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基于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之一就是实现农产品的跨区机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法,考察跨区机械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跨区作业;农民增收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机服务模式,指的是利用农作物的地域收种时间差,组织联合各种机械,进行跨区域流动作业服务。
  我国的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继联合生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实践中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从起步摸索逐步过度到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农业机械拥有量翻倍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1978年仅有11,749.90千万瓦,到2013年,增加到103,906.75千万瓦;联合跨区机收面积不断扩大,跨区机械化俨然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色,也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突破60%,机械总动力达到10.76亿瓦,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1.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的运作绩效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蓬勃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典型体现。黑龙江日报曾报道,2014年度,北大荒股份853分公司到内蒙地区跨区麦收作业中,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标准、高速、先进等优势,实现增收1322万元,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化具有不可忽视的绝对优势。
  (1)节约劳动投入,增加农机手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农业机械服务业的直接作用是机械代替人力,将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报道称,2014年6月中旬,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3.07亿亩,其中机械收获2.81亿亩,机械收获率高达91.53%。6月16日当天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数量高达6.1万台,日机收面积达到399万亩。按照劳动人均每天收获1.5亩(即0.1hm2)的水平计算,相当于266万个工作日。这对于在城市务工、农忙时节返乡的农民来说,有效缓解了争劳抢时的矛盾。此外,使用联合收割机的成本每公顷要比人工收获低150~450元,大大节约了农业投入。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区作业一方面解放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给农机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而言,一台收割机的作业时间在单一地区是7天左右,而如果能错开收获的地域时间差,在两个地区作业,一台收割机的工作时间可以延长到15天,以此类推,高效能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间甚至可以延长到2个月。对农机手来说,单一地区作业转变为跨区作业,收入最高可以翻8倍,堪称“流动的致富工厂”。
  (2)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结构调整。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跨区机收逐步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既为推动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1台收割机跨区作业,除了必要的驾驶人员,还需配备3-5名人员进行装粮、搬运、维护等,2012年,跨区联合收割机数量总计为1,278,821台,开展跨区机收,可以直接转移劳动力600多万人次。如果再配备上中介服务组织、农机配件供应、维修等各类服务人员,跨区农机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就更可观了。农业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1],加快收种进度,增强农业抗灾抗险能力。农作物的人工收获一般经历收割、捆绑,装运、碾打和筛选5道工序,耗时长,人力消耗大,且粮食损失率高,而联合收割机可以精简工序,一步完成,大大降低粮食的损失和浪费。农业具有季节性、时效性、地域性等特点,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都是一项抢时任务,尤其是收获,是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常常与下一波农作物的播种紧密相连,这使得农民的劳动非常紧迫;而且,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水稻、小麦收获时节常常伴随阴雨天气,这更无疑增加收获的难度和损失,农民为了赶收、抢收耗费大量精力,甚至累倒。而随着跨区机收的发展,普通农户也能用上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8小时可收割15亩以上,一个较小的县城收获只需要3-5天时间即可,这比人工收获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的抗险抗灾能力,对多熟制地区的增产增收十分有利,保障了粮食的生产和安全。2014年“三夏”期间,全国麦收结束时间较13年同期提前4~5天,顺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
  (4)实现市场对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跨区机收的优点之一是减少联合收割机的闲置时间,提高农机资源的利用率;单一地区作业,农机的运作时间有限,而实行跨区作业,有效错开作物成熟时间,也充分发挥了联合收割机的作用。201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水稻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水平分别达到38%、81%,早稻的机收率高达74.8%,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扩大示范引导、健全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推进玉米收获的机械化,2014年全国玉米机收面积新增4500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超过56%。“三夏”期间,全国投入收获机械55万台,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87亿亩,机收水平高达9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由图1可以看出,不仅仅东中部农用机械发展较快,西部也迎头赶上,农用机械总动力基本与中部某些省市旗鼓相当。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5)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机投入机制多元化。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提高了农机利用率,缩短了农机投资回收期,不仅有效盘活农机固定资产,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农民自主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近几年来,随着政府政策和各项引导措施的出台,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措施的规范实施,农机拥有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共支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6亿元,补贴农机具110.5万台(套),受益农户97万户(数据来源于三夏跨区作业服务信息网)。从主要统计的产品来看,2014年1-10月,农机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有上升也有回落。其中,收获机械增速最快,为9.72%。