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所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主要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深广度 探究 质疑 教学情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实施新课程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线教师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评价,在教学组织上,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民主性”逐步取代“权威性”,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愉悦、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民主。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对于这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有的教师甚至也发泄过一些不满,但反思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对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学习领会课标,把握教学深广度
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旧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安排却只及原来的三分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将新课程必修内容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通过对比相关内容在必修与选修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教材突出的是什么,弱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准确把握教材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以求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或“一步到位”而增加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负担。例如,鲁科版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这一内容中,删去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以及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研究氯气的性质”中,未涉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像这些已被删除的内容,还有一些超纲的内容、限定深广的内容不宜拓展;有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二、落实教材探究性学习要求,把握好“探究”密度
科学探究不仅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且是教师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的每一环节,教师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结合,落实探究的要求。高中课程目标在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通过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若只注重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则是片面的科学素养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发展显然是不全面的。有的教师不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而是选定一个与教师所要得到的答案相关的问题来要求学生回答;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或选择探究的方案,而是严格要求学生执行教师汇出的方案,使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探究教学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讲授教学。
同时,在我们提倡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每类化学知识的教学都采用探究方法。客观地说,并不是每一节化学课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因为并非每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体验性目标,再则,探究式教学的盲目运用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其实,强调过程与方法,并不是要求每节课、每个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而应该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三、激發学生的质疑技能是思维的重要环节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一定会问,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代表学生都会了,都懂了,而可能是学生不会问问题,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问什么,怎么问。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具体,不要模棱两可,不要过于抽象,而且难易要适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师所提问题的意图。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
题,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根本目的。结合化学课程内容,利用焦点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人们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化学发现和发明等情景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创设教学情景时,教师一定要设计真实的探究情景,探究情景越逼真学生心理上探究的动机就越强烈,探究过程的收获就越大。如,通过讨论合成氨、合成材料、药物合成、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上述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从而热爱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起步阶段由于认识和经验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着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设法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并不断改进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教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2007(5),20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5).
关键词:新课改 深广度 探究 质疑 教学情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实施新课程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线教师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评价,在教学组织上,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民主性”逐步取代“权威性”,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愉悦、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民主。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对于这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有的教师甚至也发泄过一些不满,但反思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对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学习领会课标,把握教学深广度
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旧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安排却只及原来的三分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将新课程必修内容的基础要求与传统课程相提并论,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通过对比相关内容在必修与选修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教材突出的是什么,弱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准确把握教材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以求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或“一步到位”而增加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负担。例如,鲁科版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这一内容中,删去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以及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研究氯气的性质”中,未涉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像这些已被删除的内容,还有一些超纲的内容、限定深广的内容不宜拓展;有些内容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置梯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二、落实教材探究性学习要求,把握好“探究”密度
科学探究不仅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且是教师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的每一环节,教师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结合,落实探究的要求。高中课程目标在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通过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若只注重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的实施,则是片面的科学素养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发展显然是不全面的。有的教师不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而是选定一个与教师所要得到的答案相关的问题来要求学生回答;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或选择探究的方案,而是严格要求学生执行教师汇出的方案,使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探究教学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讲授教学。
同时,在我们提倡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每类化学知识的教学都采用探究方法。客观地说,并不是每一节化学课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因为并非每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体验性目标,再则,探究式教学的盲目运用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其实,强调过程与方法,并不是要求每节课、每个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而应该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三、激發学生的质疑技能是思维的重要环节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一定会问,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代表学生都会了,都懂了,而可能是学生不会问问题,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问什么,怎么问。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具体,不要模棱两可,不要过于抽象,而且难易要适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师所提问题的意图。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
题,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根本目的。结合化学课程内容,利用焦点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人们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化学发现和发明等情景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创设教学情景时,教师一定要设计真实的探究情景,探究情景越逼真学生心理上探究的动机就越强烈,探究过程的收获就越大。如,通过讨论合成氨、合成材料、药物合成、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上述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从而热爱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起步阶段由于认识和经验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着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设法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并不断改进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教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2007(5),20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