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文中以杭州市为例,在论证杭州市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优势后,提出资源交换、全面援助、共同行动是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三种不同的参与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互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并开放高校的资源、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习型社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099-03
在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践起始于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再一次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此,学习型社区建设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从2002年至2007年相继发布了《关于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学习型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明确指出,要有效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能作用。杭州市有地方高校近40所,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地方高校,一般指省属或地市所属的教学型高校。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优势
我国学者叶忠海教授认为,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性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区。”这是一种综合性定义,既提出了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基础,又指出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目的与发展目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是一种互动、沟通过程,有利于彼此的发展,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双赢。
(一)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封闭性、终结性的高校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紧密结合,顺应终身教育的理念。地方高校总是处在一种特定的社区环境之中,社区不仅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场所,而且社区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发展,使地方高校为不断适应社区的发展做出调整。
(二)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社区是特定地域空间内人的社会共同体,是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社区内的高校,拥有大量可以为社区所用的物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基地,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和提高居民素质的一个骨干力量。地方高校有必要分析面临的形势,探讨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起大教育观,把握当前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形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丰厚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二、杭州市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模式探讨
杭州市近40所地方高校,与社区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彼此有着良好的互动发展前景。鉴于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双赢,杭州市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内涵建设,主动服务学习型社区,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互动模式:
(一)资源交换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基本互动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策略。
鼓励学校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积极开放教育资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作贡献。同时也要求社区各方面努力配合,与学校一起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以此来实现学校和社区间资源和力量的流通。
充分利用高校的文体设施、科教设施及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开放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影剧院等为社区成员的培训、学习等活动提供场所。高校资源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地方高校有雄厚的教学资源,他们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地方高校有大量的学生资源,学生们精力充沛,知识面广,时间有保障,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一支不应忽视的重要力量。鼓励、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增加服务社会的功能,服务于社会型社区建设。
地方高校周围的社区资源是离大学生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大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学习领域。杭州市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迹,美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现代化的城市氛围,可以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充。把握和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内的公司、企业,看看社区改革开放成果展,真切感受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成就;参观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参加社区的艺术节活动,感受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等。社区内丰厚的环境资源,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锻炼保障,同时提高了一代新人的综合能力。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全面援助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深层互动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必然趋势。
杭州市的一些地方高校就在社区内,学校作为社区的重要组织成员,以建设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从社区的需求出发,把有关工作和任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全面支援学习型社区建设。
地方高校可以帮助社区整合学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等社区现有和潜在的学习资源,把这些资源全部登记整理,建立社区学习资源库,特别是社区内的单位、团体、家庭和个人的学习资源;地方高校可以协助社区建立相应的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并协助组织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来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地方高校要协助社区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协助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建立健全不同的“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元楼等;地方高校还要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理论支撑,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研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学习型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杭州市的地方高校大部分在大学城内,校区建设时间不长,都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可为社区提供服务,可以利用宽敞的场地举办如培训、讲座、成人教育、夜校等; 学校可鼓励师生走进社区,成为社区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还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习中心建设和网络远程教育,拓展学校的教学空间,开发高校的教育项目,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杭州市在推动学习型社区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应逐步扩展自身的教育功能,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通过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高校与社区的联结,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区的建设,除继续加强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外,还应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从而成为地区终身学习的中心。
(三)共同行动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理想互动模式,将形成最大的合力与效果。
学校和社区协同制定共同的目标,一起创造完备的条件,在行动中结成一体,深层次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促使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精神生活却远没有物质生活丰富,社区是集中在特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社区内的高校,具有知识、智力、场地、教育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基地,成为社区教育建设和提高居民素质的一个骨干力量。学习型社区的实现不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个高校的义务,需要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每个成员不断地学习,汲取和消化新知识,不断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才能为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和社区可以共同建立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能与周边学习型设区建设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加强对街道、社区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相应的辅导服务活动;注重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习型社区的课程建设中起引领作用、教学培训示范作用、群众活动指导作用;加强专职社区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扩充学习型社区学院专职科研、指导、培训、管理和服务队伍,为学习型设区建设提供相关保障。
三、杭州市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实现的途径
