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一天,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新丰社区。
吃过晚饭,社区居民罗凤兰就和一群老姐妹直奔社区“民情家访”接待点。
“民情家访”接待点里,青云谱区区委书记周亮正在接待群众。
“周书记,小区里健身器材不够用,人一多,就没地方锻炼了。”见到周亮,罗凤兰迫不及待地说。
周亮耐心倾听后,提出了处理办法。罗凤兰和旁边几位姐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青云谱区“民情家访”的一个场景,也是南昌市“民情家访”群众工作法的生动写照。
定点接访
一到下雨天,南昌市青云谱区象湖社区改制企业医药机械厂小区的李金群就闷闷不乐。
因为,一下雨,老旧的居民区就积水。
小区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反映了多次,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还要这些社区干部做什么?”李金群心里窝了一团火。
2007年,情况有了改变。
这一年,青云谱区实行了一项新的制度——“民情家访”,通过领导干部定时定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疏导民怨。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主要领导以及13个重点区直机关“一把手”,分别与46个社区建立定点联系,约定每周三晚上到挂点的社区接受群众来访。
在“民情家访”活动中,青云谱区对于群众提出的诉求,按“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由区民情家访理事分会分送到各相关部门处理。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交区民情家访理事分会协调研究后处理。一般性问题在15日内处理完毕,较为复杂的问题在30日内办理完毕。对群众不了解情况提出的意见,确定专人做好解释工作。
2007年一个周三的晚上,象湖社区来了一批专听群众抱怨的区领导。
“走,去向区领导反映一下小区的问题。”李金群邀约小区其他居民前往。
“领导是来作秀的,反映了也没用。”
“试一试吧。”
在李金群的鼓励下,其他几位居民答应同行。
来到接访处,李金群将小区的问题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没想到领导很上心,一边听,一边记。
很快,区领导在实地察看了李金群所在小区的居住环境后,决定下拨200余万元,用于铺路、整治下水道、增添绿化、添置健身器材。不久,小区的环境就变漂亮了。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李金群对社区里的事更关心了。没多久,李金群又向“民情家访”的区领导反映,小区里没有路灯,晚上很不方便。两天后,小区就装上了九盏新路灯。
“‘民情家访’的定点接待还真管用。这说明领导能听得进百姓的意见,政府的办事效率高了。”李金群说。
重点约访
2012年春节前夕,家住青云谱区万溪村的村民史永平很郁闷:在青云谱区土地收储拆迁过程中,他开办的超市要被拆迁,仓库中的大量物品没地方存放。
“他们这就是不让人做生意!”史永平对拆迁充满抵触情绪。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青云谱区青云谱镇党委副书记李云将史永平作为重点约访对象。
在定点接访的基础上,青云谱区还通过“重点约访”,约请群众协调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解决征地拆迁、城市建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各种难题。
2012年2月的一天,李云来到史永平家。
“史大哥,城镇化建设拆迁在所难免,你支持拆迁就是为镇里的发展作贡献。”李云一落座就从“情”字上做起了文章。
“这我也知道,可我家超市拆迁了,我存放货物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个你不要着急,镇上可以帮你找仓库。”
此后,李云多次上门和史永平促膝长谈,又主动帮他找到了一个货物存放地。史永平的怨气终于消解,欣然答应拆迁。
搬迁那天,考虑到史永平人手不够,李云带着镇里的机关干部,为史永平当起了义务搬运工。
“不像是干部,更像是朋友。”说起镇里的干部,史永平的态度变了。
定期回访
2012年6月的一天,青云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罗瑛来到市民刘其欣的干洗店。
罗瑛此行的目的是回访刘其欣再就业情况。
“民情家访”,关键看居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为此,青云谱区在“民情家访”中还实行了“定期回访”,有针对性地主动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回访,了解处理结果,确保工作得到落实。
刘其欣原来是中专教师,后因学校撤并下岗。2008年,通过社区的“民情家访”平台,青云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他家实际困难和创业的迫切愿望,帮他协调了5万元小额创业贷款,开了一家布兰奇干洗店。
经营两年多来,刘其欣的干洗店经营面积从80多平方米扩大到180多平方米,还创造了6个就业岗位,年经营额100多万元。
“罗局长又来看我了。”刘其欣很远就向朝自己店走来的罗瑛打起了招呼。
“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吗?”罗瑛问。
“我还想再开两家店面,扩大规模。”刘其欣向罗瑛表达了愿望。
“二次创业政府有30万元贴息贷款的扶持政策,但要求年经营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罗瑛介绍相关政策。
“明天我就去银行调对账单来。”刘其欣听后非常高兴,“以前自己不敢找政府部门,总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有‘民情家访’平台,领导主动上门送政策,我们创业轻松多了!”
