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而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应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1. 在体育中塑造人格 现代体育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体育能促进学生生理发展,为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健康的心理,又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学生而言,要想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强健的体魄,尤其是以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为基础。所以我们说,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的首要前提。
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这对学生切实认识自身是一个契机。同时,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更能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紧张、激烈的特点,有些项目甚至是高强度、强对抗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作风,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勇于抗争等优秀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 体育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从价值目标上看,现代体育已不仅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从价值功能上看,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促进个体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从价值实现形式上看,体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等途径,转化为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和文化人格。从价值评价上看,体育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可见,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
多年的基层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对自己身心进行自我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人格的一个过程。
3.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思、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应创设和保持一种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持续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自律进程,把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过去体育教学的一些模式,实施民主施教,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3.2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3.3 发展社会认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人是社会的一员,人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育运动是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学习体育角色的技能。体会体育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与全队、与对手的各种关系,在体育的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发展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是个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品质。
3.4 积极参与,自强自立,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运动中无论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要求个人的积极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力投入,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体育的课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比赛场成了天经地义的竞争场所,在规则的方圆中让学生得以尽情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总之,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应真正认识到健全人格的价值与魅力,重视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1. 在体育中塑造人格 现代体育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体育能促进学生生理发展,为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健康的心理,又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学生而言,要想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强健的体魄,尤其是以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为基础。所以我们说,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的首要前提。
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这对学生切实认识自身是一个契机。同时,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更能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健全人格的必要组成部分。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紧张、激烈的特点,有些项目甚至是高强度、强对抗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作风,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勇于抗争等优秀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 体育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从价值目标上看,现代体育已不仅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从价值功能上看,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促进个体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从价值实现形式上看,体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等途径,转化为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和文化人格。从价值评价上看,体育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可见,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
多年的基层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对自己身心进行自我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人格的一个过程。
3.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思、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应创设和保持一种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持续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自律进程,把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变过去体育教学的一些模式,实施民主施教,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3.2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3.3 发展社会认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人是社会的一员,人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育运动是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学习体育角色的技能。体会体育角色的责任,实践角色与同伴、与全队、与对手的各种关系,在体育的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发展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是个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品质。
3.4 积极参与,自强自立,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运动中无论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要求个人的积极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力投入,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体育的课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比赛场成了天经地义的竞争场所,在规则的方圆中让学生得以尽情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
总之,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应真正认识到健全人格的价值与魅力,重视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