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就SBR工艺在化工污水处理运行过程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给出相应对策。为SBR工艺的操作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SBR 反硝化 污泥膨胀 污泥上浮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365-01
随着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即SBR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方式大多是连续式的。与空间分割的而时间连续的工艺不同,SBR工艺是在同一反应器(同一地点)中不同的时段,分别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生物反应过程。分别形成沉淀、排泥、滗水、泥水分离等过程。SBR池系统组成简单,投资和占地少,建设、运行费用都较低,操作管理简单。SBR池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出水水质好。污泥沉降性能好,对污泥膨胀抑制效果好,污泥处理系统简单。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好。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SBR池运行时出现的几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SBR池良好运行提供依据。设计规模为化工污水200m3/h,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如下:CODcr≤450mg/l BOD5≤230mg/l PH=6~9 SS≤80mg/l NH3-N≤180mg/l
设计排水水质主要指标如下:
CODcr≤60mg/l BOD5≤20mg/l PH=6~9
SS≤50mg/l NH3-N≤10mg/l
本污水水处理工艺选择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水经水质、水量的调节后,提升入SBR池,在SBR池内完成进水、反应、曝气、搅拌、沉淀、滗水、闲置阶段的运行周期后,达标排放,SBR池内的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处理后不定期送出。在SBR反应过程中,硝化反应降低水中碱度,脱氮反应增加水中碱度,且根据计算得知〔H+〕>〔OH—〕, 因此总反应过程PH值会降低,因而在三座SBR反应池投加碳酸钠溶液以调节PH值在7.0~7.5(在混合培养系统中,亚硝化菌的最适宜PH=7.0~8.5,硝化菌的最适宜PH=6.0~7.5,SBR池废水若PH<7,整个硝化反应会受到抑制,PH>8时会使分子态游离氨浓度增加并出现NO2-积累,本水处理系统为PH=7.0 硝化时,PH=7.5 反硝化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下面就本工程实例在设计完成后,运行时遇到几种异常情况时,分析判断和处理意见:
一、有机物处理机能降低
1、需做检查项目:
(1)污水进水PH是否正常(PH=6~9);检查是否有有毒物质混入。(2)污水进水水量、水质是否比设计值高,如BOD5的高低。(3)水量负荷、有机物负荷有无变化,是否超出SBR池单个周期高浓度的有机物负荷。(4)污泥负荷BOD-SS、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MLSS、溶解氧浓度DO是否合适。(5)处理水的颜色是否正常(如发现白浊、黄色或其它)。
(6)生物相是否正常(高负荷时观察鞭毛虫出现多)。
2、原因与对策:
(1)供气量不足。表现特征: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MLSS、BOD-SS负荷为正常值,处理后的水由原水臭味,变白浊、带黄色,DO浓度为0.5mg/l以下。
对策:适当增加曝气量。
(2)BOD负荷量过大。表现特征:污水进水量多,且进水浓度比设计值污泥负荷变高(BOD-SS),一般为0.2~0.5kgBOD5/kgMLSS.d 。对策:减少剩余活性污泥排出量,提高MLSS浓度,降低BOD-SS浓度。
(3)毒性物质、有害物质的流入。表现特征:正常运行时处理水质突然恶化,溶解氧浓度异常高(混合液中DO以2mg/l为适宜)对策:活性污泥中毒,菌种已死。可能是某些重金属、Na、K等浓度超过微生物能承受的范围,必须补充新鲜的活性污泥。
(4)水量负荷变动增大。表现特征:DO、BOD-SS没有异常下,氧化不足。说明流量增加。对策:注意高峰时负荷对整体处理的影响,调整水量负荷。
(5)水温太低。表现特征:BOD-SS负荷、DO正常、氧化不足,水温低于10℃。对策:水温低(微生物适宜的温度为20-42℃)微生物活性变低。可以提高MLSS浓度,降低BOD-SS负荷;提升排入生产废水温度。
二、由于硝化造成的PH降低以及处理水BOD的上升
1、需做检查项目:反应池处理水PH低。处理水的透明度、SS、COD是否在正常范围。
2、原因与对策:
(1)低负荷运转。表现特征:进水浓度低,MLSS浓度高,BOD-SS负荷显著降低。对策:提高剩余污泥抽出量,降低MLSS浓度,限制曝气量。
(2)曝气量过多。表现特征:相对必要的氧量、曝气过多。对策:限制曝气量。
