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不会”的母亲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peng1986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上大学是所有人预料之外的事情。
  第一年寒假回家,我穿着时兴的阔腿浅色牛仔裤,蹬着抹跟的高跟皮鞋,在父亲的职工小院一时成了最时髦的城里人。我看见,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罕有的喜悦笑容,像山崖间的依米花,低吟浅唱。
  夜晚,我盘腿坐在炕头,跟母亲促膝长谈。母亲说,我代替她活成了她希冀的模样——原来,她一直为自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耿耿于怀,她对职工小院的阿姨们满心满眼的羡慕。她曾经立誓,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自家女儿跳出农门,她曾经在农村遭受过的苦难,无论如何也不想她那亲亲的女儿再去亲临。
  可是,在我考上学要去镇上迁户口时,她却躲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
  临行的那晚,我高兴地得意忘形:老妈,你以后别摆小摊了,在家静等享我的清福吧。因为你的宝贝女儿要立志做三秦大地上的老黄牛,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不日将会登上优秀的领奖台……
  成绩和荣誉不期而遇,似乎并没有因为我的呆滞和笨拙而另眼相待,我真的活成了母亲曾经期许的模样,我急切地想把这些好消息统统带回家,一股脑儿地告诉她,让她欢喜,让她在旁人面前抬起高傲的头颅。甚至,恍惚间,我听见了村里的婶婶们伏在母亲身旁耳语嬉戏的声响,看见了小院阿姨们向母亲竖起的大拇指,母亲洋溢在脸颊的笑容在诗意地流淌,伴着午后的暖阳,泻入我寡淡而干涸的心田,肆意疯长成爱的模样。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那可怜的母亲,平时都是慢性子里挑的人,怎么这次火急火燎了呢?她再也等不及和我分享这些体验,在一个油菜花肆意摇曳的时节,带着我懊悔不迭的遗憾,还有满腔心如刀割的哀伤,匆匆撇下我,一去不复返……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十八年了,每每忆及,都悲痛难掩。
  我从月经初潮就不正常,量大时长,像个总给家长惹是生非的顽童,常常是喝了止血药结束,不到五六天就再度光临。即使到了学校,也无法坚持到一节课就得去厕所,加之肚子疼得拧作一团,索性歇了业不去上学。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日日陪着我,忙不迭地护理着我的日常,她使出全身的力气揉摁着我那干瘪的快要前心貼后背的小肚子……母亲好像什么都精通,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干不完。
  但是,病情并没有因了母亲的全能而好转,反而加重成重度贫血。我那爱女心切却又不知所措的母亲央求生活在农村的她的大哥,我的大舅养了几只乌鸡,给她那可怜的女儿贴补身体。乌鸡肉味道寡淡,难以入口,愚笨的母亲在她能够想象的范围之内,尽最大努力变着花样做给我吃。
  遗憾的是,母亲终日的操劳并没有感动神明,上苍也没有因此而眷顾病恹恹的我,不幸的厄运再次降临在我头上——我被感染了肺结核,起初只是咳血,后来干脆低烧不减,成天与吊瓶相伴而生。一想到林黛玉得此病的遭遇,一股悲观绝望便笼罩在心头。与消极的我成正比的是,这一消息迅速在小小的村庄蔓延开来,人们躲瘟疫一般地躲闪着我,还有我们一家。流言蜚语更是潮水般朝母亲的小摊涌来,母亲应接不暇,却为了挚爱的女儿,用沉默不语和淡淡的笑容应对着,俨然一个挡住炸药包保护女儿的英勇无畏的勇士。
