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23部+007片头=经典

来源 :CGWorld时代漫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23部——007无疑是影史上最成功、最稳定的系列电影(见图2)。代号007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是英国已故小说家伊恩·佛莱明(Ian Fleming,1908-1964)(见图3)笔下的人物,因此早在首次登上银幕的十年前,邦德这个名字就已经在英国家喻户晓了,但直到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在第一部007中扮演加强版邦德后,佛莱明笔下的这个超级特工才成为英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之一,甚至可以与英国的披头士(The Beatles)乐队媲美。
  二战后,英国刚开始稳定,小说中的邦德增强了英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而电影中的邦德则成为了战后婴儿潮一代(指1946年初至1964年底出生的人)的偶像,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花花公子。邦德电影成为了时尚风向标,引领着《花花公子》(Playboy)和《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中的时装和配饰,影响了布景设计师Ken Adam的室内设计,改变着人们对汽车、饮料和枪支的偏好。
  邦德系列电影始于1962年的《诺博士》(Dr. No),该片改编自弗莱明的第六部邦德小说。从那之后,这个系列经历了6名主演、 11位导演和两代制片人。尽管到80年代末,弗莱明的作品已经基本被改编殆尽了,但该系列一直遵循着原著小说的蓝图;尽管该系列的成功因素和其影迷一样数不胜数,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每部邦德电影都有着相同的根,都是一杯调料简单的鸡尾酒,只是调料用量不同而已。这些调料包括:国际阴谋和间谍活动、高科技装备、超级反派、九死一生的动作场面、效果夸张的爆炸、异国风情的外景、性感的邦女郎、调情的俏皮话——皆浓缩在世人皆知的一句简短台词中:
  “邦德,詹姆斯·邦德。”
  但在邦德系列电影中,有两个著名的视觉标志并非源自原著小说,一个是“邦德枪筒(Bond Barrel)”片段(见图4):一些白点以定格的方式穿过屏幕,然后变成一个瞄准007的枪筒;另一个是片头,片头是一个独立的段落,每部邦德电影都有。而且在片头出现前,通常会有一场动作戏。
  正如邦德电影一样,多数邦德片头也都自有一组主题,如女人身体、风格化暴力、隐含危险、枪、虚拟摄影、运动图形、传统字体排印等,但表现这些主题的方式却多种多样,如在片头中播放电影主题歌,或加入与电影情节有关的镜头。例如,《霹雳弹》(Thunderball)的片头以与情节有关的水下作为背景,并配以抒情歌曲;《太空城》(Moonraker)的片头以太空作为背景。
  尽管有固定的一组主题,但邦德片头并不俗套,而是已然自成一派,对外界批评有一定的免疫力。批评邦德片头中运用剪影,就像批评小说《霍比特人》(The Hobbit)中描写霍比特人一样。如果邦德系列不是你的菜,那你不会去关注它;如果是你的菜,你会看完了还想看,期待更多更好的邦德电影。
  大体上说,邦德片头等于强烈的视觉效果加备受瞩目的主题歌。这些年来,服务于艺术表现的技术也在邦德片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点有时能从片头的设计上看出来。从60年代的光学合成、摄影机特效(in-camera effects)和定格动画,到近些年的计算机合成影像、数字合成、动作捕捉和运动控制。不仅如此,技术的美感也得到了重视。这些年来,激光、投影、高速摄影、特写摄影和大量光学技巧都成了重要的配角。
  到目前为止,设计过邦德片头的有片头设计师Maurice Binder、Robert Brownjohn、Daniel Kleinman和MK12工作室。他们的任务是平衡技术与邦德系列的关系,确保技术不会破坏该系列的传统。
  这些年来,邦德电影对全球文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样,邦德电影的片头也影响着1950年后的平面设计和字幕设计,这要归功于邦德片头设计师们在创意和技术上的贡献,以及老道的制作团队的大力支持,他们愿意冒票房失败的风险来保护邦德片头的完整性,使得邦德片头成为影史经典。现在,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看看经典是如何造就的。
   1962《诺博士》(Dr. No)
  美国著名设计师Maurice Binder(见图5)在为《诺博士》设计片头时已经37岁了,他在商业广告界颇有名望。二战时期,他是洛杉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的艺术指导。50年代,他去了纽约,担任梅西百货公司(Macy’s)的广告导演。60年代,他前往伦敦,为导演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的电影制作片头。同年,在多南的电影《绿苑春浓》(The Grass Is Greener)的伦敦首映式上,邦德电影制片人Harry Saltzman和Cubby Broccoli看到了Maurice Binder为该片设计的片头,之后与他取得了联系。
