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晓骏,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校长,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著有《教师的智慧》等。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两个女儿是他最为自豪的“成果”。大女儿焦蒙是东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现在澳洲留学;小女儿焦苏园读初三,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品学兼优好少年。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以“幸福的普通人”作为成长目标。因为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绝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普通人,所以,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并学会享受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特别有意义。
曾有位父亲向我埋怨孩子的学业不出色。他说,我的要求也不高,将来总要考上一类本科吧。我笑道,这个要求可不低。
事实上,许多父母对孩子抱着显然过高的期望。前不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96%的幼儿父母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文化,65%的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父母不足2%,要知道一座城市里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要占73%。父母将“成功人士”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他们开出了诸如各种特长班、奥数班等菜单。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追逐着成功率很低的目标,这种功利性的追逐不仅耗费了孩子的美好童年,而且毁坏了原本美好灿烂的人生梦想。
大女儿:从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
在我出版的《教师的智慧》一书中,收录了一篇关于大女儿成长故事的文章——《我的女儿是“差生”》。出生于90年代的焦蒙的确曾是个学业困难生。她原本成绩不算理想,四年级时从老家转学到苏州后更是跟不上大部队。在班上她成绩垫底,而且生性好动,上课时动口远多于动脑。更可怕的是,她自己坦言“基础不好”,大有放弃任何努力的倾向。
初中是一个孩子学业发展的最后关键期,我一方面为自己曾过于听任女儿自由发展而自责,另一方面下决心在她最关键的时候帮一把。
我的第一步是和女儿一起确定并调整目标。凭这样的底子要考上满意的高中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建议她将来考虑上一所幼儿师范学校。“中专类的学校录取线要低不少,”我劝慰道,“以你这样活泼好动的个性,做一个幼儿园老师是比较适合的。”女儿似乎从没考虑过将来做什么,经过认真的思考,她接受了这个选择。
有了“梦想”,接下来是做计划。“能考取师范还需要努力考到中游水平,何况将来做老师总不能写一手烂字吧?”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些可以达成的小方案。首先是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尽量不乱插嘴。其次是每天限时完成作业,晚上9:30前必须熄灯睡觉。再次,利用周末及假期练习中文、英文钢笔字。我制作了一份《课堂表现反馈表》,每天请任课老师评价签字后带给我,这个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几乎每位老师都签署了“满意”才结束。过去女儿做作业比较拖拉,限时熄灯的方案使她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尽快做完。她的书写也一天天变得认真、端正起来。
初一的那个寒假,女儿专练一种我为她挑选的英文字体。第二学期开学时,她的一手漂亮的英文字让老师惊叹,她的作品还参加了学校的展示。
习惯改变了,成绩也缓慢地进步。每当女儿的成绩一点点地突破,我都会真诚地鼓励她,因为她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由于从小喜欢阅读,女儿的语文与英语成绩还说得过去,数学是她的弱项。我建议道:“数学基础不好,补起来有点麻烦。但我们可以打造一门强项——物理。”女儿从来没有优势学科,对于我提议的打造“强项”十分动心。于是,初一的暑假,我与她制订了提前自学物理的计划。她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学了一个学期的物理,做完了一本配套练习。
比较凑巧的是,女儿读初二时,换了一位物理老师做班主任。班主任对她在物理学科上的表现十分惊奇。她对女儿说,“你物理这么优秀,数学怎么可能学不好?努力追!”小小的进步加上老师的欣赏好像为她的心灵开了一扇窗户,温暖的阳光一下子洒了进来。女儿听课更认真,笔记也更完整,成绩也一步步提升到中游。“嗯,考师范应当问题不大了,我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好些。”女儿显得信心十足。
中考时,女儿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一所优质高中,并获得了奖学金,从此在学业上一路高歌……
小女儿:梦想起步于超市售货员
小女儿上幼儿园时,正是我们纠结于她姐姐学业的时候。因为有了大女儿的“前车之鉴”,我开始对编织梦想、适度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了信心。从她第一天上小学,我就与她探讨“将来长大了要做什么工作”这样的话题。很意外的是,女儿的梦想是做个超市的售货员。
