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建设部分的首要内容,明确指出“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虽然,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要依靠的并非仅仅单一的某个因素,而是各个因素的有效组合及集群推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十七大所提倡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主创新型国家 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创新体系
无论是十七大报告还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都没有仅仅把创新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范围或领域内,因为创新活动应当是广泛的,可以推动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本文将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联系此次十七大报告,探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关于创新,熊彼特早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建立了自己的“创新理论”:“经济发展是指从经济本身发生的非连续的变化移动,而经济循环流转却是静态经济的过程。需要重点了解的并不是特定时间的均衡状态,而是经济的运行是怎样离开均衡状态,是什么应该对均衡状态的破坏负责,以及怎样又从非均衡状态回归到均衡状态,或怎样改变循环流转的轨道。从理论上来讲,也存在经济以外的力量对均衡产生破坏,但那仅是偶然的力量,而在经济本身一定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创新’的活动,正是这种创新的活动引起了经济的发展。”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的定义,而非单纯的技术范畴。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即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工作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既对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市场和组织的开拓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他的理论包含了“技术创新”的思想,也包含了“制度创新”的思想,这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各个层面的创新是相符的。
二、我国创新的现状
胡锦涛在其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从创新的本质来看,我们需要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实在在地依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将创新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推动技术创新的扩散和向生产力的转化,拥有创新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转变并且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所以,我们应当看到自身在创新这一永不停止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基础研究环节薄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曾提到:“基础研究是支撑国家自主创新的脊梁。多年来,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很多高新技术依赖于进口,源头创新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科技人才缺乏,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研究不足。虽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事业显著增强,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与大国地位不相称。”
2.人力资本不充足。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和分析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时,将人力资本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以来,与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的经济要素。然而,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几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企事业部门中仍然存在人才的选拔是靠论资排辈,许多有潜力人才的上升之路极为漫长。
3.经济结构调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经济完全可以振兴整个经济社会,而传统的产业可以不予重视。观察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产业结构也不难发现,信息产业领域的高度发展并没有排斥传统产业的同时进步,而是将二者相互渗透和互相推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发展模式,正是我们需要借鉴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创新”的启示
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地将“创新”摆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位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开始进行问题分析,进一步推导出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增长。下面就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出发,探讨解决我国自主创新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熊彼特特别强调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技术创新是以技术为载体,以技术活动为手段,促进知识与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前文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在一次访谈中承认了我国的基础研究环节薄弱,针对这一方面,除了要积极繁荣和发展科技创新以外,根据熊彼特的观点,还应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技术进步与生产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转化为了真正可为人类利用,真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变革,这样的技术才能称之为“创新”,的确,脱离了与真实物质世界的改变相结合而空谈理论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或者是仍然停留在科学研究范畴内的技术进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2.珍贵而稀缺的“企业家”。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必须具有杰出的才华、坚忍不拔的信念和为“创新”奉献毕生的意志与行动。所有这些都使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网罗创新型人才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要求我们改变的不仅是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化、合理化和高效率化,还有与人才选拔一脉相连的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创新队伍,才拥有了发展的真正竞争力。
3.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的扩散。熊彼特在定义微观层面上的“技术创新”中认为,作为创新者总是处于某一产业部门,从事特定产品的生产,即创新并不是抽象的,而总是针对于某一特定产品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当某一特定产业部门引进了新的重大技术或进行了重大的创新时,由于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强大渗透性,促使了产业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展。这样,技术创新不但改造了相应的传统产业部门,提高了它的竞争力,促进了它的有效发展,从而改善了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而且,也会导致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甚至还可能引起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改造了传统产业,也促使了信息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从而促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当中,就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技术创新”所能为我们带来的将不仅是生产力的新生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第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这样的机会成本远小于一味地追求新经济而摈弃传统产业的机会成本,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是要选择前者。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而且,一项技术创新只有在它被广泛使用和推广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前文中提到的创新所具有的适应性正是技术创新需要扩散的最好说明。
四、结语
进入新的纪元,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良好,而政治稳定和外交上不断取得进展也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机遇下,十七大报告虽短短几万字,却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方面面都加以涵盖。发展的关键便是创新,结合熊彼特及其之后的经济学家对于创新的深入研究,我们应当立足自身的现实,要看到我们业已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仍然存在的不足,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7.10.15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3]李乾文:谁更关心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24日
[4](美)埃弗雷特·M 罗杰斯著 辛 欣译: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第四版
[5]胡刚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当代经济,2007年第6期(下)
[6]陈柳钦: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7]胡 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日报,2005年8月03日