  Binder与Cubby Broccoli和Harry Saltzman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总共制作了14部邦德电影的片头,此外他还制作了无数的预告片和宣传片,他的收官之作是《杀人执照》(Licence to Kill)(1991年)的片头,是在他去世的两年前完成的。邦德片头中的许多著名元素都出自Binder之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定下的片头形式,其次是他设计的剪影。邦德电影的老牌总设计师Ken Adam说:“Binder是个可爱的人,他非常喜欢拍摄裸女剪影。”
  然而讽刺的是,当你仔细想想邦德系列片头的那些著名主题时,你会发现《诺博士》的片头可能是最不像邦德系列片头的一个。例如,没有一个邦德片头像《诺博士》的片头这样,如此明显地运用极简风格的图形动画;另外,作曲家Monty Norman著名的“詹姆斯·邦德主题曲”仅在两个邦德片头中出现过,其中一个就是《诺博士》的片头;最后,尽管所有邦德片头在视觉上都很抽象,但大多数片头都没有《诺博士》的片头这么难懂。《诺博士》的片头中循环出现彩色圆点、方块、卡吕普索舞舞女和盲人乞丐的剪影(见图6)。片头中三段独特的音乐由一致的字幕联在一起。   《诺博士》的片头中有一个著名的创意,那就是用圆点表示枪筒。这个创意是Binder与该片制片人开会前想出来的。Binder解释说:“为《诺博士》设计片头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行,而我又急着要去开会,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一些黑白条纹的价格标签,我索性就把它们卷起来充当枪筒,我又想到可以把圆点当做穿过屏幕的子弹,然后圆点变成枪筒,枪筒中的邦德走到屏幕中间,突然开枪,鲜血从屏幕上方流下来(见图7)。整个故事板我只用了大约20分钟就做好了,他们(制片人)看过后说,‘这看起来棒极了!’”
  这个枪筒片段的拍摄花了几个小时就搞定了,一个针孔摄影机通过一根真的枪筒拍摄,但冲着银幕开枪的人并非主演肖恩·康纳利(因为他没时间),而是他的替身鲍勃·西蒙斯(Bob Simmons),直到《霹雳弹》才换作康纳利本人。
  开始时摄制组只是想用一个简短片段引出邦德这个角色,但后来却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片头。起初,片头中所有元素都是用黑白胶片拍摄的,然后将底片手工着色,与字幕素材一起再次拍摄,以制作出最终合成镜头。Binder设计的枪筒是片头中的核心部分。虽然你可以认为圆点只是随性设计出来的,但与枪筒联系到一起,圆点就有了更多意义:每个圆点都变成了一颗子弹,或是射向007的,或是007射出的。
  《诺博士》之后,美国平面设计师Robert Brownjohn(见图8)接替Binder,制作了下两部邦德电影的片头:1963年的《俄罗斯之恋》(From Russia with Love)和1964年的《金手指》(Goldfinger)。在好友Bob Gill(著名图形设计师)的建议下,Brownjohn于60年代初从美国移居伦敦。那时,伦敦的广告和电影业充满活力,并渴求来自美国的人才。Brownjohn通过人脉结识了邦德系列制片人Harry Saltzman,并受邀为邦德电影制作片头。
  40年代,Brownjohn就读于芝加哥的设计学院,是结构主义大师拉斯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的学生。Brownjohn重视先锋派的设计和字体排印,这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据他自己说,他的老师拉斯洛·莫霍利-纳吉鼓励他尝试将影像投射到形体上,这也是他每部邦德片头的核心手法。
  作为先锋派字体排印的长期提倡者和实践者,Brownjohn认为,精心设计的、非常挑逗的排版也可以广为流传,就像艺术品一样。1959年,他在一个字体排印论坛上说:“我认为字体排印领域的变革是就影像而言的。影像和文字已成一体。文字不再是插图或影像的辅助,而是影像本身。”与Binder现代、理性的《诺博士》片头不同,Brownjohn的两个邦德片头显得挑逗、叛逆,但依然非常时髦,从他们前卫的片头设计和刺激的片头主题中就可见一斑。
   1963《俄罗斯之恋》(From Russia with Love)


  在《俄罗斯之恋》的片头中,Brownjohn把演职员字幕像幻灯片那样,直接投射到一个肚皮舞舞女身上(见图9),这个舞女形象后来在影片中再次出现,象征着东西方的分歧。演职员字幕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舞女的摇摆使它们看上去在动。
  Brownjohn和他的动画助理Trevor Bond都没有实景摄影经验,也没有编制一个分镜头表,而且只有850美元的预算。他们花了三天时间拍摄女舞蹈演员Julie Mendez,尝试投射字幕的不同方法。他们还拍摄了另一名女舞蹈演员,但她面对镜头时很害羞,因此早早地退出了拍摄,不过Brownjohn还是在最终的片头中保留了她的一些镜头。他们还请了第三个舞蹈演员,专门用来拍面部特写,因为制片人觉得第一个舞者Julie Mendez不够漂亮。
  据Brownjohn自己说,在他做的一次演讲上,他看到学生们从投影仪前走过,突然产生了该片头的设计灵感;其他人则说,在该片的早期试映期间,Brownjohn看着片尾演职员字幕滚动,突然产生了灵感。此前,他曾考虑过把该片片头设计成国际象棋的形式,但最后他还是选了肚皮舞舞女这个更吸引人的主题。他在文章《性与字体排印》(Sex and Typography)写道:“在我看来,唯一适合这类电影的片头主题就是性或暴力。我选择了性。”
  Brownjohn不喜欢用故事板和剧本,于是他脱掉衬衫,站在投影仪前,向制片人Saltzman和Broccoli演示他的想法。他说:“片头就像是这样,只不过在片头中我们会用美女而不是我!”
