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惯常的分类,秦海璐不是一线演员,也不是当红明星,可不少导演在请她时,都是“没有第二人选”的态度,没有档期,他们就等,哪怕推迟开机时间。秦海璐从不拿自己的外貌说事,也不太在意戏里角色的形象。她更喜欢演一些有缺点的角色,因为生动、真实,才会有更自由创作的空间。
年轻的影后之路
从21岁起,秦海璐就经常被人称作“姐”。一开始她气恼别人把她叫老了,后来有人告诉她,“姐”代表江湖地位,并非年龄。
人生,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1978年,秦海璐在辽宁营口出生,父母都是下乡知青。从小到大,秦海璐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没人夸她好看,最高的褒奖,不过是“像个日本孩儿”。后来,姐妹二人在不同的戏校上学,姐姐学管理,妹妹学京剧。练京剧的童子功很辛苦,夜里,秦海璐经常把腿掰成1800绑在床上,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少女时代的秦海璐很快学会了用绝望对抗孤独,用叛逆对抗绝望,再用自虐对抗叛逆。秦海璐每天凌晨4点出晨功,等到同学们6点起床,她跟着大家再出一遍晨功。一节课,戏校老师用棍子敲一下,同学们就要翻个跟头,一上午不停地敲,她们就要翻超过250个跟头,一个没翻好,就要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再翻10个。许多人累得号啕大哭,秦海璐却只休息两分钟,站起来接着再翻,她带着某种恨意看着老师,用目光告诉老师:“我还能站起来,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长年的漂泊生活,让秦海璐格外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她认为大学生比中专生找对象赢面更大,所以决定考中国戏曲学院,她也用这个理由成功地说服了妈妈。1996年,戏曲学院不招生,而中戏在大连设了考场,秦海璐误打误撞进了考场,一张写着“补001”的稿纸,成了她的準考证。秦海璐唱了一段京剧《白蛇传》,打动了监考老师,老师觉得她在青蛇和白蛇之间转换灵巧,也许比较适合舞台。中戏当年的文化课要190分,而秦海璐几乎没有接触过高中文化课,她日夜颠倒地复习,经常晕倒在公交车上,却什么也不说,只是让妈妈在书包里塞几颗水果糖。最终秦海璐在数学和英语几乎完全放弃的情况下,以280分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中戏。中戏96班是明星班,那班出了章子怡、曾黎、胡静、袁泉,秦海璐与她们并称为“五朵金花”。
踏踏实实做一个艺人
2001年,秦海璐凭处女作《榴莲飘飘》当上影后,并创金马奖纪录——同时摘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桂冠。
导演陈果找秦海璐前,《榴莲飘飘》已经拍了一半,妓女阿燕是个真的妓女在演,但陈果总觉得哪儿不对,停机到北京散心。他的一个朋友是制片人,“我认识中戏一个女孩儿,每天穿着军大衣在学校里晃来晃去,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你要见见吗?”这个女孩儿就是秦海璐。
那时,同班同学章子怡已经成名,其他人都按捺不住要拍戏当明星的欲望。大学4年,同学们都在积极跑剧组、试戏,她却每天在校园里溜达,看着天空发呆,等着毕业。拍戏、当明星这些事不在她的关注范围内,她读中戏的目的就一个——拿到大学毕业证,回老家,找个好男人,相夫教子。这是她全部的理想。
陈果到中戏时,秦海璐正在上课。中午下课后,制片人带秦海璐去见陈果,相互介绍后,陈果请她坐下,继续看台上表演。5分钟没说一句话,秦海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导演,我们下午还有课,我先走了。”
秦海璐有些生气,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他耽误了我吃饭的时间,食堂都关门了,我只好在房间里用酒精炉煮方便面。”正煮着,房间里的对话器响起制片人的声音:“你能下来一趟吗,导演想请你吃饭。”
秦海璐的倔劲儿上来了:“不去了,我已经煮上面了。”
“你别不高兴,刚才导演在看演出,跟你聊天他觉得对台上的人不尊重,他想在旁边的面馆跟你聊一下这个事儿。”这个理由成立,秦海璐下了楼。
那时,班主任常莉的规定是,只有名导演找,才会放他们出去。秦海璐根本不知道陈果是谁,她想,这个导演没名儿,老师肯定不会放她走,让他去找老师说,这样就不用自己拒绝了。
过了几天,常莉找到她:“陈果找你拍电影?”
“对呀。”
“你怎么想的?”
