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组织到行业协会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合作教育分别源自高等教育的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和人才培养功能,因而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新建本科院校走应用技术教育之路,要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真正办出特色,不仅仅在于个体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更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度,实现行业自律。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行业协会
  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虽然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也应该从事的工作,但他们并不是同一项工作的不同称谓,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在一些研究与实践中,往往混淆了这一对概念,只看到统一没看到对立,造成实际工作中的矛盾。比如,项目(效益)优先还是学生优先?高校的“产业化”政策应该被鼓励还是被批评?这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提出这一问题只是为了澄清本文所要讨论的概念,使讨论范围更加明确。
  一、概念释意
  产学研合作是就大学与产业界的关系而言的,有学者在综合了各种观点后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术界与产业界为共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它由产业界所启动,以学术界的研究与开发为起点,再经过产业界成功的市场实践,从而在高技术层次上实现的创新活动。”[1]可见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合理内核”源自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教育运动”兴起后,从“Cooperative Education”一词翻译而来的。为区别苏联教育实验派的合作教育思想,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在翻译Cooperative Education一词时在前面加上了“产学”二字。1995年以后,又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现代合作教育的思想源于美国,美国职业协会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一份宣言》提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可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第一功能——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而非参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考察新建本科院校应如何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
  二、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未来选择
  早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如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由于未能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在性质上属于学术组织。按照伯顿·R.克拉克的观点,这类组织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的自然模糊性——目标是如此广泛,任何人不能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2)松散连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自由朝不同的组织方向发展;(3)“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彼此间的矛盾都通过非正式或半正式的渠道来协商解决[2]。不可否认这类组织在引介、宣传和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业已取得的成就。但是,从组织的视角看,在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样复杂的问题时,松散组织或者需要被功能团体所替代。第一类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最为成功的合作教育实践,其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观点——其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开展系统探索的时间早,更在于建立了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真正开辟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之路,不仅仅在于个体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更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制度,实现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治理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关行业协会的定义较为复杂。尽管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研究者对于行业协会的特征达成了如下共识:(1)非营利性。(2)互益性。是指作为会员制团体,会员入会后可以享受协会提供的各种产品。(3)民间性。(4)自愿性。奉行入会退会自由。(5)自治性。指协会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3]。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内转变政府职能的呼声日益高涨,有研究者将治理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认为政府不再是高等教育管理唯一的权力中心,而应该由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多个相关权力主体,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责。行业协会作为治理主体之一,其职能主要是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具体说来,由于政府不是大学的办学者,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办学自主权问题上政府不可能管得过细、干涉过多。而作为办学者的个体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面临信息不完备、与关联单位缺乏协调、合作成本高昂、市场不确定性高等问题。行业协会的出现不但能有效应对这些政府和个体高校所无法应对的问题,而且行业协会是为减少交易费用而达成的一系列合约安排,还具有明显的治理成本优势。
  行业协会能够增进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信任。有研究指出,行业协会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信任,这也是行业协会得以存在的基础[4]。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在当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获得足够的社会信任,这一信任往往又被转移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但是,个体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信任。而行业协会能够通过发展行业自律提供基于制度的信任,如制定共同的人才培养规则、开展评估、实施监控等。这也意味着如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上有行业协会作为保障,建立健全了行业自律和共同规则,那么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较之老牌高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建立行业协会制度更为容易。行业协会是民主、自治的非政府组织,这决定了协会是为全体会员服务的,在协会内部治理上应当遵守“一人一票”的原则。但是,有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行业协会受大企业控制的情况较为普遍[5]。大企业控制行业协会将增加中小企业会员的离心力和对协会的不信任感,最终导致协会的公信力受到破坏,因而是行业协会组织治理的不正常现象。第一类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已经制定了共同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认证标准,行业自率正在逐步建立,协会萌芽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重点工科高校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而高职高专和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被逐渐排除在外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各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工科院校的发展水平差距大但彼此间差距不大,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影响。这一类高校组成行业协会,由于彼此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效降低了行业协会的“大企业控制”现象,使得协会民主、自治的本质属性得到张扬,内部组织治理更加顺畅。   当前,已经建立了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而这一组织真正要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成为行业协会,以下几点应受到关注。
  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行业自律制度。行业自律是行业协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与提供社会信任的基础,是行业协会的核心职能。行业自律包括两方面内容:(1)建立行业制度。这里是指建立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以教育产出为导向的行业认证标准、协会章程以及协会内部治理制度等。(2)建立行业职业道德标准。职业教育已经明确提出:“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职业道德既是行业自律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毕业生能否融入本行业相当重要。传统工程本科产学研合作教育在职业道德标准的建设上还较为薄弱,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标准建设上开展更多尝试与探索。