  但在片场运用这个技巧困难更大,因为要想让投影显示在35毫米胶片上,所需的光强远超常规照明设备的范围。Brownjohn说:“灯光摄影师试图从投射的字体排印中读取数据,却发现测光表的指针几乎一动不动,所以我们选择用进光量较多的快门拍摄。”为了进一步加强光亮,他们将一个三千瓦的灯泡安装在投影仪上,并让舞蹈演员Mendez仅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内表演,以免失焦。Brownjohn说:“最后我们用摄影机就完成了一切工作,而不用留给暗室处理。”
   1964《金手指》(Goldfnger)
  在《金手指》的片头中,Brownjohn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技巧。这次他直接将影片片段投射在女演员Margaret Nolan身上(见图10),使她的身体曲线与投射的情节相匹配。此外,为了配合影片主题,她被从头到脚涂上了金粉(见图11)。
  尽管在《俄罗斯之恋》的片头中,Brownjohn曾巧妙地安排了字幕与女人身体的关系(例如肚皮舞舞女的双眼正好在007中的“00”这两个圈里),但在《金手指》的片头中,他让这种关系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他把女人身体当做“地形”,将投射的影片片段叠到上面去,从而使这些片段产生了新的含义。比如,女演员Margaret Nolan的膝盖变成了邦德必须越过的小山;片段中的高尔夫球沿着她的手臂,准确地落入她的乳沟中;邦德座驾阿斯顿·马丁DB5的格栅罩在她的脸上;她的嘴唇变成了不断变换的牌照(见图12),而片头主题曲演唱者Shirley Bassey此时低声吟唱道:“因为一个金色女孩知道,当他吻她时,那是死亡之吻。”   《金手指》票房大获成功。次年,Brownjohn因该片获得设计&艺术指导俱乐部金奖(Design & Art Director’s Club Gold Award)。制片人Saltzman和Broccoli非常高兴,提议设立一家独立制作公司,由Brownjohn监管,专门制作邦德片头,但不知何故,Brownjohn最终拒绝了这个提议。
   1965《霹雳弹》(Tunderball)
  1965年,Maurice Binder回归邦德系列,执导了《霹雳弹》的片头制作,并开创了该系列片头的多个先河:第一次运用光学合成(optical compositing)技术:通过叠加底片来合成分别拍摄的内容;第一次运用动态字体排印——字幕像波纹那样出现和消失(见图13);第一次出现全裸(因为这迟早都会出现的)。Binder采用了Brownjohn的剪影元素,让它们变得更加挑逗,并符合现代主义的美学标准,然后融入到极简抽象风格的片头中。片头中还有着大胆的色彩和整齐的排字。
  如果说现代的邦德片头有原点的话,那这个原点一定是《霹雳弹》的片头。这不仅因为它呈现了大量剪影和与影片主题相关的背景,还因为它的构图和组合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图形世界,赋予了片头一种梦幻般的气质——这种气质普遍存在于之后的邦德片头中。在《霹雳弹》的片头中,Binder还添加了一条叙事线以及一些危险性(潜水男水下追杀潜水女,见图14),这使得片头与影片情节的联系更紧密了。虽然他和Brownjohn都曾在片头中加入与影片主题相关的元素,但像《霹雳弹》的片头这样,如此全面彻底地呈现一个主题还是头一次,水(该片主题)渗入了片头设计的每个细节中(见图15)。


   1967《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在《雷霆谷》的片头中,Binder进一步发展了光学合成技巧。这次他把剪影镂空成“窗口”,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其他影像(见图16第二行第一列)。该片片头的构图是复杂和变化的,经常同时融合多个动画元素。以1967年左右的电影技术来看,这可是不小的壮举。
  《雷霆谷》的片头主题显然具有异国情调:闷闷不乐的日本艺妓和火山喷发的特写镜头叠化在一起。艺妓和火山都是重要的情节元素(见图16),在Binder的处理下则变成了视觉上的双关语。他减弱了片头的现代主义风格,突破性地用与主题相关的字体呈现字幕,首次融入部分点亮的主体和拍摄出来的背景,所用的色调和构图受60年代的异国(Exotica)运动影响。
   1969《女皇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在接下来的几部邦德片头中,Binder继续提高他的合成技巧。尤其是在《女皇密使》的片头中,Binder利用比例差异,把邦德挂在了时钟的指针上(见图17第一行第二列)。他还尝试了光学畸变和奥普艺术(op-art,即光效应艺术),这两种技术在当时都很流行。


   1970《金刚钻》(Diamonds are Forever)
