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3月11日日本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来,核辐射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号反应堆外壳在爆炸中严重受损”,“4号反应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城门失火,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能否幸免于难?
盐价哄抬,疯狂抢盐—面对这场世界性的灾难,如何理智应对、有效防护,而不盲目跟风呢?
福岛核辐射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巨大,但其造成的损害却取决于暴露于辐射中的时间及辐射强度。福岛核事故中已有放射性物质释放,但并未达到如此高的辐射水平,且辐射峰值也不会持久,迄今日本的最高辐射水平为3号堆于3月15日上午所记录到的400mSv。3月30日,在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随着与辐射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辐射强度也会逐渐衰减至不影响人体的程度。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数据,截止至3月30日15时,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水平均在天然本地水平的范围内,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趋于稳定,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
如图表所示,图中橙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日本核电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未雨绸缪”并非最好的选择,聪明的做法应是密切关注国家辐射监测网络发布的数据,一旦超标再采取相应措施。
遭遇核辐射时的正确防护
尽管目前核辐射的魔爪并未伸向中国,但为了能在突发核事故中沉着应对,了解一下如何应对核辐射,着实很有必要。
一、 早期防护措施:
早期是指核辐射事件发生后的1-2天内,此期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
1.隐蔽:隐蔽指停留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铅板、钢板或墙壁都能有效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降低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隐蔽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天,这是因为隐蔽一段时间至烟尘通过后,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通风显得非常重要,可使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至室外较清洁的水平。
2.呼吸道防护: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剂量减少约90%。
3.体表防护:可利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眼镜、帽子、围巾、雨衣、手套、靴子等,以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4.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应立即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用温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密封于塑料袋中,放在远离生物的安全之处,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5.放射性散布事件的应对:出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空气流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如果下雨,则应在第一个24小时内呆在室内,并关闭门窗。
6.服用稳定性碘(碘化钾):事故发生前或在遭受核辐射后立即服用碘化钾可使甲状腺的碘含量达到饱和,以避免其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较低的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则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中富集,否则毫无作用。中国疾控中心也对服碘发表了声明: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7.防止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会沉积在食物表面,使其带有放射性。但包装严密(如罐装、塑料袋封装等)的食物则不会受到核污染。
8.撤离:若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二、中期防护措施:
中期是指事件得到控制后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此期的主要特点是不可控制的大气释放已停止,但已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因此,主要的辐射来源于沉积于地面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外照射,以及食入污染食品后的内照射。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但在食物及饮水方面还应提高警惕,因为到核事故中后期,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土壤、水源(河流、海水等)中,并进入生长在其中的生物(植物、牲畜、水生生物)体内,因此,应控制进出口通路,对辐射超标地区的食物进行严格检疫,当其放射性浓度超标时则应禁止或限制食用。
此外,由于重大灾难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尤其是那些直接卷入灾难或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应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指导,为其安排心理治疗。
三、晚期防护措施:
晚期也即恢复期,可能持续几月到几年的时间,此期的特点是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已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中,主要的辐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方面,仍应加强控制进出口通路、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进行地区去污等。而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恢复行动,使受影响地区及早恢复正常生活。
现在,面对核辐射,您是否已经有点底气了呢?在这个“隐形杀手”面前,过度恐慌和盲目跟风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事态恶化。只有保持良好冷静的心态,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及时关注官方的报道以及政府的决定和通知,团结一致,才能在这场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号反应堆外壳在爆炸中严重受损”,“4号反应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城门失火,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能否幸免于难?
盐价哄抬,疯狂抢盐—面对这场世界性的灾难,如何理智应对、有效防护,而不盲目跟风呢?
福岛核辐射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巨大,但其造成的损害却取决于暴露于辐射中的时间及辐射强度。福岛核事故中已有放射性物质释放,但并未达到如此高的辐射水平,且辐射峰值也不会持久,迄今日本的最高辐射水平为3号堆于3月15日上午所记录到的400mSv。3月30日,在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随着与辐射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辐射强度也会逐渐衰减至不影响人体的程度。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数据,截止至3月30日15时,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水平均在天然本地水平的范围内,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趋于稳定,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
如图表所示,图中橙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日本核电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未雨绸缪”并非最好的选择,聪明的做法应是密切关注国家辐射监测网络发布的数据,一旦超标再采取相应措施。
遭遇核辐射时的正确防护
尽管目前核辐射的魔爪并未伸向中国,但为了能在突发核事故中沉着应对,了解一下如何应对核辐射,着实很有必要。
一、 早期防护措施:
早期是指核辐射事件发生后的1-2天内,此期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
1.隐蔽:隐蔽指停留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铅板、钢板或墙壁都能有效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降低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隐蔽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天,这是因为隐蔽一段时间至烟尘通过后,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此时通风显得非常重要,可使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至室外较清洁的水平。
2.呼吸道防护: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剂量减少约90%。
3.体表防护:可利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眼镜、帽子、围巾、雨衣、手套、靴子等,以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4.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应立即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用温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密封于塑料袋中,放在远离生物的安全之处,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5.放射性散布事件的应对:出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空气流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如果下雨,则应在第一个24小时内呆在室内,并关闭门窗。
6.服用稳定性碘(碘化钾):事故发生前或在遭受核辐射后立即服用碘化钾可使甲状腺的碘含量达到饱和,以避免其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随意服用可能导致碘超标,造成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较低的药物,对防辐射并无作用。涂碘酒防辐射的做法则是无稽之谈,碘必须内服才能在甲状腺中富集,否则毫无作用。中国疾控中心也对服碘发表了声明: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7.防止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会沉积在食物表面,使其带有放射性。但包装严密(如罐装、塑料袋封装等)的食物则不会受到核污染。
8.撤离:若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二、中期防护措施:
中期是指事件得到控制后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此期的主要特点是不可控制的大气释放已停止,但已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因此,主要的辐射来源于沉积于地面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外照射,以及食入污染食品后的内照射。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但在食物及饮水方面还应提高警惕,因为到核事故中后期,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土壤、水源(河流、海水等)中,并进入生长在其中的生物(植物、牲畜、水生生物)体内,因此,应控制进出口通路,对辐射超标地区的食物进行严格检疫,当其放射性浓度超标时则应禁止或限制食用。
此外,由于重大灾难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尤其是那些直接卷入灾难或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应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指导,为其安排心理治疗。
三、晚期防护措施:
晚期也即恢复期,可能持续几月到几年的时间,此期的特点是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已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中,主要的辐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方面,仍应加强控制进出口通路、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进行地区去污等。而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恢复行动,使受影响地区及早恢复正常生活。
现在,面对核辐射,您是否已经有点底气了呢?在这个“隐形杀手”面前,过度恐慌和盲目跟风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事态恶化。只有保持良好冷静的心态,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及时关注官方的报道以及政府的决定和通知,团结一致,才能在这场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