  开展广泛的会员服务。服务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服务可以降低会员的总交易成本,从而奠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的服务应包括如下内容:(1)参谋服务。协助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行业管理、发展规划、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等提建议、当参谋,协助政府指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远发展。(2)信息服务。要站在行业的高度,编辑出版杂志或简报,收集、加工、分析、总结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经验与信息,为行业内部各高校提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最新动态,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咨询,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从事合作教育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建议。(3)培训服务。培训并不一定是行业协会才能做的工作。但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培训,针对性更强、特征更准、效果也更好。
  此外,行业协会还具有协调、沟通、引导、维权等职能。新建本科院校如果能够在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术性组织基础之上,通过实践建立合作教育的行业协会,并且逐步健全协会的各项职能、制度,那么,相信不但能够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而且也能够触发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治理、高等教育转型等问题的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力. 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 浙江大学,2001.
  [2] 伯顿·R. 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 王承绪等译.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9,74,311.
  [3] 石碧涛,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治理研究,暨南大学,2011.
  [4] Martyn F, L.Rademakers. Agents of trust: business associations in agrifood supply systems[J]. International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0(3).
  [5] 石碧涛. 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治理研究[D]. 暨南大学,2011.
  [项目来源: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协同,构建地方高校实践育人新机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项目“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摘要: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本文结合学校实施的以创新教学为载体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理念、载体设置和管理机制,力求开辟本科生导师制新途径,尝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教学;载体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端人才是当代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学的
期刊
摘 要: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师教学投入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关系着学校改革发展走向。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对教师教学投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大学和教师的首要任务。大学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这种复杂的活动本身需要教师投入时间、精力、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投入会给学生学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在国外高校及国内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创新性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以优化学生知识内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级财务会计  翻转课堂(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
期刊
一、颠覆性创新概述  近代以来,技术创新迅速地改变世界。我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75年的巨型计算机CDC7600,当时需要一个特大的机房安放,造价为500万美元,计算通货膨胀相当于今天的3 200万美元;2014年,苹果公司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和CDC7600相当,可是只要400美元。二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起,耗时13年时间,全世界范围的科学家通力合作,花费27亿美元,于2003年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根据2015年新修订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与实践教学显性相关的指标,探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分享浙江大学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推动下,由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发轫,进而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路径,重点论述浙江大学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教育认证;第一课堂  2013年6月,中国以全票获得《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资格,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对传统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造,从培养符合服务外包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以软件开发能力、业务流程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三项能力为核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校企全程融合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性课程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复合应用型人才;服务外包;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信息技术领
期刊
摘 要:四川音乐学院和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都是各自国内较有名气的音乐大学。本文以两校为例,着眼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从入学考试、本科课程、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四个方面,分析中日高等音乐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比较各自的优势,并从我国音乐本科教育改革出发,提出可资参考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中日;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比较研究  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与日本伊莉莎白音乐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本
期刊
摘 要:目前,英语演讲教学中存在五大突出问题:对演讲课和口语课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对写作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审辨性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不足;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能深入;对教学中的时空矛盾应对不力。从教学实践出发,这些问题均有可行的对策。此外,须在“语言教学”与“跨语言教学”中找到平衡点,方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演讲能力;“输出驱动、整合教学”;翻转课堂  
期刊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大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创新人才。为此,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应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和培养计算思维。本文重点介绍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的这三个关注点:计算文化,包括人类对计算本质的认识和计算机科学发展中的若干典型人物与事迹;计算科学,包括计算科学的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计算思维,包括计算思维源于西方、兴于东方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计算文化;计算科
期刊
摘 要: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尝试融合,不断进行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创新,积累并形成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挑战,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之中,深刻影响着人类思维,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这个世纪,教育面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