  在《金刚钻》的片头中,光学遮罩被专门用来将女人身体围在钻石的轮廓内(见图18),还将钻石围在女人的轮廓内。


   1973《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
  《生死关头》的片头可能是Binder设计的最大胆、最具侵略性的一个片头了。他将显眼的裸露、戏剧性的光线和燃烧的烈火混合到一起。快速的剪辑和拥挤的构图与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披头士乐队主唱之一)演唱的主题歌交相辉映。开始时,音乐狂乱的节奏配合着红色和橙色背景下的激烈运动。而当音乐逐渐放慢后,背景平静下来,变成蓝色的闪光和烟雾。片头在一个女人手中结束时,背景又回到了较暖的色调。
   1974《金枪人》(T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在《生死关头》的片头中,Binder运用了一种与《霹雳弹》的片头中类似、但更高级的字幕动画技巧,他将字幕做变形处理,就好像从水中看这些字幕一样。在《金枪人》的片头中,他进一步探索了这种折射技巧。这次他不仅折射了字幕,还一并折射了背景。他通过荡漾的水面投射经典的裸女影像和标志性的金枪(见图20)。
   1977《海底城》(Te Spy Who Loved Me)
  《海底城》片头前的动作戏是邦德系列中最著名的场面之一。在这段戏中,罗杰·摩尔(Roger Moore)饰演的007遭俄罗斯特工伏击。在随后的追逐戏中,007滑雪冲下悬崖,自由落体20秒后,打开了他的英国国旗降落伞。然后这场戏天衣无缝地过渡到片头,他的降落伞被一个女人的双手剪影接住(见图21第一行第一列),而邦德以慢动作在银幕上弹跳(见图21第一行第二列),奠定了余下片头的节奏。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邦德首次出现在片头中。
  在这个片头中,比例关系多数时候是无关紧要的:一些女人在抽象的枪前玩蹦床,其他女人则在真枪管上表演体操(见图21第三行第三列)。这个片头是一个无缝蒙太奇,没有明显的剪辑痕迹,但其实它也有转场,一个“虚拟”摄影机从一个影像移到下一个,并且在转场期间匹配影像的运动,将动画融入到实拍素材中。
   1979《海太空城》(Moonraker)   在《太空城》的片头中,Binder继续运用了蹦床这个元素,这次他让女人的剪影浮在画面中,表现太空失重的效果(见图22)。他还在片头中运用了图形动画,上次他用这种技巧还是在十年前的《女皇密使》片头中。
   1981《最高机密》(For Your Eyes Only)
  《最高机密》是唯一在片头中出现主题歌演唱者的电影。歌手Sheena Easton的柔光特写与女人剪影融合在一起(见图23)。这些女人的剪影或是奔跑,或是游泳;007或是追捕她们,或是营救她们。


   1983《八爪女》(Octopussy)
  《八爪女》是Binder制作的第十一部邦德片头。该片头与他以往的几个片头有些不同。他这次运用了只有Brownjohn用过的技巧:将影像投射到女人身体上,只不过这次是用激光投射(见图24),激光是1983年的新技术。他还用激光把烟云一分为二,进而形成短暂的背景,让剪影在上面以慢动作飞行。


   1985《雷霆杀机》(A View to a Kill)
  《雷霆杀机》片头中的主题歌是邦德系列中唯一占据《公告牌》(Billboard)榜首的,由流行组合Duran Duran演唱,邦德系列的作曲家John Barry作曲。为了配合Duran Duran活力四射的演唱,Binder为片头设计了同样色调惹眼的霓虹灯,并将这种效果用到枪和女人上(见图25)。片头中依然有他标志性的剪影元素,但这次退居次席,让位于火、冰、霓虹灯叠化在一起所营造的迷幻世界。
  Binder的设计风格总是有些“不着调”。《雷霆杀机》片头开始时,一个女人拉开她的夹克,露出双乳间的007标识,字幕“IAN FLEMING’S JAMES BOND(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叠加在上面(见图25第一行第二列)。与他的其他优秀作品一样,这个构图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相关性。
  Binder曾把自己设计的邦德片头总结为“女人、枪、烟、蒸汽”。他经常会在他的片头中加入一些流行一时的元素,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他的几个片头中,然后又突然不见了。如片头开始或结束时的双手剪影,水中发生变形的影像和字幕,双眼的特写,007标识,以及一些反复使用的经典片段,比如在《海底城》和《雷霆杀机》中,都有一段007扮演者罗杰·摩尔的表演。
   1987《黎明生机》(Te Living Daylights)
