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十分缓慢,至少经历了二三万年。从今天的人类存活于世的事实上可以断定,人类从诞生至今从未间断过繁衍存续。那么,人类的族群一定经历过其生存史上的每一天!如果向后追溯,我们能够发现史前很近的至更远的先祖遗留。但从目前世界范围看,我们只发现了能够与人类史前历史相衔接的近20000年内的遗留,较成系统的遗留还不到10000年。再往前溯,就只有零星的点状遗留。这是为什么?人类为何丢失了几乎百万年以上的系统遗留和历史?这不符合人类生存进化的客观事实。
人类原始时期一定生存于一块巨大的祖地,这块祖地为人类提供了至少100年的进化时间,这一人类早期的祖地肯定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找到了它。
人类早期的生存模式既有考古学上的证明,也有逻辑上的应合。早期的人(猿)类必然会群居。灵长类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大中型动物而言,相对弱小无能。四足动物可以灵巧地攀爬陡岩和急速地奔跑,有的还有利爪、头角、大口,灵长类除了有攀树逃走的本领外,别无长处。无论是猿还是人,与猛兽邻居唯一共存的办法就是群居。利用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猛兽的袭击。因而早期的古人类必然会以集中群居的方式生活。即使因不断繁衍而有新增的家庭外迁,也不会迁离太远,而会紧紧依附在总部中心周围。即使后来一代代外迁而去,也只会使这个居住地越来越大,使人类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
如此,人类早期的祖居地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被分割或减小,只要没有出现威胁生命的自然环境出现,如冰峰期、地震等,那么,人(猿)类就会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永久在这个居住地住下去。就像地球生物如果不能逃离地球,就只有永久性固守在地球上一样。
那么,这块祖地上就会留下人类使用的种种工具,特别是石器工具。而且留存有人类在历史上不同阶段使用过的几种石器工具。同时,其遗留的数量应大得惊人——因为人类至少在这个祖地生活了上百万年。如果人类确实一直居于这个祖地,那么,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史前的岩画、遗址等诸多与今人一脉相承的先祖文化。如果他们在几万年前迁离了这一祖地,那么,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发现几万年前甚至更早的人类文化遗留。
前述的有关人类早期的生存模式,并不是一种假设,而肯定是客观存在过的历史。那么,这一人类早期的祖地在哪里呢?
如前所述,由于地质时代冰期与洪水期交替出现,不断地杀灭各类动物,包括猿类。那么,人类早期的生存地必须是座低海拔高原。或者说,只有生存在一座低海拔高原的猿类才可能进化成人而得以存活繁衍至今。“高原”可以避免洪水的灭顶之灾,“低海拔”可以躲过冰期的袭击。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较长稳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我进化,让人类放心地用双足直立行走,不用去羡慕洪水期到来时四足动物的逃离速度。
仅仅是低海拔高原还远远不够。这座高原上还必须拥有供人类持续生存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水源,可随时取得的食盐,繁茂而巨大的森林。林中拥有从昆虫到大型猛兽的系统复杂的食物链,及可供采摘的丰富的干果等。当然,这座低海拔高原所在的位置,应当不超过中纬度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这座高原上必须地势平缓,不能有太多的陡岩、坡坎,因为人(猿)类只有在坡势平缓的地貌上,才能发挥群体的力量,使用棍棒、石器工具与野兽抗衡。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的山峰、山脉不可能成为人类早期的大型原始祖地。除了上述的地理地貌不利于灵长类生存外,还在于这些地方不能为动物们持续提供生活必需品。雏形的山峰、山脉难以维系人类生存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可供持续饮用的水。
只有低海拔高原,才具备了持续为人(猿)类提供生命所需的充分的自然资源。
无疑,人类早期只有在一座低海拔高原,才能获得稳定的生存和进化环境,并在这样的高原上完成从猿到人的进化,那么,目前世界上哪一座高原才是人类的原始祖地呢?