“我肯定不去呀。”
“陈果是个挺好的导演,我建议你去。”常莉说。
秦海璐的脑袋当时嗡了一下:“他让我演一个妓女!”
最后说眼她接这部戏的理由是,“怕回老家后,人家问起拍电影、电视是怎么回事,我说不出来,那就太丢脸了。”
陈果的戏并未改变秦海璐毕业后回大连的想法——找一份白领的工作,再找个好老公。
毕业分配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赵友亮想要她们班3个人:章子怡、袁泉、秦海璐。
那时虽拍完《榴莲飘飘》,但还没得奖,她已决定回东北。常莉在学校4楼礼堂走廊找她谈话:“我不希望你回去,咱们班能演戏的挺多,但是会演戏的屈指可数,你是其中一个。我特别希望你去实验话剧院,那是个特别好的单位,你可以在这个行业里走很多年。”
这件事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她给妈妈打电话征求意见,妈妈说:“留北京多好啊,留北京能找个更好的老公。”
这个理由胜过千言万语,12岁开始在外上学,她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家,想要一份归属感。一听说能找一个更好的老公,她决定,“就是北京了”。
工作后,秦海璐拍了两部戏,就去了一个朋友的公司当秘书。
没多久,朋友把她炒了,理由是不懂英文、不懂电脑,不合格到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当白领不合格,她就去拍戏赚钱,拿这个钱开公司、开饭店;倒闭后,再拍戏赚钱,再去投资做生意。
朋友开除她后,两人仍经常一起吃饭、聊天,秦海璐做生意失败的经历他都知道。2㈣5年,他跟秦海璐认真谈了一次话,“你已经不小了,不能再晃了,你有梦想没错,但你要清楚,这个梦对你是否合适。旁观者清,我看你做不了白领,做不了这些生意,真正能养活你的就是演戏。你难道没发现吗?你这些年花的钱都是演戏赚回来的。你应该一心演戏,如果再不回去,天分就会一点点被消耗,最后你发现自己不会演了。”
2005年底,秦海璐回到镜头前,“决定踏踏实实做一个艺人”。 跟我同路的人很少
她是公认的演技派,出道10余年,只演艺术片。她演戏挑剔、难合作,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说话直,不怕得罪人。媒体上的秦海璐,脸冷、说话冲、性格叛逆、特立独行。但在《桃姐》中有过合作的叶德娴说,镜头后的秦海璐特别女人,特别温柔。
最能打动人的是真诚
许多人还记得秦海璐在电影《桃姐》中的一幕表演:养老院过节时凄清一片,秦海璐扮演的蔡姑娘在除夕夜回来,和几个无家的老人一起过节。当桃姐问她,为什么不和家人过节的时候,蔡姑娘面无表情,只是把身体尽量往后靠,像是在躲避什么一样,足足有1分多钟。这种没有表演的表演,却使本来在电影中没有过多戏份的蔡姑娘丰富了起来。
之所以愿意和许鞍华导演合作,是因为她的好奇。同样参与了许多非类型片的秦海璐明白许鞍华的不易。“挺艰难的,一个女导演,在这行能做成这样,真不容易。”在现场的许鞍华更让她有所触动:她特别高兴,很少发脾气,只有特别投入电影的导演才会这样,比那些拿到大投资的导演要过得愉快得多。
许鞍华找秦海璐演蔡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蔡姑娘的戏份很少。电影中不少角色有原型,有很多是原型角色自己出演,或者找非职业演员同样很自然。不过监制希望找专业演员来演蔡姑娘这一角色,秦海璐愿意演,对于影片和导演来说都是好事。可是许鞍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给秦海璐的角色更多戏份,秦海璐是她喜欢的演员。
“在这个电影里,不能演脱离环境的戏。”秦海璐很迅速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并且要求导演给自己减戏,表演欲在电影里很多余,减掉蔡姑娘的表演,是对电影的最大帮助。“导演,没有必要。”几场戏份多的表演都去掉了,平衡了电影整体。最后只剩下一场有戏的地方,就是春节在养老院和老人一起度过。本来有一些台词,蔡姑娘安抚这些老人,然后老人问她自己怎么不回家,她一时间扭不过来,结果有些尴尬。后来拍摄的时候,秦海璐觉得,这些都不太自然。两位相处很久、有了感情的老人在身边,该如何回答他们?“欺骗、搪塞或者随便说两句,都不太有说服力。”干脆一言不发,因为角色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结果这一幕在表面的温情下更显得很残酷,孤独不仅仅是电影中老人的命题,也是普遍的命题。凭借这场戏,她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这种参与到电影创作中的行为,秦海璐笑着解释说,是因为她老拍那种小成本电影造成的。她曾开玩笑说之所以小成本电影喜欢找她,是因为最早带她入行的香港导演陈果就是这么拍电影的。“新导演需要帮助,他们接触我的时候,身上那种真诚的东西特别能打动我。”
凭着兴趣做事情
秦海璐出演影片《钢的琴》时,拍到一半,导演没资金了,是她继续出钱完成了整部电影。
