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本文试图从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为切入点,从而总结出较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文中所提出的“三个结合”,就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理念的学校管理模式,可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学校管理;三个结合;新的模式
Innovate Pattern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YaoHongmei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e author tries summarizing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u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patterns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Three Connections, which are presented in the article, just is the pattern of school management which is modern and innovative.It can be used and consulted by the educational staff in their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school management;three connections;new pattern
提及学校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一般情况是:校长管理教职工,教职工管理学生,即校长——教职工——学生,这需要一定规章制度去约束。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人有七情六欲,所以,学校管理尚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同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想结合,校内资源管理与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1.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运用必须相结合。而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即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1.1 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际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心胸豁达、不带偏见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从而在教师中树立起公正无私的形象。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1.2 信任就是力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相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的决策者要以教师为本,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创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做主人的自豪和肩负的责任。
1.3 知人善任: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决策者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决策者。知人要知心,决策者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决策者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决策者在安排工作时,应根据教师的学识水平、组织能力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对那些德才兼备、拔尖的教师委以重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1.4 活动融情: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虽然这些管理手段现在仍然有效,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特色就很难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富有特色的活动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
2.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决策者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怎样才能发挥出决策者非权力性影响力?
2.1 形成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新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及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要决策者的教育哲学来统筹。教育哲学的统筹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相协调;如何统筹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的组织结构和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2.2 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学校决策者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学校决策者应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应把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当作其首要职责。其次,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育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育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如果决策者不亲自抓,就可能导致教师重教学轻科研,或出现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应建立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分析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校的科研氛围。
2.3 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也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学校决策者学术管理上首先是要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魅力,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增强自我约束力;三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学校的亲和力。
3.校内资源管理与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模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资源的利用,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为我所用。
3.1 开发利用教育信息: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科学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学校决策者,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决策者要有这种开发利用教育信息的意识。对于搜集来的各类信息,学校决策者必须融入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实际,有选择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3.2 与社区形成合力: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扩大学校教育的内涵,而且可以提升教育的水平。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社区各类优秀的人才资源、丰富的教育实践基地和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内容都被忽视和闲置。在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社区教育资源,使其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学校与社区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3.3 与科研机构联姻: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需要有专家的指导、参与和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就可以通过“借脑”,来改进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知识更新,还可以直接把科研成果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总之,时代在不断前进,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教育工作者应跟上和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特别是学校的决策者,应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赵中建.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程斯辉.中国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校管理;三个结合;新的模式
Innovate Pattern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YaoHongmei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e author tries summarizing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u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patterns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Three Connections, which are presented in the article, just is the pattern of school management which is modern and innovative.It can be used and consulted by the educational staff in their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school management;three connections;new pattern
提及学校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一般情况是:校长管理教职工,教职工管理学生,即校长——教职工——学生,这需要一定规章制度去约束。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人有七情六欲,所以,学校管理尚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同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想结合,校内资源管理与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1.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运用必须相结合。而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即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1.1 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要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际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心胸豁达、不带偏见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从而在教师中树立起公正无私的形象。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1.2 信任就是力量:教师是学校的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最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相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的决策者要以教师为本,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创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做主人的自豪和肩负的责任。
1.3 知人善任: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决策者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决策者。知人要知心,决策者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决策者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决策者在安排工作时,应根据教师的学识水平、组织能力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对那些德才兼备、拔尖的教师委以重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1.4 活动融情: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虽然这些管理手段现在仍然有效,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特色就很难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富有特色的活动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
2.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决策者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怎样才能发挥出决策者非权力性影响力?
2.1 形成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新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及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要决策者的教育哲学来统筹。教育哲学的统筹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相协调;如何统筹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的组织结构和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2.2 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学校决策者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学校决策者应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应把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当作其首要职责。其次,建立学校决策者亲自过问教育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育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如果决策者不亲自抓,就可能导致教师重教学轻科研,或出现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应建立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分析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校的科研氛围。
2.3 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也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学校决策者学术管理上首先是要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魅力,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增强自我约束力;三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学校的亲和力。
3.校内资源管理与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模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资源的利用,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为我所用。
3.1 开发利用教育信息: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科学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学校决策者,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决策者要有这种开发利用教育信息的意识。对于搜集来的各类信息,学校决策者必须融入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实际,有选择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3.2 与社区形成合力: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扩大学校教育的内涵,而且可以提升教育的水平。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社区各类优秀的人才资源、丰富的教育实践基地和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内容都被忽视和闲置。在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社区教育资源,使其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学校与社区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3.3 与科研机构联姻: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需要有专家的指导、参与和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就可以通过“借脑”,来改进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知识更新,还可以直接把科研成果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总之,时代在不断前进,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教育工作者应跟上和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特别是学校的决策者,应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赵中建.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程斯辉.中国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