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我很少听李宇春唱歌,一直以来都是米粉们晃来晃去地将视线占满,留给我的印象是:作为一位视觉歌手,李宇春主攻人的视觉,至于作品——她有作品吗?直到那天开车等红灯的时候,听到电台播放李宇春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会跳舞的文艺青年》,才知道原来李宇春的音乐,竟是那么的灵性和锋利:
“谁说文艺青年不能旋转?谁说旋转出一定是圈?谁说圈就是规则是界限?谁说旋转的不能是文艺青年?”
曾经文艺过的那段青葱岁月早已尘封,不知不觉间被这首歌掀开了幕布一角。然后,我想起了Y,他当然不是前一段时间被八卦周刊爆炒的那位字母男星,他是小Y,一位会唱歌的文艺青年。
认识小Y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对自己的新工作热爱得一塌糊涂,每天在八小时之内名正言顺地和MV打交道,这种神仙般的日子让我稀罕地捧在手心里过。有一天,小Y被朋友领到电视台来,我一见,登时眼前一亮,搁许多年以后“颜控”这个词能定位当年我的品位,但当时,只觉得:这个小男生像从MV里走出来的文艺青年。
小Y出来闯世界的时候,正值黑豹、唐朝、零点这些摇滚乐队刚刚成名,且不说他们的音乐如何敲击年轻人的心,只他们那一头长发就让歌迷的心乱了,让发廊老板们愁得睡不着觉:文艺青年们有样学样,都不去剪头了,任长发随吉他琴弦疯长,这可怎么好?小Y正是如此,长发飘飘到头发乱了,且脸瘦如刀削,十分上镜,最关键的是他弹一手好吉他,有一把好歌喉,这样的小Y自然虏获了所有电视台里文艺工作者们追求艺术的心,大伙當即决定:为小Y拍一首MV。
可以说哈尔滨电视台是全国最早推介MV这一艺术形式的电视媒体之一,我的同事们(还有我)就是这“之一”的缔造者,厚脸皮地挤进“之一”的队伍,是因为我曾为小Y的MV贡献出一首诗。
拿给小Y的《黑黑的夜》是我无病呻吟创作青春诗时期的代表作——“黑黑的她的长发/白白的她裙角的花/黑与白的一个梦啊/梦里总有她”,记得小Y拿到这首诗时,喜欢得不得了,一晚上便将曲谱好,等不及拿到电视台给我看,就在电话里唱给我听,他的那副歌喉啊,酽酽地,再浓一点就让人醉了。
MV的拍摄地就在我们的小演播室,一块蓝幕布当背景,小Y坐在椅子上,浅吟低唱,摄像机在一旁推拉摇移,那时候即使是台湾歌手童安格和周治平的MV也没比我们奢华到哪里去,虽然简单到简易,简易到简陋,但谁也不觉得拿不出手,因为我们的音乐好,观众听的不就是音乐吗?
那首MV虽然在电视上仅播出过一次,但小Y还是被一些饥渴于音乐的眼睛记住了,小Y开始去一些酒吧驻场,他清亮的吉他配合清澈的歌声,给酒吧带去一股清凉的风。
很快,小Y就获得了第二次拍摄MV的机会,相比于第一次的小成本小制作,第二次的MV拍摄就显得气派得多:大题材,全外景,设备齐全,还有一百多个孩子做MV的群众演员,那时镜头中的小Y已有十足的歌星感觉。第二首MV的歌词也是我写的,在带观众演员录制的现场,小Y的歌声穿过孩子们的头顶层层叠叠地传过来,砸到我的心上,让我想青春啊青春,就是这么一首歌,心无旁骜地去写词,无忧无虑地去演唱,真痛快!
那次拍摄之后,便与小Y失去了联系,一晃,就是十几年。听说他一直在飘,北漂南漂,家人对他有微词,女友也跟他分手了——这是所有执着于理想的文艺青年共同的遭遇和命运。我也早把小Y忘了,每天上班便泡在网上东逛西逛,然后盼着早点下班去接孩子,我工作里的音乐呢?早渐行渐远渐无书了。
昨晚,正在看连续剧的他忽然喊我:“来看看,那不是小Y吗?!”我连忙探过头去,果然,在一部国产电视剧里,小Y正一脸剧情地穿街走巷,他理着小平头,蓄着一抹胡须,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中年人,从他身上再也找不到一丝当年属于摇滚青年的那种风神俊逸。
“他、他,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他不以为然地说:“我看小Y这样挺好,谁都得长大,为了生存嘛,他戏演得不错。”
但我还是怀念那个羞涩地喊我姐姐的文艺青年小Y,便上网去查他的行踪。原来小Y早早就开博客了,他这几年的经历都陈列其中:待业,拍戏,恋爱,拍戏,搬家,拍戏……小Y竟然拍过那么多部戏,虽然都不是大热大火之作,但部部都在帮他成长。
临关上小Y博客之前,我点了一下他的简历,在“主要音乐作品”的条目下,第一个便是:“为丰华长唱片创作词曲《黑黑的夜》,收录在专辑《假如我有一百万》当中”——我问自己:是那首小Y通过电话唱给我听的《黑黑的夜》吗?记得当时他一再问:姐姐,你怎么能写得那么好?小Y,现在我来告诉你:因为那时是我们青春正盛的时候,心里注满了音乐,我用心写,你用心唱,所以能留下一首好歌。
“黑的流浪人啊/远走天涯/白白地逝去了似水年华/黑与白的一些日子啊/酸甜苦辣都是为着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小Y的音讯,不知他身在何处,不知道他好不好,现在我知道了,会唱歌的文艺青年小Y,他生活在娱乐圈。
“谁说文艺青年不能旋转?谁说旋转出一定是圈?谁说圈就是规则是界限?谁说旋转的不能是文艺青年?”
