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斯威齐早期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罗·斯威齐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20世纪40-80年代五十余年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制度演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其中他在20世纪40年代从封闭环境下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结合世界体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概念,吸收和发展了希法亭、列宁等人的理论特点,整合构建了完整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体系,与他60年代更为著名的垄断资本理论相联系,可以称之为早期帝国主义理论,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值得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斯威齐;垄断资本;帝国主义
  一、 前言
  保罗·斯威齐是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一,对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五十余年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制度演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他的代表作是与保罗·巴兰在1966年共同出版的《垄断资本》一书,该书是美國垄断资本学派的奠基之作,也是当时美国新左派和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思想来源之一,对于开拓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视野起到过重要作用。斯威齐和巴兰凭借这本书所创立的垄断资本理论,其中心论题是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谓的经济剩余范畴的产生和吸收问题,本质上是两人力图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规律的成果,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以当时的美国为现实案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剖析,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并让斯威齐和巴兰成为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事实上,这项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威齐在1942年出版的专著《资本主义发展论》中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因此与垄断资本理论相对比,笔者称之为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他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了希法亭与列宁关于金融资本、帝国主义的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帝国主义的理论逻辑框架,并在二十余年后发展成为更为成熟的垄断资本理论。
  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是北美第一本用英语系统介绍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专著,书中更为人所看重的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以及价值转形问题等的研究,而关于其早期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领域内,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地将研究重心放在了马克思、希法亭和列宁等人的经典理论上去。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梳理与研究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思想,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与分析他之后的垄断资本理论以及当时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空白;另一方面对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帝国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也有所帮助,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 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主要内容
  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一书共包括四篇19章,其中关于他早期帝国主义理论的论述,即是书中的第四篇《帝国主义》,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九章共7章内容,因此从篇幅上看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按照笔者所梳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体系,具体来说,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就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并且这三方面的分析是层层推进的逻辑体系,具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际的理论特点。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斯威齐之前,对帝国主义理论做出最具权威性的研究的人是列宁,他曾说,“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垄断或者说垄断资本的发展,是帝国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同样地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开始,并且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问题的核心要素,斯威齐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合理的抽象,假设所研究的对象是单独的封闭环境下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暂且不考虑国家因素。
  斯威齐首先分析了垄断资本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怎样从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在这里他大量引用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的有关内容。具体来说,一方面,不同资本之间的相互竞争本身就会导致资本的扩大化,主要是通过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这两种方式,特别是资本的集中,使得不同资本间的竞争态势逐渐衰弱。另一方面,股份公司这一新的企业制度形式的迅速发展,连同信用制度一起,使得资本集中的速度和强度愈发扩大,各个产业部门的垄断程度不断增加。最后,为了获得垄断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不同的股份公司之间就出现了目的在于压制竞争的各种组合形式——比如卡特尔、托拉斯与企业合并等,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指出的是,斯威齐赞同希法亭关于银行业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但对于希法亭所谓的金融资本最终决定和支配着产业资本的论断,斯威齐是明确反对的。他认为这仅是一个过渡阶段,随着垄断程度的扩张,最终金融资本将会回到产业资本的从属地位上去,这也是斯威齐使用“垄断资本”这一名词而非“金融资本”的原因。
  接下来斯威齐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下的重要经济范畴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价格、利润率、消费、投资和阶级结构等。研究结果显示,垄断资本主义分别导致了:垄断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不足趋势的增强;不同产业部门的利润率呈现级差分布,而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则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垄断产业的新增投资受到了阻碍,决定投资的利润率水平也下降了,而新技术的节约劳动倾向则得到了加强;最后是流通体系在社会中的非理性扩张,尤其是销售规模的扩大,结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绝对和相对两方面都大大增加了为资本家提供社会、政治支柱的“新中间阶级”的数量。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我们将在后文看到这一阶级是如何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实际发展过程的。斯威齐由此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解决或者缓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原有矛盾,而是加剧了这一矛盾,甚至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其内部蕴含着危机与萧条的因素。