导演张猛是秦海璐在中戏的同学,不过在大学里并不熟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秦海璐和韩国导演郭在容看到張猛的第一部电影,都很欣赏他的才华,秦海璐表示,以后他拍电影,自己愿意帮忙。张猛立刻说,自己真有一部电影,可没多少钱。熟悉行业的秦海璐说,没钱不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整合好系统,尤其是后期发行,否则电影拍出来放不了,就像孩子生下来没人养一样。张猛忙活了一阵,又找上门来,告诉她说出品人和发行人都找好了,电影可以拍了,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真到了拍片现场,秦海璐才知道,张猛的问题,真是没钱——开机的时候,只有5万块。
张猛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还找丈母娘家借钱,可还是捉襟见肘,秦海璐实在看不下去。“和新导演合作,我特别习惯观察他们要拍什么,张猛虽然刚开机,却拍到了他自己想讲述的东西,那个东西特别能触动我。虽然故事发生在10年前,可是那些老工业区工人的苦涩和窘迫,被他捕捉到了。”
秦海璐在电影里演的东北女人淑贤很受赞美。因为缺乏资金,所有的镜头几乎都是一遍过,完全没有给演员重来的机会。“也好,因为第一遍情绪最饱满,整个感觉对了,也不用修饰和重来。这部电影重要的地方就在感觉,导演始终能带动所有人进入到那种感觉中,没有修饰的表演有时候就是好表演。”
秦海璐说自己和其他演员都能摸准导演的感觉,所以电影资金虽然局促,可是整体风格很流畅。多年拍摄文艺片的秦海璐说自己已经不太接触商业片。商业片制作找到她,和她谈投资多大,其中有多少属于广告植入。“我一听就害怕,因为不懂,越说我越糊涂。”秦海璐始终觉得,电影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许多人是凭着热爱在拍电影,既然赚钱不多,当然就更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情——她天生就不是一个投机者。
唯激情与自由最宝贵
秦海璐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可能是因为太早当上了影后,所有人都捧着我,我生怕自己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越裹越紧。过了30岁,才知道女人应该怎么过活,好像突然过了一个坎儿,整个人松弛下来了。”现在的她,对于人生,对于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解读。
秦海璐是个享受演戏的演员,大学的时候她有一段不爱演戏,可是有一回上台,她演一个媒婆,当灯光刷地打到她身上的时候,她突然愣了,一走神,把烟袋掉到地上。不过她随即明白,自己是很爱演戏的。“演员被灯光照着,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她不管什么电视剧都去接,演得也非常投入,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她还是受不了了,“那是快到30岁的时候”。
所有的焦虑都来到她身边。年龄的恐慌,包括对自己长相的不信任,都刺激着她,有一度,她一直靠花钱来消解心中的恐慌感。“还有一个原因,学校里学的东西快消耗光了,觉得自己空空的,常常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演下去?”她觉得自己的能量快耗尽了。
她回到话剧院要求演话剧,院领导很吃惊:因为这批名演员很难放弃在外面挣钱的机会。话剧演出一演就是半年,报酬很低,很少有人做出这种选择,秦海璐却选择回到话剧舞台。巧合的是,她碰到了田沁鑫。田沁鑫当即决定她演《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我不像白吗?”“不,你像红,白不会像你这么天真,这么直截了当地说话。”田沁鑫说她对任何人都没有戒备之心。
演出排练的时候,她哭了,梦里也哭,因为压力太大了。田沁鑫一直说她,你演的是12岁的红,直到很久之后,才告诉她,你演出了16岁的红。为了安慰她,田沁鑫还盛赞她的美貌:“你哪里难看啊?你特别漂亮,特别像个南洋姑娘。”不过秦海璐还是很焦虑,因为自从当影后出道以来,基本在现场只受到吹捧,所有人都对她说演得真好,可是一上话剧的排练场,就不断被指责,你不对,不是这样的,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本来是去话剧场补充能量的,却受到这种待遇。有一次开车去排练,听那首林夕专门写给她的歌——《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她开始跟着唱,然后就哽住了,后来趴在方向盘上哭……
到了上海首演,下飞机先去剧院,别人都忙着走台,她站在中央,等着灯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慢慢地走进灯影里寻找自信,当光圈打到她身上的时候,她觉得已经丧失的能量正在慢慢地集聚回來。