  在《黎明生机》的片头中,Binder再次运用了水面变形和光学遮罩技巧,但与前作相比,他大大地柔化了片头的色调(见图26),这次他主要用红、蓝、黄三种色调,三色重叠形成三色组合。


   1989《杀人执照》Licence to Kill
  这是Binder制作的最后一部邦德片头。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是他制作的最复杂的邦德片头。他再次运用了许多他最喜欢的主题,但这次的表现手法更灵巧、精妙(见图27)。这要部分归功于80年代末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非线性剪辑和数字合成迅速取代了他23年来制作邦德片头所掌握的模拟技术。
  讽刺的是,直到数字时代来临,人们才发现Binder常用的许多主题,如剪影、影像合成、创意十足的片头字幕,经常是先于技术手段好几十年的理念。虽然女人、枪、烟、蒸汽这些元素可能是人们怀念Binder的原因,但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对观众和题材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不断创新的片头设计。


  Maurice Binder于1991年去世,与此同时,邦德系列的长期合作导演John Glen、饰演007的演员Timothy Dalton也退出了该系列,邦德制片公司EON和MGM(米高梅)之间更是陷入了法律纠纷,这些因素导致该系列暂停了六年之久。英国电影评论家Tom Shone在1992年时甚至建议,“是时候抛弃邦德了”。他称这个系列已经过时了,除了Maurice Binder设计的片头外,邦德电影乏善可陈。在此期间,邦德系列制片人Cubby Broccoli的健康出了问题,任命他的女儿Barbara Broccoli代替他担任联合制片人。
  Barbara面对的挑战是复兴邦德系列。90年代初,投资巨大的特效大片激增,使得传统间谍片很快过时。为了尽管赶上形势,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应邀扮演新邦德。这位演员在英美两地都很受欢迎。他既有传统的英式魅力,又能拿捏多种类型片,这使他成为扮演007的不二人选。整个系列也进行了大换血,幕前和幕后都涌现出一批新秀。在这种情况下,流行音乐录影带导演 Daniel Kleinman(见图28)受邀加入邦德系列,担任新的邦德片头指导。
  1989年,Kleinman执导了《杀人执照》主题歌的音乐录影带,那次经历使他萌生为邦德电影设计片头的想法。而在那之前,他已经在80年代执导了100多部音乐录影。在此前的作品中,他在特效和后期上做过大量尝试,因此由他来继任Binder似乎合情合理。Kleinman与Binder对片头形式有着类似的理解,Binder在1991年时曾说过,自己设计的邦德片头是“当今流行乐录影带的先驱”,这和Kleinman的出身不谋而合。   在成为导演前,Kleinman就读于英格兰哈林盖的弘赛艺术学院(Hornsey College of Art)。在80年代初期,他为音乐录影带制作故事板。到了90年代,他转向广告业并取得了成功,被权威国际广告评选报告《The Gunn Report》评为世界上获奖最多的导演,许多其他出版物和基金会也给予了他类似的赞美之词。
  Binder和Brownjohn的片头都是现代主义风格,部分原因是受60年代和80年代风行的鲍豪斯(Bauhaus)建筑学派的影响。Kleinman的设计既讲究折衷又强调整体,在叙事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将实拍、动画和图形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蒙太奇。由于他是音乐录影导演出身,因此他的作品和声音联系紧密,进一步加强了邦德片头和主题歌的联系。
  Kleinman说:“我是在一种已发明的语言(指音乐)上即兴创作。而(Binder和Brownjohn)是凭空创作,这要难得多。但我的确感觉,我已经把我个人的一些创意带到片头中,并尽力让这些创意为叙事服务,而非简单的拼贴。”
  多年来,邦德系列换了很多新演员扮演007,但邦德枪筒片段却反复出现,沿用Binder在《诺博士》中设计的枪筒,这使得邦德枪筒成了该系列中最长久的视觉元素。但Kleinman升级了邦德枪筒片段。他在该片段中运用了CGI技术,为枪筒添加了反射和物理运动效果,但依然保留了Binder所设计枪筒的图形特征。
   1995《黄金眼》(Golden Eye)
  新邦德枪筒片段出现在第17部邦德电影《黄金眼》的片头中。影片情节还未开始,观众们就已经知道,他们将会经历全新的邦德体验。在该片头中,Kleinman设计了一个有反射效果的逼真枪筒,以此区别于之前的传统枪筒。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能更容易接受全新的邦德片头。