  2. 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完成对封闭环境下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后,斯威齐放宽原有的抽象假设,开始研究世界体系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实中的世界体系,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国家共同居于其中,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各种关系的社会体系。不难看出,世界体系下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以国家为核心和载体的,因此斯威齐认为,有必要首先将国家范畴纳入到他的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国家的经济职能及政策选择等方面。   斯威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研究了它的性质(首要职能)、经济职能和政治体制等问题。首先,就国家的性质来说,斯威齐反对阶级调和论的所谓国家代表着整个社会所有阶级的利益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阶级统治,它是统治阶级保证和加强本国阶级结构稳定性的工具。事实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统治和保护私有财产是一回事,“保护财产,就是保护所有者对非所有者的社会统治”。这一性质反应在国家的经济职能与行动上,就是国家会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而在经济领域直接采取行动,甚至有逐渐增强的滥用国家权力的倾向。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保全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某些经济行动有可能与一部分或全体资本家的短期利益相违背,或者对工人阶级做某些不危害整体制度的让步。最后,虽然工人阶级可以凭借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来达到一定的社会主义式或纯粹改良主義式的目的,但权利的获得总是曲折的和有限制的,这也并未改变国家的性质及其对于经济的基本意义。事实上,民主制度本身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在政治层面上公开化了,在这种矛盾激化和极端状况下只会被资产阶级所抛弃,因此资本主义式的改良主义也是行不通的。
  在对国家的理论分析之后,斯威齐回到现实世界,着重研究了世界体系下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经济政策选择上来。从过去历史的角度来看,在资本主义的竞争阶段时期,一方面,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最发达的国家英国采取了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而发展中的美国则是采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政策,这种政策的不同选择取决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或者说前资本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过去重商主义时期所实行的强硬的、侵略性的殖民地政策也在英国自由竞争政策的影响下逐渐放松了。此外,这一阶段的国家间的资本输出问题,还未成为影响经济政策的主要因素。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时期,有三个主要的事态变化导致了经济政策的巨大转变,分别是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崛起,产业部门内垄断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成熟与激化。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转而实行保护关税等维护本国垄断利润的无限制的保护性经济政策,并采用倾销、直接投资(资本输出)等方式,以求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殖民政策方面,扩张本国殖民地的欲望也越发强烈,出于保护垄断利润和先发制人的双重目的,侵略性的殖民政策纷纷得到恢复。这种经济政策的巨大转变导致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开始了对全世界的争夺与瓜分。
  到此为止,斯威齐分别分析了封闭环境与开放环境下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所出现的种种特点与变化,而这就是列宁把这一阶段命名为“帝国主义”的原因所在。对于资本和国家这两方面范畴的理论分析,使得帝国主义的各个理论要素已然备齐,接下来就是斯威齐对于帝国主义整体的性质、影响与后果等问题的探讨研究。
  3. 帝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斯威齐首先修正了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定义或者说基本特征的分析,他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修正后的基本特征则包括:(1)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品的世界市场上处于竞争地位;(2)垄断资本是资本的统治形式;(3)积累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已经成熟,以至于资本输出成为世界经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4)世界市场中的严重对抗,将会导致你死我活的竞争或是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5)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家对世界进行分割。此外,斯威齐强调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军国主义等意识形态对于帝国主义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军国主义思想,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后果,支撑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趋势。对于军国主义特别是军费开支的重视与研究,是斯威齐的理论创新,他将其视为抵消消费不足趋势、吸收资本主义经济剩余的重要因素,在后来的《垄断资本》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接下来斯威齐系统分析了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主要涉及阶级关系、国家变化、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帝国主义的发展极限等方面。首先在社会的各个阶级中,斯威齐认为,帝国主义的特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本质,因而与工人阶级是根本对立的;而前文所述的“新中间阶级”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关系和组织基础,导致他们容易被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所宣扬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所迷惑,变相成为帝国主义斗争的群众基础。因此帝国主义的发展结果,最终把新的中间阶级与资产阶级联系的更为紧密,同时逐渐拉开了它与工人阶级之间的距离。其次关于国家的变化方面,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逐渐激化,一方面导致了国家的权力和职能的大肆扩张,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则是民主议会制度的没落,对中央集权政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三,对于过去的和当时正在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斯威齐认为,这是由于全世界帝国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国家)的扩张速度是不同的,已有的世界均势必然会被其打破,因而重新分割世界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并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其战胜方和战败方,也就基本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不同的是,斯威齐特别指出,二战本质上是三个不同的战争在军事上合而为一的结果,分别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战争、社会主义对抗资本主义的战争、以及落后国家(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最后,关于帝国主义的极限问题,斯威齐力图证明,从帝国主义制度的整体性视角来分析,它的发展终将面临着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由两方面不同的力量所遏制的,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或者说社会主义者的反帝斗争,另一方面则是被帝国主义国家剥削的落后国家内部民族主义者的反帝斗争。