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非常大。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不少村面临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化解村级债务,已经当前该市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因此,我们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总结归纳了该市村级债务的现状、成因和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关化解之策。
一、沧州市村级债务现状
1.债务面广量大
截至去年底,沧州市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116051.12万元,其中乡(镇)债务57178.1万元,村级债务58872.51万元。全市共有16个县(市、区),171个乡镇,5741个村,农业人口560.38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负债678.66万元、每个村负债20.21万元,人均负债207元。
2.历史和逾期现象严重
全市乡村债务中,1998年以前的债务占乡村总债务的65%,逾期债务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1.1%,呆死账占乡村债务总额的4.3%。
3.债务关系复杂
从债务来源看,既有向农行、信用社借款,又有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既有欠涉农服务部门的费用,又有欠国家的税收;既有向农户借款,又有拖欠村组干部工资等。从债务类别看,则涉及各种达标、兴办企业、吃喝招待、垫付税费、历欠村组干部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等。
4.账外债务多
该市村级财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断头账”、“账外账”、“以表代账”现象较突出,大量债务未上账反映。部分村为了逃避农民负担检查,账外集资摊派搞工程,而预算收入又无法实现,形成账外债务。加之一些村在账外结算民间借款的高额利息,也形成了账外债务。
三、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村级债务庞大是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情况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垫付税费举债
前些年,有的村为了完成三提五统及后来的农业税等收缴任务,在部分村民拒绝上交税费的情况下,通过向银行、个人借款或村干部先垫付再追缴等方式,保证了上级任务的完成。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明令禁止向拖欠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的村民进行追缴,致使当时为完成任务而借款、垫付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追偿,转化成了村级债务。
2.基础设施建设借债
主要是修建公路、桥梁、水利及改造村环境等基础设施而形成的债务。除了上级政策性帮扶,有些工程是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来实施,即一半工程款应由农民群众集资得来。目前,虽然各村农民均赞成搞建设,但筹资时难度却比较大,很多村为了公益事业及时建设,不得不都通过村干部向银行、个人借款或自己垫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3.盲目办企业上项目形成的债务
早些年,很多村热衷于兴办乡村企业,但多村缺乏对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仅仅通过仓促立项、贷款筹资之后就开工投产,导致很多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办企业、上项目形成的乡村债务占其总额的15%。
4.村委会换届形成的债务
前些年,很多村委会换届之后新上任村于部接钱接物不接债,致使村里该收的债权收不回来,该还的债务还不了。还有一些刚上任的村干部新官不理旧账,把债务长期挂账处理,造成陈账越积越多。
5.拖欠村干部和教职工工资而形成的债务
由于乡镇财政拮据,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但同时也使乡村两级收入大幅下降,乡村两级财政更加拮据,使得干部工资不能按时下发,有时不得已只好借款。
6.旧债衍生新债
虽然政策已经规定,各村债务不得再增加,但现实是各村以前所欠债务由于不能按时偿还借款,使得利息逐年增加,导致村级债务越来越大。
四、村级债务的影响和危害
日趋严重的村级负债,不仅严重困扰了村级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农村政治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1.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村级债务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向本村村民的借贷,他们借出的钱多是自己多年辛勤劳动的积蓄,当时出于与村干部的人情关系而借款给村里,这些人本身并不富裕,村级债务锁定后,有债要不回,基本生产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有的耕种季节无钱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有的春节无钱购买年货,有的甚至影响子女上学等。
2.恶化农村发展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大量的债权不能回收,大量的债务不能偿还,导致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不断萎缩的农村财政供给能力的矛盾,削弱了乡村发展的潜力,致使村级集体对生产、公益事业投入减少,无法进一步改善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3.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由于农村债务涉及面广,已经成为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诱因。许多负债严重的村,多是债务时间跨度最大的村,往往也是村干部更换频繁的村。而现任村干部,最头痛的事也是村里的债务。因无力还债引发债权人严重不满,尤其一些借款时间很长的债权人,对收回借款感到绝望,而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解决的可能性都在增加。
4.挫伤了村干部工作激情和村民建设热情
村里债务众多,不能很好得到解决,使许多干部深感“穷”家难当,开展工作处处受制。在一些负债数额较大的村,利息负担越背越重,村干部精神压力很大,甚至收款时节和春节前根本不敢回家。整天穷于应付村级债务问题,导致很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精力创新路、谋发展。
五、化解村级债务建议
化解村级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成为当务之急。
1.加强清查核实,明晰债权债务
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会计程序,规范运作流程,对各村历年来的账目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和核实。在清理过程中,要对每一笔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用途、数额以及经手人、证明人等都核实清楚,做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为化解债务打下坚实基础。
2.上级机关加大财政投入和对基层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现有情况下,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加强税改后的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支持,采取“输血”和扶持“造血”并用的方式,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进行积极的财政扶持和项目奖励补偿,尽快增加村集体收入,逐项开展化解工作。
3.重视村级财务制度建设
各村要建立完备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会计核算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管理;加强民主理财,推进财务公开,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兴办公益事业时,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格执行“三笔会签”制度,每张发票上必须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会计三人签字后方可入账;建议实行“责任上追”制度,村级财务出现问题,追究上一级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责任,从而增强主管领导和主管机关的责任感和管控力度,使财务制度得以有效的落实。
4.希望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来化解村级债务,当然要确保避免出现资源变相低价出卖现象,确保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化债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的过程;再比如,对有息债务,首先偿还本金,后偿还挂帐利息,取消高息;对村集体拖欠的干部报酬,以及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向集体放贷或变相放贷的,一律取消利息,只还本金。