  然而让观众接受这个新片头并没有那么困难,因为片头以爆炸的子弹开始,紧接着一群被背光照亮的女人在背景的火墙前跳舞(见图29),很明显Kleinman并不想颠覆传统片头的形式,但同样明显的是,他也不会效仿之前Binder和Brownjohn的创意。从一开始,他对邦德片头的想法就要更深入些,他认为片头不仅要为情节服务,更重要的是,片头还要让观众更深地潜入邦德片头的梦幻世界中。
  Kleinman说:“我很注意保护邦德片头的优良传统,它普世的视觉语言是表现性感、刺激、神秘、幽默、复杂和魅力的捷径,这种语言完全是由我的前任设计师们发明的。再愚蠢不过的做法就是抛弃那些经典的、为人熟知的片头视觉风格。如果不在邦德系列传统的基础上来设计片头,将会伤害到这个系列和观众的感情。然而,有继承就得有发展——走老路是不够的;我想要精益求精,做各种尝试和创新,并对邦德片头中的重要元素做不同与以往的处理。”
  从《黄金眼》的片头往后,Kleinman设计的剪影都不是平面图形,只有几个片头除外。《黄金眼》的片头中,这些剪影出现在火墙前,或出现在崩塌的墓场前,这些场景照射到剪影上的光线使它们看上去有立体感。
  《黄金眼》片头的字体排印很传统,在处理方法上和以往的片头很类似,但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片头中的片名(见图29)采用的是宣传影片时片名的字体,在海报、预告片和相关衍生产品中都可见到这种字体(见图30)。
  Kleinman的《黄金眼》片头没有让Binder或Brownjohn的粉丝失望(这两大阵营的粉丝一直是互不待见的)。这证明了新想法和新技术实际上对邦德系列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是大有助益的,并且这些想法和技术必须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发展。
   1997《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
  在《明日帝国》的片头中,Kleinman充分展现了他对技术的热爱,呈现了一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世界(见图31第一行第一列)。数字既是主题又是一种设计手法。这是一个充满了科技感的片头,一会儿是视觉化的数据流和电路图,一会儿又是枪械和女人的X射线模拟图(见图31第二行第二列)。片头中还出现了全CGI角色:从印刷电路板中幻化出来的一个隐形女人(见图31第三行第一列)。
  该片头是模拟和数字的较量,两者大多时候互不相干,只有当数字世界被子弹击碎时,两者才会有交集。一个女人跳入矩阵被吞没后,片头结束。在《黄金眼》的片头中,007短暂地以剪影形式出现,在《明日帝国》的片头中,007却彻底地消失了,打破了1977年的《海底城》片头所建立的这个传统。
   1999《黑日危机》(Te World Is Not Enough)
  在《黑日危机》的片头中,邦德周围都是石油,他身边的女人们或是被石油覆盖着,或是呈现出石油的衍射颜色,或是变成了石油的一部分(见图32)。选石油作为片头的主题,是因为石油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2002《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
  在《择日而亡》中,Kleinman进一步调整了片头形式,使影片开场的那段戏天衣无缝地过渡到片头,并在片头中慢慢加入图形元素和与主题相关的元素,再添加邦德被朝鲜的敌人拷打的实拍镜头。Kleinman还利用一个女人的身体使这些镜头发生变形,像是在致敬Brownjohn在《金手指》中的映射技巧,但这次Kleinman是通过用冰做成的CGI美女来折射这些镜头(见图33)。
  自《生死关头》的片头后,《择日而亡》的片头在视觉上是冲突性最强的。片头中的火与冰你争我夺,蝎子、闪电、火花通过钻石的折射发生变形(见图33),并与麦当娜颇具侵略性的电子流行主题歌相呼应。Kleinman的片头形式也许很新奇,但其整体叙事与许多邦德片头类似:007与敌人和自己的灵魂斗争,迷失在他自己筑造的迷宫中。


   2006《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
  《皇家赌场》是第21部邦德电影,也是Kleinman参与的第五部邦德电影。和《女皇密使》、《黄金眼》一样,该片也经历过大换血。首先,该片出现了一个新邦德——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他取代了皮尔斯·布鲁斯南。他还是一个全新风格的邦德:生猛、年轻、桀骜不驯,没有前任邦德们的那些虚饰,当然西服还是要有的。
