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美丽的洪泽湖畔,有着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和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如何有效挖掘这些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使之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形成低耗高效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还原幼儿的真实生活
幼儿园活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活动应该围绕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开展,这样有利于幼儿原有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有利于幼儿对知识营养的吸收与升华。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能够更积极地去探索、发现、尝试。
(二)强调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及相应的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成效。主题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能兼顾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贴近幼儿的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尝试、发现、收获、表达。
(三)突出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亲身感受、触摸,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更加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二、本土教育资源在创设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其学习时常需要借助实物呈现和材料操作,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
(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自然中可以让幼儿用来操作的材料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的花草、树叶、种子、果壳、石子、泥沙、贝壳都可以变成教学活动的原材料,给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这些材料可以随着季节或者农时的变化不断更新。借助这些材料,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展示、创造,尽情地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
(二)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变的玩教具
本土资源中丰富的天然素材蕴涵着无尽的教育价值。在捡落叶时,幼儿可以学习点数;把柳条弯成圈,可当作做操用的轻器械;贝壳、稻草、秸秆、莲蓬等系列玩具,也别有一番本土风味。它们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幼儿纷纷投入到用本土素材进行制作、探索的过程,愉快地获得了发展。
(三)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创设出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触摸、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本土特色的氛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幅幅反映洪泽湖风光及渔民生活的图片,一个个龙虾、大闸蟹的玩偶,为幼儿创设赏心悦目的本土教育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与幼儿产生互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特色环境,营造本土文化氛围
最有特色的环境,应该是最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在主题的开展中,我们试着引导幼儿结合本土文化和本地地域特点创设环境。在“洪泽欢迎你”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确定了大墙饰“美丽的洪泽湖”。由于孩子们都去过这个景点,有亲身的经历、体验,所以他们的兴趣非常浓,积极性也很高,都主动参与到创设活动中。孩子们找来洪泽湖的图片、资料,和老师共同商议出设计图,之后便开始了分工合作。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创作,一个美丽的“洪泽湖”便出现在了教室里。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此的美丽、逼真,孩子们不知有多高兴。孩子们在创设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让我们教育者真正体会到了“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内涵。
我们还通过各小主题(家乡文化、家乡的主要特产)的开展,对各区域的材料投放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增设,努力展示本土文化教育的特征,让幼儿共同参与到创意和设计中来,并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深远的意义。在以“我是小导游”为主线的小书制作活动中,家长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带上照相机、摄像机带孩子游览家乡,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出了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书。我们将其投放到区角中,供幼儿欣赏。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主题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从幼儿的兴趣及当地的特点出发,我们确定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文化遗产”及“家乡的名人”等主题,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许多小主题。在“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中,孩子们经过调查发现:洪泽的大闸蟹远近闻名,于是产生了“大闸蟹”这个小主题。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大堤观察大闸蟹,听渔民讲大闸蟹的民间传说,展开了蟹壳巧制作工艺活动,画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蟹王”“蟹后”。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帮助收集蟹壳,师幼双方始终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随着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需求开设充满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1.利用洪泽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材料的收集由过去的老师收集改为发动家长、幼儿与老师一起收集材料。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洪泽湖大堤,捡拾堤边退潮后留下的小贝壳;来到渔家,看渔民撒网捕鱼、捉虾、抓螃蟹,听老渔民讲洪泽湖的民间传说;荷花开了,带孩子到洪泽湖边欣赏湖光美景……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亲身的感受,并收集了各种材料。幼儿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并初步形成了家乡的意识、概念。
2.以洪泽湖特色资源进行区域设置
洪泽湖有着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易于收集,经济又环保。我们在饲养区里将幼儿收集到的鱼、龙虾、螃蟹养在透明的水箱中,便于幼儿观察、喂食;在益智区里将收集到的贝壳洗净、染色后,放在分类盒里,幼儿可以用来玩计算游戏;在表演区用蚌壳、易拉罐等自制打击乐器,再准备好录音机、磁带、动物头饰等,供幼儿伴奏、表演使用;在编织区里,孩子们用柳条、稻草进行草编、纸织画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做事细心、谨慎、耐心的习惯,还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在挖掘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化成长!