几年前,30岁即将到来时,她有着很强烈的不确定感:“30岁,未来有什么变化?我不自信,对什么都不确定。”30岁生日那天,正好在上海准备演出《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正好是年底,剧组的人都去了外滩,她自己在酒店里待着,想着过了今天就跨进30岁的门槛,太可怕了。抽完烟,她披着大衣,穿着拖鞋走上街头,在便利店买爆米花吃。吃到的那一刻,感觉特别甜。那是30岁刚刚过去的几分钟,那一瞬间,特别愉快。她觉得女人过了30岁并没有太大分别,那一刻,她体会了从女孩儿到女人的变化,以后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了。“可是我依然有吃爆米花的权力,还很甜。”
她突然发现30岁是个好年纪,阅历丰厚,慢慢成长。接下来,她演了身份和体形都和自己很不合拍的《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是个拓展技术的好角色”。
接下来会做什么?导演?还是一直演下去?“很多人说我演着、熬着,就能成为大演员,能成为那种表演艺术家。”可是她说:“我更愿意成为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对很多想做电影的人提出指点,给别人帮助。”
真性情,自己书写
真,是我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
“生活中,我就算不娇小柔弱,也有女性温暖、撒娇、发嗲的一面,但这个是有专属权的,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
问:媒体说起你时,你觉得为什么会用叛逆、冷、冲、特立独行这样的词?
秦海璐:前些日子我还在跟朋友聊这件事,分析结果是:我第一部戏就成了影后,然后大家找你演戏时,会把相对难演的角色留给你。女性的难无非就是坚强点儿、经历坎坷点儿,这种角色一定都是比较冷、比较坚毅的。大家就觉得我和角色是一样的人,其实我不是。
问:2010年5月,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范冰冰身穿“龙袍”走红毯,你当天晚上在微博转发了她在红毯上的这张照片,并写道:“这点儿野心都穿身上了,够坦白!”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大家说你在炮轰。
秦海璐:那就是媒体炒作。说实话,其实她穿那身龙袍出来我真的挺佩服她的,很多女明星都在装,她不装。她穿这个出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是中国女星的代表,怎么了?!这不是坏事。一句话有10种解读方法,这句话非要被媒体那么解读,我也没办法。
问:这可能跟你之前留给人们的印象有关,比如觉得你是说话无所顾忌的人。
秦海璐:在这个行业里,真,是我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了。生活中,我就算不娇小柔弱,也有女性温暖、撒娇、发嗲的一面,但这个是有专属权的,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可大家觉得我干脆就丧失了这部分能力,这有点儿偏激。可能从角色、生活阅历、谈吐间,我跟其他艺人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大家觉得你是一个有些想法、有主见的人,跟你的形象完全吻合。以至于媒体上的我,就是冷冷的,甚至是比较刻薄的,好听一点儿的说你智慧。现在的记者有的比较年轻,我觉得没有跟我对话的能力。有的根本不做功课,所以我基本上很少做访问,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做那种采访,没意思。
戏霸排行榜上都是演戏特别好的
“我对名利也不寡淡,只觉得名利是要靠本事换来的。”
问:你的工作人员说你是清寡的,怎么理解这句话?
秦海璐:这是演戏之外我的一种状态。我对名利也不寡淡,只觉得名利是要靠本事换来的。在拍戏现场,甚至有人说我霸气,有媒体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霸不霸气不是我说了算,是专业说了算。角色、桥段设置得对,我会照着去演。如果不对,我会提出异议,你要用专业的理由来说服我。当你不能的时候,我不会接受你的意见。所以我在现场真的是很不好合作,我承认。
有媒体做了一个戏霸排行榜,在发布会上,我对那家媒体的记者说:“上榜的都是演戏特别好的演员,因为对自己、对观众负责,才会提出疑问。不管最后听谁的,还是要看作品的效果。技不如人,就不要开口。我们这个行业,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专业。当然我的专业未必是最好的,我特别希望比我强的人来提升我。问题是产业迅速膨胀的时候,进入门槛变得很低,能够说服我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问:平时你是个强势的人吗?