目前,“民情家访”已经在南昌全市推广,全市1157个村、44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民情家访”接待室。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共2万余名干部到“民情家访”接待室接访,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2.4万件,办结率达92.3%。
吃过晚饭,社区居民罗凤兰就和一群老姐妹直奔社区“民情家访”接待点。
“民情家访”接待点里,青云谱区区委书记周亮正在接待群众。
“周书记,小区里健身器材不够用,人一多,就没地方锻炼了。”见到周亮,罗凤兰迫不及待地说。
周亮耐心倾听后,提出了处理办法。罗凤兰和旁边几位姐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青云谱区“民情家访”的一个场景,也是南昌市“民情家访”群众工作法的生动写照。
定点接访
一到下雨天,南昌市青云谱区象湖社区改制企业医药机械厂小区的李金群就闷闷不乐。
因为,一下雨,老旧的居民区就积水。
小区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反映了多次,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还要这些社区干部做什么?”李金群心里窝了一团火。
2007年,情况有了改变。
这一年,青云谱区实行了一项新的制度——“民情家访”,通过领导干部定时定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疏导民怨。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主要领导以及13个重点区直机关“一把手”,分别与46个社区建立定点联系,约定每周三晚上到挂点的社区接受群众来访。
在“民情家访”活动中,青云谱区对于群众提出的诉求,按“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由区民情家访理事分会分送到各相关部门处理。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交区民情家访理事分会协调研究后处理。一般性问题在15日内处理完毕,较为复杂的问题在30日内办理完毕。对群众不了解情况提出的意见,确定专人做好解释工作。
2007年一个周三的晚上,象湖社区来了一批专听群众抱怨的区领导。
“走,去向区领导反映一下小区的问题。”李金群邀约小区其他居民前往。
“领导是来作秀的,反映了也没用。”
“试一试吧。”
在李金群的鼓励下,其他几位居民答应同行。
来到接访处,李金群将小区的问题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没想到领导很上心,一边听,一边记。
很快,区领导在实地察看了李金群所在小区的居住环境后,决定下拨200余万元,用于铺路、整治下水道、增添绿化、添置健身器材。不久,小区的环境就变漂亮了。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李金群对社区里的事更关心了。没多久,李金群又向“民情家访”的区领导反映,小区里没有路灯,晚上很不方便。两天后,小区就装上了九盏新路灯。
“‘民情家访’的定点接待还真管用。这说明领导能听得进百姓的意见,政府的办事效率高了。”李金群说。
重点约访
2012年春节前夕,家住青云谱区万溪村的村民史永平很郁闷:在青云谱区土地收储拆迁过程中,他开办的超市要被拆迁,仓库中的大量物品没地方存放。
“他们这就是不让人做生意!”史永平对拆迁充满抵触情绪。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青云谱区青云谱镇党委副书记李云将史永平作为重点约访对象。
在定点接访的基础上,青云谱区还通过“重点约访”,约请群众协调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解决征地拆迁、城市建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各种难题。
2012年2月的一天,李云来到史永平家。
“史大哥,城镇化建设拆迁在所难免,你支持拆迁就是为镇里的发展作贡献。”李云一落座就从“情”字上做起了文章。
“这我也知道,可我家超市拆迁了,我存放货物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个你不要着急,镇上可以帮你找仓库。”
此后,李云多次上门和史永平促膝长谈,又主动帮他找到了一个货物存放地。史永平的怨气终于消解,欣然答应拆迁。
搬迁那天,考虑到史永平人手不够,李云带着镇里的机关干部,为史永平当起了义务搬运工。
“不像是干部,更像是朋友。”说起镇里的干部,史永平的态度变了。
定期回访
2012年6月的一天,青云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罗瑛来到市民刘其欣的干洗店。
罗瑛此行的目的是回访刘其欣再就业情况。
“民情家访”,关键看居民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为此,青云谱区在“民情家访”中还实行了“定期回访”,有针对性地主动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回访,了解处理结果,确保工作得到落实。
刘其欣原来是中专教师,后因学校撤并下岗。2008年,通过社区的“民情家访”平台,青云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他家实际困难和创业的迫切愿望,帮他协调了5万元小额创业贷款,开了一家布兰奇干洗店。
经营两年多来,刘其欣的干洗店经营面积从80多平方米扩大到180多平方米,还创造了6个就业岗位,年经营额100多万元。
“罗局长又来看我了。”刘其欣很远就向朝自己店走来的罗瑛打起了招呼。
“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吗?”罗瑛问。
“我还想再开两家店面,扩大规模。”刘其欣向罗瑛表达了愿望。
“二次创业政府有30万元贴息贷款的扶持政策,但要求年经营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罗瑛介绍相关政策。
“明天我就去银行调对账单来。”刘其欣听后非常高兴,“以前自己不敢找政府部门,总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有‘民情家访’平台,领导主动上门送政策,我们创业轻松多了!”
目前,“民情家访”已经在南昌全市推广,全市1157个村、44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民情家访”接待室。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共2万余名干部到“民情家访”接待室接访,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2.4万件,办结率达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