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大门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正宽调任县教育局长后,听到了一件奇事:槐花中学的大门是全县最贵的大门。槐花乡是个贫困乡,中学的大门居然全县最贵,马正宽就想着抽空去看看。这天,他正巧要去槐花中学办公。马局长一路期待,直到汽车开进槐花中学,才发现大门一点都不高档,就是用废料焊的,青砖垒的,进出还需要保安推拉。马局长想不通,难道大门里边有猫腻?
  办公间隙,马局长问槐花中学的杨校长:“你们的大门怎么垒的?”杨校长张嘴就来:“沙子水泥,连钢筋都没用。”马县长又问:“贴的什么瓷砖?”“市面上最便宜的。”杨校长又回。“大门的材料是什么?”马局长再问。杨校长苦笑一声:“我们经费紧张,大门的材料就是从废品站买的生铁焊的。”临走时,马局长摇下车窗,仔细审视了学校大门,发现和杨校长说的一样。看来,谣言不可信啊!
  过了没几天,局里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槐花中学的大门的确是全县最贵的,一年的看护费就要十几万。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问对方十几万怎么花,对方却让教育局的人自己去调查。马局长安排秘书联系一位建筑方面的行家,让其悄悄去槐花中学摸个底。
  隔了两天,秘书向马局长汇报:“已经打探过了,槐花中学大门的用料和杨校长说的基本一致。同时,还暗访了门口的保安,每年大门的看护费十几万更是荒唐,顶多一年刷一次漆,连一百块都不到。”马局长一听,这才放下心。
  可打这之后,局里又陆续接到几个匿名电话,一再强调槐花中学的大门全县最贵。马局长认为,这完全是对杨校长的栽赃。对此,马局长跟杨校长通了电话,劝其不必在意,公道自在人心。
  没几天,杨校长突然向马局长请示,说想邀请他再来学校,有重要事情向他汇报。马局长预感杨校长有苦衷,就答应第二天过去。
  第二天,马局长一早就坐车去了槐花中学。没想到的是,汽车刚开到槐花中学门口,就被一群人挡住了,为首的正是杨校长。马局长从车里下来,杨校长上前打招呼:“今天请您看场表演。”说着,杨校长指了指旁边早已摆好的几排座位。马局长感到很纳闷:“就在大门口看吗?”杨校长点点头。马局长更不明白了,心里犯起嘀咕,索性直接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
  马局长一行人刚坐好,杨校长就一声令下:“上场!”话音刚落,两名保安踏着方步走到马局长面前,“嘿”的一声,每人从身后拎出一把锤头。马局长吓了一跳,秘书站起来,气吼吼地指着杨校长说:“你要干吗?”杨校长走到保安身前,对着马局长笑着说:“您也清楚,最近我们学校接连受到诽谤,说大门是全县最贵的。我这个当校长的感到压力山大,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澄清,今天就当着您的面把大门给砸了,让大家看看,学校的大门到底是什么样的。至于砸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由我个人承担。”
  马局长听杨校长说完,回应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这种行为我们不提倡。”杨校长的态度却很坚决:“为了我们槐花中学的清白,我这也是没办法,請马局长谅解。”马局长看到,杨校长准备做得非常充分,四周安排了人录像不说,旁边还有一辆挖掘机待命。
  此情此景,马局长被杨校长的决心打动了:“如果大门没问题,我保证把诽谤的人揪出来。”杨校长一挥胳膊招呼保安:“开锤!”
  话音未落,两位保安抡起大锤,转身对着大门砸起来。本来就不甚结实的大门,三五下就被砸倒了。接下来,保安又把门垛子围起来,你一锤我一锤地敲起来。现场叮叮当当,泥块乱飞,烟雾腾腾。马局长坐在上风口,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也就一刻钟的工夫,两个门垛子就被保安敲成了一堆土。杨校长让保安撤到一旁,摄像人员上场,四个摄像人员对着一堆建筑垃圾左拍右拍。这时,杨校长从地上抓起一块混凝土,大步走到马局长面前:“这就是我们大门的材料,怎么能是全县最贵的?”
  马局长目睹了大门被敲碎的整个过程,他站起来当场宣布:“槐花中学的大门就是普通的大门,所有对槐花中学的诽谤都是可耻的。”
  这时,突然从旁边走过来两个人,正是刚才砸门的保安。这两名保安齐刷刷地走到马局长面前,低下了头。其中一名保安说:“报告马局长,我们学校的大门的确是全县最贵的。”
  啊!现场的人都惊呆了。难不成保安砸门时发现了什么?