秦海璐:生活中我基本上是个没主见的人,生活能力非常低下,需要别人来帮我决定,或主导我,包括吃什么。如果我是个很强势的人,可能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在大家眼里会是绝对一线的演员。但我对这些东西看得不是很重。而且,生活中我也甘于这种弱,你在专业上特别强势的时候,就希望生活中所有人都对你很强势。能量守恒吧。
年轻的影后之路
从21岁起,秦海璐就经常被人称作“姐”。一开始她气恼别人把她叫老了,后来有人告诉她,“姐”代表江湖地位,并非年龄。
人生,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1978年,秦海璐在辽宁营口出生,父母都是下乡知青。从小到大,秦海璐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没人夸她好看,最高的褒奖,不过是“像个日本孩儿”。后来,姐妹二人在不同的戏校上学,姐姐学管理,妹妹学京剧。练京剧的童子功很辛苦,夜里,秦海璐经常把腿掰成1800绑在床上,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少女时代的秦海璐很快学会了用绝望对抗孤独,用叛逆对抗绝望,再用自虐对抗叛逆。秦海璐每天凌晨4点出晨功,等到同学们6点起床,她跟着大家再出一遍晨功。一节课,戏校老师用棍子敲一下,同学们就要翻个跟头,一上午不停地敲,她们就要翻超过250个跟头,一个没翻好,就要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再翻10个。许多人累得号啕大哭,秦海璐却只休息两分钟,站起来接着再翻,她带着某种恨意看着老师,用目光告诉老师:“我还能站起来,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长年的漂泊生活,让秦海璐格外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她认为大学生比中专生找对象赢面更大,所以决定考中国戏曲学院,她也用这个理由成功地说服了妈妈。1996年,戏曲学院不招生,而中戏在大连设了考场,秦海璐误打误撞进了考场,一张写着“补001”的稿纸,成了她的準考证。秦海璐唱了一段京剧《白蛇传》,打动了监考老师,老师觉得她在青蛇和白蛇之间转换灵巧,也许比较适合舞台。中戏当年的文化课要190分,而秦海璐几乎没有接触过高中文化课,她日夜颠倒地复习,经常晕倒在公交车上,却什么也不说,只是让妈妈在书包里塞几颗水果糖。最终秦海璐在数学和英语几乎完全放弃的情况下,以280分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中戏。中戏96班是明星班,那班出了章子怡、曾黎、胡静、袁泉,秦海璐与她们并称为“五朵金花”。
踏踏实实做一个艺人
2001年,秦海璐凭处女作《榴莲飘飘》当上影后,并创金马奖纪录——同时摘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桂冠。
导演陈果找秦海璐前,《榴莲飘飘》已经拍了一半,妓女阿燕是个真的妓女在演,但陈果总觉得哪儿不对,停机到北京散心。他的一个朋友是制片人,“我认识中戏一个女孩儿,每天穿着军大衣在学校里晃来晃去,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你要见见吗?”这个女孩儿就是秦海璐。
那时,同班同学章子怡已经成名,其他人都按捺不住要拍戏当明星的欲望。大学4年,同学们都在积极跑剧组、试戏,她却每天在校园里溜达,看着天空发呆,等着毕业。拍戏、当明星这些事不在她的关注范围内,她读中戏的目的就一个——拿到大学毕业证,回老家,找个好男人,相夫教子。这是她全部的理想。
陈果到中戏时,秦海璐正在上课。中午下课后,制片人带秦海璐去见陈果,相互介绍后,陈果请她坐下,继续看台上表演。5分钟没说一句话,秦海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导演,我们下午还有课,我先走了。”
秦海璐有些生气,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他耽误了我吃饭的时间,食堂都关门了,我只好在房间里用酒精炉煮方便面。”正煮着,房间里的对话器响起制片人的声音:“你能下来一趟吗,导演想请你吃饭。”
秦海璐的倔劲儿上来了:“不去了,我已经煮上面了。”
“你别不高兴,刚才导演在看演出,跟你聊天他觉得对台上的人不尊重,他想在旁边的面馆跟你聊一下这个事儿。”这个理由成立,秦海璐下了楼。
那时,班主任常莉的规定是,只有名导演找,才会放他们出去。秦海璐根本不知道陈果是谁,她想,这个导演没名儿,老师肯定不会放她走,让他去找老师说,这样就不用自己拒绝了。
过了几天,常莉找到她:“陈果找你拍电影?”
“对呀。”
“你怎么想的?”
“我肯定不去呀。”
“陈果是个挺好的导演,我建议你去。”常莉说。
秦海璐的脑袋当时嗡了一下:“他让我演一个妓女!”