  《皇家赌场》是伊恩·弗莱明的第一部邦德小说,也是当时唯一还没有被改编成电影的007小说。它其实很适合被改编成电影,因为该系列力求通过追溯邦德的出身来重塑邦德的形象。就像原著中的角色一样,克雷格饰演的邦德更真实具体、更容易受伤、也更像个凡人。他会犯错,会恋爱,也会经常挨揍。他也不是每次都能漂亮地打个翻身仗。他的世界也变了——更现实、更混乱、更残缺。死亡的威胁更近了,场景不再是太空站或是火山口这种离日常生活很遥远的地方。为了追捕坏人,邦德还得亲自上阵,违反一些规则,打断一些肋骨,而这些就是他在《皇家赌场》中干的事。
  Kleinman去除了片头中一切不符合新邦德性格和影片气质的元素。例如,他去除了几乎每部邦德片头中都用过的女人身体,不管她们是否与主题相关。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形式:暴力。暴力是对新007形象的诠释。
  Kleinman说:“《皇家赌场》必须有所不同。该片是邦德作为特工的起点。在片头出现前,他甚至都不是007,而片头就是关于他变成007的。去掉舞女是出于叙事上的考虑,因为那时候的邦德还不是少女杀手;他尚未心碎,尚未被女人背叛,他也还不是那个致命刺客,把自己沉浸在肉欲的海洋中,以消除死亡所带来的恐惧。”
  与《黄金眼》的片头一样,在《皇家赌场》的片头中,Kleinman通过特殊处理,将影片的基调和意图表现在片头中,再次用全新的图形语言为邦德系列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黄金眼》的片头不同,《皇家赌场》的片头是含蓄的,保持了统一的色调和风格,邦德身处一个以赌场为主题的世界中,赌博和冒险伴随着他成长为007。尽管Kleinman选择的图形是平面的、二维的,但动作场面却绝对不是。在编排好的动作场景中,邦德迅速解决了他的敌人,就像在影片中那样。
  《皇家赌场》的片头让熟悉传统邦德片头的人很困惑,因为Kleinman设计了一个传统的邦德枪筒,作为连接影片开场和片头的桥梁。从枪筒中看到的是片头前动作戏的最后一个镜头,邦德则向袭击者开枪。这打破了传统邦德枪筒片段的模式,也使得片头与影片的联系更紧密。就像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该片头挑战和升级了长期以来的邦德片头主题,同时又没有抛弃邦德片头的传统和目的。
   2008《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
  在《量子危机》中,美国的图形设计工作室MK12继任Kleinman,设计了片头和影片中的图形用户界面。MK12还设计了一个新的邦德枪筒,并将其放在了影片的末尾处,这种做法是该系列的头一次。
  在《量子危机》前,MK12以制作实验短片和竞选广告最为著名。2005年,MK12吸引了《量子危机》导演马克·福斯特(Marc Forster)的注意。MK12喜欢用先锋的动画技巧和图形设计,正好符合福斯特电影的新超现实主义风格。从那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合作,项目包括之前的几部电影和这部2008年的邦德电影。
  MK12的片头让邦德处于一个沙漠环境中,沙漠是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邦德在沙漠中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追杀,沙漠本身也与他为敌,沙丘变成了女人身体,好像要吞噬邦德一样。
  MK12解释说:“影片中的多数情节是在沙漠环境中发生的,这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意识到不仅可以用片头表现影片主题,还可以表现邦德这个角色。随着邦德在片中经历情感转变,他对观众和同伴的忠诚都变得模棱两可。沙漠似乎是表现这种不确定性的理想环境。”
  Kleinman对现代技术和空间构图的运用,Binder和Brown对设计的精简都启发了MK12的片头设计。MK12的片头参考了这两代设计师的片头设计,将摄影机特效、运动控制、数字场景扩展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地把邦德融入到大他百倍的女人的背景中。而颜色从头至尾都保持了一种绘画感和克制感,蓝色和金黄色的微暗色调在整个片头中循环出现。
  MK12说:“保留007片头的传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用了许多已有的技巧来制作片头,尤其是早年片头的技巧。这一点在我们的字体设计上体现得最明显,我们的字体设计受《诺博士》片头中著名的定格圆点启发,那部电影的片头还影响了我们对色彩、基调和节奏的运用。我们这么做既是为了致敬,又是为了延续传统,就像在一大本彩色画图本中贡献自己的画作一样。”


   2012《天幕危机》(Skyfall)