  杨校长盯着这两名保安呵斥道:“你们疯了!”保安没理会杨校长,一名保安说:“我们真的是醒悟了。”接下来,这名保安向马局长汇报:“我们俩都是这几年晋升的高级教师,工资比一般教师要多不少。因为晋升了高级,没有了追求,就不想再教课了,所以极力要求学校把我们调到后勤,去年就做了看门的保安,成了闲职。据我们了解,全县的确只有我校是两名高级教师看大门,一年的薪水足有十几万,所以有人戏称我们的大门全县最贵,也并非空穴来风。通过刚才砸大门,我们的良心受到谴责,脑袋被敲醒了。我们不应该投机取巧,晋升了高级更应该发挥才干教育学生。我们错了,我们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罚……”
  两名“保安”头低得越来越深,杨校长心里却激动不已。因为自打高级教师当了保安后,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差,教师们的进取心都受到了影响。为了遏制这种势头,他安排人打了匿名电话,自己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就为了迫使他俩重回教学岗位。至于马局长,他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他文献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难道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跟老爸复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认说:“世上巧合的事情
期刊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拆了份头,他觉得小江不够义气,不讲兄弟情义。兄弟俩的关系就没有以前热络了。  小江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心里想就算他不开,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开,别人开了,一样要拆
期刊
刘涛平时喜欢写稿子,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小说,入了省作协后,就开始有些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大作家了。  他经常在当地文友微信群里得意忘形地吹嘘自己又发表了哪些作品,得了哪些奖。结果有一天,他被群里的一位老文友苦口婆心地教训了一通。  因为群里要求实名,刘涛很快就通过网络查到了这个老文友的资料,是一个县级作协会员。刘涛嗤之以鼻,还在群里说老文友根本没有资格跟他对话。群里还有一位文友叫张伟,是刘涛的好朋
期刊
江海涛是个美食迷,这天,趁着休息日去月牙湾吃煎粉。月牙湾坐落在一个山湾里,刚下车,江海涛看见一个卖山货的,就上前问:“翠花家的煎粉店在哪儿呀?”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江海涛,斜着眼睛问:“你找翠花做什么?”  江海涛说:“听说翠花做的煎粉好吃,想去尝尝。”  那人“哦”了一声,边挽袖口边指着湾口说:“只此一家,店主就是翠花。”说完,又说了一句,“我叫大龙,湾里没人不晓得的。”  江海涛心中一惊,大
期刊
你见过UFO吗?  不少人认为,飞碟的故事是近代天文爱好者杜撰出来的。其实,中国古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飞碟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描述飞碟的名称有飞天的车、龙、飞车、龙车、三足乌、油灯、火鸟等。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上古时期,帝俊和羲和生出了十个太阳,因为是人和神的混血,他们时而可以变成太阳在天空中放射出光芒,时而又会化成三足的金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鸟、三足
期刊
北宋年间,有两位大臣让宋仁宗赵祯又爱又恨,捧又捧不得,甩又甩不掉。一位是宰相吕夷简,他遇事见风使舵,能说会道,得意时眼睛眯成条缝,生气时直翻白眼,他就像赵祯肚子里的蛔虫,说的话总能落到赵祯的心坎里。  另一位就是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范仲淹为人和吕夷简不同,他秉性刚烈,心系民众,遇事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有时连皇帝的情面也不给。赵祯说他狗脾气太倔、太二,所以管他叫范老二。  那时,淮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
期刊
這天,高虎下班后没事干,正坐在宿舍窗前玩手机,突然收到女朋友香草的一条微信,让他请假回去帮她种几天地。  高虎是个爱打扮、喜欢耍酷耍帅的小伙子,就是因为嫌在农村种地又脏又累,才跑到镇上打工的,他还想让香草跟他一起出来打工呢。可香草偏偏喜欢农村的生活,说在农村好好干一样有发展,还可以兼顾着照顾老人。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回家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自己好不容易摆脱的乡下“泥土气”又得上身,酷帅的形
期刊
不久前,我为了创作一部东北農村扭秧歌题材的小说,采访了一些当年的秧歌队员,不仅勾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还了解到这种曾经火爆东北农村一二百年的拜年形式已经彻底消失,因为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大秧歌如火如荼,可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扭秧歌拜年,已经成为生长在东北乡下的中老年人的群体记忆。在一种复杂情绪的驱使之下,我产生了撰写《找感觉》的冲动。故事里的秧歌头儿刘发、“白蛇”李鲜花、为
期刊
高山队只有十来户人家,全住在高山上,因为人少,出村的路只能自己掏钱修。这年春节,趁大伙儿都在家,老队长刘晓天号召大家集资,准备将出村的三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村民积极响应,尽最大的努力,最终筹资三十万元。  刘晓天找人算了下,按普通标准,修这条路最少也要五十万,也就是说,集资尚缺二十万。因为缺口太大,刘晓天十分沮丧地说:“看来,这路今年是修不成了。”  承包这个工程的是本村人,他告诉刘晓天:“其实有
期刊
半年前,金海携妻带子,从内地来到这个沿海城市发展。凭着勤奋和用心,他们渐渐立住了脚,夫妻二人都在私企从事体面的文职工作,儿子则寄宿在本市一家民办学校读书。  这一天,金海忽然接到市教育局的电话,说是邀请他参加一个什么联谊会。金海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与教育搭不上半点关系,并且他们初来乍到,除了同事外,也没认识几个人,怎么会邀请他呢?起初他还以为是人家搞错了,但又一想应该不会,就算是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