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是一种以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其所用陶土,出自江苏宜兴,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颜色有多种,被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硅量较高,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它始于唐宋,风靡明清,迄今未衰。
南京博物院所藏紫砂器近百件,其中包括清代制品70余件,虽称不上数量众多,但也能说种类齐全,造型丰富,风格多样。其或雍容典雅、或玲珑精巧、或古朴淳厚、或粗犷豪放,其中不乏名家名作,如陈鸣远、惠逸公、杨彭年、杨凤年、朱坚、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等等,还有一些无名无姓的佳作,虽不是应有尽有,亦可称洋洋可观。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时间跨度长,基本涵盖了整个有清一代,从清初到清末的各个时期的产品都有,主要以嘉庆、道光年间和光绪年间的制品为主。其中以乾隆、嘉庆年间的制品最为精美,呈雍容博雅之态;咸丰以后的紫砂器颇多仿古,造型规整划一,趣味平庸单调。本文拟就这一批清代紫砂藏品作一赏析,以飨读者。
一、品种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品种较为齐全。按照器用的特点,大体可分为茶具、日用器、清供雅玩等,其中以茶具,尤其是紫砂壶为大宗。
茶具包括茗壶、茶杯等,以紫砂壶为例,就有圆壶、掇球壶、扁壶、扁圆壶、扁方壶,四方壶、六方壶、筒式壶、提梁壶、玉环壶、竹节壶、瓜楞壶、南瓜壶、梅花壶、水仙壶、桃枝壶、菊瓣壶、莲瓣壶、螭龙壶、合菊壶、包袱壶、钟形壶、秦权壶、井形壶、斛形壶、台式壶、石瓢壶、刻花壶等。
日用器包括餐具、酒具、水具等。餐具主要指碗,其中有盖碗、高足碗、博古暖碗、高足盘、僧侣化缘衣钵等。酒具有暖酒壶,如吴月亭八卦座暖酒壶,炉座与酒壶以子母口套喝,座能盛炭,四腹镂空八卦,以透气加氧,酒壶在其上,正好可保温;另外还有酒杯,虽与一般茶杯无异,较难分辨,但也有特殊者,如绿地粉彩荷叶形公道杯,以荷叶为杯,莲子为足,内设莲蓬童子,莲蓬中空,有孔与杯相通,用于量酒。文房用品有笔筒、水盂,其他还有围棋罐,如鼓形围棋罐就极为精致,腹作圆鼓状,底和盖作蒙皮状,周饰乳钉纹,款云:“山似蜀,泥可琢,东坡云,此间乐。乙丑秋。”其他日用器还有罐等。
清供雅玩是指作成各种蔬果或动物形状的紫砂赏玩器,其中还包括花瓶等陈设器,赏玩器所仿蔬果以江南特产为多,诸如花生、慈姑、菱角、荸荠等,造型惟妙惟肖,本院收藏有陈鸣远款清供果品四款,包括栗子、核桃、花生、荸荠数物,状物逼真,雅趣盎然。陈设器如“家羽后身”款紫砂器中的鼎、尊、瓶、罐等仿三代礼器,古朴典雅。
二、造型
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也不外乎如此,造型十分多样。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按其所作的一般形状有圆壶、扁壶和直筒壶等,而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型作品。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圆器以扁圆壶为多,这种壶多指腹扁圆,款式较多,其中扁腹自肩部起棱而后向下圆底者,叫 “汉扁壶”,如大炳款汉扁壶;扁腹自下腹起棱再向下圆底者,称“石铫壶”,如南林石铫壶;扁腹中围腰而上下收折者,称“汉君壶”,如支泉汉君壶;扁腹作合盘者,称“合欢壶”,如支泉合欢壶;扁腹肥坠者,称“横云壶”,如彭年制横云壶;扁腹呈圈栏者,称“井栏壶”,如彭年款仿古井栏壶。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方中藏圆,线面挺括,轮廓分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方器多为四方壶,也有六方壶,其有规整者,四面都成正方形,如彩釉花卉纹四方壶;有壶身拉高成方柱壶者,如朱坚柱形四方壶;也有鼓腹或缩身者,其中腹部中鼓而略下坠者,称为“汉方壶”,如飞龙款印形汉方壶、华凤翔炉钧釉高身汉方壶;缩身成上小下大者,称“斛形壶”或“斗形壶”,如用霖斛形壶。
自然形体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物象通过艺术手段,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分,如壶的嘴、把、盖、钮等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如陈荫千竹节提梁壶、杨凤年梅桩壶、邵大亨八卦束竹壶等。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受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所启发而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如陈鸣远瓜形壶、殷尚水仙花瓣纹壶、合菊壶、钦州王款软提梁瓜楞壶.