一、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还原幼儿的真实生活
幼儿园活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活动应该围绕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开展,这样有利于幼儿原有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有利于幼儿对知识营养的吸收与升华。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能够更积极地去探索、发现、尝试。
(二)强调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及相应的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成效。主题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能兼顾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贴近幼儿的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尝试、发现、收获、表达。
(三)突出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亲身感受、触摸,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更加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二、本土教育资源在创设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其学习时常需要借助实物呈现和材料操作,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
(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自然中可以让幼儿用来操作的材料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的花草、树叶、种子、果壳、石子、泥沙、贝壳都可以变成教学活动的原材料,给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这些材料可以随着季节或者农时的变化不断更新。借助这些材料,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展示、创造,尽情地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
(二)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变的玩教具
本土资源中丰富的天然素材蕴涵着无尽的教育价值。在捡落叶时,幼儿可以学习点数;把柳条弯成圈,可当作做操用的轻器械;贝壳、稻草、秸秆、莲蓬等系列玩具,也别有一番本土风味。它们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幼儿纷纷投入到用本土素材进行制作、探索的过程,愉快地获得了发展。
(三)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创设出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触摸、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本土特色的氛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幅幅反映洪泽湖风光及渔民生活的图片,一个个龙虾、大闸蟹的玩偶,为幼儿创设赏心悦目的本土教育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与幼儿产生互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特色环境,营造本土文化氛围
最有特色的环境,应该是最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在主题的开展中,我们试着引导幼儿结合本土文化和本地地域特点创设环境。在“洪泽欢迎你”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确定了大墙饰“美丽的洪泽湖”。由于孩子们都去过这个景点,有亲身的经历、体验,所以他们的兴趣非常浓,积极性也很高,都主动参与到创设活动中。孩子们找来洪泽湖的图片、资料,和老师共同商议出设计图,之后便开始了分工合作。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创作,一个美丽的“洪泽湖”便出现在了教室里。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此的美丽、逼真,孩子们不知有多高兴。孩子们在创设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让我们教育者真正体会到了“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内涵。
我们还通过各小主题(家乡文化、家乡的主要特产)的开展,对各区域的材料投放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增设,努力展示本土文化教育的特征,让幼儿共同参与到创意和设计中来,并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深远的意义。在以“我是小导游”为主线的小书制作活动中,家长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带上照相机、摄像机带孩子游览家乡,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出了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书。我们将其投放到区角中,供幼儿欣赏。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主题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从幼儿的兴趣及当地的特点出发,我们确定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文化遗产”及“家乡的名人”等主题,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许多小主题。在“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中,孩子们经过调查发现:洪泽的大闸蟹远近闻名,于是产生了“大闸蟹”这个小主题。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大堤观察大闸蟹,听渔民讲大闸蟹的民间传说,展开了蟹壳巧制作工艺活动,画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蟹王”“蟹后”。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帮助收集蟹壳,师幼双方始终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随着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需求开设充满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1.利用洪泽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材料的收集由过去的老师收集改为发动家长、幼儿与老师一起收集材料。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洪泽湖大堤,捡拾堤边退潮后留下的小贝壳;来到渔家,看渔民撒网捕鱼、捉虾、抓螃蟹,听老渔民讲洪泽湖的民间传说;荷花开了,带孩子到洪泽湖边欣赏湖光美景……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亲身的感受,并收集了各种材料。幼儿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并初步形成了家乡的意识、概念。
2.以洪泽湖特色资源进行区域设置
洪泽湖有着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易于收集,经济又环保。我们在饲养区里将幼儿收集到的鱼、龙虾、螃蟹养在透明的水箱中,便于幼儿观察、喂食;在益智区里将收集到的贝壳洗净、染色后,放在分类盒里,幼儿可以用来玩计算游戏;在表演区用蚌壳、易拉罐等自制打击乐器,再准备好录音机、磁带、动物头饰等,供幼儿伴奏、表演使用;在编织区里,孩子们用柳条、稻草进行草编、纸织画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做事细心、谨慎、耐心的习惯,还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要善于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在挖掘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