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没有生育子女的女人,却被推荐参加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这是为什么呢?
44岁的蒙古族“母亲”娜仁高娃,没有生育子女,却有着5个优秀的“女儿”。这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培养五个“月亮女儿”
1994年,高娃从路边的小饭馆里“捡”回了第一个“女儿”——周翠华。这个来自阿勒泰深山林场的姑娘,在乌鲁木齐一边打工一边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还不到30岁的高娃,她把姑娘带回家,说是请她帮忙做家务,其实是给了翠华一个留在家里学习、生活的借口。8个月后,这个姑娘从她的家里进了合肥科技大学。
翠华上大学期间,高娃后来定居郑州的母亲家,又成了翠华返疆过往的另一个家。毕业后,高娃四处托人帮她在设计院安排好了工作,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和4岁的女儿。
翠华说,忘不了第一天去工作单位报到那天,高娃姐姐硬拉我去了发廊,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工资,我心里又甜又酸。
第二个走进高娃家的“女儿”是杨艳华。一次,邻居聊天说起亲戚家有个小女孩,在陇西贫困山区里照顾着一家七八口人。高娃听了很心痛,当即拿出1000元钱给了邻居,把这个16岁的小女孩接到了乌鲁木齐。艳华满口乡音,高娃天天帮她纠正;艳华文化低,高娃每天给她补习。当意识到必须有自立的能力才能立足在这个城市的时候,高娃常陪着艳华一起去夜市,从看别人经营到摆地摊、卖图书。
高娃说,从下班到艳华那里,两人从设在夜里11点前回过家;那一年,她俩吃掉了多少箱的方便面已记不清了。而今,艳华在乌鲁木齐已拥有一家不小的书店,不仅成为自觉的纳税户,还把家乡的家人接了过来,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艳华忘不了“妈妈”的恩情,更难忘出嫁时,“妈妈”把珍藏的嫁妆地毯送给自己……一桩桩,一件件,怎么能说得尽?每年“妈妈”生日到来之际,艳华的鲜花和贺卡总是提前到来,那里面寄托着无尽的感激和谢意……
还有胡庆君,在高娃的资助和支持下,曾去北京、福建和郑州等地学习经营专业知识,伴着“福利彩票”机度过五个春秋。而今这个当年来自兵团阜北农场的农家姑娘,已和一个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小伙子结了婚,开办的公司生意兴隆。
小叶子已经在高娃家呈生活了八年,可还“赖”着不走。这个当年从中原农村卤肉店里“救助”来的女儿,被资助上完了中专,成了国家事业单位的一名技术干部,同时还是家里的“总秘书”,为姐妹们和“妈妈的家”传递信息。高娃说:“不用说,这姑娘又得从我家里出嫁了。”
还有一个“女儿”是五年前相识的。缺失母爱的强美宁刚刚怀孕,被细心的高娃发觉了,给了她母亲一般的关心。小宝宝出生了,高娃以一位蒙古族母亲的情怀,一针一线地绣制了美丽的襁褓…
15年,5个“女儿”,高娃耗费了多少心血!“我是在琐碎的唠叨、重复的叮咛、不安的等待中看着、盼着她们一天天长大的。”
让她最揪心的是陪每一个“女儿”度过青春期的那些日子。揣着一颗焦虑的心,仔细观察,小心守护,套近乎聊天,委婉地劝说,没有母亲经验的她使尽浑身解数引导孩子们在恋爱、家庭以及事业上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今年元旦,孩子们一起回到家,说起印象里对“妈妈”最难忘的一件事。艳华说“那次我故意不听话,被您狠狠掴了一巴掌。虽然当时恨你,但后来明白您是为我好……”话没说完,两人相视而泣。
“孩子们都长大了,她们自立、顽强,不仅像我期望的一样善良,真诚,并且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心中很是感慨。”
娜仁高娃,蒙语意为美丽的太阳。她用爱的阳光照亮了王叶子、杨艳华、周翠华、强美宁、胡庆君这5个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女孩子的人生之路,扶助她们在城市里沐浴阳光,生根发芽。她说,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孩子寻找幸福,正是她的心愿。十几年来,在她的资助、关爱下,她们一个个长大成人,都有了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虽然最大的“女儿”只比“妈妈”小9岁,虽然她们不叫她“妈妈”,只喊姐姐,但在她们心里,她就像妈妈一样,带给她们太阳般的温暖。
参评“十大杰出母亲”
1月9日上午,趁着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间隙,娜仁高娃委员去影楼取回和5个“女儿”拍的“全家福”,乐得合不拢嘴。
