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到活动的转变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与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习结果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来强调。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谈谈认识与体会。
  1.形成“活动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所谓活动情境,就是把儿童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的活动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例如创设了诸如生活的活动情境,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实践体验的活动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活动中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在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模型是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解释与应用是指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快地发展。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小机灵、购物品”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正确地读出商品的标价,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实际表示的钱数,轻松愉快地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当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你会读、写小数吗?”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逐步建立数学知识。课后,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达到学以致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主动地参与到“矛盾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个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具体分析的感受,激起相应的学习情绪,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2.采用“分组合作——研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方式
  合作、研究、交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研究、交流的精神是教学活动中改善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活动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学习集体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让学生回顾探寻“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过程,再提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着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重点观察了一个小组的讨论学习:一开始,学生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影响下,从数的个位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结果无功而返。过一会儿,一个兴奋的声音打破了小组的沉默,一个小女孩挺有把握地说:“21、24、27这三个数能被3整除,这三个数的个位分别是1、4、7,是不是个位是1、4、7的数能被3整除?话音未落,马上有同学举出反例:31、34、37这三个数的个位是1、4、7,但都不能被3整除!小组讨论再次陷入低谷。同学们在纸上涂着画着,处在思维的困惑之中。这时,有个小男孩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高兴地说:“21、24、27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颠倒位置,变成12、42、72,这些数同样能被3整除!”这个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谓是质的飞跃,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31、34、37这三个数个位与十位换位后,还是不能被3整除。”有的同学马上补道。沿着这条思路,小组内的其他学生不断举出一些数字,从各个角度加以探索验证,把其中能被3整除的数归结起来看,发现个位数不能作为能被3整除的标志,而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就是把个位和十位数加起来的和必须能被3整除。这样的合作、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山重水复。在共同的学习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研究和交流。不仅实现了思想交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研究和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3.鼓励思维求异,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给你一个硬币,你可以选择多种工具,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同学们就像一群“小小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问题,一本正经地做实验,有的说:“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点就是圆心。”有的说:“我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把硬币放在直尺的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就可得出直径的长度。把硬币跟两边三角板的两个触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它的直径,再找出中心点就是圆心。”还有的说:“先在硬币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到圆心,画出直径,最后用直尺量出直径的长度。”等等。每种测量方法都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这样,多种思维方式达到了同一目的,这种历程不正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吗?
  4.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创造热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有利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的结论是抽象的,但数学课不是抽象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纷纷说:“我知道1元还可以等于2个5角。”“1角等于5个2分。”……有一位学生甚至站起来说:“我发现1元还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这位同学能从“1元=10角,1角=10分”中推导出新的关系式:1元=100分,可见其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学生们都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定,设计了“开银行,购物品”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小小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是各显神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2张5角的;5张2角的; 1张2角、3张1角和1张5角的……有的同学甚至换到以分为单位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课堂也因此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掌握了钱与钱的等价交换,但生活中更需要钱与物的等价交换——买卖东西。于是,在活动中,我又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演练中学习“买东西”。学生在活动中识别商品,看标价对话,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备课通常是自己备自己的,每章每节都是靠自己独立完成,有疑问时候才会提出来一起讨论。与之相比,集体备课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除了能让新老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外,更重要的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集体备课;成长进步;整体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要求下,教师除了要积极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外,还要重视集体备课。传统的备课模式属于单打独斗,不利于教师间
期刊
摘 要:现代化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给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了活力的源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促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变化,冲击、挑战着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那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师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入手,就“教师与学生关系、教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因此,放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文化背景;交际能力;人文精神  1.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交际法的关键  多年以来,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听说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笔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首先就是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通过发现、探究、研讨、交流等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不教而教;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就是另一个天地,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最早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于90年代末提出,在多所实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关乎民族的兴衰,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要想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归根结底就要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观察图片开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动静、远近结合,俯仰、高低结合,四季、点面结合,情感、修辞结合,实写、虚写结合五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描写景物。  关键词:文本资源;描写景物;例析  学生外出游玩时,面对风和日丽、山明水秀、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常有要将美景描绘下来又无从下手的感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呢?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本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经典段落,笔者认为
期刊
摘 要:我国各民族都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自创作了本民族色彩鲜明、独具风格的文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共同形成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辉灿烂文化,尤其是彝族抒情长诗的创作,是彝族人民自我教育、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优美的文学形式,其跳、叠、悲、朴的艺术特色,为东方和全人类的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彝族抒情长诗;艺术特色;跳、叠、悲、朴;源远流长 
期刊
【摘要】为了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做出系统的、综合的科学评价,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解决非结构化的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理论方法;结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建立了反映评价目标与评价原则的阶梯层次模型,并就专家填写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值的认定、指标数据的量纲一化以及综合评价统计模型的确定进行了论述。这种尝试将有益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者对其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作出全面的
期刊
1.从积累入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1)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2)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3)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2.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
期刊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的,学校管理质量是由校长的素质决定的,校长素质乃学校质量管理之本,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只能徒托空言。校长的管理行为、人格魅力,都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校长若仅能贯彻上级指令,使指令得到落实,搞好常规管理只能说明步入第一境界。校长应当调动激励每位教师工作的创造力和激情,使整个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以高尚的价值力量去感染每个教职工,号召并带领一个研究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