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特别像现在很多独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犹如一个“小皇帝”,到了幼儿园以后,许多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因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留意,说不定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想更好的与家长沟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伙伴和合作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既要尊重家长,同时家长又要尊重老师,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2 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3 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咱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4 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包括家长)都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咱们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咱们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5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不到位。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会教育幼儿:"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替孩子开脱责任:"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爸爸妈妈的事,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从而使孩子羞愧难当,自信心大受伤害。咱们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咱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
1 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无人能替代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实际上是教育伙伴和合作的关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既要尊重家长,同时家长又要尊重老师,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2 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3 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咱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4 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包括家长)都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咱们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咱们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5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不到位。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会教育幼儿:"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替孩子开脱责任:"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爸爸妈妈的事,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从而使孩子羞愧难当,自信心大受伤害。咱们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咱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