“这个想法真好!”我鼓励她,“你不仅可以做售货员,还可以自己开一家小超市。”在内心深处,我觉得女儿将来开个小超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对于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特长培训班,我从未强行要求女儿参加。她曾经主动要学习民族舞,但几个月后便放弃了。我对女儿最刚性的要求就是每晚8:30上床睡觉,因为我相信睡眠不仅是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还是一生幸福感的基础。
女儿很享受将来在超市工作的小小梦想,每次到银行、市场、影院,她都醉心于收集花花绿绿的广告设计,自己还设计了一些促销的海报,每次都会得到我由衷的赞赏。
女儿的超市梦到四年级时戛然而止。记得有一天,当我又一次笑谈“学习成绩只要过得去就行,爸爸不要求你非上高中不可”时,女儿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要考高中,而且要上最好的高中。”我笑笑,赞扬道:“学业优秀总归是好事,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我知道,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与认知水平的提升,她的小小梦想开始升级了。
我与女儿的关系一直很好,但在选择初中学校时我们有了分歧。她希望去区里最有名的学校,因为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去那儿,但我坚持选择离家近的一所普通学校。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每天不必来回多走20公里,至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其实我内心还担心,那所名校的优秀学生相对集中,我不希望她对学业的兴趣与信心,在辛苦的竞争压力中湮灭掉。至于同学情谊,我告诉她,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何况一个乐观真诚的人到哪儿都会有朋友的。
女儿最终接受了我的决定。在新的环境里,她享受着一个学习习惯优秀者的“红利”——轻松、自信、快乐。
一天,我们不经意地探讨起澳大利亚技术移民职业列表。当我试探着问女儿喜欢什么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指了指“景观设计”。原来,尽管时光飞逝,她来自超市海报的设计梦想并没有失去活力,而是绽出了新芽……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出人头地的潜质,我只希望她们将来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我希望孩子能够时时感受到父母的悦纳,而不是因为期望带来的压力,这样她们才能更加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学者孙云晓曾说,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历期望,存在着重智力轻德育、重知识轻健康、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未成年人发展权的全面实现,因为这种期望一旦得不到孩子的认同,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起消极作用。
梦想是美好的,孩子内心的小小梦想是他们心灵成长的能量源。期待更多的父母能小心帮孩子经营好梦想,科学地引导和开发孩子的潜能,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爱和支持,还孩子一个过平凡人生活的权利。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以“幸福的普通人”作为成长目标。因为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绝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普通人,所以,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并学会享受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特别有意义。
曾有位父亲向我埋怨孩子的学业不出色。他说,我的要求也不高,将来总要考上一类本科吧。我笑道,这个要求可不低。
事实上,许多父母对孩子抱着显然过高的期望。前不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96%的幼儿父母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文化,65%的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医生、工程师、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父母不足2%,要知道一座城市里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要占73%。父母将“成功人士”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他们开出了诸如各种特长班、奥数班等菜单。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追逐着成功率很低的目标,这种功利性的追逐不仅耗费了孩子的美好童年,而且毁坏了原本美好灿烂的人生梦想。
大女儿:从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
在我出版的《教师的智慧》一书中,收录了一篇关于大女儿成长故事的文章——《我的女儿是“差生”》。出生于90年代的焦蒙的确曾是个学业困难生。她原本成绩不算理想,四年级时从老家转学到苏州后更是跟不上大部队。在班上她成绩垫底,而且生性好动,上课时动口远多于动脑。更可怕的是,她自己坦言“基础不好”,大有放弃任何努力的倾向。
初中是一个孩子学业发展的最后关键期,我一方面为自己曾过于听任女儿自由发展而自责,另一方面下决心在她最关键的时候帮一把。
我的第一步是和女儿一起确定并调整目标。凭这样的底子要考上满意的高中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建议她将来考虑上一所幼儿师范学校。“中专类的学校录取线要低不少,”我劝慰道,“以你这样活泼好动的个性,做一个幼儿园老师是比较适合的。”女儿似乎从没考虑过将来做什么,经过认真的思考,她接受了这个选择。