斯威齐特别分析了,落后国家反帝斗争的领导权有从民族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转移的趋势,因此这两种力量有合流成一个“伟大运动”的趋势。帝国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最终将导致它自身的没落,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主义体系的扩大。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中国的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由于进行理论研究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时期,斯威齐自然的将法西斯主义纳入到他的理论框架中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的战争时期所采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来说,斯威齐分析了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阶级性质以及制度必然性等问题。他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和发展的,但不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即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阶段;法西斯主义最初的阶级基础来自于社会中的“新中间阶级”,但当它取得国家政权时,这一基础将最终转移至垄断资本上去,因此法西斯国家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只不过是更新了血液的资本家阶级;法西斯国家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所差异,它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考虑到当时战争的局势,甚至自身还带有自我毁灭的基本特性。
  三、 结语
  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从垄断资本和国家范畴两方面入手,吸收和发展了希法亭、列宁等人的理论特点,整合构建了完整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体系,以此分析了帝国主义(以及同时代的法西斯主义)的性质、影响和未来结局等问题。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素,始终贯穿着斯威齐的整个学术生涯,特别是对于垄断资本问题的分析,更是他一生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在其早期帝国主义理论分析的最后,斯威齐展望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未来,认为整个社会的改良只能是社会主义式的,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改良主义注定失败,而帝国主义也终将没落,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只不过与两种社会制度全面对抗并有一场“最终决战”的观点相比,斯威齐更倾向于和平过渡的方式,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能够吸引对方进行转变。其中斯威齐在《资本主义发展论》最后一章“未来的展望”中写道,伴随着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壮大,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影响就越来越强烈,这种影响可能会造成兩个后果,一是使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与社会主义体系作斗争,二是瓦解当时现存的资本主义体系,并促进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壮大。在斯威齐看来前者的可能性小于后者,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非对抗性和非剥削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国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而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资本主义体系仍会陷入马克思主义早已分析过的各种困境与危机之中,这样,更为稳定和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并造成对资本主义体系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头一次成为真正办得到的事情”。斯威齐的这一社会主义“和平过渡”思想在当时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观点,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的相关理论研究中有所改变和演进,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细展开。总而言之,斯威齐的早期帝国主义理论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不但是他之后提出的垄断资本理论的先导,关于军事扩张等观点对当代帝国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参考文献:
  [1] 斯威齐,巴兰.垄断资本[M].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 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M].陈观烈,秦亚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希法亭.金融资本[M].李琼,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张维昊(1988-),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
  收稿日期:2016-07-17。
其他文献
把国际投机资本嵌入传统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构建了国际投资资本流动对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影响的数理模型,使用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国际投机资本和金融风险的的月度数据进行
小学生作文做到有个性真的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吗?不是的。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就像他们都有着独特的外貌一样,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世 Is it really a tough job
目的对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颌骨骨折17例,术前CT扫描形成三维图像,显示颌骨的三维结构,准确测量骨折移位的距离,并与健侧对比.术后进行CT
1 病例报告患儿高某,男性,5岁,家住农村。住院号:14 5 5 5 2。因间歇性频繁惊厥7个月,浮肿、血尿7天,加重3天,并呈惊厥持续状态达7h ,于2 0 0 1年4月2 0日入院。两月前在当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深化改革要求的倡导下,一批批普通中职院校逐渐通过自主深化教育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产教融合”的教育思想,指导青年教师增强自身的专业实践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会计与税法中有所差异,为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带来一定不便。本文针对会计和税法在结转工程成本标志、试运行收入处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
税收立法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税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改变而对企业的纳税活动引起的风险.从政府方面讲,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的税收政策总是要根据
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实务工具之一.本文着眼事业单位,通过探讨人员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简单探讨,以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93例成人髁状突骨折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张口型、咬合
为了使企业和单位能够很好的降低产品的成本节约费用,本文主要论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几个方面和方法。大体可分为:成本费用的概论、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及途径、(主要是在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