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夏季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而且水热同期,适合原产热带、亚热带雨林的阴生植物及其他作物的快速生长。但在夏秋季,气候炎热,平均气温28.7℃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38.7℃;且台风多,风速可达6级至12级以上,强
为花卉企业所能接受,在广州地区发展较快,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广东省种植业生产中居于领先地位(见表3)。
高山半保护性设施反季节栽培模式
花卉企业利用从化市和增城市的北部山区(海拔5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进行反季节栽培,种植平原地区不易种植的不耐高温的温带花卉种类、播种育苗或进行低温催花,是一种投入较少的反季节栽培生产方式。
无土栽培技术应用日渐广泛
随着花卉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州市在花卉新品种引进推广、花期调控技术、组织培养快速育苗、商品盆景无土化栽培、国外引进花卉国产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并从营养、植保角度入手,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主要花卉品种的专用基质、专用肥料、专用药剂及水质无害化处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当前,花卉生产正逐步从向数量要效益的数量扩张型向从提高产品商品率要效益的质量提升型转变,基质栽培、专用肥料的使用已为广大种植者所接受,如由于进口基质质量稳定,生产的花卉产品品质提高较快,目前广州地区进口基质的使用量约2,000,000kg,同时“花多多”、“奥绿肥”等进口高档专用肥料的生产需求每年也以60%的速度增长。
温室配套设备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花卉园艺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设备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生产的温室、荫棚、遮阳系统、自动化通风降温系统、微喷雾系统、喷淋系统、滴灌设施、滚动栽培床、加温机、供水净化系统等现代生产设备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单高档薄膜(能提高花卉植物对太阳光使用效率,使用寿命长,可达5年~6年)每年在广州的销售量就超过200万m2。
优势和潜能
加快花卉种苗的繁殖速度,提早定植
在园艺设施内进行三色堇、矮牵牛、一串红等草花的播种育苗,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使花期提前。
进行花期调控
通过设施环境调控可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达到调控花期,实现周年供应的目的。如菊花采用光照结合温度处理、蝴蝶兰的低温催花解决了周年供花问题。
提高花卉的品质
由于许多花卉种类原产于世界各地区,习性各异。通过设施调控可较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从而提高品质。增强花卉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花卉生产的不良环境条件如夏季高温、暴雨、台风和冬季霜冻、寒流等,都会给花卉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设施栽培提供了抗御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确保了花卉周年安全生产。
打破花卉生产和流通的地域限制
花卉和其他园艺作物的不同之外在于满足人们在观赏上对“新、奇、特”的追求。通过对各种花卉栽培设施在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运用,使原产南方的花卉如蝴蝶兰、杜鹃花、山茶花顺利进入北方市场,也使原产北方的牡丹等花开南国。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施栽培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温室环境工程的发展,在可控的环境下,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使花卉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
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州花卉生产约60%是个体生产,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跟风”生产的现状较突出,缺乏科学种花的意识,导致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批量化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不适应现代市场流通对花卉产品批量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有三个:一是花卉生产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二是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缺乏;三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不多,难以形成质量一致的批量产品。
尽管广州花卉的保护地栽培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5.3%,占全省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的25.4%,但温室的面积(含日光温室)所占比例不高,只有4.9%,而荷兰、美国、韩国、日本的设施栽培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达13%、31%、57%和67%。广州花农每人拥有的温室(包括大棚)为0.05公顷、简易设施(荫棚)0.05公顷,而美国花农每人拥有温室面积平均为0,5公顷、简易设施0,3公顷,差距极大。因此,在花卉生产中往往只看到高产出的一面,忽视高投入的一面,生产设施投入不足,导致质量差而不稳,难以实现高产值、高 利润,相反,却要承担高风险。除少部分企业、少部分产品是在先进设施中生产外,绝大部分是在露地或简易设施中生产,造成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不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发展对策
加强设施栽培的设备研制与栽培模式研究
结合广州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研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不同档次、不同形式的栽培设施,降低设施成本,特别是适合观叶植物、种苗生产的设施,从而规范花卉设施生产。进一步完善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制订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加以示范推p-o通过栽培模式的合理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花卉周年均衡生产和高质高效的目的。
加快设施花卉栽培的机械化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设施栽培中的光、温、水、土、肥等调控的机械化程度将得到提高,尤其是基质栽培技术、自动喷灌技术,研制出适当的温室覆盖材料,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最佳光能,将花卉生长的基本要素掌控好,从而获得高效益。进一步研制从花卉播种、上盆、移栽、采收、保鲜、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品质,大力发展推广适于广州地区的节能环保型花卉清洁生产模式。增加农机补贴的力度和广度,提高花卉产业的设施化水平。
加强对专用基质、肥料的开发应用
目前,国产基质鱼龙混杂,质量不稳定,花卉专用肥料品种单一,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应加强花卉专用基质、肥料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制出适合不同花卉品种、不同生产期需要的花卉专用基质、肥料,替代昂贵的进口花卉专用基质、肥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加大对设施栽培新品种培育的投入力度
花卉新品种是花卉业的“芯片”,是花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的出口面对着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权壁垒,企业要发展,产品要出口,必然面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的花卉业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和良种保护意识。发挥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我市乃至我国的丰富野生花卉资源,引育结合,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特别是适合广州气候、栽培设施条件的花卉品种,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推广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