(一)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从国际范围看,很多学习型社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政府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学校和社区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各自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高校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才刚开始,迫切要求国家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保障。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社区”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社区”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人们的学习行为,保证人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要在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培养学习习惯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已于2009年11月制定《上城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提出社区所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文化馆、科技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在服务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补充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市民就近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供便捷服务。这为上城区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二)相互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扩大影响,逐步让高校更多的资源向社区开放,使社区的教育建设获得更多的支持,收到更好的效果。社区也可以在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教学资源。杭州市的地方高校可以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定期活动,加强学生对社区的影响,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社区在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促进高校的教学与社会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和社区通过互建实践基地等方式直接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这样社区就成为地方高校的实践基地,地方高校可以利用社区这个基地使在校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可以找出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帮助,并能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杭州市有些社区已经开始意识到相互建立教育基地的重要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如:杭州市江干区新江花园社区准备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范围加以拓展延伸,积极与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成教学院结对,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开通反邪宣传新干线、合力举办党建联谊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第二社会课堂,并在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整合并开放高校的资源
多维度整合高校资源,使其最大程度地为社区建设所用。如:人力资源方面,高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举办大型的论证会、研讨会、培训会,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到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与社区的各阶层居民建立起互动关系,促进人们的互助友爱精神;建图书馆方面,为避免社区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肓目和重复投资,可以与高校联姻,实现与地方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大大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远程教育方面,高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全方位、全程化地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地向社区开放,大力开展有序有效的网络远程教育。这种开放互动的机制使得社区与高校之间有充分的信息流动,有新信息、新知识的自由广泛传播,并且实现了高校和社区之间在人力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互相利用、互利互惠、取长补短,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自觉纳入到每个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
(四)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社区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加速社区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社区与高校的沟通与协调。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可以通过文化局、物业等部门与高等院校联合开设社区专业,在历届、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社区单位工作,或通过招聘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社区从事该工作。另外,地方高校可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创造各种机会对于现有社区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除此以外,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炳起,教育分层与地方高校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7,(01),18-20.
[2]曹祖耀,论创新能力与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6):63-65.
[3]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05):38-41.
[4]王家斌,王鹤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对策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4,(06):155-157.
[5]王爱义,试论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建设[J],继续教育,2004,(07):39-41.
[6]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办公室,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城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cheng.gov.cn/content/20080506000287/20091120000065.html.2009-11-02/2010-12-25.
[7]郑立凤,新江花园“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接受考评验收[EB/OL].http://ori.hangzhou.com.cn/zznews/content/2010-12/01/content-3537721.htm,2010-12-12/2010-12-25.
[责任编辑:孙文政]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习型社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099-03
在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践起始于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再一次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此,学习型社区建设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从2002年至2007年相继发布了《关于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学习型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明确指出,要有效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能作用。杭州市有地方高校近40所,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地方高校,一般指省属或地市所属的教学型高校。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优势
我国学者叶忠海教授认为,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性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区。”这是一种综合性定义,既提出了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基础,又指出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目的与发展目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是一种互动、沟通过程,有利于彼此的发展,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双赢。
(一)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封闭性、终结性的高校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紧密结合,顺应终身教育的理念。地方高校总是处在一种特定的社区环境之中,社区不仅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场所,而且社区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高校的发展,使地方高校为不断适应社区的发展做出调整。
(二)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社区是特定地域空间内人的社会共同体,是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社区内的高校,拥有大量可以为社区所用的物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基地,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和提高居民素质的一个骨干力量。地方高校有必要分析面临的形势,探讨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起大教育观,把握当前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形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丰厚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二、杭州市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模式探讨
杭州市近40所地方高校,与社区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彼此有着良好的互动发展前景。鉴于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双赢,杭州市应加大对地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深化地方高校内涵建设,主动服务学习型社区,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互动模式:
(一)资源交换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基本互动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策略。
鼓励学校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积极开放教育资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作贡献。同时也要求社区各方面努力配合,与学校一起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以此来实现学校和社区间资源和力量的流通。
充分利用高校的文体设施、科教设施及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开放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影剧院等为社区成员的培训、学习等活动提供场所。高校资源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地方高校有雄厚的教学资源,他们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地方高校有大量的学生资源,学生们精力充沛,知识面广,时间有保障,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一支不应忽视的重要力量。鼓励、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增加服务社会的功能,服务于社会型社区建设。
地方高校周围的社区资源是离大学生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大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学习领域。杭州市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迹,美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现代化的城市氛围,可以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充。把握和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内的公司、企业,看看社区改革开放成果展,真切感受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成就;参观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参加社区的艺术节活动,感受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等。社区内丰厚的环境资源,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锻炼保障,同时提高了一代新人的综合能力。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全面援助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深层互动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必然趋势。
