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去重新关注和审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多一些人文关怀。正视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公平享受体育的乐趣,实现自身的最大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文关怀 分层教学 正确评价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关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了解学生,灵活分层
要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对象情况了解的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体育基本项目的测试、身高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观察、谈话交流、第三者介绍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发展状况,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兴趣爱好、性格类型、情绪体验、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生活学习等情况,为以后的学生分层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均,在学习体育技能时,同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的学习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好,而有些学生与之有较大的差别,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与竞争会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及另外一些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一部分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选择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一些竞技类项目时,可以根据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高低分成三个层次:A层是学优生;B層是一般生;C层是学困生。如在教一些技巧项目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领悟的快慢分成三个层次:A层是快速正确掌握的;B层是基本掌握但不标准的;C层是不能掌握的。经过分层后进行教学,由于同层的学生水平比较接近,使他们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学生是“活”的,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既会升高层次也会降低层次,可随着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作出改变。
二、细化目标,分层落实
根据每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锻炼。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目标,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实际上,目标分层并不是和学生分层完全对应的,分层目标应具有弹性,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但一般来说,低层次、中层次的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高层次的学生既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学习。
三、手法新颖,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运动规律,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鼓励、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逐步能独立完成。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耐心讲解,降低要求,逐步分解完成,调整他们的心态,消除自卑心理,不断地用激励的方法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努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并不断进步。
一次前滚翻教学时,学生掌握技术的差异非常明显。于是依据学生的情况,我将学生分成三个练习层次,并相应地安排了三个练习区:“棒棒区”(一层),“真行区”(二层),“能行区”(三层)。在“棒棒区”的学生由于前滚翻技术掌握得好,我安排了两个提高性练习内容:双脚夹球前滚翻、连续两个前滚翻转体。在“真行区”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和纠正错误动作,针对学生技术动作不标准的情况进行反复练习。在“能行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前滚翻动作表象,能较顺利地滚动。通过以上的分层组织教学,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令人满意的。
四、立足过程,分层评价
教学过程的分层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表达一种认同感,教师一句鼓励的语言,一束信任的目光,或一个浅浅的微笑,都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撇开层次差异,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以成绩的好坏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把评估作为手段,借此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纵向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小组评议来强化激励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对学习有困难、体育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清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要采用激励评价,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激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让我们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去探索、实践精彩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文关怀 分层教学 正确评价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关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了解学生,灵活分层
要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对象情况了解的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体育基本项目的测试、身高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观察、谈话交流、第三者介绍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发展状况,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兴趣爱好、性格类型、情绪体验、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生活学习等情况,为以后的学生分层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均,在学习体育技能时,同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的学习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好,而有些学生与之有较大的差别,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与竞争会造成一些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及另外一些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一部分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选择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一些竞技类项目时,可以根据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高低分成三个层次:A层是学优生;B層是一般生;C层是学困生。如在教一些技巧项目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领悟的快慢分成三个层次:A层是快速正确掌握的;B层是基本掌握但不标准的;C层是不能掌握的。经过分层后进行教学,由于同层的学生水平比较接近,使他们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学生是“活”的,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既会升高层次也会降低层次,可随着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作出改变。
二、细化目标,分层落实
根据每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锻炼。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目标,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实际上,目标分层并不是和学生分层完全对应的,分层目标应具有弹性,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但一般来说,低层次、中层次的学生必须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以后可以进行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练习;高层次的学生既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从提高性目标开始学习。
三、手法新颖,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运动规律,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鼓励、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逐步能独立完成。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耐心讲解,降低要求,逐步分解完成,调整他们的心态,消除自卑心理,不断地用激励的方法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努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使他们树立信心并不断进步。
一次前滚翻教学时,学生掌握技术的差异非常明显。于是依据学生的情况,我将学生分成三个练习层次,并相应地安排了三个练习区:“棒棒区”(一层),“真行区”(二层),“能行区”(三层)。在“棒棒区”的学生由于前滚翻技术掌握得好,我安排了两个提高性练习内容:双脚夹球前滚翻、连续两个前滚翻转体。在“真行区”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和纠正错误动作,针对学生技术动作不标准的情况进行反复练习。在“能行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前滚翻动作表象,能较顺利地滚动。通过以上的分层组织教学,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令人满意的。
四、立足过程,分层评价
教学过程的分层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表达一种认同感,教师一句鼓励的语言,一束信任的目光,或一个浅浅的微笑,都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撇开层次差异,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以成绩的好坏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摆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把评估作为手段,借此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以学生纵向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小组评议来强化激励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对学习有困难、体育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清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要采用激励评价,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激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体育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让我们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去探索、实践精彩的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