而小型拖拉机的下降幅度最大,为13.05%;其次是中型拖拉机,同比下降8.36%。一系列现象说明,跨区联合作业已经深入人心,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势不可挡。   2.当前中国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农机市场秩序不规范,“散机”泛滥[2]。农机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散机”现象泛滥,“散机”主要指没有参加跨区作业队、盲目自发参加外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其产生的主要动机是降低成本,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农机部门组织管理不力、宣传教育不到位,使一些农机手对组队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原因是中介组织不规范,跨区机收经纪人素质低,采取不正当手段要求农机手作业,通过多收费少服务,重复收费等多种手段谋求自身利益;最后是农机手自我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散机“的危害性,错误地将作业队当成约束,这些行为都严重阻碍了跨区机收向全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2.2市场信息更新不及时,可利用率低。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的滞后、时效性差、可利用率低等,难以满足跨区作业需求。近几年来,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持续增加,作业范围逐步扩大,农机手不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某一地区机械的饱和度,多数仍是凭借经验和关系而向其集中,从而导致机车分布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影响了跨区作业的有序流动。
  虽然农机部门每逢年初会发布跨区机收市场信息,但反馈不及时、传导不畅通、发布范围窄等造成跨区作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现阶段农机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集中在初中毕业阶段,还没有形成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关注了解市场信息的理念,这给农机资源跨区合理配置造成很大的影响。
  2.3农机手文化程度不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2012年,新疆塔城地区补贴购置轮式拖拉机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在3297名购机户中,文化程度情况如下:本科1人,大专9人,中专59人,高中41人,初中3166人,小学21人。从2010年农机事故起因统计,图2可以看到,农机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接受的培训不到位,对机械作业知识掌握不够,操作不熟练,处理问题不妥当等造成的农机事故、人身风险时有发生。但大多农机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办理各种农机保险也不积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挽回损失、更无法提高抵御各类意外、风险的能力,更有甚者出现因伤返贫的现象,得不偿失。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机械信息网)
  2.4政府管理和中介组织服务仍有待完善。我国跨区机收的产生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政府的参与是在跨区机收后期发展中加入的,中介组织服务的形成更晚[3]。政府参与管理和指导是一个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农机部门经验的缺乏,政府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而且中介服务组织也很不规范、部分地区的中介甚至不具备经纪人资质,有的为谋取商业利润,不惜损害广大农机手的个人利益,也让农机手丧失对中介组织的信任而自发作业,这对农业跨区机械化、规模化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跨区机械服务业对农业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解决路径
  3.1完善政府管理,加强监督,健全政策法律体系[4]。政府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引导与支持作用,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发展跨区机械服务业的关键。政府在跨区作业中的牵线搭桥,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还能协调与输入地地区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因此,完善政府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跨区机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首要任务,要在跨区机收的组织、管理、服务和监督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各县市机关、部门要全面协调、密切配合,打击非法拦机行为,及时处理解决跨区作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对跨区作业农机手的管理,严格作业证发放手续和管理,禁止“散机”行为;要加强对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切实维护供求双方利益。在推进跨区农机化进程中,政府应加快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引导规划作用,加大政策支持、投入支持,切实做好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等,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搭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5],推动跨区服务信息化进程。时效性是农业跨区机收最突出的特点,成熟和完善的互联网络平台使跨区机收信息变得更为有利、高效。就图3中2013年东中西部部分省份主要农机拥有量来看,山东、河南小型拖拉机拥有量较多,若不采取跨区合作,势必造成农用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因此搭建跨区信息平台势在必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现有的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平台,采取动静态信息结合、宏微观信息结合等多种方式,构建跨区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向各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广大农民及农机手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因此,要大力建设网络工程,各地农机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行政职能作用,组织培养专业人才,适时通过相关农业基层组织,了解第一手资料以建立健全基层信息采集网络。
  3.3提高农机手专业素质,提高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要高度重视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系统科学的农业科教体系,各农机部门要把提高农机手的专业技能作为己任,强化农民教育工作,采取适合农民需要的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灵活办学,要充分利用各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多形式、深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不仅要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还要提高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实施网络教育,通过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等提供专业知识,强化农机手的信息意识,培养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机作业专业户。切实改变农机手闭塞落后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农民依靠网络信息组织引导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