首先要排除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和高纬度地区。因为高纬度地区长期处于不利于生命繁衍的低温环境,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会频繁地受到冰川袭击,不断打击和骚扰生命的正常进化。如此,我们便可以根据这些必要条件,来寻找这座高原。
近几十年来,有关人类早期源起地,呼声最高的是非洲高原。被誉为“非洲屋脊”的高原,坐落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其高原平均海拔1000多米,东非大裂谷贯穿全境,大裂谷深1000米。2000米,有从低到高的不同温度区带,且有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分布。近百年来,又在非洲高原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猿类化石,包括手斧在内的旧石器等人类早期文化遗留。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确实是人类早期休养生息的一处绝佳境地,它非常符合前述的几个条件:低海拔高原,既能躲避洪水,又刚巧躲过冰川,在赤道附近,而且有淡水湖和盐湖。更为重要的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正是灵长类最乐意生活的条件。从古至今,地球上的灵长类,基本上就集中在1000米。2000米的海拔带生活。今天的非洲高原,依然是灵长类活跃的地区,依然生存着多个种类的猿。从目前在非洲高原上发现的种种自然条件和猿类化石的事实来看,非洲高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确曾为灵长类生活过的乐园。
然而,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曾在非洲高原生活过的猿类,并不是今人的先祖。
一是非洲高原面积不大,可供猿类活动的高原面,只有十几万平方千米,境内还有大裂谷这样的极不利于灵长类活动的地形。高原上的湖泊也少,最大的湖泊就是南部的图尔卡纳湖。其他河流水系多在低海拔地区。如果没有密集散布的水系,再大的面积对于灵长类而言,也没有意义。过分集中的水源,实际上缩小了猿类的生存空间。
二是前面已述,古人类一旦定居,如未发生致命性打击,一般不会迁离,而会世世代代居住下去。那么,这个祖地上就会留下从古至今呈完整序列的人类文化遗留,包括人类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石器工具,以及与今人能够紧密衔接的史前文化。但非洲高原只发现了猿类化石和粗糙的原始石器。没有发现几万年或十几万年前,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遗留。今天生活在非洲的人类,也不是当地猿类直线进化而来的,他们与在当地发现的猿类没有任何遗传学上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认为非洲高原数百万年前的居民与今人有关,那也只能说明它们在几百万年前曾在此居住过,后来断缺的这几百万年另有居处。我们要寻找的正是后来的这几百万年一与今天的人类直接衔接的历史!
因此,“人类非洲起源说”是一个假象!
那么,人类最后的祖源地又在哪里呢?(待续)
人类原始时期一定生存于一块巨大的祖地,这块祖地为人类提供了至少100年的进化时间,这一人类早期的祖地肯定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找到了它。
人类早期的生存模式既有考古学上的证明,也有逻辑上的应合。早期的人(猿)类必然会群居。灵长类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大中型动物而言,相对弱小无能。四足动物可以灵巧地攀爬陡岩和急速地奔跑,有的还有利爪、头角、大口,灵长类除了有攀树逃走的本领外,别无长处。无论是猿还是人,与猛兽邻居唯一共存的办法就是群居。利用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猛兽的袭击。因而早期的古人类必然会以集中群居的方式生活。即使因不断繁衍而有新增的家庭外迁,也不会迁离太远,而会紧紧依附在总部中心周围。即使后来一代代外迁而去,也只会使这个居住地越来越大,使人类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
如此,人类早期的祖居地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被分割或减小,只要没有出现威胁生命的自然环境出现,如冰峰期、地震等,那么,人(猿)类就会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永久在这个居住地住下去。就像地球生物如果不能逃离地球,就只有永久性固守在地球上一样。
那么,这块祖地上就会留下人类使用的种种工具,特别是石器工具。而且留存有人类在历史上不同阶段使用过的几种石器工具。同时,其遗留的数量应大得惊人——因为人类至少在这个祖地生活了上百万年。如果人类确实一直居于这个祖地,那么,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史前的岩画、遗址等诸多与今人一脉相承的先祖文化。如果他们在几万年前迁离了这一祖地,那么,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发现几万年前甚至更早的人类文化遗留。
前述的有关人类早期的生存模式,并不是一种假设,而肯定是客观存在过的历史。那么,这一人类早期的祖地在哪里呢?