最后说眼她接这部戏的理由是,“怕回老家后,人家问起拍电影、电视是怎么回事,我说不出来,那就太丢脸了。”
陈果的戏并未改变秦海璐毕业后回大连的想法——找一份白领的工作,再找个好老公。
毕业分配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赵友亮想要她们班3个人:章子怡、袁泉、秦海璐。
那时虽拍完《榴莲飘飘》,但还没得奖,她已决定回东北。常莉在学校4楼礼堂走廊找她谈话:“我不希望你回去,咱们班能演戏的挺多,但是会演戏的屈指可数,你是其中一个。我特别希望你去实验话剧院,那是个特别好的单位,你可以在这个行业里走很多年。”
这件事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她给妈妈打电话征求意见,妈妈说:“留北京多好啊,留北京能找个更好的老公。”
这个理由胜过千言万语,12岁开始在外上学,她一直想有一个自己的家,想要一份归属感。一听说能找一个更好的老公,她决定,“就是北京了”。
工作后,秦海璐拍了两部戏,就去了一个朋友的公司当秘书。
没多久,朋友把她炒了,理由是不懂英文、不懂电脑,不合格到严重影响了公司业务。当白领不合格,她就去拍戏赚钱,拿这个钱开公司、开饭店;倒闭后,再拍戏赚钱,再去投资做生意。
朋友开除她后,两人仍经常一起吃饭、聊天,秦海璐做生意失败的经历他都知道。2㈣5年,他跟秦海璐认真谈了一次话,“你已经不小了,不能再晃了,你有梦想没错,但你要清楚,这个梦对你是否合适。旁观者清,我看你做不了白领,做不了这些生意,真正能养活你的就是演戏。你难道没发现吗?你这些年花的钱都是演戏赚回来的。你应该一心演戏,如果再不回去,天分就会一点点被消耗,最后你发现自己不会演了。”
2005年底,秦海璐回到镜头前,“决定踏踏实实做一个艺人”。 跟我同路的人很少
她是公认的演技派,出道10余年,只演艺术片。她演戏挑剔、难合作,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说话直,不怕得罪人。媒体上的秦海璐,脸冷、说话冲、性格叛逆、特立独行。但在《桃姐》中有过合作的叶德娴说,镜头后的秦海璐特别女人,特别温柔。
最能打动人的是真诚
许多人还记得秦海璐在电影《桃姐》中的一幕表演:养老院过节时凄清一片,秦海璐扮演的蔡姑娘在除夕夜回来,和几个无家的老人一起过节。当桃姐问她,为什么不和家人过节的时候,蔡姑娘面无表情,只是把身体尽量往后靠,像是在躲避什么一样,足足有1分多钟。这种没有表演的表演,却使本来在电影中没有过多戏份的蔡姑娘丰富了起来。
之所以愿意和许鞍华导演合作,是因为她的好奇。同样参与了许多非类型片的秦海璐明白许鞍华的不易。“挺艰难的,一个女导演,在这行能做成这样,真不容易。”在现场的许鞍华更让她有所触动:她特别高兴,很少发脾气,只有特别投入电影的导演才会这样,比那些拿到大投资的导演要过得愉快得多。
许鞍华找秦海璐演蔡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蔡姑娘的戏份很少。电影中不少角色有原型,有很多是原型角色自己出演,或者找非职业演员同样很自然。不过监制希望找专业演员来演蔡姑娘这一角色,秦海璐愿意演,对于影片和导演来说都是好事。可是许鞍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给秦海璐的角色更多戏份,秦海璐是她喜欢的演员。
“在这个电影里,不能演脱离环境的戏。”秦海璐很迅速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并且要求导演给自己减戏,表演欲在电影里很多余,减掉蔡姑娘的表演,是对电影的最大帮助。“导演,没有必要。”几场戏份多的表演都去掉了,平衡了电影整体。最后只剩下一场有戏的地方,就是春节在养老院和老人一起度过。本来有一些台词,蔡姑娘安抚这些老人,然后老人问她自己怎么不回家,她一时间扭不过来,结果有些尴尬。后来拍摄的时候,秦海璐觉得,这些都不太自然。两位相处很久、有了感情的老人在身边,该如何回答他们?“欺骗、搪塞或者随便说两句,都不太有说服力。”干脆一言不发,因为角色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结果这一幕在表面的温情下更显得很残酷,孤独不仅仅是电影中老人的命题,也是普遍的命题。凭借这场戏,她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这种参与到电影创作中的行为,秦海璐笑着解释说,是因为她老拍那种小成本电影造成的。她曾开玩笑说之所以小成本电影喜欢找她,是因为最早带她入行的香港导演陈果就是这么拍电影的。“新导演需要帮助,他们接触我的时候,身上那种真诚的东西特别能打动我。”
凭着兴趣做事情
秦海璐出演影片《钢的琴》时,拍到一半,导演没资金了,是她继续出钱完成了整部电影。
导演张猛是秦海璐在中戏的同学,不过在大学里并不熟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秦海璐和韩国导演郭在容看到張猛的第一部电影,都很欣赏他的才华,秦海璐表示,以后他拍电影,自己愿意帮忙。张猛立刻说,自己真有一部电影,可没多少钱。熟悉行业的秦海璐说,没钱不是最关键的,还是要整合好系统,尤其是后期发行,否则电影拍出来放不了,就像孩子生下来没人养一样。张猛忙活了一阵,又找上门来,告诉她说出品人和发行人都找好了,电影可以拍了,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真到了拍片现场,秦海璐才知道,张猛的问题,真是没钱——开机的时候,只有5万块。
