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语阅读是二语学习及教学的重要目标。隐喻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无处不在,在二语阅读教学中结合隐喻理解加工机制,能使二语学习者更高效地掌握阅读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以大学英语课文中的隐喻句子为例,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隐喻;加工机制
1. 引言
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不再被视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被学习。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本质以及根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之一,也开始进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对隐喻的认知研究在二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的隐喻认知理论和实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隐喻加工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成果对隐喻句理解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如关于语言理解的抑制机制是语言理解也是隐喻理解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集中介绍抑制机制研究,以隐喻句子为语料,探讨这一机制研究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抑制机制研究现状综述
抑制机制在国外语言学、认知及心理等学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根据结构建构理论(Gemsbacher 1990),理解是一个通用的、对被理解内容建造连贯心理表征,理解者心智建构中的记忆节点的激活程度受强化与抑制两大认知机制的调节。在母语理解中较多研究证实了隐喻理解加工的双重假设。然而关于二语隐喻理解,有人赞同双重假设,即二语学习者抑制了与隐喻理解不相关信息的激活;有人提出“促进而无抑制”现象,即在二语理解中,重复或者关联的信息,虽能获得正启动效应,但是无关的信息却并不被抑制,也就是,二语学习者的抑制机制缺乏效率。Mercier et al.(2013)实证得出二语经历会强化学习者的认知控制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在理解中更关注于相关信息,从而增加其抑制不相关信息干扰的能力。吴诗玉等(2014)采用跨模式启动试验,证实了隐喻理解加工的双重假设,二语隐喻的理解加工既强化隐喻喻体相关属性的激活,又抑制不相关属性的干扰。
抑制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二语听力理解或者外语故事理解居多,而在二语阅读中对于隐喻这一具有特殊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的语用现象的加工过程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枫教授做了一场有关阅读母语与阅读外语的讲座,指出二语阅读是二语学习及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二语能力以及二语概念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二语阅读研究最多,却理解得甚少。马拯、吴诗玉(2011)指出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他们发现学习者使用抑制机制来清除无关信息的影响,对角色目标保持跟踪,从而理解故事中的因果路线。
3.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根据上述提到的结构建造框架,理解中“记忆单元”的激活受到强化和抑制两大认知机制的调节。强化机制能够增强相关联概念的激活,而抑制则减少不相关概念的激活,减弱与上下文不相关意思的激活。如对单词jail意思的处理,在隐喻句子My job is a jail和My job is to put criminals into jail中,能有效地抑制与上下文不相关的意思“让人不快、不自由和具有惩罚性”和“监狱”的处理,不管是对句子的理解还是对全篇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
本研究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英语提高课程--批判性阅读2》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婚姻为什么失败”为例,阐释此理解加工机制对阅读文章中隐喻句子的理解和加工。对隐喻句的理解根据上下文,通过对本体和喻体进行更大的对比,使得阅读者对这一比较印象更为深刻,从而理解该隐喻。文中的隐喻句子如“Anger builds until it erupts into a volcanic burst that buries the marriage in ash.”正是因为之前作者指出男女双方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于是怒气越积越多,最后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其灰烬终将婚姻埋葬。这样的上文帮助阅读者摒弃火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本意,而形象地把怒气之汹猛展露出来。阅读者对于这一隐喻句子的理解在中证实了抑制作用的存在。同样,“While all marital partners feel shackled at times it is they who really choose to make the marital ties into confining chains or supporting bonds.”这个引用的句子里的“束缚人的羁绊或相互扶持的纽带”,正是因为前后提到了“束缚”、“约束”等,读者就能很快理解这个隐喻,认识到婚姻关系是好是坏取决于男女自己。因此,在二语阅读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理解抑制机制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清楚认识到抑制机制在隐喻句子理解加工中的作用。熟练的结构建造,会形成很有层次,重点明确的心理结构,而糟糕的结构建造,(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则由于无法抑制不关联信息和概念的干扰,引发许多新的不相关的子结构,从而形成缺乏连贯的心理结构,从而导致关键信息在记忆里很难提取,带来理解的困难。特别是在阅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同形异义字的处理上,它的多个意思一开始都是激活的,一个拥有有效地抑制机制的理解者能够高效的抑制与上下文不相关意思的处理。在句子理解中必须通过词汇、语义、句法、语用和别的约束来做出某种选择,这些约束影响不同意思激活的水平。(吴诗玉等 2005)