娜仁高娃生长在天山深处一个偏僻山沟的矿区,那是父母接受“再教育”被“改造”的地方。煤矿工人中很多“臭老九”都是她的“老师”,他们教她画画、写字,教他读书和做人。一天,他们其中的一位带她爬上山顶,指着远处的天际说:“你将来一定要从这儿飞走,到那个叫乌鲁木齐的地方去。”就像一粒种子,这句话在小高娃的心里发了芽。16岁时,她成了从这个山沟里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现在她已是自治区九届、十届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社会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可是多年后她回来报恩,却已经物是人非。当第一眼见到周翠华时,她的心像被扎了一下,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她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了。 一路走来,她一边帮助着“女儿”们,一边也在圆着自己的梦。 “现在,我常常觉得自己被幸福湮没。”高娃看着“全家福”呈“女儿们”的笑脸,眼角盈着点点泪光。她处事低调,十多年来,家里几个“女儿”出出进进,左邻右舍一直以为是她的亲戚。单位里几乎没有同事知道她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事迹。在这次自治区组织“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活动开始时,她的一位好朋友向她单位的组织部门“曝光”了她的善行。起初她坚决不同意参评,她不想打破孩子们平静的生活、打扰她们脆弱的心灵。在单位领导的一再坚持下,她只好召集孩子们开了家庭会议,意外的是5个“女儿”一致支持她参加评选!就在这次会议前夕,娜仁高娃被推荐参加即将开评的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活动。
2009年2月底,她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
在评委会的颁奖辞里,这样评价她:“她用无私的热情和智慧让彷徨者坚定,她把内心深处母爱的力量,细化成缕缕阳光,让后来者勇敢坚强。她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无须刻意雕琢,母爱就是永恒的太阳。”
44岁的蒙古族“母亲”娜仁高娃,没有生育子女,却有着5个优秀的“女儿”。这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培养五个“月亮女儿”
1994年,高娃从路边的小饭馆里“捡”回了第一个“女儿”——周翠华。这个来自阿勒泰深山林场的姑娘,在乌鲁木齐一边打工一边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还不到30岁的高娃,她把姑娘带回家,说是请她帮忙做家务,其实是给了翠华一个留在家里学习、生活的借口。8个月后,这个姑娘从她的家里进了合肥科技大学。
翠华上大学期间,高娃后来定居郑州的母亲家,又成了翠华返疆过往的另一个家。毕业后,高娃四处托人帮她在设计院安排好了工作,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和4岁的女儿。
翠华说,忘不了第一天去工作单位报到那天,高娃姐姐硬拉我去了发廊,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工资,我心里又甜又酸。
第二个走进高娃家的“女儿”是杨艳华。一次,邻居聊天说起亲戚家有个小女孩,在陇西贫困山区里照顾着一家七八口人。高娃听了很心痛,当即拿出1000元钱给了邻居,把这个16岁的小女孩接到了乌鲁木齐。艳华满口乡音,高娃天天帮她纠正;艳华文化低,高娃每天给她补习。当意识到必须有自立的能力才能立足在这个城市的时候,高娃常陪着艳华一起去夜市,从看别人经营到摆地摊、卖图书。
高娃说,从下班到艳华那里,两人从设在夜里11点前回过家;那一年,她俩吃掉了多少箱的方便面已记不清了。而今,艳华在乌鲁木齐已拥有一家不小的书店,不仅成为自觉的纳税户,还把家乡的家人接了过来,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艳华忘不了“妈妈”的恩情,更难忘出嫁时,“妈妈”把珍藏的嫁妆地毯送给自己……一桩桩,一件件,怎么能说得尽?每年“妈妈”生日到来之际,艳华的鲜花和贺卡总是提前到来,那里面寄托着无尽的感激和谢意……
还有胡庆君,在高娃的资助和支持下,曾去北京、福建和郑州等地学习经营专业知识,伴着“福利彩票”机度过五个春秋。而今这个当年来自兵团阜北农场的农家姑娘,已和一个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小伙子结了婚,开办的公司生意兴隆。
