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文,即根据文题所出示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来表达所思所想,真情实感。材料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对材料要有着个性化的理解,并从感悟最深处落笔,以确立文章主题并叙之成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辨析类型
看到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辨析分析一下材料的类型,以此确定行文时所需要的适合的表达方式和立意方向,这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可以把材料分为五种类型:阅读引申类、历史人物类、哲思启迪类、生活感悟类、时事热点类。
阅读引申类材料主要是由赏析文学作品和现代文阅读读后感两部分组成,如2003年和2005年的作文试题。这种类型的材料重点在“感”,要求学生从阅读感受中选择最有共鸣,最欲表达的内容成文,所以理解文意,寻找材料的中心主旨就成了关键环节,这其实就是阅读的再次升华。2003年“响亮的日子”,是对青春意义的解读,2005年“爱因斯坦”是谈成长自由,葆有童心的重要。只要把握了材料中的核心命意,以此为基点生发开去,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畅谈心中所感,辅以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锦上添花,可以起到深化突出的作用。
历史人物类材料主要包含历史上有益的掌故或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大多以叙述方式为主。这类材料常以“评”为主,如2004年学习书法的材料,齐白石的话是材料的核心,画龙点睛之笔,以此为切入点,确立评定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一味模仿,还是走自己的路,比较评判之间高低立现。2007年是袁隆平的事例,作为众所周知的人物,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的科技成就、人生追求、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评价得当,自然地就找到了文章立意所需的根本了。
哲思启迪类,顾名思义就是材料要有生活智慧,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启迪。这类材料应以“悟”为主,即以议论的方式提炼出精彩的个人观点,在此基础上布局行文,准确深刻阐释中心思想即可。如2000年的材料如何理解机会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带有强烈的个性解读色彩,写作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人生观的一种考量。2002年的材料强调人生的意义,如何学习,怎样成长,这就渗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学生行文中就应注重“悟”的层次与深度把握,写出个性见解,要言之成理,切忌偏激,以偏概全。
生活感悟类,这类材料往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我手写我心”,考察的就是学生观察生活所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因此,此类材料应以“真”为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是艺术提炼的本质所在。2001年学生问卷调查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家长与孩子之间代沟的存在,家长尊严的固执与强硬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这是学生们的切身体会,联系生活实际真诚叙述细腻描写必然可以打动阅卷老师的心。2006年有关人生理想的调查活动,写出真情实感不难,但若一味批判,则无更多可取之处,毕竟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答案,解决办法才是此类作文的重心所在。
时事热点类,此类材料关注的就是时政要闻,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发的热点评论,由事而议,由情而论,是立意的根基,行文中应以“准”为主,即对热点事件有准确的叙述,准确的描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细节等等。
2 提炼文眼
材料作文的材料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如何从材料中提炼文眼,提纲挈领,萃取精华,把握关键有效的信息就成为决定文意水平高低的重要砝码。
2006年材料作文,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可谓揭示之语,如何站在实际的平等出发点,在更高处自由发展,即成为精英还是普通的人,这其实是人生观的一种选择,二选一的命题考察的就是人们对价值的多元解读,因此“选择”二字即为文眼,由此展开理解感悟,有的放矢,收效甚佳。
经过阅读材料的筛选,从精彩语句中提炼把握关键词,再根据材料展现的背景,相关人物事件信息确立命意的宽度和深度,找到最适合表达的立脚点,布局谋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确立角度
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确立文意,行文的基本条件就已具备,但如何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这就需要做到立意不仅准确且要有新意。
2004年的作文题学习书法的材料,要把握“模仿”与“自然”的关键性词语,从模仿的弊端与创新的重要入题,先破后立。也可以从齐白石的话语入手,以评论优劣高低为引切入主题,要抓住矛盾,解决问题,从模仿复制到自然本真再到创新进取,纵向挖掘,梯度化立意,再加入个性化语言的评议,自然可以体现出新意与不俗。
作文立意主要得益于语文素养的积淀,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范围,自然可以做到见多识广,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纵向、横向、综合等多角度训练拓展思考空间,在写作素材的比较阅读中锻炼分析评价能力。总之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就应养成多观察、多比较、多锤炼的良好学习习惯。方法技巧只是提高分数的一种手段,只有真正做到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勤于练笔,勤于思考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法宝。
