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配合临床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将185例门诊病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药物治疗配合精神心理指導及生活指导(95例),B组单纯药物治疗(9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未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未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在同等药物治疗的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 胃镜 胃动力障碍
慢性胃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不适或饱胀、恶心、隐痛、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临床医师在做过相关体检(往往是无阳性体征)后,通常是建议患者做胃镜或七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根据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论,再结合患者上述临床表现得出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0日诊治的185例慢性胃炎的病人,将我们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7例,年龄23~72岁,平均36.7岁。病程0.5~20年,平均9.24年,胃镜检查阳性者134例、阴性者5l例。随机将病人分为A、B两组。A组95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精神心理指导及生活指导,B组90人单纯用药物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 口服雷贝拉唑(波利特,西安杨森产品10毫克/片)10mg,2次/日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日口服,克拉霉素0.5g,2次/日口服,维牛素C 1.0g,2次/日口服,疗程为7d。
1.2.2精神心理指导 保持好心态是预防慢性胃炎发作的关键。细心讲授有关胃炎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病人应激状态,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使病人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处理不良事件,以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运用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转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其结果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和避免心理因素引起胃痛,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1.2.3 生活指导饮食规律和卫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避免烟酒,烟与酒都会损伤胃黏膜,尤其是既饮酒又吸烟,危害更大。饮食注意,胃酸低者可给刺激胃液分泌的饮食,如鸡肉、肉汤等;胃酸高者应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和刺激性强的及含糖过多的食物。休息康复,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有些人娱乐无度,夜以继日,如此以来不仅会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还会造成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和功能失调,从而造成胃黏膜损害引起胃痛。所以,避免晚睡晚起或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急性发作或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要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3疗效判定用药前、后l周及停药4周后各随诊1次,记录患者用药情况、体征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停药l周及4周复查胃镜。(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3)无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所见均无变化。
2结果
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无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无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得出的,但是胃镜所见胃黏膜炎症程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关系[1]。目前,虽然胃镜检查应用比较普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变化规律尚未完全阐明[2],这样就使得慢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价值相对来说具有某些局限性。慢性胃炎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系由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伴有轻度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本病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不易治愈且易复发。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有急性胃炎长期治疗未愈转为慢性;患者嗜烟酒辛辣之品,长期刺激胃黏膜;幽门功能障碍,胆汁反流以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十几年来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患者胃黏膜中检出幽门螺杆菌(HP),HP感染是致病原因之一。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道炎、钩虫病贫血、胃癌等相鉴别。辅助检查有胃液分析、x线胃钡透视、纤维胃镜等。目前,胃镜检查被认为是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非药物性治疗。在同等治疗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保持好心态是预防慢性胃炎发作的关键。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长期处于消极心理之中,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促使胃酸分泌,并减少胃液分泌,这些因素成为慢性胃炎发作的诱因,引起发作。所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负担和情绪低落的原因,并通过心理疏导,细心讲授有关胃炎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恐惧心理,从而缓解病人应激状态,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使病人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处理不良事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运用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转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其结果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和避免心理因素引起胃痛,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毕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8
[2]吴锡琛.消化道内镜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配合临床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将185例门诊病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药物治疗配合精神心理指導及生活指导(95例),B组单纯药物治疗(9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未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未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在同等药物治疗的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 胃镜 胃动力障碍
慢性胃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不适或饱胀、恶心、隐痛、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临床医师在做过相关体检(往往是无阳性体征)后,通常是建议患者做胃镜或七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根据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论,再结合患者上述临床表现得出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0日诊治的185例慢性胃炎的病人,将我们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7例,年龄23~72岁,平均36.7岁。病程0.5~20年,平均9.24年,胃镜检查阳性者134例、阴性者5l例。随机将病人分为A、B两组。A组95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精神心理指导及生活指导,B组90人单纯用药物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 口服雷贝拉唑(波利特,西安杨森产品10毫克/片)10mg,2次/日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日口服,克拉霉素0.5g,2次/日口服,维牛素C 1.0g,2次/日口服,疗程为7d。
1.2.2精神心理指导 保持好心态是预防慢性胃炎发作的关键。细心讲授有关胃炎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病人应激状态,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使病人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处理不良事件,以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运用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转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其结果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和避免心理因素引起胃痛,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1.2.3 生活指导饮食规律和卫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避免烟酒,烟与酒都会损伤胃黏膜,尤其是既饮酒又吸烟,危害更大。饮食注意,胃酸低者可给刺激胃液分泌的饮食,如鸡肉、肉汤等;胃酸高者应避免进食酸性、多脂肪和刺激性强的及含糖过多的食物。休息康复,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有些人娱乐无度,夜以继日,如此以来不仅会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还会造成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和功能失调,从而造成胃黏膜损害引起胃痛。所以,避免晚睡晚起或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急性发作或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要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3疗效判定用药前、后l周及停药4周后各随诊1次,记录患者用药情况、体征的变化,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停药l周及4周复查胃镜。(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3)无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所见均无变化。
2结果
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无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无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得出的,但是胃镜所见胃黏膜炎症程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关系[1]。目前,虽然胃镜检查应用比较普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变化规律尚未完全阐明[2],这样就使得慢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价值相对来说具有某些局限性。慢性胃炎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系由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伴有轻度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本病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不易治愈且易复发。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有急性胃炎长期治疗未愈转为慢性;患者嗜烟酒辛辣之品,长期刺激胃黏膜;幽门功能障碍,胆汁反流以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十几年来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患者胃黏膜中检出幽门螺杆菌(HP),HP感染是致病原因之一。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道炎、钩虫病贫血、胃癌等相鉴别。辅助检查有胃液分析、x线胃钡透视、纤维胃镜等。目前,胃镜检查被认为是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非药物性治疗。在同等治疗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保持好心态是预防慢性胃炎发作的关键。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长期处于消极心理之中,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促使胃酸分泌,并减少胃液分泌,这些因素成为慢性胃炎发作的诱因,引起发作。所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负担和情绪低落的原因,并通过心理疏导,细心讲授有关胃炎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恐惧心理,从而缓解病人应激状态,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使病人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和处理不良事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运用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转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其结果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和避免心理因素引起胃痛,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毕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8
[2]吴锡琛.消化道内镜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