(二)帮助学生熟悉隐喻母语概念,充分利用概念迁移习得隐喻
研究指出词汇等低层次的处理过程熟练化的重要性。熟练表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忽略某个单词或者抑制对单词的处理能力。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隐喻概念意识,帮助学生以语块等整体形式理解常见的隐喻句子,逐渐使得学习者对隐喻句子理解自动化。但是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完全不能解决当今活灵活现的隐喻句子,真正熟练的掌握隐喻句子的理解比不熟练的读者应该会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即更少的干扰效果。叶丹(2015)发现英汉概念对等的隐喻句子的正确选择率要大于英汉概念不对等的隐喻句子的正确率,即母语概念迁移确实存在。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这一影响,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对等概念概念来帮助二语学习者更好、更准备地掌握比较抽象的隐喻句子。
(三)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进一步促进语言知识和能力
研究表明,在二语阅读中,除了使用语言知识外,也在不断地利用我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因此,在二语阅读教学中,培养二语知识,可能要比直接培训阅读技能和策略要更有效。要想丰富背景知识就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经历,而丰富的背景知识又能反过来促進任何形式的阅读。尤其要孤立学生进行课外泛读。泛读能帮助二语学习者丰富阅读经验,增加背景知识,更能够帮助学习者加速二语语言处理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Gernsbacher, M. 1990.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s Structure Building [M]. Hillsdale, N. J.: Lawrence Erlbaum.
[2]Mercier, J., I. Pivneva & D. Titone. 2013. Individaul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relate to bilingual spoken word processing [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7: 89-117.
[3]马拯、吴诗玉,2011,外语故事理解中的角色目标抑制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887-899.
[4]吴诗玉、马拯、冯新华,2014,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跨模式启动实验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6):889-900.
[5]吴诗玉、王同顺,2005,自动化还是控制?——论外语听力理解中的抑制机制[J],《外语电化教学》(12):47-50.
[6]叶丹,2015,母语概念迁移对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影响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5).
作者简介:叶丹(1982-),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句法学、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母语概念迁移现象研究”(项目编号W20160008)系列成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隐喻;加工机制
1. 引言
随着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不再被视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被学习。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本质以及根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之一,也开始进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领域。对隐喻的认知研究在二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的隐喻认知理论和实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隐喻加工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成果对隐喻句理解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如关于语言理解的抑制机制是语言理解也是隐喻理解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集中介绍抑制机制研究,以隐喻句子为语料,探讨这一机制研究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抑制机制研究现状综述
抑制机制在国外语言学、认知及心理等学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根据结构建构理论(Gemsbacher 1990),理解是一个通用的、对被理解内容建造连贯心理表征,理解者心智建构中的记忆节点的激活程度受强化与抑制两大认知机制的调节。在母语理解中较多研究证实了隐喻理解加工的双重假设。然而关于二语隐喻理解,有人赞同双重假设,即二语学习者抑制了与隐喻理解不相关信息的激活;有人提出“促进而无抑制”现象,即在二语理解中,重复或者关联的信息,虽能获得正启动效应,但是无关的信息却并不被抑制,也就是,二语学习者的抑制机制缺乏效率。Mercier et al.(2013)实证得出二语经历会强化学习者的认知控制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在理解中更关注于相关信息,从而增加其抑制不相关信息干扰的能力。吴诗玉等(2014)采用跨模式启动试验,证实了隐喻理解加工的双重假设,二语隐喻的理解加工既强化隐喻喻体相关属性的激活,又抑制不相关属性的干扰。
抑制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二语听力理解或者外语故事理解居多,而在二语阅读中对于隐喻这一具有特殊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的语用现象的加工过程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枫教授做了一场有关阅读母语与阅读外语的讲座,指出二语阅读是二语学习及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二语能力以及二语概念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二语阅读研究最多,却理解得甚少。马拯、吴诗玉(2011)指出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他们发现学习者使用抑制机制来清除无关信息的影响,对角色目标保持跟踪,从而理解故事中的因果路线。