[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度立项课题]
一、沧州市村级债务现状
1.债务面广量大
截至去年底,沧州市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116051.12万元,其中乡(镇)债务57178.1万元,村级债务58872.51万元。全市共有16个县(市、区),171个乡镇,5741个村,农业人口560.38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负债678.66万元、每个村负债20.21万元,人均负债207元。
2.历史和逾期现象严重
全市乡村债务中,1998年以前的债务占乡村总债务的65%,逾期债务占乡村债务总额的51.1%,呆死账占乡村债务总额的4.3%。
3.债务关系复杂
从债务来源看,既有向农行、信用社借款,又有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既有欠涉农服务部门的费用,又有欠国家的税收;既有向农户借款,又有拖欠村组干部工资等。从债务类别看,则涉及各种达标、兴办企业、吃喝招待、垫付税费、历欠村组干部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等。
4.账外债务多
该市村级财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断头账”、“账外账”、“以表代账”现象较突出,大量债务未上账反映。部分村为了逃避农民负担检查,账外集资摊派搞工程,而预算收入又无法实现,形成账外债务。加之一些村在账外结算民间借款的高额利息,也形成了账外债务。
三、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村级债务庞大是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情况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垫付税费举债
前些年,有的村为了完成三提五统及后来的农业税等收缴任务,在部分村民拒绝上交税费的情况下,通过向银行、个人借款或村干部先垫付再追缴等方式,保证了上级任务的完成。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明令禁止向拖欠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的村民进行追缴,致使当时为完成任务而借款、垫付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追偿,转化成了村级债务。
2.基础设施建设借债
主要是修建公路、桥梁、水利及改造村环境等基础设施而形成的债务。除了上级政策性帮扶,有些工程是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来实施,即一半工程款应由农民群众集资得来。目前,虽然各村农民均赞成搞建设,但筹资时难度却比较大,很多村为了公益事业及时建设,不得不都通过村干部向银行、个人借款或自己垫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3.盲目办企业上项目形成的债务
早些年,很多村热衷于兴办乡村企业,但多村缺乏对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仅仅通过仓促立项、贷款筹资之后就开工投产,导致很多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办企业、上项目形成的乡村债务占其总额的15%。
4.村委会换届形成的债务
前些年,很多村委会换届之后新上任村于部接钱接物不接债,致使村里该收的债权收不回来,该还的债务还不了。还有一些刚上任的村干部新官不理旧账,把债务长期挂账处理,造成陈账越积越多。
5.拖欠村干部和教职工工资而形成的债务
由于乡镇财政拮据,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但同时也使乡村两级收入大幅下降,乡村两级财政更加拮据,使得干部工资不能按时下发,有时不得已只好借款。
6.旧债衍生新债
虽然政策已经规定,各村债务不得再增加,但现实是各村以前所欠债务由于不能按时偿还借款,使得利息逐年增加,导致村级债务越来越大。
四、村级债务的影响和危害
日趋严重的村级负债,不仅严重困扰了村级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农村政治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1.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村级债务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向本村村民的借贷,他们借出的钱多是自己多年辛勤劳动的积蓄,当时出于与村干部的人情关系而借款给村里,这些人本身并不富裕,村级债务锁定后,有债要不回,基本生产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有的耕种季节无钱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有的春节无钱购买年货,有的甚至影响子女上学等。
2.恶化农村发展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大量的债权不能回收,大量的债务不能偿还,导致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不断萎缩的农村财政供给能力的矛盾,削弱了乡村发展的潜力,致使村级集体对生产、公益事业投入减少,无法进一步改善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3.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由于农村债务涉及面广,已经成为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诱因。许多负债严重的村,多是债务时间跨度最大的村,往往也是村干部更换频繁的村。而现任村干部,最头痛的事也是村里的债务。因无力还债引发债权人严重不满,尤其一些借款时间很长的债权人,对收回借款感到绝望,而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解决的可能性都在增加。
4.挫伤了村干部工作激情和村民建设热情
村里债务众多,不能很好得到解决,使许多干部深感“穷”家难当,开展工作处处受制。在一些负债数额较大的村,利息负担越背越重,村干部精神压力很大,甚至收款时节和春节前根本不敢回家。整天穷于应付村级债务问题,导致很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精力创新路、谋发展。
五、化解村级债务建议
化解村级债务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成为当务之急。
1.加强清查核实,明晰债权债务
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会计程序,规范运作流程,对各村历年来的账目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和核实。在清理过程中,要对每一笔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用途、数额以及经手人、证明人等都核实清楚,做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为化解债务打下坚实基础。
2.上级机关加大财政投入和对基层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现有情况下,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加强税改后的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支持,采取“输血”和扶持“造血”并用的方式,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进行积极的财政扶持和项目奖励补偿,尽快增加村集体收入,逐项开展化解工作。
3.重视村级财务制度建设
各村要建立完备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会计核算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管理;加强民主理财,推进财务公开,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兴办公益事业时,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格执行“三笔会签”制度,每张发票上必须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会计三人签字后方可入账;建议实行“责任上追”制度,村级财务出现问题,追究上一级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责任,从而增强主管领导和主管机关的责任感和管控力度,使财务制度得以有效的落实。
4.希望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来化解村级债务,当然要确保避免出现资源变相低价出卖现象,确保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化债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的过程;再比如,对有息债务,首先偿还本金,后偿还挂帐利息,取消高息;对村集体拖欠的干部报酬,以及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向集体放贷或变相放贷的,一律取消利息,只还本金。
[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度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