  3.4抓好农机安全工作,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6]。由于跨区作业任务重、时间长,机器难以得到及时保养和维修,因而需要在主要农机流入区建设农机维护配套设施,为作业机手提供有效服务。而且,长期的高强度作业也很容易使机手产生疲劳,也是导致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此外,很多联合收割机机手安全生产思想意识淡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前,必须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办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机手及第三者责任保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包括规范操作和机械常识。对机手进行全面安全生产教育,时时把机手的利益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好做对操作技能、机械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常识、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措施等知识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大机手正确使用联合收割机、开展维修保养、排除故障的能力。
  3.5健全体系,振兴现代农机流通业。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步入中级阶段,农机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加快,对农机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建立健全农业流通体系,加快发展与农机工业、现代化农业相适应的农机流通业成为当务之急。农机流通,又称农机供应,主要是指农机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供应。农机产品应产销结合、开放经营。充分发挥主渠道和蓄水池的双重作用,在保证供应各种农业机械的同时,积极开拓各类经营业务,从而拓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领域,大规模经营农用机电产品,并提供深化的优质服务与售后服务,以实现农机流通业健康持续发展。
  3.6创新组织模式,推进合作社建设和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农业逐渐走向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已成为跨区作业的具体形式。组织化与跨区机收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创新组织模式至关重要。
  农机组织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机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农机专业组织应和与跨区机收相关的经销、推广、维修等部门结合起来,并将跨区机收延伸到机播、机种等其他农机作业中去,以跨区作业企业为龙头,积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化农机组织建设,推动农机服务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产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斯华.我国跨区机收的发展现状、效益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1):1~8.
  [2]廖晓莲等.跨区机收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8(2):10~14.
  [3]孙万军等.推动跨区机收向纵深发展[J].中国农机化.2003(3):3~5.
  [4]徐秀英.完善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11(6):240~248.
  [5]高焕文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0(3):9~12.
  [6]杨玉林等.我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6):56~60.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自2012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八大报告,到2014年国家陆续发布的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已更加稳固,也不断提升着市场信心和投资热情。文化产业投融资在2014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新增51支,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事件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就超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为194起,涉及金额
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对象,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并借助“90”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应该改革、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让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对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相对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相对更高。  关键词:云南省;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实证分析  文化产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
1946年广西省参议会议长选举纠纷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各种政治势力纷纷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出发评价该事件,而民众多从切身利益出发议论事件。纠纷的长时间拖延,不仅对
自王本朝率先提出“文学制度”概念后,“文艺制度”成了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在此基础上,张利群推出了新著《文艺制度论》,于2008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文艺制
(2006年10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开幕的时候,自治区民委、《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编委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首发式。首先,
(2000年10月26日)    在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首发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编委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两年前,广西首府南宁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举办城市,全区人民欢欣鼓舞,立刻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第一届博览会的筹办之中。为配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
期刊
@@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诊治策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收治的SAP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排除标准:年龄<18岁、住院时间<7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情况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不同,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在思政教育观念、内容、方法、阵地等方面勇于创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