3.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根据上述提到的结构建造框架,理解中“记忆单元”的激活受到强化和抑制两大认知机制的调节。强化机制能够增强相关联概念的激活,而抑制则减少不相关概念的激活,减弱与上下文不相关意思的激活。如对单词jail意思的处理,在隐喻句子My job is a jail和My job is to put criminals into jail中,能有效地抑制与上下文不相关的意思“让人不快、不自由和具有惩罚性”和“监狱”的处理,不管是对句子的理解还是对全篇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
本研究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英语提高课程--批判性阅读2》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婚姻为什么失败”为例,阐释此理解加工机制对阅读文章中隐喻句子的理解和加工。对隐喻句的理解根据上下文,通过对本体和喻体进行更大的对比,使得阅读者对这一比较印象更为深刻,从而理解该隐喻。文中的隐喻句子如“Anger builds until it erupts into a volcanic burst that buries the marriage in ash.”正是因为之前作者指出男女双方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于是怒气越积越多,最后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其灰烬终将婚姻埋葬。这样的上文帮助阅读者摒弃火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本意,而形象地把怒气之汹猛展露出来。阅读者对于这一隐喻句子的理解在中证实了抑制作用的存在。同样,“While all marital partners feel shackled at times it is they who really choose to make the marital ties into confining chains or supporting bonds.”这个引用的句子里的“束缚人的羁绊或相互扶持的纽带”,正是因为前后提到了“束缚”、“约束”等,读者就能很快理解这个隐喻,认识到婚姻关系是好是坏取决于男女自己。因此,在二语阅读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理解抑制机制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清楚认识到抑制机制在隐喻句子理解加工中的作用。熟练的结构建造,会形成很有层次,重点明确的心理结构,而糟糕的结构建造,(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则由于无法抑制不关联信息和概念的干扰,引发许多新的不相关的子结构,从而形成缺乏连贯的心理结构,从而导致关键信息在记忆里很难提取,带来理解的困难。特别是在阅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同形异义字的处理上,它的多个意思一开始都是激活的,一个拥有有效地抑制机制的理解者能够高效的抑制与上下文不相关意思的处理。在句子理解中必须通过词汇、语义、句法、语用和别的约束来做出某种选择,这些约束影响不同意思激活的水平。(吴诗玉等 2005)
(二)帮助学生熟悉隐喻母语概念,充分利用概念迁移习得隐喻
研究指出词汇等低层次的处理过程熟练化的重要性。熟练表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忽略某个单词或者抑制对单词的处理能力。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隐喻概念意识,帮助学生以语块等整体形式理解常见的隐喻句子,逐渐使得学习者对隐喻句子理解自动化。但是仅仅通过死记硬背完全不能解决当今活灵活现的隐喻句子,真正熟练的掌握隐喻句子的理解比不熟练的读者应该会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即更少的干扰效果。叶丹(2015)发现英汉概念对等的隐喻句子的正确选择率要大于英汉概念不对等的隐喻句子的正确率,即母语概念迁移确实存在。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这一影响,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对等概念概念来帮助二语学习者更好、更准备地掌握比较抽象的隐喻句子。
(三)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进一步促进语言知识和能力
研究表明,在二语阅读中,除了使用语言知识外,也在不断地利用我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因此,在二语阅读教学中,培养二语知识,可能要比直接培训阅读技能和策略要更有效。要想丰富背景知识就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经历,而丰富的背景知识又能反过来促進任何形式的阅读。尤其要孤立学生进行课外泛读。泛读能帮助二语学习者丰富阅读经验,增加背景知识,更能够帮助学习者加速二语语言处理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Gernsbacher, M. 1990.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s Structure Building [M]. Hillsdale, N. J.: Lawrence Erlbaum.
[2]Mercier, J., I. Pivneva & D. Titone. 2013. Individaul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relate to bilingual spoken word processing [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7: 89-117.
[3]马拯、吴诗玉,2011,外语故事理解中的角色目标抑制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887-899.
[4]吴诗玉、马拯、冯新华,2014,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跨模式启动实验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6):889-900.
[5]吴诗玉、王同顺,2005,自动化还是控制?——论外语听力理解中的抑制机制[J],《外语电化教学》(12):47-50.
[6]叶丹,2015,母语概念迁移对二语隐喻理解加工的影响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5).
作者简介:叶丹(1982-),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句法学、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母语概念迁移现象研究”(项目编号W20160008)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