建立花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主栽花卉品种的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设施和栽培技术。建立花卉技术推广体系。花卉主产区的农技部门要调整人才结构,安排一定的科技力量从事花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高山半保护性设施反季节栽培模式
花卉企业利用从化市和增城市的北部山区(海拔5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进行反季节栽培,种植平原地区不易种植的不耐高温的温带花卉种类、播种育苗或进行低温催花,是一种投入较少的反季节栽培生产方式。
无土栽培技术应用日渐广泛
随着花卉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州市在花卉新品种引进推广、花期调控技术、组织培养快速育苗、商品盆景无土化栽培、国外引进花卉国产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并从营养、植保角度入手,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主要花卉品种的专用基质、专用肥料、专用药剂及水质无害化处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当前,花卉生产正逐步从向数量要效益的数量扩张型向从提高产品商品率要效益的质量提升型转变,基质栽培、专用肥料的使用已为广大种植者所接受,如由于进口基质质量稳定,生产的花卉产品品质提高较快,目前广州地区进口基质的使用量约2,000,000kg,同时“花多多”、“奥绿肥”等进口高档专用肥料的生产需求每年也以60%的速度增长。
温室配套设备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花卉园艺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设备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生产的温室、荫棚、遮阳系统、自动化通风降温系统、微喷雾系统、喷淋系统、滴灌设施、滚动栽培床、加温机、供水净化系统等现代生产设备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单高档薄膜(能提高花卉植物对太阳光使用效率,使用寿命长,可达5年~6年)每年在广州的销售量就超过200万m2。
优势和潜能
加快花卉种苗的繁殖速度,提早定植
在园艺设施内进行三色堇、矮牵牛、一串红等草花的播种育苗,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使花期提前。
进行花期调控
通过设施环境调控可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达到调控花期,实现周年供应的目的。如菊花采用光照结合温度处理、蝴蝶兰的低温催花解决了周年供花问题。
提高花卉的品质
由于许多花卉种类原产于世界各地区,习性各异。通过设施调控可较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从而提高品质。增强花卉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花卉生产的不良环境条件如夏季高温、暴雨、台风和冬季霜冻、寒流等,都会给花卉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设施栽培提供了抗御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确保了花卉周年安全生产。
打破花卉生产和流通的地域限制
花卉和其他园艺作物的不同之外在于满足人们在观赏上对“新、奇、特”的追求。通过对各种花卉栽培设施在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运用,使原产南方的花卉如蝴蝶兰、杜鹃花、山茶花顺利进入北方市场,也使原产北方的牡丹等花开南国。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施栽培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温室环境工程的发展,在可控的环境下,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使花卉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
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州花卉生产约60%是个体生产,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跟风”生产的现状较突出,缺乏科学种花的意识,导致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批量化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不适应现代市场流通对花卉产品批量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有三个:一是花卉生产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二是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缺乏;三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不多,难以形成质量一致的批量产品。
尽管广州花卉的保护地栽培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5.3%,占全省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的25.4%,但温室的面积(含日光温室)所占比例不高,只有4.9%,而荷兰、美国、韩国、日本的设施栽培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达13%、31%、57%和67%。广州花农每人拥有的温室(包括大棚)为0.05公顷、简易设施(荫棚)0.05公顷,而美国花农每人拥有温室面积平均为0,5公顷、简易设施0,3公顷,差距极大。因此,在花卉生产中往往只看到高产出的一面,忽视高投入的一面,生产设施投入不足,导致质量差而不稳,难以实现高产值、高 利润,相反,却要承担高风险。除少部分企业、少部分产品是在先进设施中生产外,绝大部分是在露地或简易设施中生产,造成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不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发展对策
加强设施栽培的设备研制与栽培模式研究
结合广州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研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不同档次、不同形式的栽培设施,降低设施成本,特别是适合观叶植物、种苗生产的设施,从而规范花卉设施生产。进一步完善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制订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加以示范推p-o通过栽培模式的合理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花卉周年均衡生产和高质高效的目的。
加快设施花卉栽培的机械化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设施栽培中的光、温、水、土、肥等调控的机械化程度将得到提高,尤其是基质栽培技术、自动喷灌技术,研制出适当的温室覆盖材料,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最佳光能,将花卉生长的基本要素掌控好,从而获得高效益。进一步研制从花卉播种、上盆、移栽、采收、保鲜、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品质,大力发展推广适于广州地区的节能环保型花卉清洁生产模式。增加农机补贴的力度和广度,提高花卉产业的设施化水平。
加强对专用基质、肥料的开发应用
目前,国产基质鱼龙混杂,质量不稳定,花卉专用肥料品种单一,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应加强花卉专用基质、肥料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制出适合不同花卉品种、不同生产期需要的花卉专用基质、肥料,替代昂贵的进口花卉专用基质、肥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加大对设施栽培新品种培育的投入力度
花卉新品种是花卉业的“芯片”,是花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的出口面对着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权壁垒,企业要发展,产品要出口,必然面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的花卉业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和良种保护意识。发挥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我市乃至我国的丰富野生花卉资源,引育结合,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特别是适合广州气候、栽培设施条件的花卉品种,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推广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
建立花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主栽花卉品种的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设施和栽培技术。建立花卉技术推广体系。花卉主产区的农技部门要调整人才结构,安排一定的科技力量从事花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