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的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工程实践体现,是在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将工程管理的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合集成,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的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系统思维;工程管理;全寿命期
一、传统工程管理思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传统项目管理思想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管理,以质量、成本和进度目标为核心,遵循实施阶段的各种指标,将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以管理方法为主体,充分运用价值管理工具,比如网络规划技术、预算软件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在施工阶段,很容易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容易产生“思想的建设”,导致工作人员不重视工程维修要求。在工作人员了解了工程后,很容易忽略运行阶段存在的工程问题,比如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运营阶段工程的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对促进项目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会导致工程风险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和升级决策缺少对拆迁工程环节的考虑。这也是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②传统的三个目标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工程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要求,比如各方面的满意度,“健康―安全―环境”等,因为价值项目和实用程序只能反映在运行过程中。而传统项目管理思想依然是分为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作等内部环节,各层次制订各自的目标,最后导致事业部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责任离散,从而产生不连续的管理过程。另外,项目经理处于工程思维和职能的一个特定的学科或岗位上,而且受试者集中于本地。
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2.1 工程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工程管理对管理理论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价值管理的观点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现在,以建設为重点的管理形式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利益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价值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不重视对工程运行过程的维护,因而对工程价值的认识有限,进而忽视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持续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决策制定和战略管理。因此,我国工程价值观的局限性是影响我国工程寿命周期不长的主要原因。
2.2 传统管理目标的包容性有限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包容性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新要求。由于工程管理的价值只有在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是将工程的决策制定、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分割为很多小的部分来完成,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割裂了工程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得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出现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实际要求。
2.3 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不宽
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是目前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工程管理思维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来自人们对工程问题的研究及其实际需求,使得我国工程现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水平,以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还要将工程管理观察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究
3.1 工程全寿命周期系统分析
对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来讲,工程建设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利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创造出来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定居、商业活动、开封等。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其一般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建筑物、设备系统等,由各个合理的部分科学性组成,具备一定的功能价值,满足建设要求、质量等建设指标。通常工程处于一定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种环境下,建设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对外界环境来讲,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方法是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基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了许多部分,如:策划决策、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后期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层考虑,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对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个系统在全寿命期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工程管理进步。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设计多时期、多专业学科、多因素等的“复杂”管理,因此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全寿命期的主要任务。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交叉影响,也给协调增加了难度。在协调时,应该以系统整体目标作为主要考虑要素,以结构合理、功能整体完善左幅辅助考虑要素,统筹兼顾,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巨大优势。其中,应该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或者战略性的对一些因素进行放弃,合理科学地进行协调。
3.4 完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实际上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可以说其是传统管理系统的升华,工程管理系统完善了传统管理系统的不足,加强了对于施工整个过程,包括对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的价值,应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工程寿命期管理时,每部分的管理是不同的。工程寿命期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其所应用的理念,思想都是现代化的。
四、结束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区别,其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优势。全寿命期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及其广泛的施工内容,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施工专业知识,这也表示着我国现代工程管理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程管理.2015(5):241
[2]胡振中,路新瀛.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公路交通科技.2011(1):20-24
关键词:系统思维;工程管理;全寿命期
一、传统工程管理思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传统项目管理思想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管理,以质量、成本和进度目标为核心,遵循实施阶段的各种指标,将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以管理方法为主体,充分运用价值管理工具,比如网络规划技术、预算软件等。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在施工阶段,很容易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容易产生“思想的建设”,导致工作人员不重视工程维修要求。在工作人员了解了工程后,很容易忽略运行阶段存在的工程问题,比如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运营阶段工程的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对促进项目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会导致工程风险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和升级决策缺少对拆迁工程环节的考虑。这也是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②传统的三个目标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工程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要求,比如各方面的满意度,“健康―安全―环境”等,因为价值项目和实用程序只能反映在运行过程中。而传统项目管理思想依然是分为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作等内部环节,各层次制订各自的目标,最后导致事业部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责任离散,从而产生不连续的管理过程。另外,项目经理处于工程思维和职能的一个特定的学科或岗位上,而且受试者集中于本地。
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2.1 工程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工程管理对管理理论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程价值管理的观点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现在,以建設为重点的管理形式以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利益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价值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不重视对工程运行过程的维护,因而对工程价值的认识有限,进而忽视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持续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决策制定和战略管理。因此,我国工程价值观的局限性是影响我国工程寿命周期不长的主要原因。
2.2 传统管理目标的包容性有限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包容性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新要求。由于工程管理的价值只有在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是将工程的决策制定、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等分割为很多小的部分来完成,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割裂了工程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得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出现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实际要求。
2.3 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不宽
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是目前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工程管理思维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来自人们对工程问题的研究及其实际需求,使得我国工程现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水平,以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还要将工程管理观察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究
3.1 工程全寿命周期系统分析
对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来讲,工程建设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利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创造出来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定居、商业活动、开封等。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其一般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建筑物、设备系统等,由各个合理的部分科学性组成,具备一定的功能价值,满足建设要求、质量等建设指标。通常工程处于一定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种环境下,建设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对外界环境来讲,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方法是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基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了许多部分,如:策划决策、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后期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层考虑,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对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个系统在全寿命期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工程管理进步。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设计多时期、多专业学科、多因素等的“复杂”管理,因此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全寿命期的主要任务。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交叉影响,也给协调增加了难度。在协调时,应该以系统整体目标作为主要考虑要素,以结构合理、功能整体完善左幅辅助考虑要素,统筹兼顾,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巨大优势。其中,应该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或者战略性的对一些因素进行放弃,合理科学地进行协调。
3.4 完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实际上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可以说其是传统管理系统的升华,工程管理系统完善了传统管理系统的不足,加强了对于施工整个过程,包括对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的价值,应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工程寿命期管理时,每部分的管理是不同的。工程寿命期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其所应用的理念,思想都是现代化的。
四、结束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区别,其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优势。全寿命期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及其广泛的施工内容,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施工专业知识,这也表示着我国现代工程管理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程管理.2015(5):241
[2]胡振中,路新瀛.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公路交通科技.201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