小叶子已经在高娃家呈生活了八年,可还“赖”着不走。这个当年从中原农村卤肉店里“救助”来的女儿,被资助上完了中专,成了国家事业单位的一名技术干部,同时还是家里的“总秘书”,为姐妹们和“妈妈的家”传递信息。高娃说:“不用说,这姑娘又得从我家里出嫁了。”
还有一个“女儿”是五年前相识的。缺失母爱的强美宁刚刚怀孕,被细心的高娃发觉了,给了她母亲一般的关心。小宝宝出生了,高娃以一位蒙古族母亲的情怀,一针一线地绣制了美丽的襁褓…
15年,5个“女儿”,高娃耗费了多少心血!“我是在琐碎的唠叨、重复的叮咛、不安的等待中看着、盼着她们一天天长大的。”
让她最揪心的是陪每一个“女儿”度过青春期的那些日子。揣着一颗焦虑的心,仔细观察,小心守护,套近乎聊天,委婉地劝说,没有母亲经验的她使尽浑身解数引导孩子们在恋爱、家庭以及事业上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今年元旦,孩子们一起回到家,说起印象里对“妈妈”最难忘的一件事。艳华说“那次我故意不听话,被您狠狠掴了一巴掌。虽然当时恨你,但后来明白您是为我好……”话没说完,两人相视而泣。
“孩子们都长大了,她们自立、顽强,不仅像我期望的一样善良,真诚,并且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心中很是感慨。”
娜仁高娃,蒙语意为美丽的太阳。她用爱的阳光照亮了王叶子、杨艳华、周翠华、强美宁、胡庆君这5个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女孩子的人生之路,扶助她们在城市里沐浴阳光,生根发芽。她说,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孩子寻找幸福,正是她的心愿。十几年来,在她的资助、关爱下,她们一个个长大成人,都有了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虽然最大的“女儿”只比“妈妈”小9岁,虽然她们不叫她“妈妈”,只喊姐姐,但在她们心里,她就像妈妈一样,带给她们太阳般的温暖。
参评“十大杰出母亲”
1月9日上午,趁着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间隙,娜仁高娃委员去影楼取回和5个“女儿”拍的“全家福”,乐得合不拢嘴。
娜仁高娃生长在天山深处一个偏僻山沟的矿区,那是父母接受“再教育”被“改造”的地方。煤矿工人中很多“臭老九”都是她的“老师”,他们教她画画、写字,教他读书和做人。一天,他们其中的一位带她爬上山顶,指着远处的天际说:“你将来一定要从这儿飞走,到那个叫乌鲁木齐的地方去。”就像一粒种子,这句话在小高娃的心里发了芽。16岁时,她成了从这个山沟里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现在她已是自治区九届、十届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社会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可是多年后她回来报恩,却已经物是人非。当第一眼见到周翠华时,她的心像被扎了一下,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她明白自己该怎么去做了。 一路走来,她一边帮助着“女儿”们,一边也在圆着自己的梦。 “现在,我常常觉得自己被幸福湮没。”高娃看着“全家福”呈“女儿们”的笑脸,眼角盈着点点泪光。她处事低调,十多年来,家里几个“女儿”出出进进,左邻右舍一直以为是她的亲戚。单位里几乎没有同事知道她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事迹。在这次自治区组织“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活动开始时,她的一位好朋友向她单位的组织部门“曝光”了她的善行。起初她坚决不同意参评,她不想打破孩子们平静的生活、打扰她们脆弱的心灵。在单位领导的一再坚持下,她只好召集孩子们开了家庭会议,意外的是5个“女儿”一致支持她参加评选!就在这次会议前夕,娜仁高娃被推荐参加即将开评的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活动。
2009年2月底,她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
在评委会的颁奖辞里,这样评价她:“她用无私的热情和智慧让彷徨者坚定,她把内心深处母爱的力量,细化成缕缕阳光,让后来者勇敢坚强。她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无须刻意雕琢,母爱就是永恒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