三、装饰
紫砂器的制作工艺,与一般的陶瓷器不同,它不是采用陶瓷器所用的滚压成型、注浆成型和陶轮扶拉成型等方法,而是以自己一整套独特的手工操作方法去完成。其整个工艺流程大体为炼泥(即捶打生泥块,使之压缩粘韧而成为泥料)——打泥片(即将泥料捶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制坯(即根据需要裁剪泥片,再滚卷之、镶接之而成形)——装饰(即堆塑、雕刻、泥绘、加彩挂釉等)——烧炼(即将干坯用匣钵套装,送入1090—1180℃的窑火里烧制)。在这里面,制坯和装饰是最主要的。
紫砂器以其自身的造型变化和泥料色泽为装饰手段,而这些装饰都是在成型过程中,作为成型的一个环节,与成型同时完成的。明代陈用卿开创了在壶身镌刻诗句的装饰,后到清代初期出现了加釉施彩等多种装饰工艺,其装饰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有以下装饰手法:
1.素面素心,又称“光货”,除了器形本身所具有的棱角和线条外,通常不施任何装饰。它里外都既不加纹饰,又不加彩施釉,人们便说它是素面素心,这是紫砂器装饰之首要特点。它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之形体和沉着自然之色泽取悦于人,故其主要依靠线条的装饰,来增强造型的优美,线形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皮带线、凹肩线、筋囊线、抽角线、折角线及云水纹、如意纹、菱纹、花瓣纹等,如万泉六方壶、飞龙款印形汉方壶、少山款抛光筒形壶等。
2.模仿像生,也是紫砂器装饰的重要手法,或刻饰花草,或雕琢瓜果,或捏塑动物,均取自然物象为题材,不仅模仿形象,还做出颜色,作品生动逼真。紫砂器的这种仿生,都是以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堆饰而成,并不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紫砂壶中的各种自然型壶和筋纹型壶,所做成的树木、花果和动物形,都是巧用不同颜色紫砂泥做成的。因器作花,故被称“花货”。典型作品如鸣远款果品雅玩、陈鸣远笋形水盂、陈鸣远瓜形壶、杨凤年梅桩壶等。
3.刻铭题画装饰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由在壶底镌刻署款发展而来,在壶身镌刻诗句及金石文字,书体不一,清代中期以后发展为书画并刻,壶身一面镌刻壶铭,另一面刻画绘画,将造型、诗文、绘画、书法、金石汇于一体,形成紫砂壶装饰的独特风格,使紫砂壶蕴涵儒雅的文人韵味。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大都采用刻画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山水、人物、花鸟及金石文字等,其中绝大多数刻铭题跋文字,镌刻取法金石用刀。
4.印纹装饰,是由刻画装饰衍生的一种装饰手法,即将装饰纹样先刻在模板上,模板的木质必须细密坚硬,然后压印出带有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泥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型。印花装饰的花纹是凸起的阳文,刻画装饰的花纹是陷入胎体的阴文,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印花装饰不仅有花纹图案,还有文字,如堆贴菊花纹提梁壶。
5.泥绘装饰,是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在已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料或白泥、朱砂泥、乌泥等其他色泥调制的泥浆,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堆画的泥料有一定的厚度,犹如薄浮雕,艺术效果极佳。泥绘装饰工艺流行于清乾隆时期,历朝沿用,以道光时制作最多。如杨季初雪江待渡图笔海就是一件典型的泥绘作品,画面如同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漫天一片银白,待渡雪中,情致无限。
6.贴花装饰,清初出现,其做法是采用印模,先将用作装饰的图案纹样模印好,经过加工修饰,然后粘贴于紫砂壶的装饰部位,立体感强,有着浓厚的装饰意趣,如杨凤年梅桩壶、堆塑桃枝纹圆壶。
7.釉彩装饰,是在素烧的紫砂壶上加施釉彩,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是吸收瓷器的釉彩装饰工艺而发明的紫砂壶装饰方法。康熙时开始在紫砂壶上施五彩,继后出现珐琅彩装饰,乾隆时又使用粉彩。彩绘者,通常使用两种色彩,一种作地纹,另一种在上面描绘,如吴露色绿釉瓜楞壶、孟臣制绿釉花卉纹扁鼓壶就是在器上加有彩绘的紫砂。施釉者,如蓝釉博古图汉方壶遍施蓝釉,再以白、红、绿彩绘出瓶、珠、羽毛等博古图。再有一种釉彩装饰是在紫砂胎骨上施满釉,称为“炉钧”,在匀净的天蓝色釉面中,根根白毫细腻而致密,构成炉均釉的突出特色,如华凤翔制炉钧釉汉方壶为例,其器所施浅蓝色炉钧釉,斑点均匀而细腻,十分难得。
