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问题。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政策变量,达到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目的。传统的货币政策倚重于两种传导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但在资本市场发展已经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新的金融环境下,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渠道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是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货币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即不仅要调控一般商品的交易需求,也应影响金融商品的投资需求;不仅要作用于产品市场,也应影响金融市场;不仅要调控实体经济,也应影响虚拟经济。对于我国的央行来说,在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间接化改革的进程中,尽快建立起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已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促进金融与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货币政策应影响金融资产价格
把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要准确判断股价的合理水平,从而才有可能在股价实际水平与其认定的合理水平出现过度偏离,亦即股市泡沫过大或缩水严重时采取政策调控措施。但由于对股价合理水平的认识见仁见智,很难有一致的、公认的客观标准,央行要准确做出判断绝非易事。此外,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商品与服务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存在非一致性,有时甚至产生很大程度的背离,央行很难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者中顺利地做出抉择。尽管央行把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独立调控目标在操作上存在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在这方面没有大的作为。实际上,当股价泡沫程度很高或缩水严重,明显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基本面,且已经对金融与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时,央行还是能够认知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的。因为股价水平不仅是一个数量指标,可以通过股价指数、成交量、换手率等得到反映,同时也是一个状态概念,可以通过市场人气、投资者心态等表现出来。即使一般商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发生背离,央行也不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其可以通过对两者产生背离原因的分析,找出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环节并对症下药;对货币政策无法发挥效力的方面,则可以寻求其他政策调控措施的配合。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很不规范,股票价格波动经常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目前没有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目前金融资产价格还不宜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但是,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种的丰富、结构的优化、功能的发挥,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应该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作为辅助的监测指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实施必要的调控行动。就目前我国的价格指数来说,由于没有涵盖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变动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这使得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控制力减弱。因此,我国应适应新形势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大如服务产品、信息产品、房地产产品等所占比重,并适度考虑资产价格水平(如美国广义价格指数中资产价格权重为5%)。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编制新的广义价格指数,并逐步将广义价格指数的稳定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把证券投资需求作为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央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时,一直按照货币流通规律所提示的一定时期内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的关系,以国家确定的计划年度经济增长率、物价变动率为基础,并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可能的变化情况,来确定计划年度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我国金融生活已发生重要变化,证券投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货币需求重要变量的情况下,不能再忽视证券投资需求了。应该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增加M3层次。这一方面有利于央行通过对计划年度内资本市场走势的预测,尽可能准确地评估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使确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值切近实际,具有较为充分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全面反映社会资金的运行状况,有利于央行正确判断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与资本市场运行的差异及其对信用规模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建立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
由于金融体系的分割和防范银行体系的风险,央行至今还不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票交易市场,变动"保证金比例"还不能成为我国管理层调控股市的重要手段。因此,管理层调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当股价指数大幅上扬,管理层希望股市降温时,便重申信贷资金不准流入股市,并对违规的银行机构进行处罚;反之当股市低迷时,对违规资金的处罚案例就明显减少,重申严禁的宣传力度就明显下降。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股市调节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规模的手段,除货币供应量政策、利率政策外,就是行政色彩的强制手段和因时而异的处罚措施。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将必须"适时"与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合规"的联系。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对质押率、平仓线等予以弹性控制;其次,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数量实行比例限制,对其交易和投资收益加大征税力度等;第三,在适当的时候,打通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的渠道;最后,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效应
金融全球化趋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央行不易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并且货币总量作为经济变量只能作事后统计。而利率不但稳定,还有其可测性、可控性和即时性,利率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反映出来,利率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能反映经济的动态,也易被央行观察到,因而利率能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佳操作目标,完全由央行控制。货币政策影响资本市场主要是借助于利率工具的作用。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央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影响整个利率结构,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也没有生成,因而利率变动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尚不十分灵敏和充分。所以,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货币政策还应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因为这不仅有助于维持金融资产价格和市场的稳定,而且也为进一步提高央行公信力和声誉所必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利率弹性的增大,央行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当然,货币供应量仍应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公开市场业务是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宏观金融调控工具,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畅通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通过调节市场利率水平,保持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适当比例,促使资金流动的均衡分布,避免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而引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变化,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手段间接化,财政支持经济增长的倾向加大,政府的预算赤字转向非货币化,将使政府债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相当的规模。现阶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必须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为前提,发达的货币市场是公开市场业务高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因此,今后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时,也应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放宽市场主体的资格限制,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通道,使资金能够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除国债市场外,也应注重外汇市场公开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汇率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大。其他替代资产,如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经过创新,也可作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随着货币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结构日趋合理,市场活跃程度将大大增强,有利于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
