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饮冰,内热依然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期间对在校师生发表演讲,从解读“趣味”着手,畅谈如何在学问中寻找无穷的趣味。
  “我并不是因为
  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
  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
  闹到没趣便破坏了
  我的趣味主义,
  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
  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
  因为学问的本质
  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
  所以提倡学问。”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学问的本质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中国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近来作何消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几十年日子没有法子过,勉强找些事情来消他遣他。一个人若生活于这种状态之下,我劝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个钟头不能扩充到四十八个,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这是趣味。
  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昧之主体者,莫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可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上一口。所以我今天的主题——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有趣味,只说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别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症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面,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在故弄虚机;合理的生活本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
  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诸君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别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症候,自己白白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这个门穿一穿,那个窗户张一张,再不会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
  第三,深入地研究:趣味总是慢慢来的,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入去。这个门穿一穿,那个窗户张一张,再不会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
  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的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发电,越摩擦越出。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属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的。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其他文献
3月份的《讲刊》我是倚在床头一口气读完的。合上杂志的最后一页,窗外的天空己露出一丝曙光,但我困意全无,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书中的一句话一一幸福不是只有一条路。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太过执著,我们把幸福定义得太过狭隘,譬如儿女一定要上名牌学校,要能买得起名牌包,住得上别墅,开得起豪车。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与自己的设计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郁闷、忧愁、委屈,觉得自己就是一步走错,掉到苦海中了。
期刊
本文根据马云在2010年网商大会、2012年网商大会、2013年亚布力论坛上的演讲汇编而成。  有人说,现在是世界经济最复杂的时候。我认为,没有最复杂,只有更复杂;没有最困难,只有更困难。  这是一个产生信任危机的时代,谁都不敢相信谁;这是一个价值底线遭遇挑战的时代,谁都开始想办法能骗一把就骗一把,能捞一票就捞一票;这是一个习惯指责的时代,对别人的欣赏、对善良的赞美,远远少于对别人的指责。我们都习
期刊
Q “5·12地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 女儿在灾难中遇难,我的婚姻也结束了,我知道——没有人可以依靠。我的父母也年事已高,他们开的一间婚纱影楼也在地震中垮了,他们更需要依靠。我就想着我一定要快点好起来,我要去做事,要养家。  Q 听说你被刨出来后,伤势太重,直接被送到医院抢救,没来得及最后看一眼女儿?  A 这是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挽回的痛。女儿一直是和我睡觉,习惯了怀里有一个软软的身体,习惯
期刊
2013年3月,马云做客浙江卫视谈话节目《与卓越同行》,与主持人吴小莉和现场观众畅谈网事与变革。  吴小莉:很多人都愿借马云的眼光看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好像他常常会看到不同的地方。请用一句话告诉我们,今天你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马云:2012年大家担心的灾难、担心的变化,不是一个世界的灭亡,而是旧的世界崩溃,新的世界诞生。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的世界。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2012》这
期刊
假设似箭如梭的时间停滞不前,那固守旧俗的做法也会像开创新风一般引起动荡,因此对旧时代过分崇尚只会成为新时代的笑柄。  犹如动物初生时都其貌不扬,新生事物刚出现时亦模样丑陋,因为新事物乃时间孕育的产儿。但尽管如此,如同最初使家族获得荣誉者通常比保持荣誉的后人更值得尊敬一样,最初开创的有益先例,通常亦非凭模仿便能获得。因为对误入歧途的人性来说,恶就像自由落体运动,越下落力量越大,而善则如抛物运动,只有
期刊
只有那些勇于直面变善于自我颠覆的人才有可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支配这个时代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快速的变动。  应对快速变动的核心策略是什么?主动地变革。  一切都在快速改变。技术变革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变革正在重构我们的社会结构,思想变革正在重建我们的思维模式。  当下的世界充满挑战与危机,也充满机会与希望。一切该新生的都在应运而生,一切该消亡的终将逐渐消亡。拥抱变革、驾驭变革者必将赢得
期刊
我们之所以未能觉察到变革的需要,是因为被昔日成功的光芒掩盖。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存在得越久,坚持它们的意义就越大,进而认识到变革的需要也就越困难。  看不到变革的需要,你就无法变革。  这话已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但既然如此,为何变革的方案总是无法突破第一道障碍呢?简单地说,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有障碍,而是我们低估了这道障碍,我们没有了解障碍的本质。  实际上,改变思维方式是最艰难的。当我们以自我为中
期刊
2013年1月26日,沈敏特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发表演讲。  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衡定文化的价值,成了我们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重中之重  最近几年,面对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现状,国学几乎成了拯救末世的救星,担当着“大国崛起”的文化方面军的角色。  多年来我思考一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成为我们的文化骄傲,可为什么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倍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是内战;好不容易新中
期刊
本文根据菲奥莉娜2000年、200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在清华大学等演讲整理而成。  现在的市场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看到市场上总会有输赢,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有的人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有些人为21世纪作出贡献,而另一些人则碌碌无为:有些人拥抱变革,而另一些人则逃避变革:有些人引领变革,而另一些人则保守而贪图安逸。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皆有可能
期刊
任正非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但一年一度的华为内部讲话成为传播他管理智慧的经典之声。  2010年1月14日,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再次以“灰度思维”寄语华为人如何从容面对变革。  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刻板,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