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家庭教育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除了希望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之外,每个家长也一定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现在的家长都会不惜高价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特长班,选择最好的幼儿园,挑选最有名气的学校,殊不知这些外界因素给孩子带来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无名的压力。再给孩子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并不是要去盲目的选择贵的,而是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知道孩子心理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去为孩子选择对的。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
  对于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可谓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娇生惯养犹如家长的心肝,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殊不知除了老师之外我们当家长的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选择了最好的幼兒园,自己就轻手利脚什么都不用在管教了;其实不然,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才是人生中第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而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家庭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拌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孩子的脾气也变得格外暴燥没有亲和力,甚至在幼儿园也会与其它小朋友发生争吵,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
  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社会,多媒体的优越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现在的家庭不再像以往那么其乐融融,而是每个人都低下了头眼中只有手机,完全成为了手机的奴隶,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以后,几乎都是在拿着手机上网消遣,觉得陪孩子做游戏读书看报太累了,当孩子实在无聊缠着家长的时候,有的家长只会给孩子打开电视机或者让孩子看ipad,无形之中就疏远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反而让多媒体当了孩子的第二个家长。其实在家长白天上班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都是在上学,每天聚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掐指可算,不管自己是否劳累都应该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多谈心,知道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情况。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只是自己的一部家庭取款机,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和重视自己的,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给自己带来的温暖,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都要第一时间去给解决掉。当一个顺从孩子的家长不如当一个会探索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关心.多包容.多交流,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
  孩子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她的一生,俗话说得好:“好习惯,好人生”,在生活中都没有良好习惯的人他的人生又会好到哪去呢?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里双方的老人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把孩子该做的不该做的几乎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例如有的小孩子想自己学吃饭,可是家长却怕孩子吃的哪里都是,怕把衣服弄脏了还得洗,明明孩子到了自己可以吃饭的年纪自己仍然在给孩子喂着;有的孩子想帮家里扫地擦灰,可是爷爷奶奶却怕孩子别再不注意磕着碰着,就又再一次的阻拦了孩子;甚至孩子想洗洗袜子,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收拾玩具,家长都不让孩子主动去做,殊不知这种溺爱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让孩子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不一定能干好,但是我们不能用评判大人的眼光去比较,我们要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和褒奖,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无形中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孩子在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因为孩子内心真正的喜爱,而不是和其它家长的一种攀比。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孩子一到了大礼拜就像赶场子一样,学完了一样又一样,累的孩子筋疲力尽,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家长只会觉得,为孩子花了那么多钱孩子就得认真学,从未问过孩子是否真正的喜欢,只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了,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输给别人。正是这种攀比之心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仅仅占用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还给孩子的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去学,那又怎样能够学好呢?让孩子多一点轻松少一点压力,在学习之余注意让孩子适当的放松,在户外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精神,只有思想放松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敞开心扉多与孩子谈心,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每个家长都要走的必经之路,当我们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只是应该一味的去养育孩子,也应该责无旁贷的规划好教育孩子的策略。让孩子在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轨道行驶下去,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相信是金子无论在哪都是会发光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第七中学 吉林省通化县 134100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2.情感目标:培养对待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3.技能目标:通过感受、体验和分析,学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活动准备】  课件、微视频、荣誉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法师捉小鬼  (一)提出游戏,制定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法师捉小鬼”的游戏。游戏规则
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大概是人类唯一能够PK机器人的核心武器了。如果能意识到培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才是未来的制胜法宝,也许家长们都可以做个淡定妈了。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母亲,我从来没有让孩子上过早教班、奥数班、英语班、拼音班、幼小衔接班……对于身边绝大多数早已将英语、奥数作为标配的家长而言,我的选择无疑有些“另类”。  我不反对让孩子进兴趣班——琴棋书画总得来点,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游泳班和机器人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