张猛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还找丈母娘家借钱,可还是捉襟见肘,秦海璐实在看不下去。“和新导演合作,我特别习惯观察他们要拍什么,张猛虽然刚开机,却拍到了他自己想讲述的东西,那个东西特别能触动我。虽然故事发生在10年前,可是那些老工业区工人的苦涩和窘迫,被他捕捉到了。”
秦海璐在电影里演的东北女人淑贤很受赞美。因为缺乏资金,所有的镜头几乎都是一遍过,完全没有给演员重来的机会。“也好,因为第一遍情绪最饱满,整个感觉对了,也不用修饰和重来。这部电影重要的地方就在感觉,导演始终能带动所有人进入到那种感觉中,没有修饰的表演有时候就是好表演。”
秦海璐说自己和其他演员都能摸准导演的感觉,所以电影资金虽然局促,可是整体风格很流畅。多年拍摄文艺片的秦海璐说自己已经不太接触商业片。商业片制作找到她,和她谈投资多大,其中有多少属于广告植入。“我一听就害怕,因为不懂,越说我越糊涂。”秦海璐始终觉得,电影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许多人是凭着热爱在拍电影,既然赚钱不多,当然就更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情——她天生就不是一个投机者。
唯激情与自由最宝贵
秦海璐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可能是因为太早当上了影后,所有人都捧着我,我生怕自己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越裹越紧。过了30岁,才知道女人应该怎么过活,好像突然过了一个坎儿,整个人松弛下来了。”现在的她,对于人生,对于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解读。
秦海璐是个享受演戏的演员,大学的时候她有一段不爱演戏,可是有一回上台,她演一个媒婆,当灯光刷地打到她身上的时候,她突然愣了,一走神,把烟袋掉到地上。不过她随即明白,自己是很爱演戏的。“演员被灯光照着,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她不管什么电视剧都去接,演得也非常投入,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她还是受不了了,“那是快到30岁的时候”。
所有的焦虑都来到她身边。年龄的恐慌,包括对自己长相的不信任,都刺激着她,有一度,她一直靠花钱来消解心中的恐慌感。“还有一个原因,学校里学的东西快消耗光了,觉得自己空空的,常常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演下去?”她觉得自己的能量快耗尽了。
她回到话剧院要求演话剧,院领导很吃惊:因为这批名演员很难放弃在外面挣钱的机会。话剧演出一演就是半年,报酬很低,很少有人做出这种选择,秦海璐却选择回到话剧舞台。巧合的是,她碰到了田沁鑫。田沁鑫当即决定她演《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我不像白吗?”“不,你像红,白不会像你这么天真,这么直截了当地说话。”田沁鑫说她对任何人都没有戒备之心。
演出排练的时候,她哭了,梦里也哭,因为压力太大了。田沁鑫一直说她,你演的是12岁的红,直到很久之后,才告诉她,你演出了16岁的红。为了安慰她,田沁鑫还盛赞她的美貌:“你哪里难看啊?你特别漂亮,特别像个南洋姑娘。”不过秦海璐还是很焦虑,因为自从当影后出道以来,基本在现场只受到吹捧,所有人都对她说演得真好,可是一上话剧的排练场,就不断被指责,你不对,不是这样的,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本来是去话剧场补充能量的,却受到这种待遇。有一次开车去排练,听那首林夕专门写给她的歌——《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她开始跟着唱,然后就哽住了,后来趴在方向盘上哭……
到了上海首演,下飞机先去剧院,别人都忙着走台,她站在中央,等着灯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慢慢地走进灯影里寻找自信,当光圈打到她身上的时候,她觉得已经丧失的能量正在慢慢地集聚回來。
几年前,30岁即将到来时,她有着很强烈的不确定感:“30岁,未来有什么变化?我不自信,对什么都不确定。”30岁生日那天,正好在上海准备演出《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正好是年底,剧组的人都去了外滩,她自己在酒店里待着,想着过了今天就跨进30岁的门槛,太可怕了。抽完烟,她披着大衣,穿着拖鞋走上街头,在便利店买爆米花吃。吃到的那一刻,感觉特别甜。那是30岁刚刚过去的几分钟,那一瞬间,特别愉快。她觉得女人过了30岁并没有太大分别,那一刻,她体会了从女孩儿到女人的变化,以后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了。“可是我依然有吃爆米花的权力,还很甜。”
