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浓浓的情感是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情感从哪里来?情感从“爱”中而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只有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心灵的碰撞才会发生,热烈的情感火花才会擦出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韵文《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副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想象力,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始我让学生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并制作成动画,进行导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区。同时,捕捉学生发言中与本课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引入课题,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课堂上,孩子们质疑后的解疑,个性化朗读“只,看见”,师生的合作分工(由学生给老师分配朗读的任务),学生展示的有声有色(合作有效性的体现),想象拓展的趣味化等,无一不体现了本堂课浓浓的情趣。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二、展对话魅力,激无限灵感
通过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些互动对话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应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去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才是给予教者最为丰厚的回报。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时,老师问:“小朋友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呀?”学生回答:“一个太阳。”老师继续问:“为什么课文又用十个太阳做题目呢?”这下子有些孩子就兴奋起来了:“是啊!明明是一个太阳,怎么就是十个了呢?”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寻求答案了。虽然看似很平常的一个疑问,却把孩子的好奇心調动起来了,他们的灵感随之爆发。
三、展现个性,开放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觉到课堂不是一个苦恼的场所,而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会创新”的路子走下去。
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在儿童的意义上,这便是伟大的创作与创造。《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教学这课的尾声,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马上就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落叶飘飘,它跳着舞说:‘我是秋天’”;有的说:“荔枝红红,它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
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的是极大的满足与自信。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不要以为他们不会做,只要你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给予他们展现自己的开放空间,他们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欣喜!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深思慎行,才能在课堂教学上持续如水清澈,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走在前列,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只要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只要孩子能够幸福地生活,只要能够给孩子的童年增添色彩,即使再累再苦,也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 黄佳锐
一、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浓浓的情感是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情感从哪里来?情感从“爱”中而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只有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心灵的碰撞才会发生,热烈的情感火花才会擦出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韵文《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副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想象力,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始我让学生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并制作成动画,进行导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区。同时,捕捉学生发言中与本课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引入课题,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课堂上,孩子们质疑后的解疑,个性化朗读“只,看见”,师生的合作分工(由学生给老师分配朗读的任务),学生展示的有声有色(合作有效性的体现),想象拓展的趣味化等,无一不体现了本堂课浓浓的情趣。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想象飞扬,情感碰撞。
二、展对话魅力,激无限灵感
通过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些互动对话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应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去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才是给予教者最为丰厚的回报。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时,老师问:“小朋友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呀?”学生回答:“一个太阳。”老师继续问:“为什么课文又用十个太阳做题目呢?”这下子有些孩子就兴奋起来了:“是啊!明明是一个太阳,怎么就是十个了呢?”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寻求答案了。虽然看似很平常的一个疑问,却把孩子的好奇心調动起来了,他们的灵感随之爆发。
三、展现个性,开放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觉到课堂不是一个苦恼的场所,而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会创新”的路子走下去。
孩子的创造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在儿童的意义上,这便是伟大的创作与创造。《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教学这课的尾声,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马上就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落叶飘飘,它跳着舞说:‘我是秋天’”;有的说:“荔枝红红,它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
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的是极大的满足与自信。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不要以为他们不会做,只要你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给予他们展现自己的开放空间,他们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欣喜!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深思慎行,才能在课堂教学上持续如水清澈,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走在前列,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只要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只要孩子能够幸福地生活,只要能够给孩子的童年增添色彩,即使再累再苦,也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