1 辨析类型
看到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辨析分析一下材料的类型,以此确定行文时所需要的适合的表达方式和立意方向,这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可以把材料分为五种类型:阅读引申类、历史人物类、哲思启迪类、生活感悟类、时事热点类。
阅读引申类材料主要是由赏析文学作品和现代文阅读读后感两部分组成,如2003年和2005年的作文试题。这种类型的材料重点在“感”,要求学生从阅读感受中选择最有共鸣,最欲表达的内容成文,所以理解文意,寻找材料的中心主旨就成了关键环节,这其实就是阅读的再次升华。2003年“响亮的日子”,是对青春意义的解读,2005年“爱因斯坦”是谈成长自由,葆有童心的重要。只要把握了材料中的核心命意,以此为基点生发开去,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畅谈心中所感,辅以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锦上添花,可以起到深化突出的作用。
历史人物类材料主要包含历史上有益的掌故或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大多以叙述方式为主。这类材料常以“评”为主,如2004年学习书法的材料,齐白石的话是材料的核心,画龙点睛之笔,以此为切入点,确立评定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一味模仿,还是走自己的路,比较评判之间高低立现。2007年是袁隆平的事例,作为众所周知的人物,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的科技成就、人生追求、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评价得当,自然地就找到了文章立意所需的根本了。
哲思启迪类,顾名思义就是材料要有生活智慧,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启迪。这类材料应以“悟”为主,即以议论的方式提炼出精彩的个人观点,在此基础上布局行文,准确深刻阐释中心思想即可。如2000年的材料如何理解机会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带有强烈的个性解读色彩,写作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人生观的一种考量。2002年的材料强调人生的意义,如何学习,怎样成长,这就渗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学生行文中就应注重“悟”的层次与深度把握,写出个性见解,要言之成理,切忌偏激,以偏概全。
生活感悟类,这类材料往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我手写我心”,考察的就是学生观察生活所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因此,此类材料应以“真”为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是艺术提炼的本质所在。2001年学生问卷调查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家长与孩子之间代沟的存在,家长尊严的固执与强硬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这是学生们的切身体会,联系生活实际真诚叙述细腻描写必然可以打动阅卷老师的心。2006年有关人生理想的调查活动,写出真情实感不难,但若一味批判,则无更多可取之处,毕竟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答案,解决办法才是此类作文的重心所在。
时事热点类,此类材料关注的就是时政要闻,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发的热点评论,由事而议,由情而论,是立意的根基,行文中应以“准”为主,即对热点事件有准确的叙述,准确的描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细节等等。
2 提炼文眼
材料作文的材料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如何从材料中提炼文眼,提纲挈领,萃取精华,把握关键有效的信息就成为决定文意水平高低的重要砝码。
2006年材料作文,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可谓揭示之语,如何站在实际的平等出发点,在更高处自由发展,即成为精英还是普通的人,这其实是人生观的一种选择,二选一的命题考察的就是人们对价值的多元解读,因此“选择”二字即为文眼,由此展开理解感悟,有的放矢,收效甚佳。
经过阅读材料的筛选,从精彩语句中提炼把握关键词,再根据材料展现的背景,相关人物事件信息确立命意的宽度和深度,找到最适合表达的立脚点,布局谋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确立角度
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确立文意,行文的基本条件就已具备,但如何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这就需要做到立意不仅准确且要有新意。
2004年的作文题学习书法的材料,要把握“模仿”与“自然”的关键性词语,从模仿的弊端与创新的重要入题,先破后立。也可以从齐白石的话语入手,以评论优劣高低为引切入主题,要抓住矛盾,解决问题,从模仿复制到自然本真再到创新进取,纵向挖掘,梯度化立意,再加入个性化语言的评议,自然可以体现出新意与不俗。
作文立意主要得益于语文素养的积淀,平时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范围,自然可以做到见多识广,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纵向、横向、综合等多角度训练拓展思考空间,在写作素材的比较阅读中锻炼分析评价能力。总之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就应养成多观察、多比较、多锤炼的良好学习习惯。方法技巧只是提高分数的一种手段,只有真正做到热爱生活,广泛阅读,勤于练笔,勤于思考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