杭州市的一些地方高校就在社区内,学校作为社区的重要组织成员,以建设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从社区的需求出发,把有关工作和任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全面支援学习型社区建设。
地方高校可以帮助社区整合学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等社区现有和潜在的学习资源,把这些资源全部登记整理,建立社区学习资源库,特别是社区内的单位、团体、家庭和个人的学习资源;地方高校可以协助社区建立相应的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并协助组织社区活动,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来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地方高校要协助社区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协助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建立健全不同的“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元楼等;地方高校还要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理论支撑,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研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学习型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杭州市的地方高校大部分在大学城内,校区建设时间不长,都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可为社区提供服务,可以利用宽敞的场地举办如培训、讲座、成人教育、夜校等; 学校可鼓励师生走进社区,成为社区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还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习中心建设和网络远程教育,拓展学校的教学空间,开发高校的教育项目,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杭州市在推动学习型社区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应逐步扩展自身的教育功能,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通过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高校与社区的联结,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区的建设,除继续加强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外,还应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从而成为地区终身学习的中心。
(三)共同行动是地方高校和社区的理想互动模式,将形成最大的合力与效果。
学校和社区协同制定共同的目标,一起创造完备的条件,在行动中结成一体,深层次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促使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精神生活却远没有物质生活丰富,社区是集中在特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市民终身学习的载体,社区内的高校,具有知识、智力、场地、教育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基地,成为社区教育建设和提高居民素质的一个骨干力量。学习型社区的实现不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个高校的义务,需要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每个成员不断地学习,汲取和消化新知识,不断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才能为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和社区可以共同建立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能与周边学习型设区建设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加强对街道、社区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相应的辅导服务活动;注重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习型社区的课程建设中起引领作用、教学培训示范作用、群众活动指导作用;加强专职社区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扩充学习型社区学院专职科研、指导、培训、管理和服务队伍,为学习型设区建设提供相关保障。
三、杭州市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模式实现的途径
(一)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从国际范围看,很多学习型社区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政府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学校和社区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各自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高校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才刚开始,迫切要求国家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和保障。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社区”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社区”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人们的学习行为,保证人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要在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培养学习习惯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已于2009年11月制定《上城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提出社区所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文化馆、科技馆、体育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在服务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补充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市民就近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供便捷服务。这为上城区地方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二)相互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扩大影响,逐步让高校更多的资源向社区开放,使社区的教育建设获得更多的支持,收到更好的效果。社区也可以在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教学资源。杭州市的地方高校可以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定期活动,加强学生对社区的影响,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社区在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基地,促进高校的教学与社会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和社区通过互建实践基地等方式直接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创建,这样社区就成为地方高校的实践基地,地方高校可以利用社区这个基地使在校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可以找出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帮助,并能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杭州市有些社区已经开始意识到相互建立教育基地的重要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如:杭州市江干区新江花园社区准备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范围加以拓展延伸,积极与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成教学院结对,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开通反邪宣传新干线、合力举办党建联谊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第二社会课堂,并在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中共同进步。
(三)整合并开放高校的资源
多维度整合高校资源,使其最大程度地为社区建设所用。如:人力资源方面,高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举办大型的论证会、研讨会、培训会,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到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与社区的各阶层居民建立起互动关系,促进人们的互助友爱精神;建图书馆方面,为避免社区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肓目和重复投资,可以与高校联姻,实现与地方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大大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远程教育方面,高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全方位、全程化地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地向社区开放,大力开展有序有效的网络远程教育。这种开放互动的机制使得社区与高校之间有充分的信息流动,有新信息、新知识的自由广泛传播,并且实现了高校和社区之间在人力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互相利用、互利互惠、取长补短,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自觉纳入到每个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
(四)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社区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加速社区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社区与高校的沟通与协调。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可以通过文化局、物业等部门与高等院校联合开设社区专业,在历届、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社区单位工作,或通过招聘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社区从事该工作。另外,地方高校可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创造各种机会对于现有社区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除此以外,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炳起,教育分层与地方高校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7,(01),18-20.
[2]曹祖耀,论创新能力与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6):63-65.
[3]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05):38-41.
[4]王家斌,王鹤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对策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4,(06):155-157.
[5]王爱义,试论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建设[J],继续教育,2004,(07):39-41.
[6]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办公室,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城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cheng.gov.cn/content/20080506000287/20091120000065.html.2009-11-02/2010-12-25.
[7]郑立凤,新江花园“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接受考评验收[EB/OL].http://ori.hangzhou.com.cn/zznews/content/2010-12/01/content-3537721.htm,2010-12-12/2010-12-25.
[责任编辑:孙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