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传承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和对近几年高考史传文言文的研究,尤其是对司马迁在《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分析,概括起来就是: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关键词】《史记》人物形象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映衬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骄横无礼,“不肯与会”、“称病不朝”、“引车避匿”,但作者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也是读者的疑问),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来了。
史传文学中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先秦作品中已大量运用。司马迁运用细节塑造人物的一个新成就,就是使细节更加符合人物性格,更能体现人物性格。司马迁写《史记》爱在人物传记的一开头,就用一两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列传》开头写李斯观厕鼠之别而叹;《张汤传》写张汤劾鼠掠治如老狱吏等等。这些细节看来似乎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无甚关系,但仔细一想,它们却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的意义。它们往往或揭示人物的好尚、志趣、抱负和性格发展的趋向,或确立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从侧面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政治问题,在其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物的褒贬。高尔基说“创造——这就是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史记》的人物传记,正是这样的创造。《史记》中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所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对比映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刻划人物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有时将正反面的人物映衬,使真善美在假丑恶的对比下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有时将不同气派作风的两类人物对比,如绿叶扶持红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鲜艳夺目。《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就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郡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读到这里,读者才恍然大悟。在《李将军列传》中,为什么要写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原来是为了衬托李广。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没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四十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可是这样一位名将却“不得爵邑,”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了,当时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读了这样的文字,读者禁不住要为李广唏嘘叹息,而对当时压抑人才的社会不觉扼腕而切齿了。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用人物间的相互对比和映衬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的不同面貌。借助于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所写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例如在巨鹿之战中用诸侯军的“从壁上观”、“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来表现诸侯军的怯懦和项羽的英勇。垓下之围中用赤泉侯杨喜见项后“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来衬托项羽的勇武。而在鸿门宴中用刘邦的工于心计、范增的老谋深算来淋漓尽致显示项羽的志得意满、少谋寡断、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比映衬,最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十分重视这种手法的作用,并且能够巧妙运用。
【关键词】《史记》人物形象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映衬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骄横无礼,“不肯与会”、“称病不朝”、“引车避匿”,但作者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也是读者的疑问),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来了。
史传文学中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先秦作品中已大量运用。司马迁运用细节塑造人物的一个新成就,就是使细节更加符合人物性格,更能体现人物性格。司马迁写《史记》爱在人物传记的一开头,就用一两个细节来刻画人物。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列传》开头写李斯观厕鼠之别而叹;《张汤传》写张汤劾鼠掠治如老狱吏等等。这些细节看来似乎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无甚关系,但仔细一想,它们却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的意义。它们往往或揭示人物的好尚、志趣、抱负和性格发展的趋向,或确立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从侧面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政治问题,在其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物的褒贬。高尔基说“创造——这就是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史记》的人物传记,正是这样的创造。《史记》中的细节描写,都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所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对比映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刻划人物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有时将正反面的人物映衬,使真善美在假丑恶的对比下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有时将不同气派作风的两类人物对比,如绿叶扶持红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鲜艳夺目。《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就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郡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读到这里,读者才恍然大悟。在《李将军列传》中,为什么要写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原来是为了衬托李广。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没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四十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可是这样一位名将却“不得爵邑,”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了,当时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读了这样的文字,读者禁不住要为李广唏嘘叹息,而对当时压抑人才的社会不觉扼腕而切齿了。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用人物间的相互对比和映衬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的不同面貌。借助于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所写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例如在巨鹿之战中用诸侯军的“从壁上观”、“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来表现诸侯军的怯懦和项羽的英勇。垓下之围中用赤泉侯杨喜见项后“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来衬托项羽的勇武。而在鸿门宴中用刘邦的工于心计、范增的老谋深算来淋漓尽致显示项羽的志得意满、少谋寡断、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比映衬,最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十分重视这种手法的作用,并且能够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