在着问题。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3-01    一、电视媒体深度报道的特点    电视新闻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系列反映八零后婚姻和感情生活的都市青春剧引起热议,给观众带来了众多抚慰心灵的精神盛宴。2010年下半年,《婚姻保卫战》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学视角——该剧本身的精良制作和传播学视角——该剧满足了受众多方面心理需求从而受到受众青昧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婚姻保卫战》的热播现象,以及都市青春剧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都市青春剧;赵宝刚;婚姻保卫战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代电影艺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因素。无论是3D还是AE,越来越多的高级操作技术被运用到电影艺术中,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震撼的视觉享受。电影艺术在不断吸纳着来自网络的信息和由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观念的变革时,也因为网络的传播方式与理念带来了自身的改变。但是,在电影发展与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的今天,却出现了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网络电影盗版日益猖狂。这对于电影艺术的传播和电影工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