如前所述,由于地质时代冰期与洪水期交替出现,不断地杀灭各类动物,包括猿类。那么,人类早期的生存地必须是座低海拔高原。或者说,只有生存在一座低海拔高原的猿类才可能进化成人而得以存活繁衍至今。“高原”可以避免洪水的灭顶之灾,“低海拔”可以躲过冰期的袭击。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较长稳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我进化,让人类放心地用双足直立行走,不用去羡慕洪水期到来时四足动物的逃离速度。
仅仅是低海拔高原还远远不够。这座高原上还必须拥有供人类持续生存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水源,可随时取得的食盐,繁茂而巨大的森林。林中拥有从昆虫到大型猛兽的系统复杂的食物链,及可供采摘的丰富的干果等。当然,这座低海拔高原所在的位置,应当不超过中纬度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这座高原上必须地势平缓,不能有太多的陡岩、坡坎,因为人(猿)类只有在坡势平缓的地貌上,才能发挥群体的力量,使用棍棒、石器工具与野兽抗衡。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的山峰、山脉不可能成为人类早期的大型原始祖地。除了上述的地理地貌不利于灵长类生存外,还在于这些地方不能为动物们持续提供生活必需品。雏形的山峰、山脉难以维系人类生存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可供持续饮用的水。
只有低海拔高原,才具备了持续为人(猿)类提供生命所需的充分的自然资源。
无疑,人类早期只有在一座低海拔高原,才能获得稳定的生存和进化环境,并在这样的高原上完成从猿到人的进化,那么,目前世界上哪一座高原才是人类的原始祖地呢?
首先要排除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和高纬度地区。因为高纬度地区长期处于不利于生命繁衍的低温环境,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会频繁地受到冰川袭击,不断打击和骚扰生命的正常进化。如此,我们便可以根据这些必要条件,来寻找这座高原。
近几十年来,有关人类早期源起地,呼声最高的是非洲高原。被誉为“非洲屋脊”的高原,坐落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其高原平均海拔1000多米,东非大裂谷贯穿全境,大裂谷深1000米。2000米,有从低到高的不同温度区带,且有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分布。近百年来,又在非洲高原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猿类化石,包括手斧在内的旧石器等人类早期文化遗留。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确实是人类早期休养生息的一处绝佳境地,它非常符合前述的几个条件:低海拔高原,既能躲避洪水,又刚巧躲过冰川,在赤道附近,而且有淡水湖和盐湖。更为重要的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正是灵长类最乐意生活的条件。从古至今,地球上的灵长类,基本上就集中在1000米。2000米的海拔带生活。今天的非洲高原,依然是灵长类活跃的地区,依然生存着多个种类的猿。从目前在非洲高原上发现的种种自然条件和猿类化石的事实来看,非洲高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确曾为灵长类生活过的乐园。
然而,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曾在非洲高原生活过的猿类,并不是今人的先祖。
一是非洲高原面积不大,可供猿类活动的高原面,只有十几万平方千米,境内还有大裂谷这样的极不利于灵长类活动的地形。高原上的湖泊也少,最大的湖泊就是南部的图尔卡纳湖。其他河流水系多在低海拔地区。如果没有密集散布的水系,再大的面积对于灵长类而言,也没有意义。过分集中的水源,实际上缩小了猿类的生存空间。
二是前面已述,古人类一旦定居,如未发生致命性打击,一般不会迁离,而会世世代代居住下去。那么,这个祖地上就会留下从古至今呈完整序列的人类文化遗留,包括人类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石器工具,以及与今人能够紧密衔接的史前文化。但非洲高原只发现了猿类化石和粗糙的原始石器。没有发现几万年或十几万年前,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遗留。今天生活在非洲的人类,也不是当地猿类直线进化而来的,他们与在当地发现的猿类没有任何遗传学上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认为非洲高原数百万年前的居民与今人有关,那也只能说明它们在几百万年前曾在此居住过,后来断缺的这几百万年另有居处。我们要寻找的正是后来的这几百万年一与今天的人类直接衔接的历史!
因此,“人类非洲起源说”是一个假象!
那么,人类最后的祖源地又在哪里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