  这些都是我以后才知道的,那时候的我,太自我了,坚决不同意全家人分碗筷,对于我的许多有理或者无理的要求,父母都无任何条件的服从,更不会说一个“不”字。
  每逢我周末回家,母亲绝对不出门,她担心别人的脸色会给我的青春蒙尘,更怕四溅而来的流言吞噬了我如花般的年龄。她从不督促我写作业,甚至,从她那干瘪的衣兜里飞出了郑智化、刘德华、邓丽君等歌星的歌声,尽管她什么都听不懂,录音机里的歌声却从不间断。那时候,父母千方百计地讨我欢心,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养“活”。
  而今,母亲在家乡小村的山坡上,笑盈盈地望着我,护佑着我……我想拉一拉她的手,不曾伸出,思念却攫住脚步,泪水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哪里是手,哪里是心?母亲的手不比我的手娇嫩和柔软,她的手显得有些粗糙,长期的劳作,致使骨关节增肥增大,粗硬地如同男子的手。我知道,正因为她的粗糙才庇佑了我的柔嫩,正因为她的不流泪才换取了我泪流成河……
  母亲总是处于无我的状态,为了我们姐弟,也为了父亲。他们的结合像极了书中写到的那些夫妻,一个为事业打拼而忘家的父亲,一个委曲求全而忘我的母亲。她总为父亲是一个文化人而引以为傲的,结婚纪念日,她买了一只雪青色的音乐闹钟,挂在家里的墙上,尽管她听不懂里面的钢琴曲或者二胡音,但她知道,她爱的人能听懂,这就足矣。
  农民出身的母亲除了会用笨方法缝衣服,纳布鞋,装棉袄,织粗布,至于城里的时髦衣物,我想,她断然是不会做的。哪知,她看见矿上的大小子弟没几人穿她从老家带来的本土衣物,便学起了织毛衣,她不会看书,就问别人。我不知道她最终是怎么学会的,我只知道,岁月定格在窗前,画面凝固在一针一线费力地扣钎子上。
  1993年春节,我们一家四口都穿上了母亲新织的毛衣,父亲穿着藏蓝色,弟弟穿着浅灰色,我的是大红色,母亲的是炫紫色,有钻头的,有系扣的,有麻花针,有玉米花,还有骨刺针,不尽相同,大家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如同一场时装毛衣秀表演。
  冬阳照射的大地上,雪的精灵带着母亲对女儿的万般不舍一起消融得无声无息,消融的还有我的胆怯和慵懒。长大的日子里,没有了殷切而缠绵的目光,少却了余音绕梁的声声叮嘱,我却更加坚强和勤勉起来。经常听到身边的人,不知是不屑抑或是疏懒,总是借口“不会做”。这个时候,我会想起母亲赋予我从不言说“不会”的神力,继续向前走去!
其他文献
驿动的心  打点的行囊已落上灰尘  西窗前一柄冷月滑向山边  突的扑腾跃起一只山鹰  启明星已敲响有声的钟鸣  我背着这只包裹回来的时候  婶子埋着安乐的心未出口  照旧系着围裙钻进她的厨房  是的这里一切依旧  打点盘缠,发现已身无分文  一条缠绵山道打前方隐秘  一两只斑鸠在林子里咕咕咕  以打发山村的沉静、悠寂  看得出婶子没有听说  归来者会再背上行囊  不然,或许会停住哀思的目光  这是
期刊
雪是停留在云里的鱼群  用一场洁白盛大开幕  汹涌澎湃的心事滔滔不絕  一朵鱼的盛洁  开在天堂  开在母亲如花似锦的暮年  记忆晦涩,流动的鱼群  去了天堂  一个男人抱住整个天空  呐喊的余音唤不醒  颠倒梦想  多想停留片刻  在云和鱼的夹缝里游弋  难料的六月飞雪连天  心的救赎桎梏了  一场风花雪夜  黄昏的微光  一声寒鸦的鸣叫  把一线微光送入了黄昏  夜幕的羽翼渐次丰满  各种大胆
期刊
在低处  看到遭遇践踏的生灵,在低处  走进秋天,有漏洞的風  捅破了天空这页纸,雁群  把密密麻麻的小楷写进苍茫  一行一行,一篇一篇  那轮起伏的太阳和月亮  咬紧牙关,不愿说出  那个驮着影子,走了很远的人  沿途,它拾捡草的迷失  花的魂魄,还有被霜色浸染的步履  一同放进无人抵达的秘境  桂花  染金的桂花凋落了  渺小的灵魂,死于细雨  这简洁的生命,让我心怀悲戚  在八月的边缘,我们
期刊