曾经文艺过的那段青葱岁月早已尘封,不知不觉间被这首歌掀开了幕布一角。然后,我想起了Y,他当然不是前一段时间被八卦周刊爆炒的那位字母男星,他是小Y,一位会唱歌的文艺青年。
认识小Y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对自己的新工作热爱得一塌糊涂,每天在八小时之内名正言顺地和MV打交道,这种神仙般的日子让我稀罕地捧在手心里过。有一天,小Y被朋友领到电视台来,我一见,登时眼前一亮,搁许多年以后“颜控”这个词能定位当年我的品位,但当时,只觉得:这个小男生像从MV里走出来的文艺青年。
小Y出来闯世界的时候,正值黑豹、唐朝、零点这些摇滚乐队刚刚成名,且不说他们的音乐如何敲击年轻人的心,只他们那一头长发就让歌迷的心乱了,让发廊老板们愁得睡不着觉:文艺青年们有样学样,都不去剪头了,任长发随吉他琴弦疯长,这可怎么好?小Y正是如此,长发飘飘到头发乱了,且脸瘦如刀削,十分上镜,最关键的是他弹一手好吉他,有一把好歌喉,这样的小Y自然虏获了所有电视台里文艺工作者们追求艺术的心,大伙當即决定:为小Y拍一首MV。
可以说哈尔滨电视台是全国最早推介MV这一艺术形式的电视媒体之一,我的同事们(还有我)就是这“之一”的缔造者,厚脸皮地挤进“之一”的队伍,是因为我曾为小Y的MV贡献出一首诗。
拿给小Y的《黑黑的夜》是我无病呻吟创作青春诗时期的代表作——“黑黑的她的长发/白白的她裙角的花/黑与白的一个梦啊/梦里总有她”,记得小Y拿到这首诗时,喜欢得不得了,一晚上便将曲谱好,等不及拿到电视台给我看,就在电话里唱给我听,他的那副歌喉啊,酽酽地,再浓一点就让人醉了。
MV的拍摄地就在我们的小演播室,一块蓝幕布当背景,小Y坐在椅子上,浅吟低唱,摄像机在一旁推拉摇移,那时候即使是台湾歌手童安格和周治平的MV也没比我们奢华到哪里去,虽然简单到简易,简易到简陋,但谁也不觉得拿不出手,因为我们的音乐好,观众听的不就是音乐吗?
那首MV虽然在电视上仅播出过一次,但小Y还是被一些饥渴于音乐的眼睛记住了,小Y开始去一些酒吧驻场,他清亮的吉他配合清澈的歌声,给酒吧带去一股清凉的风。
很快,小Y就获得了第二次拍摄MV的机会,相比于第一次的小成本小制作,第二次的MV拍摄就显得气派得多:大题材,全外景,设备齐全,还有一百多个孩子做MV的群众演员,那时镜头中的小Y已有十足的歌星感觉。第二首MV的歌词也是我写的,在带观众演员录制的现场,小Y的歌声穿过孩子们的头顶层层叠叠地传过来,砸到我的心上,让我想青春啊青春,就是这么一首歌,心无旁骜地去写词,无忧无虑地去演唱,真痛快!
那次拍摄之后,便与小Y失去了联系,一晃,就是十几年。听说他一直在飘,北漂南漂,家人对他有微词,女友也跟他分手了——这是所有执着于理想的文艺青年共同的遭遇和命运。我也早把小Y忘了,每天上班便泡在网上东逛西逛,然后盼着早点下班去接孩子,我工作里的音乐呢?早渐行渐远渐无书了。
昨晚,正在看连续剧的他忽然喊我:“来看看,那不是小Y吗?!”我连忙探过头去,果然,在一部国产电视剧里,小Y正一脸剧情地穿街走巷,他理着小平头,蓄着一抹胡须,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中年人,从他身上再也找不到一丝当年属于摇滚青年的那种风神俊逸。
“他、他,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他不以为然地说:“我看小Y这样挺好,谁都得长大,为了生存嘛,他戏演得不错。”
但我还是怀念那个羞涩地喊我姐姐的文艺青年小Y,便上网去查他的行踪。原来小Y早早就开博客了,他这几年的经历都陈列其中:待业,拍戏,恋爱,拍戏,搬家,拍戏……小Y竟然拍过那么多部戏,虽然都不是大热大火之作,但部部都在帮他成长。
临关上小Y博客之前,我点了一下他的简历,在“主要音乐作品”的条目下,第一个便是:“为丰华长唱片创作词曲《黑黑的夜》,收录在专辑《假如我有一百万》当中”——我问自己:是那首小Y通过电话唱给我听的《黑黑的夜》吗?记得当时他一再问:姐姐,你怎么能写得那么好?小Y,现在我来告诉你:因为那时是我们青春正盛的时候,心里注满了音乐,我用心写,你用心唱,所以能留下一首好歌。
“黑的流浪人啊/远走天涯/白白地逝去了似水年华/黑与白的一些日子啊/酸甜苦辣都是为着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小Y的音讯,不知他身在何处,不知道他好不好,现在我知道了,会唱歌的文艺青年小Y,他生活在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