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批评的故事
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学生在用泥块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马上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了。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给你的。学生感到不解,陶行知解释说:因为你是个遵守时间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给学生,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你用泥块打同学的时候,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尊重老师的。学生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三块糖,因为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学生。我已经调查过了,你之所以打同学,是因为你看到那个同学在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才会打他的,可见你是个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人。学生听到陶行知这样说,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但是我打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他欺负女同学不对,但是我也不应该打他。陶行知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好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三颗糖,心平气和地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孩子,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同的错误了,相信这个孩子在品尝校长给的三颗糖时,他的心灵将会受到不小的震撼和洗礼!
二、艺术批评的必要性
教育离不开惩戒,这是毋庸置疑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这里的“毫不妥协的态度”就是指必要的惩戒。教育中的惩戒是指对受教育者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其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惩戒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批评是比较恰当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也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它是在感情强烈、情绪激动、需要改变状态的情况下的一种语言交流。
三、批评的艺术
1 批评力求“忠言顺耳”
孔夫子曾教育过人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听得进逆耳的忠言,固然是正确的。学生能理解你的苦心,认为你的批评是良药,才会以“言听计从”相报。事实上,对中学生来说,接受逆耳的忠言并不容易,一是自尊心所致,二是他们还没有达到理解你是在善意地批评的觉悟程度,“逆耳忠言”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带来负效应。教师要准确掌握犯错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性质,恰当地选择批评犯错学生的态度。如果犯错学生是无理取闹、明知顾犯、屡教不改,不妨先严厉地批评,这样能“杀一儆百”,然后讲清道理,最后和颜悦色地提出希望,这种方法容易被犯错学生接受。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情感变化,批评要适时适度。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变化,要根据其态度变化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预先改变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和语言,要以变应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2 在表扬中批评
所有学生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赏识,如果长期得不到的话会形成“赏识饥饿”,导致他们设法获得别人好评的思想愈加淡薄。在批评前,教师可找到犯错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这样,犯错学生往往易于接受批评。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教师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语气温和;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确引导,多给予鼓励和希望;要注意语言分寸,留有余地;要换位思考,切忌讽刺挖苦、妄下结论。实际上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优点,批评时,若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3 寓批评于幽默之中
德国著名演讲家茵兹雷曼买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同样的批评,语言的艺术风格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的。教师在批评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给犯错的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风趣幽默的批评语言艺术其实是很难掌握的,这不但需要教师以事实为基础,还需要教师把握运用的恰当时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教师有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有关调查表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喜欢的老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幽默诙谐式批评,是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改正,这种批评方式不但不会让犯错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反而会使其在愉快中自责,心情舒畅地接受批评,从而提高了批评效果。但严重的错误,不宜用这种方法。
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学生在用泥块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马上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了。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给你的。学生感到不解,陶行知解释说:因为你是个遵守时间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给学生,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你用泥块打同学的时候,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尊重老师的。学生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三块糖,因为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学生。我已经调查过了,你之所以打同学,是因为你看到那个同学在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才会打他的,可见你是个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人。学生听到陶行知这样说,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但是我打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他欺负女同学不对,但是我也不应该打他。陶行知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好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三颗糖,心平气和地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孩子,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同的错误了,相信这个孩子在品尝校长给的三颗糖时,他的心灵将会受到不小的震撼和洗礼!
二、艺术批评的必要性
教育离不开惩戒,这是毋庸置疑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这里的“毫不妥协的态度”就是指必要的惩戒。教育中的惩戒是指对受教育者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其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惩戒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批评是比较恰当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也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它是在感情强烈、情绪激动、需要改变状态的情况下的一种语言交流。
三、批评的艺术
1 批评力求“忠言顺耳”
孔夫子曾教育过人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听得进逆耳的忠言,固然是正确的。学生能理解你的苦心,认为你的批评是良药,才会以“言听计从”相报。事实上,对中学生来说,接受逆耳的忠言并不容易,一是自尊心所致,二是他们还没有达到理解你是在善意地批评的觉悟程度,“逆耳忠言”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带来负效应。教师要准确掌握犯错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性质,恰当地选择批评犯错学生的态度。如果犯错学生是无理取闹、明知顾犯、屡教不改,不妨先严厉地批评,这样能“杀一儆百”,然后讲清道理,最后和颜悦色地提出希望,这种方法容易被犯错学生接受。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情感变化,批评要适时适度。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变化,要根据其态度变化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预先改变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和语言,要以变应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2 在表扬中批评
所有学生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赏识,如果长期得不到的话会形成“赏识饥饿”,导致他们设法获得别人好评的思想愈加淡薄。在批评前,教师可找到犯错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这样,犯错学生往往易于接受批评。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教师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语气温和;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确引导,多给予鼓励和希望;要注意语言分寸,留有余地;要换位思考,切忌讽刺挖苦、妄下结论。实际上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优点,批评时,若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3 寓批评于幽默之中
德国著名演讲家茵兹雷曼买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同样的批评,语言的艺术风格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的。教师在批评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给犯错的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风趣幽默的批评语言艺术其实是很难掌握的,这不但需要教师以事实为基础,还需要教师把握运用的恰当时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教师有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有关调查表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喜欢的老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幽默诙谐式批评,是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改正,这种批评方式不但不会让犯错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反而会使其在愉快中自责,心情舒畅地接受批评,从而提高了批评效果。但严重的错误,不宜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