金水镇已经在这世界上存在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天了,这是镰刀从《金水志》里翻出的数字。镰刀合上那本书就后悔了,他把带有硬邦邦的胡渣下巴顶在左胳膊上,思考着为什么一个存在了一万多天的地方却让自己如此厌弃。这问题到底出在哪了。他应该向这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天的哪一天要一个答案,还是问问自己呢……他踌躇片刻,把头抬起来望着已是半老徐娘的图书馆工作者。那人正在和自己的朋友视频聊天,全然不顾几米开外一个并不太在意
期刊
“花里豹”并不是一只豹子,而是一只公鸡。它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它的故事在很长时间内被人们津津乐道。  1990年春天,大地已经解冻,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温柔的阳光从早上就洒满大地,照在还没扯完的麦草堆上,照在摞得齐整的硬柴上,照在还未发芽的杨树、榆树的光秃秃的枝干上,照在桥村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人们纷纷离开了自己的热炕头,脱掉笨重的棉衣棉裤,出门活动了。妇女们在家门口纺线,或几人围在一起纳
期刊
假设,大雪将你困在我身边  早已在屋檐下码好木柴  也窖藏了萝卜和白菜  我在假设一种假设  假设 大雪将你困在我身边  我就为你生一盆烈火  烧掉年轮 烧掉劈不开的枝桠  往事也在火上翻烤  如水的目光炖出香气  伴着陈年老酒  伴着我的陪伴  陪你涉过冬天的河流  陪你老成一头暮雪  陪你将地老天荒铺排得白雪茫茫  那之后 我更愿是马背上的一朵雪  迎着朔风 驮着凛冽  去更凛冽的地方  永远
期刊
失眠  我的眼睛又听到窗外  那只有淡紫色瞳孔的灰猫  它弄丢了一朵夏日的荷花,此时像  一把锯子。整夜地切割空气中的礁石  即便如此,我还是看到了地下  潮湿的灵魂穿过金属刀片发出的  轻微抖动声——体内的风  正忙于驱赶昨日入侵的阴霾  失眠是一块漆黑的磨刀石  苦楝树新生的枝桠上  ——悄然冒出一朵罂粟花  我们之间的秘密  那时木槿花正开得火热,我们摒弃  双耳,钻进潮湿的林地并排躺在一起
期刊
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苏北北才知道,自己原来不是人。  “那我是什么?”苏北北说,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你是机器人。”西山说。  “机器人?呵呵,你开什么玩笑,哪有机器人会像我这样,有血有肉,吃饭穿衣。你看你看,皮肤下面还有血管,一道一道,绿莹莹的。”说着,苏北北举起白嫩嫩的胳膊,给西山看。  西山冲着她笑,说:“那也是机器人。”  苏北北不服气,她把西山的胳膊也举起来,放在自己的胳膊跟前,对比着
期刊
我死了。  我因啥而死,又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这些应当联系起来的追问,我都不曾拷问过自己。不过,我死了,这是事实。或者,现在的我已经是自己的灵魂,像只蝴蝶一般游荡在我生活过的这个村庄。只是漫无边际而轻松自在地游荡着,像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与己无关一般游荡着。  这阵子,巷道里那些左邻右舍都神色匆忙地往我家去了,看那样子好像真的死了人似的。我却莫名其妙地站在那儿想了想,我们家这阵会是谁就这么死了呢
期刊
世间最美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当智慧与食材相遇,经过煎炸炒涮,就能成就一道美食,通过味蕾将思念的距离拉近。当思想与笔墨相遇,丹青妙笔在挥毫泼墨间就能成就一幅烘云托月的字画,让人享受视觉的盛宴。而今天我要讲的,是大河、古道与一位艺人相遇,从此成就的一段传奇。河是洛河,陕西境内最长的内流河。道是秦直道,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艺人叫张俊功,成长于洛河畔、古道旁的陕西省甘泉县桥镇乡安家坪村,一个陕北说书史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