8.抛光装饰,是将紫砂壶通体打磨光滑,经过抛光处理的紫砂壶,表面光鉴照人,别有一种风骚。但不为国内紫砂壶爱好者所欣赏,主要出口泰国,如少山款抛光筒形壶。
四、风格
紫砂器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紫砂高手善于以壶为主体,融合诸艺术于一体,在形式内容方面谐和、神形兼备。
现在紫砂学界有学者把以茗壶为例将紫砂器风格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风貌,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出为三绝称之为“文人壶”。第二类是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包银,此类称“民间壶”。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抛光处理,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称“外销壶”。第四类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称“宫廷壶”。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也可按照这种观点划分为三种:“文人风格”、“民间风格”和“外销风格”,其中以文人风格的紫砂器最多最精,讲究典雅质朴;间有少量民间风格和外销风格。
其实,文人参与紫砂艺术,虽然前代已有,到了清代中叶十分盛行。紫砂的发展,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直接参与设计制作,风格遂为之一变,造型转趋典雅古朴,几何形体造型由于线条简洁而跃为主流,刻画装饰、书法、绘画、篆刻成为主要装饰手段和装饰内容,书卷气、金石味更趋浓郁,文人趣味十足。
其首倡者为陈鸿寿,后继有瞿应绍、朱坚、吴大等,他们博雅能文,或善书法,或工绘画,或擅篆刻,又精鉴赏,有的还家富收藏,钟鼎彝器、陶瓷砖瓦、碑版印玺,无所不有。由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所以他们的参与,将紫砂艺术推向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地步,达到充满文化气息和文人审美情趣的新境界,创立了紫砂壶艺史上又一个高峰。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绝大多数镌刻题铭,或刻饰绘画,或铭画兼俱,造型以简练大方为归,风格以典雅淳朴为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南京博物院所藏紫砂器近百件,其中包括清代制品70余件,虽称不上数量众多,但也能说种类齐全,造型丰富,风格多样。其或雍容典雅、或玲珑精巧、或古朴淳厚、或粗犷豪放,其中不乏名家名作,如陈鸣远、惠逸公、杨彭年、杨凤年、朱坚、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等等,还有一些无名无姓的佳作,虽不是应有尽有,亦可称洋洋可观。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时间跨度长,基本涵盖了整个有清一代,从清初到清末的各个时期的产品都有,主要以嘉庆、道光年间和光绪年间的制品为主。其中以乾隆、嘉庆年间的制品最为精美,呈雍容博雅之态;咸丰以后的紫砂器颇多仿古,造型规整划一,趣味平庸单调。本文拟就这一批清代紫砂藏品作一赏析,以飨读者。
一、品种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品种较为齐全。按照器用的特点,大体可分为茶具、日用器、清供雅玩等,其中以茶具,尤其是紫砂壶为大宗。
茶具包括茗壶、茶杯等,以紫砂壶为例,就有圆壶、掇球壶、扁壶、扁圆壶、扁方壶,四方壶、六方壶、筒式壶、提梁壶、玉环壶、竹节壶、瓜楞壶、南瓜壶、梅花壶、水仙壶、桃枝壶、菊瓣壶、莲瓣壶、螭龙壶、合菊壶、包袱壶、钟形壶、秦权壶、井形壶、斛形壶、台式壶、石瓢壶、刻花壶等。
日用器包括餐具、酒具、水具等。餐具主要指碗,其中有盖碗、高足碗、博古暖碗、高足盘、僧侣化缘衣钵等。酒具有暖酒壶,如吴月亭八卦座暖酒壶,炉座与酒壶以子母口套喝,座能盛炭,四腹镂空八卦,以透气加氧,酒壶在其上,正好可保温;另外还有酒杯,虽与一般茶杯无异,较难分辨,但也有特殊者,如绿地粉彩荷叶形公道杯,以荷叶为杯,莲子为足,内设莲蓬童子,莲蓬中空,有孔与杯相通,用于量酒。文房用品有笔筒、水盂,其他还有围棋罐,如鼓形围棋罐就极为精致,腹作圆鼓状,底和盖作蒙皮状,周饰乳钉纹,款云:“山似蜀,泥可琢,东坡云,此间乐。乙丑秋。”其他日用器还有罐等。
清供雅玩是指作成各种蔬果或动物形状的紫砂赏玩器,其中还包括花瓶等陈设器,赏玩器所仿蔬果以江南特产为多,诸如花生、慈姑、菱角、荸荠等,造型惟妙惟肖,本院收藏有陈鸣远款清供果品四款,包括栗子、核桃、花生、荸荠数物,状物逼真,雅趣盎然。陈设器如“家羽后身”款紫砂器中的鼎、尊、瓶、罐等仿三代礼器,古朴典雅。
二、造型