她突然发现30岁是个好年纪,阅历丰厚,慢慢成长。接下来,她演了身份和体形都和自己很不合拍的《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是个拓展技术的好角色”。
接下来会做什么?导演?还是一直演下去?“很多人说我演着、熬着,就能成为大演员,能成为那种表演艺术家。”可是她说:“我更愿意成为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对很多想做电影的人提出指点,给别人帮助。”
真性情,自己书写
真,是我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
“生活中,我就算不娇小柔弱,也有女性温暖、撒娇、发嗲的一面,但这个是有专属权的,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
问:媒体说起你时,你觉得为什么会用叛逆、冷、冲、特立独行这样的词?
秦海璐:前些日子我还在跟朋友聊这件事,分析结果是:我第一部戏就成了影后,然后大家找你演戏时,会把相对难演的角色留给你。女性的难无非就是坚强点儿、经历坎坷点儿,这种角色一定都是比较冷、比较坚毅的。大家就觉得我和角色是一样的人,其实我不是。
问:2010年5月,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范冰冰身穿“龙袍”走红毯,你当天晚上在微博转发了她在红毯上的这张照片,并写道:“这点儿野心都穿身上了,够坦白!”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大家说你在炮轰。
秦海璐:那就是媒体炒作。说实话,其实她穿那身龙袍出来我真的挺佩服她的,很多女明星都在装,她不装。她穿这个出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我是中国女星的代表,怎么了?!这不是坏事。一句话有10种解读方法,这句话非要被媒体那么解读,我也没办法。
问:这可能跟你之前留给人们的印象有关,比如觉得你是说话无所顾忌的人。
秦海璐:在这个行业里,真,是我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了。生活中,我就算不娇小柔弱,也有女性温暖、撒娇、发嗲的一面,但这个是有专属权的,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可大家觉得我干脆就丧失了这部分能力,这有点儿偏激。可能从角色、生活阅历、谈吐间,我跟其他艺人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大家觉得你是一个有些想法、有主见的人,跟你的形象完全吻合。以至于媒体上的我,就是冷冷的,甚至是比较刻薄的,好听一点儿的说你智慧。现在的记者有的比较年轻,我觉得没有跟我对话的能力。有的根本不做功课,所以我基本上很少做访问,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做那种采访,没意思。
戏霸排行榜上都是演戏特别好的
“我对名利也不寡淡,只觉得名利是要靠本事换来的。”
问:你的工作人员说你是清寡的,怎么理解这句话?
秦海璐:这是演戏之外我的一种状态。我对名利也不寡淡,只觉得名利是要靠本事换来的。在拍戏现场,甚至有人说我霸气,有媒体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霸不霸气不是我说了算,是专业说了算。角色、桥段设置得对,我会照着去演。如果不对,我会提出异议,你要用专业的理由来说服我。当你不能的时候,我不会接受你的意见。所以我在现场真的是很不好合作,我承认。
有媒体做了一个戏霸排行榜,在发布会上,我对那家媒体的记者说:“上榜的都是演戏特别好的演员,因为对自己、对观众负责,才会提出疑问。不管最后听谁的,还是要看作品的效果。技不如人,就不要开口。我们这个行业,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专业。当然我的专业未必是最好的,我特别希望比我强的人来提升我。问题是产业迅速膨胀的时候,进入门槛变得很低,能够说服我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问:平时你是个强势的人吗?
秦海璐:生活中我基本上是个没主见的人,生活能力非常低下,需要别人来帮我决定,或主导我,包括吃什么。如果我是个很强势的人,可能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在大家眼里会是绝对一线的演员。但我对这些东西看得不是很重。而且,生活中我也甘于这种弱,你在专业上特别强势的时候,就希望生活中所有人都对你很强势。能量守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