[8]弗里曼:技术与经济绩效:来自日本的教训.电子档图书,世纪图书馆,2002年12期
[9]李俭峰 苏立峰: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关键词] 自主创新型国家 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创新体系
无论是十七大报告还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都没有仅仅把创新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范围或领域内,因为创新活动应当是广泛的,可以推动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本文将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联系此次十七大报告,探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关于创新,熊彼特早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建立了自己的“创新理论”:“经济发展是指从经济本身发生的非连续的变化移动,而经济循环流转却是静态经济的过程。需要重点了解的并不是特定时间的均衡状态,而是经济的运行是怎样离开均衡状态,是什么应该对均衡状态的破坏负责,以及怎样又从非均衡状态回归到均衡状态,或怎样改变循环流转的轨道。从理论上来讲,也存在经济以外的力量对均衡产生破坏,但那仅是偶然的力量,而在经济本身一定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创新’的活动,正是这种创新的活动引起了经济的发展。”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的定义,而非单纯的技术范畴。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即有远见卓识、有组织才能、敢于冒险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工作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既对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市场和组织的开拓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他的理论包含了“技术创新”的思想,也包含了“制度创新”的思想,这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各个层面的创新是相符的。
二、我国创新的现状
胡锦涛在其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从创新的本质来看,我们需要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实在在地依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将创新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推动技术创新的扩散和向生产力的转化,拥有创新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转变并且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所以,我们应当看到自身在创新这一永不停止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基础研究环节薄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曾提到:“基础研究是支撑国家自主创新的脊梁。多年来,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很多高新技术依赖于进口,源头创新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科技人才缺乏,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研究不足。虽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事业显著增强,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与大国地位不相称。”
2.人力资本不充足。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和分析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时,将人力资本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以来,与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的经济要素。然而,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几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企事业部门中仍然存在人才的选拔是靠论资排辈,许多有潜力人才的上升之路极为漫长。
3.经济结构调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经济完全可以振兴整个经济社会,而传统的产业可以不予重视。观察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产业结构也不难发现,信息产业领域的高度发展并没有排斥传统产业的同时进步,而是将二者相互渗透和互相推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发展模式,正是我们需要借鉴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创新”的启示
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地将“创新”摆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位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开始进行问题分析,进一步推导出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增长。下面就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出发,探讨解决我国自主创新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熊彼特特别强调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技术创新是以技术为载体,以技术活动为手段,促进知识与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前文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在一次访谈中承认了我国的基础研究环节薄弱,针对这一方面,除了要积极繁荣和发展科技创新以外,根据熊彼特的观点,还应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技术进步与生产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转化为了真正可为人类利用,真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变革,这样的技术才能称之为“创新”,的确,脱离了与真实物质世界的改变相结合而空谈理论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或者是仍然停留在科学研究范畴内的技术进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2.珍贵而稀缺的“企业家”。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必须具有杰出的才华、坚忍不拔的信念和为“创新”奉献毕生的意志与行动。所有这些都使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网罗创新型人才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要求我们改变的不仅是人才选拔机制的公平化、合理化和高效率化,还有与人才选拔一脉相连的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创新队伍,才拥有了发展的真正竞争力。
3.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的扩散。熊彼特在定义微观层面上的“技术创新”中认为,作为创新者总是处于某一产业部门,从事特定产品的生产,即创新并不是抽象的,而总是针对于某一特定产品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当某一特定产业部门引进了新的重大技术或进行了重大的创新时,由于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强大渗透性,促使了产业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展。这样,技术创新不但改造了相应的传统产业部门,提高了它的竞争力,促进了它的有效发展,从而改善了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而且,也会导致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甚至还可能引起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改造了传统产业,也促使了信息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从而促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当中,就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技术创新”所能为我们带来的将不仅是生产力的新生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第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这样的机会成本远小于一味地追求新经济而摈弃传统产业的机会成本,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是要选择前者。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而且,一项技术创新只有在它被广泛使用和推广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前文中提到的创新所具有的适应性正是技术创新需要扩散的最好说明。
四、结语
进入新的纪元,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良好,而政治稳定和外交上不断取得进展也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机遇下,十七大报告虽短短几万字,却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方面面都加以涵盖。发展的关键便是创新,结合熊彼特及其之后的经济学家对于创新的深入研究,我们应当立足自身的现实,要看到我们业已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仍然存在的不足,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7.10.15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3]李乾文:谁更关心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24日
[4](美)埃弗雷特·M 罗杰斯著 辛 欣译: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第四版
[5]胡刚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当代经济,2007年第6期(下)
[6]陈柳钦: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7]胡 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日报,2005年8月03日
[8]弗里曼:技术与经济绩效:来自日本的教训.电子档图书,世纪图书馆,2002年12期
[9]李俭峰 苏立峰: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