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也不外乎如此,造型十分多样。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按其所作的一般形状有圆壶、扁壶和直筒壶等,而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型作品。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圆器以扁圆壶为多,这种壶多指腹扁圆,款式较多,其中扁腹自肩部起棱而后向下圆底者,叫 “汉扁壶”,如大炳款汉扁壶;扁腹自下腹起棱再向下圆底者,称“石铫壶”,如南林石铫壶;扁腹中围腰而上下收折者,称“汉君壶”,如支泉汉君壶;扁腹作合盘者,称“合欢壶”,如支泉合欢壶;扁腹肥坠者,称“横云壶”,如彭年制横云壶;扁腹呈圈栏者,称“井栏壶”,如彭年款仿古井栏壶。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方中藏圆,线面挺括,轮廓分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方器多为四方壶,也有六方壶,其有规整者,四面都成正方形,如彩釉花卉纹四方壶;有壶身拉高成方柱壶者,如朱坚柱形四方壶;也有鼓腹或缩身者,其中腹部中鼓而略下坠者,称为“汉方壶”,如飞龙款印形汉方壶、华凤翔炉钧釉高身汉方壶;缩身成上小下大者,称“斛形壶”或“斗形壶”,如用霖斛形壶。
自然形体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物象通过艺术手段,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分,如壶的嘴、把、盖、钮等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如陈荫千竹节提梁壶、杨凤年梅桩壶、邵大亨八卦束竹壶等。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受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所启发而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如陈鸣远瓜形壶、殷尚水仙花瓣纹壶、合菊壶、钦州王款软提梁瓜楞壶.
三、装饰
紫砂器的制作工艺,与一般的陶瓷器不同,它不是采用陶瓷器所用的滚压成型、注浆成型和陶轮扶拉成型等方法,而是以自己一整套独特的手工操作方法去完成。其整个工艺流程大体为炼泥(即捶打生泥块,使之压缩粘韧而成为泥料)——打泥片(即将泥料捶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制坯(即根据需要裁剪泥片,再滚卷之、镶接之而成形)——装饰(即堆塑、雕刻、泥绘、加彩挂釉等)——烧炼(即将干坯用匣钵套装,送入1090—1180℃的窑火里烧制)。在这里面,制坯和装饰是最主要的。
紫砂器以其自身的造型变化和泥料色泽为装饰手段,而这些装饰都是在成型过程中,作为成型的一个环节,与成型同时完成的。明代陈用卿开创了在壶身镌刻诗句的装饰,后到清代初期出现了加釉施彩等多种装饰工艺,其装饰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有以下装饰手法:
1.素面素心,又称“光货”,除了器形本身所具有的棱角和线条外,通常不施任何装饰。它里外都既不加纹饰,又不加彩施釉,人们便说它是素面素心,这是紫砂器装饰之首要特点。它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之形体和沉着自然之色泽取悦于人,故其主要依靠线条的装饰,来增强造型的优美,线形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皮带线、凹肩线、筋囊线、抽角线、折角线及云水纹、如意纹、菱纹、花瓣纹等,如万泉六方壶、飞龙款印形汉方壶、少山款抛光筒形壶等。
2.模仿像生,也是紫砂器装饰的重要手法,或刻饰花草,或雕琢瓜果,或捏塑动物,均取自然物象为题材,不仅模仿形象,还做出颜色,作品生动逼真。紫砂器的这种仿生,都是以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堆饰而成,并不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紫砂壶中的各种自然型壶和筋纹型壶,所做成的树木、花果和动物形,都是巧用不同颜色紫砂泥做成的。因器作花,故被称“花货”。典型作品如鸣远款果品雅玩、陈鸣远笋形水盂、陈鸣远瓜形壶、杨凤年梅桩壶等。
3.刻铭题画装饰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由在壶底镌刻署款发展而来,在壶身镌刻诗句及金石文字,书体不一,清代中期以后发展为书画并刻,壶身一面镌刻壶铭,另一面刻画绘画,将造型、诗文、绘画、书法、金石汇于一体,形成紫砂壶装饰的独特风格,使紫砂壶蕴涵儒雅的文人韵味。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大都采用刻画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山水、人物、花鸟及金石文字等,其中绝大多数刻铭题跋文字,镌刻取法金石用刀。
