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公路事业与公路建设的步伐快速发展,作为公路主体工程的路基,其综合稳定技术也得到进步,新技术、新方法,施工新工艺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引进,本文从路基的填压、排水、防护等方面入手,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填压
1.1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但也根据国家区域内不同地理环境划分,为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等,设计出不同填筑材料。
1.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二级公路以上一般采用22t以上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满足≥95%,但也要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随着路基施工技术进步,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完善。
针对浙南山区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①耕地填前夯实
一般适用于土质比较好,耕植土薄,无地下水,清表后易干路段,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与压路机吨位控制。
②换填
在浙南地区换填主要适用于耕植土厚、低填浅挖土质路基、农田、鱼塘、水库等积淤厚区域。在该地区换填材料普遍采用清宕渣与砂砾及河卵石等易取材料换填,同时材料要控制粒径及含泥量,粒径一般不宜大于10cm以上,含泥量不宜大于5%;对于鱼塘与水库区域可采用抛石挤淤,也可以采用清淤换填的方法施工;对于低填浅挖土质路基换填深度一般控制在80cm以内,但也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
2、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或以其他处置方式进行排水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
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
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3.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由于江南地区雨水充沛,植被茂盛,干旱缺水期少,但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也很重要,现均可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同时也可以采用喷混凝植生,种植爬藤植物等方法。石砌圬工防护(护面墙)仍较普遍使用,此类方法在浙江省内经常用到并在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主动网施工即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上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在浙南山区仍占主要。在浙南山區公路建设中石砌的挡墙形式主要有重力式、衡重式、仰斜式等挡土墙,重力式挡墙适用于,山区微丘地区,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衡重式挡墙适用于,浙南山区横向地面线较陡,石料丰富、墙身较高、施工面小,采用此类形式墙身圬工体积小,用地面积少,可以有效控制也已广泛应用于浙江省山岭重丘区域公路路基的防护;仰斜式挡墙适用于,山区公路大体积山凹地段砌筑仰斜式路堤墙,条件必须符合仰斜式挡墙的稳定性条件。
4、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但必须根据不得同地理环境设计时采用不同形式的结构形式挡墙,在施工中始终坚持技术规范要求,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填压
1.1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但也根据国家区域内不同地理环境划分,为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等,设计出不同填筑材料。
1.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二级公路以上一般采用22t以上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满足≥95%,但也要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随着路基施工技术进步,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完善。
针对浙南山区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①耕地填前夯实
一般适用于土质比较好,耕植土薄,无地下水,清表后易干路段,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含水量的控制与压路机吨位控制。
②换填
在浙南地区换填主要适用于耕植土厚、低填浅挖土质路基、农田、鱼塘、水库等积淤厚区域。在该地区换填材料普遍采用清宕渣与砂砾及河卵石等易取材料换填,同时材料要控制粒径及含泥量,粒径一般不宜大于10cm以上,含泥量不宜大于5%;对于鱼塘与水库区域可采用抛石挤淤,也可以采用清淤换填的方法施工;对于低填浅挖土质路基换填深度一般控制在80cm以内,但也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
2、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或以其他处置方式进行排水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
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
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3、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3.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由于江南地区雨水充沛,植被茂盛,干旱缺水期少,但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也很重要,现均可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同时也可以采用喷混凝植生,种植爬藤植物等方法。石砌圬工防护(护面墙)仍较普遍使用,此类方法在浙江省内经常用到并在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主动网施工即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上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在浙南山区仍占主要。在浙南山區公路建设中石砌的挡墙形式主要有重力式、衡重式、仰斜式等挡土墙,重力式挡墙适用于,山区微丘地区,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衡重式挡墙适用于,浙南山区横向地面线较陡,石料丰富、墙身较高、施工面小,采用此类形式墙身圬工体积小,用地面积少,可以有效控制也已广泛应用于浙江省山岭重丘区域公路路基的防护;仰斜式挡墙适用于,山区公路大体积山凹地段砌筑仰斜式路堤墙,条件必须符合仰斜式挡墙的稳定性条件。
4、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但必须根据不得同地理环境设计时采用不同形式的结构形式挡墙,在施工中始终坚持技术规范要求,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