(3)碱度不足。表现特征:亚硝化反应所需碱度不足。对策:影响亚硝化反应的因素较多,而维持充足的碱度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菌的最适宜PH=7.0~8.5。可以通过计算增加NaOH,提高碱度;并且降低曝气量,抑制硝化反应。
三、污泥膨胀引起的固液分离困难
1、检查项目
污泥体积指数SVI值<200、丝状菌种类的确定。
2、原因与对策:
(1)粘型膨化。表现特征:显微镜观察丝状菌几乎没有,有许多小的污泥块存在,出水COD高。对策: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时,丝状微生物过量生长。可以通过控制污泥负荷率防止丝状菌大量繁殖。还有营养的控制,若N、P营养不足,丝状菌在与菌胶团细菌争夺营养时占优势而过量生长,所以N、P营养要充足。
四、SBR反应池污泥上浮
1、检查项目
(1)浮上污泥块内部发黑,腐败碳酸发生,造成的浮上污泥块较大。(2)浮上污泥块内部为茶褐色。(3)污泥界面低。
2、原因与对策:
(1)腐败污泥浮上。表现特征:污泥块破碎后观察内部,黑色的块比较大,污泥界面低。
对策:增加返回的污泥量,BOD高负荷运转。
(2)脱氮不足造成的浮上。表现特征:浮上污泥为茶褐色,硬币大小;SV30测定是短时间内沉降污泥上浮;处理水PH升高。对策:投入丝状菌防止剂,选用凝聚剂投加法控制。
五、异常发泡
1、检查项目
DO浓度低、BOD负荷高的场合发泡多。进水中有油脂,易引起发泡。白色、轻的泡沫发生时,可能MLSS浓度低(通常1000mg/l以下),BOD-SS负荷高或者水质发生变化。
2、原因与对策:
(1)MLSS低。表现特征:运行初期活性污泥浓度低,白色泡沫大量出现。 對策:增加污泥量,适当投入消泡剂
(2)放线菌造成的发泡。表现特征:茶褐色,粘性较高,显微镜观察周围由放线菌,靠水难以消泡。对策:增加污泥的抽出量,降低池内PH值,分离放线菌。
(3)油脂类或其它流入基质引起的发泡表现特征:茶褐色大的气泡组成,密度较小。对策:降低进水油脂含量,提高MLSS浓度,防止过量曝气,低负荷运行并投入消泡剂。
总结
SBR工艺是一种既古老又有生命力的技术,操作方法和运行管理还需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化工污水(氨氮较高)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几种SBR池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处理和判断意见。在工程设计、理论以及工程运行操作方面,还有更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本社编辑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崔玉川,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 吴春华,工业用水处理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关键词:SBR 反硝化 污泥膨胀 污泥上浮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365-01
随着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即SBR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方式大多是连续式的。与空间分割的而时间连续的工艺不同,SBR工艺是在同一反应器(同一地点)中不同的时段,分别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生物反应过程。分别形成沉淀、排泥、滗水、泥水分离等过程。SBR池系统组成简单,投资和占地少,建设、运行费用都较低,操作管理简单。SBR池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出水水质好。污泥沉降性能好,对污泥膨胀抑制效果好,污泥处理系统简单。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好。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SBR池运行时出现的几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SBR池良好运行提供依据。设计规模为化工污水200m3/h,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如下:CODcr≤450mg/l BOD5≤230mg/l PH=6~9 SS≤80mg/l NH3-N≤180mg/l
设计排水水质主要指标如下:
CODcr≤60mg/l BOD5≤20mg/l PH=6~9
SS≤50mg/l NH3-N≤10mg/l
本污水水处理工艺选择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水经水质、水量的调节后,提升入SBR池,在SBR池内完成进水、反应、曝气、搅拌、沉淀、滗水、闲置阶段的运行周期后,达标排放,SBR池内的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处理后不定期送出。在SBR反应过程中,硝化反应降低水中碱度,脱氮反应增加水中碱度,且根据计算得知〔H+〕>〔OH—〕, 因此总反应过程PH值会降低,因而在三座SBR反应池投加碳酸钠溶液以调节PH值在7.0~7.5(在混合培养系统中,亚硝化菌的最适宜PH=7.0~8.5,硝化菌的最适宜PH=6.0~7.5,SBR池废水若PH<7,整个硝化反应会受到抑制,PH>8时会使分子态游离氨浓度增加并出现NO2-积累,本水处理系统为PH=7.0 硝化时,PH=7.5 反硝化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下面就本工程实例在设计完成后,运行时遇到几种异常情况时,分析判断和处理意见:
