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得出预定答案。所以我们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1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凸现其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观念。这个观念要求我们改掉过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改变以往课堂中采用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解放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讲到“宇宙中的流星现象”时,教材一方面介绍了流星现象产生的原理,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流星与陨星之间的关系。由于陨星可以直接影响地球,因此教材最后设置了“恐龙的灭绝是否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的讨论。这时便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学生们会说出好多种见解,有的认为是因为地球上适合恐龙吃的食物(植物或动物)都死亡了,所以恐龙灭绝了;有的认为是火山爆发把恐龙烧死了;有的认为因恐龙种族之间大战而导致恐龙的绝种……这些争先恐后的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
  2 穿插有趣的神话传说和古书记载,为课堂增辉添彩
  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有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星图观测星空,利用恒星辨认方向。我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小熊星座为例,讲述了一段神话故事:大熊星座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人的化身,小熊星座是她的儿子,由于众神之王宙斯的妻子“赫拉”作祟,她们母子被变成熊身且不能相认,更可怜的是永远不能从天上下海来休息喝水。因此,母子俩只能永远在北天极(北极)上空转圈,不能下海(下到地平线以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此时进行知识的渗透,告诉他们在大熊星座中有大家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星座的东升西落,同一夜晚的不同时刻,北斗七星的指向不同;不同季节夜晚的同一时刻,看到的星座也不一样。我国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样简洁明快的语言,再加上有趣的神话传说,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能很快记住所学知识。
  3 恰当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
  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认识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些研究对象极其广阔,遥不可及,单纯依靠学生的视野和见闻难以感知,这时学生就要借助于想象,进行类比、分析和综合。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现象。针对课本中“火星——地球的近邻”这一说法,让学生探究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哪颗行星离地球最近。首先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示意图,并在大脑里想象太阳系的结构情况。在多个近圆形的轨道中,太阳是中心,地球是环绕行星中一员。到底谁离地球最近,这就要求学生好好运用自己的观察力。每颗行星都有其大致的距日平均距离,那么我们可以观察地球和其轨道内、外侧的金星和火星距离太阳各自有多远,这样就可以得出金星和地球之间及火星和地球之间的大致距离,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课本中所说“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并不能说明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火星,而不是金星。
  当然,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讲述或描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点拨,给学生以启迪,使他们展开想象,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单靠语言或配图讲解,学生难以掌握,但如果借助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其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再配上精当的讲解,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改果。如讲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各地昼夜长期变化”这一问题时,我查阅了网上的相关资料,根据有关提示,再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制作了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进行演示。当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还与太阳高度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这样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就变得显而易见、简单易懂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欢乐!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浪潮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同样需要同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基于这一要求,近年来我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从实践看,多媒体以其优异的功能,博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成为深化聋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课件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效。  1 动态演示,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与大家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 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
期刊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
期刊
数学每一章新课内容上完都要将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要注意些什么?我特归纳如下“四忌”以供参考。  一忌复习无计划,教师不备课。无计划,盲目复习,也不知学生未懂的地方,课堂上老师要求不明确,重点不清楚,难点不突破,授课时东拉西扯,或者满堂灌。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教师要备出对各类学生的要求,课堂要注重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宜精讲、点拨,特别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还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复习,老师则当面辅导。  二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行,生物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是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等等。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  1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
期刊
课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概况、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信息运用与地理学习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自然和宇宙观。
期刊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现状”。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呢?  1 变“重老师情感”为“重学生情感”  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态度,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存在。多数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准备、组织完成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与需要,学生是否喜好老师完全不顾,我行我素,甚至少数教师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
期刊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现如今《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学习结论,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间交流——再操作——归纳总结。对认识分数的整个过程
期刊
目前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
期刊
教学,不仅要倡导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去激励、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如果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么真正的学习是什么呢?我想它应该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内在的学习动机是自主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是评判学生的学习是否自主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