有了“梦想”,接下来是做计划。“能考取师范还需要努力考到中游水平,何况将来做老师总不能写一手烂字吧?”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些可以达成的小方案。首先是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尽量不乱插嘴。其次是每天限时完成作业,晚上9:30前必须熄灯睡觉。再次,利用周末及假期练习中文、英文钢笔字。我制作了一份《课堂表现反馈表》,每天请任课老师评价签字后带给我,这个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几乎每位老师都签署了“满意”才结束。过去女儿做作业比较拖拉,限时熄灯的方案使她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尽快做完。她的书写也一天天变得认真、端正起来。
初一的那个寒假,女儿专练一种我为她挑选的英文字体。第二学期开学时,她的一手漂亮的英文字让老师惊叹,她的作品还参加了学校的展示。
习惯改变了,成绩也缓慢地进步。每当女儿的成绩一点点地突破,我都会真诚地鼓励她,因为她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由于从小喜欢阅读,女儿的语文与英语成绩还说得过去,数学是她的弱项。我建议道:“数学基础不好,补起来有点麻烦。但我们可以打造一门强项——物理。”女儿从来没有优势学科,对于我提议的打造“强项”十分动心。于是,初一的暑假,我与她制订了提前自学物理的计划。她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学了一个学期的物理,做完了一本配套练习。
比较凑巧的是,女儿读初二时,换了一位物理老师做班主任。班主任对她在物理学科上的表现十分惊奇。她对女儿说,“你物理这么优秀,数学怎么可能学不好?努力追!”小小的进步加上老师的欣赏好像为她的心灵开了一扇窗户,温暖的阳光一下子洒了进来。女儿听课更认真,笔记也更完整,成绩也一步步提升到中游。“嗯,考师范应当问题不大了,我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好些。”女儿显得信心十足。
中考时,女儿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一所优质高中,并获得了奖学金,从此在学业上一路高歌……
小女儿:梦想起步于超市售货员
小女儿上幼儿园时,正是我们纠结于她姐姐学业的时候。因为有了大女儿的“前车之鉴”,我开始对编织梦想、适度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了信心。从她第一天上小学,我就与她探讨“将来长大了要做什么工作”这样的话题。很意外的是,女儿的梦想是做个超市的售货员。
“这个想法真好!”我鼓励她,“你不仅可以做售货员,还可以自己开一家小超市。”在内心深处,我觉得女儿将来开个小超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对于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特长培训班,我从未强行要求女儿参加。她曾经主动要学习民族舞,但几个月后便放弃了。我对女儿最刚性的要求就是每晚8:30上床睡觉,因为我相信睡眠不仅是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还是一生幸福感的基础。
女儿很享受将来在超市工作的小小梦想,每次到银行、市场、影院,她都醉心于收集花花绿绿的广告设计,自己还设计了一些促销的海报,每次都会得到我由衷的赞赏。
女儿的超市梦到四年级时戛然而止。记得有一天,当我又一次笑谈“学习成绩只要过得去就行,爸爸不要求你非上高中不可”时,女儿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要考高中,而且要上最好的高中。”我笑笑,赞扬道:“学业优秀总归是好事,无论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我知道,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与认知水平的提升,她的小小梦想开始升级了。
我与女儿的关系一直很好,但在选择初中学校时我们有了分歧。她希望去区里最有名的学校,因为她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去那儿,但我坚持选择离家近的一所普通学校。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每天不必来回多走20公里,至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其实我内心还担心,那所名校的优秀学生相对集中,我不希望她对学业的兴趣与信心,在辛苦的竞争压力中湮灭掉。至于同学情谊,我告诉她,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何况一个乐观真诚的人到哪儿都会有朋友的。
女儿最终接受了我的决定。在新的环境里,她享受着一个学习习惯优秀者的“红利”——轻松、自信、快乐。
一天,我们不经意地探讨起澳大利亚技术移民职业列表。当我试探着问女儿喜欢什么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指了指“景观设计”。原来,尽管时光飞逝,她来自超市海报的设计梦想并没有失去活力,而是绽出了新芽……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出人头地的潜质,我只希望她们将来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我希望孩子能够时时感受到父母的悦纳,而不是因为期望带来的压力,这样她们才能更加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学者孙云晓曾说,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历期望,存在着重智力轻德育、重知识轻健康、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未成年人发展权的全面实现,因为这种期望一旦得不到孩子的认同,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起消极作用。
梦想是美好的,孩子内心的小小梦想是他们心灵成长的能量源。期待更多的父母能小心帮孩子经营好梦想,科学地引导和开发孩子的潜能,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爱和支持,还孩子一个过平凡人生活的权利。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