改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
一是使市场的运行与监管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要以这些规则为制度规范,对市场实行"准则主义"管理,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二是严厉打击市场操纵,消除金融资产价格形成中的各种非市场化因素,改变金融资产定价扭曲的现象;三是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
货币政策应影响金融资产价格
把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要准确判断股价的合理水平,从而才有可能在股价实际水平与其认定的合理水平出现过度偏离,亦即股市泡沫过大或缩水严重时采取政策调控措施。但由于对股价合理水平的认识见仁见智,很难有一致的、公认的客观标准,央行要准确做出判断绝非易事。此外,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商品与服务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存在非一致性,有时甚至产生很大程度的背离,央行很难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者中顺利地做出抉择。尽管央行把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独立调控目标在操作上存在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在这方面没有大的作为。实际上,当股价泡沫程度很高或缩水严重,明显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基本面,且已经对金融与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时,央行还是能够认知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的。因为股价水平不仅是一个数量指标,可以通过股价指数、成交量、换手率等得到反映,同时也是一个状态概念,可以通过市场人气、投资者心态等表现出来。即使一般商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发生背离,央行也不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其可以通过对两者产生背离原因的分析,找出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环节并对症下药;对货币政策无法发挥效力的方面,则可以寻求其他政策调控措施的配合。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很不规范,股票价格波动经常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目前没有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目前金融资产价格还不宜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但是,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种的丰富、结构的优化、功能的发挥,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应该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作为辅助的监测指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实施必要的调控行动。就目前我国的价格指数来说,由于没有涵盖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变动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这使得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控制力减弱。因此,我国应适应新形势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大如服务产品、信息产品、房地产产品等所占比重,并适度考虑资产价格水平(如美国广义价格指数中资产价格权重为5%)。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编制新的广义价格指数,并逐步将广义价格指数的稳定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把证券投资需求作为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央行在确定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时,一直按照货币流通规律所提示的一定时期内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的关系,以国家确定的计划年度经济增长率、物价变动率为基础,并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可能的变化情况,来确定计划年度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我国金融生活已发生重要变化,证券投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货币需求重要变量的情况下,不能再忽视证券投资需求了。应该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增加M3层次。这一方面有利于央行通过对计划年度内资本市场走势的预测,尽可能准确地评估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使确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值切近实际,具有较为充分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全面反映社会资金的运行状况,有利于央行正确判断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与资本市场运行的差异及其对信用规模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建立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
由于金融体系的分割和防范银行体系的风险,央行至今还不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票交易市场,变动"保证金比例"还不能成为我国管理层调控股市的重要手段。因此,管理层调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当股价指数大幅上扬,管理层希望股市降温时,便重申信贷资金不准流入股市,并对违规的银行机构进行处罚;反之当股市低迷时,对违规资金的处罚案例就明显减少,重申严禁的宣传力度就明显下降。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股市调节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规模的手段,除货币供应量政策、利率政策外,就是行政色彩的强制手段和因时而异的处罚措施。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将必须"适时"与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合规"的联系。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对质押率、平仓线等予以弹性控制;其次,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数量实行比例限制,对其交易和投资收益加大征税力度等;第三,在适当的时候,打通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的渠道;最后,要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效应
金融全球化趋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央行不易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并且货币总量作为经济变量只能作事后统计。而利率不但稳定,还有其可测性、可控性和即时性,利率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反映出来,利率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能反映经济的动态,也易被央行观察到,因而利率能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佳操作目标,完全由央行控制。货币政策影响资本市场主要是借助于利率工具的作用。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央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影响整个利率结构,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也没有生成,因而利率变动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尚不十分灵敏和充分。所以,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货币政策还应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因为这不仅有助于维持金融资产价格和市场的稳定,而且也为进一步提高央行公信力和声誉所必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利率弹性的增大,央行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当然,货币供应量仍应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公开市场业务是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宏观金融调控工具,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畅通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通过调节市场利率水平,保持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适当比例,促使资金流动的均衡分布,避免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而引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变化,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手段间接化,财政支持经济增长的倾向加大,政府的预算赤字转向非货币化,将使政府债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相当的规模。现阶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必须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为前提,发达的货币市场是公开市场业务高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因此,今后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时,也应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放宽市场主体的资格限制,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通道,使资金能够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除国债市场外,也应注重外汇市场公开业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汇率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大。其他替代资产,如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经过创新,也可作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随着货币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结构日趋合理,市场活跃程度将大大增强,有利于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
改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
一是使市场的运行与监管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要以这些规则为制度规范,对市场实行"准则主义"管理,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二是严厉打击市场操纵,消除金融资产价格形成中的各种非市场化因素,改变金融资产定价扭曲的现象;三是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