  《量子危机》后,Kleinman回归邦德系列,设计了第23部邦德电影《天幕危机》的片头(见图47至55)。该片头中有很多他的标志性元素,如万花筒似的图案、皮影、破碎的玻璃,其中最明显的元素可能就是女人身体了。但除了这些元素外,该片头与他之前的那些片头就没什么相似性了。无论在基调还是主题上,他运用的色调都更加黑暗。片头中还有朦胧的水下景观、沉沙池、幽暗的迷宫、崩塌的庄园、骷髅般的墓碑,全都深埋在垂死邦德的意识中。
  《天幕危机》的片头结合了实拍和数字元素,并且都是在虚拟摄影机中合成的,由视觉特效和后期公司Framestore负责。在《黄金眼》和《明日帝国》中,Kleinman曾与该公司合作过。
  Framestore说:“参考Kleinman绘制的第一批故事板,我们和The Third Floor公司创建了3D预览,改善了设计概念,建立了导演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和片头设计师Kleinman追求的连续运动感。”
  在短暂的水下开头后,片头中的大多场景都是在一个庄园内,这个庄园代表邦德的内心。镜头穿过庄园大门后,推向他的眼睛,强化了庄园代表邦德内心的隐喻。这种技巧在片头末尾再次出现,令观众不禁想知道邦德的内心世界是何时过渡到外部世界的。
  目前只有制片人Barbara Broccolis和Michael.G.Wilson可能知道007的下一个任务是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邦德系列电影不仅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还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进步,不仅能生存下来,还能向前发展,不仅定义年代,还被年代所定义。正如邦德电影的成熟和重要,邦德片头也会继续为每一部新邦德电影奠定基调,并在片头设计辞典中留下自己的光辉一笔。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伟大的漫画超级英雄电影三部曲,克里斯托弗诺兰将有史以来最有魅力的漫画人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写实角度呈现在了大银幕上。这会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如今这三部曲已经结束,让我们来听听诺兰的御用摄影师Wally Pfister是怎么看待这个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吧。  Wally Pfister  著名电影摄影师,生于1961年,最初是一位新闻摄影师,1988他开始为HBO拍摄一些电视剧,1995年开始
期刊
如果Hotel TranSylvania的导演没有这么多震撼人心的灵感,如果他所崇尚的风格并不是如此罕见,如果每一个镜头都不是这么活泼,每一个动作不是这么生动,那么……这简直就不像是一部Sony Pictures Imageworks会做出的片子。300多名艺术家齐心协力编织了1250个镜头组成了这部我们期待已久的动画长片,我们还能过分奢求些什么呢。  本片的导演是多届艾美奖的获得者Genndy
期刊
《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是路佳瑄10年人生路的全记录。她拒绝按照父母安排的美好前途走路,她爱摄影、爱旅行、爱冰封雪山、爱苍茫草原,随遇而安,信缘惜缘。她说,想要活得不负一生,其实不难: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期刊
吉隆口岸水电站两台机组如期发电
期刊
尼泊尔议会代表团访川
期刊
香港青少年代表团来藏开展交流活动
期刊
那曲成为首批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
期刊
以Eidos Montreal近期发布的游戏为例,Eidos Montreal团队就是以惠普Z系列工作站为主要设计平台将倍受广大电子游戏迷关注的电子游戏《杀出重围3:人类革命》(Deus Ex:Human Revolution)完美地呈现于世。《杀出重围3:人类革命》与以往只专注于一项操作模式为主的游戏不同,这款游戏别出心裁地将FPS(First Person Shooter)和RPG(Role
期刊
据考证,第一个走进西藏的外国女人是法国的大卫·妮尔,她在1921年6月化装成一个乞丐,和义子一起抵达拉萨。她在《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一书中,记述了她拉萨之行的全过程。在98岁生日时,她还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
期刊
在中国,有一个8700多万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活跃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