一、有机物处理机能降低
1、需做检查项目:
(1)污水进水PH是否正常(PH=6~9);检查是否有有毒物质混入。(2)污水进水水量、水质是否比设计值高,如BOD5的高低。(3)水量负荷、有机物负荷有无变化,是否超出SBR池单个周期高浓度的有机物负荷。(4)污泥负荷BOD-SS、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MLSS、溶解氧浓度DO是否合适。(5)处理水的颜色是否正常(如发现白浊、黄色或其它)。
(6)生物相是否正常(高负荷时观察鞭毛虫出现多)。
2、原因与对策:
(1)供气量不足。表现特征: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MLSS、BOD-SS负荷为正常值,处理后的水由原水臭味,变白浊、带黄色,DO浓度为0.5mg/l以下。
对策:适当增加曝气量。
(2)BOD负荷量过大。表现特征:污水进水量多,且进水浓度比设计值污泥负荷变高(BOD-SS),一般为0.2~0.5kgBOD5/kgMLSS.d 。对策:减少剩余活性污泥排出量,提高MLSS浓度,降低BOD-SS浓度。
(3)毒性物质、有害物质的流入。表现特征:正常运行时处理水质突然恶化,溶解氧浓度异常高(混合液中DO以2mg/l为适宜)对策:活性污泥中毒,菌种已死。可能是某些重金属、Na、K等浓度超过微生物能承受的范围,必须补充新鲜的活性污泥。
(4)水量负荷变动增大。表现特征:DO、BOD-SS没有异常下,氧化不足。说明流量增加。对策:注意高峰时负荷对整体处理的影响,调整水量负荷。
(5)水温太低。表现特征:BOD-SS负荷、DO正常、氧化不足,水温低于10℃。对策:水温低(微生物适宜的温度为20-42℃)微生物活性变低。可以提高MLSS浓度,降低BOD-SS负荷;提升排入生产废水温度。
二、由于硝化造成的PH降低以及处理水BOD的上升
1、需做检查项目:反应池处理水PH低。处理水的透明度、SS、COD是否在正常范围。
2、原因与对策:
(1)低负荷运转。表现特征:进水浓度低,MLSS浓度高,BOD-SS负荷显著降低。对策:提高剩余污泥抽出量,降低MLSS浓度,限制曝气量。
(2)曝气量过多。表现特征:相对必要的氧量、曝气过多。对策:限制曝气量。
(3)碱度不足。表现特征:亚硝化反应所需碱度不足。对策:影响亚硝化反应的因素较多,而维持充足的碱度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菌的最适宜PH=7.0~8.5。可以通过计算增加NaOH,提高碱度;并且降低曝气量,抑制硝化反应。
三、污泥膨胀引起的固液分离困难
1、检查项目
污泥体积指数SVI值<200、丝状菌种类的确定。
2、原因与对策:
(1)粘型膨化。表现特征:显微镜观察丝状菌几乎没有,有许多小的污泥块存在,出水COD高。对策: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时,丝状微生物过量生长。可以通过控制污泥负荷率防止丝状菌大量繁殖。还有营养的控制,若N、P营养不足,丝状菌在与菌胶团细菌争夺营养时占优势而过量生长,所以N、P营养要充足。
四、SBR反应池污泥上浮
1、检查项目
(1)浮上污泥块内部发黑,腐败碳酸发生,造成的浮上污泥块较大。(2)浮上污泥块内部为茶褐色。(3)污泥界面低。
2、原因与对策:
(1)腐败污泥浮上。表现特征:污泥块破碎后观察内部,黑色的块比较大,污泥界面低。
对策:增加返回的污泥量,BOD高负荷运转。
(2)脱氮不足造成的浮上。表现特征:浮上污泥为茶褐色,硬币大小;SV30测定是短时间内沉降污泥上浮;处理水PH升高。对策:投入丝状菌防止剂,选用凝聚剂投加法控制。
五、异常发泡
1、检查项目
DO浓度低、BOD负荷高的场合发泡多。进水中有油脂,易引起发泡。白色、轻的泡沫发生时,可能MLSS浓度低(通常1000mg/l以下),BOD-SS负荷高或者水质发生变化。
2、原因与对策:
(1)MLSS低。表现特征:运行初期活性污泥浓度低,白色泡沫大量出现。 對策:增加污泥量,适当投入消泡剂
(2)放线菌造成的发泡。表现特征:茶褐色,粘性较高,显微镜观察周围由放线菌,靠水难以消泡。对策:增加污泥的抽出量,降低池内PH值,分离放线菌。
(3)油脂类或其它流入基质引起的发泡表现特征:茶褐色大的气泡组成,密度较小。对策:降低进水油脂含量,提高MLSS浓度,防止过量曝气,低负荷运行并投入消泡剂。
总结
SBR工艺是一种既古老又有生命力的技术,操作方法和运行管理还需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化工污水(氨氮较高)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几种SBR池发生异常情况时的处理和判断意见。在工程设计、理论以及工程运行操作方面,还有更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本社编辑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崔玉川,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 吴春华,工业用水处理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