4.印纹装饰,是由刻画装饰衍生的一种装饰手法,即将装饰纹样先刻在模板上,模板的木质必须细密坚硬,然后压印出带有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泥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型。印花装饰的花纹是凸起的阳文,刻画装饰的花纹是陷入胎体的阴文,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印花装饰不仅有花纹图案,还有文字,如堆贴菊花纹提梁壶。
5.泥绘装饰,是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在已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料或白泥、朱砂泥、乌泥等其他色泥调制的泥浆,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堆画的泥料有一定的厚度,犹如薄浮雕,艺术效果极佳。泥绘装饰工艺流行于清乾隆时期,历朝沿用,以道光时制作最多。如杨季初雪江待渡图笔海就是一件典型的泥绘作品,画面如同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漫天一片银白,待渡雪中,情致无限。
6.贴花装饰,清初出现,其做法是采用印模,先将用作装饰的图案纹样模印好,经过加工修饰,然后粘贴于紫砂壶的装饰部位,立体感强,有着浓厚的装饰意趣,如杨凤年梅桩壶、堆塑桃枝纹圆壶。
7.釉彩装饰,是在素烧的紫砂壶上加施釉彩,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是吸收瓷器的釉彩装饰工艺而发明的紫砂壶装饰方法。康熙时开始在紫砂壶上施五彩,继后出现珐琅彩装饰,乾隆时又使用粉彩。彩绘者,通常使用两种色彩,一种作地纹,另一种在上面描绘,如吴露色绿釉瓜楞壶、孟臣制绿釉花卉纹扁鼓壶就是在器上加有彩绘的紫砂。施釉者,如蓝釉博古图汉方壶遍施蓝釉,再以白、红、绿彩绘出瓶、珠、羽毛等博古图。再有一种釉彩装饰是在紫砂胎骨上施满釉,称为“炉钧”,在匀净的天蓝色釉面中,根根白毫细腻而致密,构成炉均釉的突出特色,如华凤翔制炉钧釉汉方壶为例,其器所施浅蓝色炉钧釉,斑点均匀而细腻,十分难得。
8.抛光装饰,是将紫砂壶通体打磨光滑,经过抛光处理的紫砂壶,表面光鉴照人,别有一种风骚。但不为国内紫砂壶爱好者所欣赏,主要出口泰国,如少山款抛光筒形壶。
四、风格
紫砂器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紫砂高手善于以壶为主体,融合诸艺术于一体,在形式内容方面谐和、神形兼备。
现在紫砂学界有学者把以茗壶为例将紫砂器风格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风貌,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出为三绝称之为“文人壶”。第二类是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包银,此类称“民间壶”。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抛光处理,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称“外销壶”。第四类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称“宫廷壶”。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紫砂器也可按照这种观点划分为三种:“文人风格”、“民间风格”和“外销风格”,其中以文人风格的紫砂器最多最精,讲究典雅质朴;间有少量民间风格和外销风格。
其实,文人参与紫砂艺术,虽然前代已有,到了清代中叶十分盛行。紫砂的发展,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直接参与设计制作,风格遂为之一变,造型转趋典雅古朴,几何形体造型由于线条简洁而跃为主流,刻画装饰、书法、绘画、篆刻成为主要装饰手段和装饰内容,书卷气、金石味更趋浓郁,文人趣味十足。
其首倡者为陈鸿寿,后继有瞿应绍、朱坚、吴大等,他们博雅能文,或善书法,或工绘画,或擅篆刻,又精鉴赏,有的还家富收藏,钟鼎彝器、陶瓷砖瓦、碑版印玺,无所不有。由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所以他们的参与,将紫砂艺术推向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地步,达到充满文化气息和文人审美情趣的新境界,创立了紫砂壶艺史上又一个高峰。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砂器绝大多数镌刻题铭,或刻饰绘画,或铭画兼俱,造型以简练大方为归,风格以典雅淳朴为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