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评价是学校管理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正确地开展教师评价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来讲,教师评价工作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改革改进和探研。
关键词:教育 ;教师;评价
人类社会的高度的文明,教育教改的纵深发展,育人方略的重新定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再把教育评价脉搏。
20世纪30年代,美国泰勒教授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正确地开展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来讲,教师评价工作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改革改进和探研。
1.从认识层面上来看,未准确地把握评价目标
准确地把握评价目标,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和前提,目前许多评价的组织者、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由于对评价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因而在开展教师评价工作中,只重视教师评价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只着眼于被评者工作的昨天及其结论,进行事实判断,而忽略了或轻视了教师评价者工作的明天和未来,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只侧重于运用测量、考核、评定的手段进行实事判断,而缺乏價值判断的增值探研和社会功能的发掘,所以评价结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要求。
2.评价方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实施教育评价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些具体的目标,而目标要通过评价方案来体现。现在教师评价工作仍是“多、滥、繁”,评价方案不尽客观准确,合情入理。有的评价方案千篇一律,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繁杂,有的指标项目重叠,有的指标权重分配不恰当,甚至把一些非价值判断的项目,如“工龄、教龄、学历”等作为一些权重较大的指标加以评价。由于评价方案不够客观合理,给教师评价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3.评价方法繁琐、不易操作
目前教师评价方案繁杂、方法繁琐,每次评价需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令评价人员叫苦不迭。繁杂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低
教育评价结果要被人接受和信任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可靠性,第二,有效性。即测量、考核、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一致性。现在每进行一次教师评价工作,给评价者带来极大的忧虑和困惑,由于评价中某些指标难以定性定量和评价结果有时定量不准、定性不实的问题同时存大。有的教师对评价结果有意见、闹情绪;有的教师对评价工作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可见教师评价工作的效度之低。
为了做好教师评价工作,首先从理论上认识、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对教育的社会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并对其增值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它包含了客观描述(事实判断),评价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判断),教育增值探索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评价=客观描述 价值判断 增值探索。在这里,客观描述的事实判断是评价的前提,教育的社会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探索教育增值是评价目的。
教师评价就是依照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并激励其探索创造途径的过程。所以,教师评价工作不能只是评比鉴定,而是通过评价过程,激励教师改革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创造新的教育价值。
为此,努力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改的需要。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评价的组织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全面性的特点,确定客观的评价目标,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和示范性的劳动,评价的组织者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按照评价的需要,认真筛选评价项目,确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目标是评价的核心,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范围内,个人、群体或组织以预测为基础,按照一定价值观,对自身行为所确定并争取达到的最终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客观的评价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评价方案是评价的先行的组织者,根据一定的评价工作目标,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对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手段、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化的基本文件”。评价方案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应组织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真学习教育评价的有关理论,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克服被评价者的思想障碍,以增加评价的深度,还应组织教师反复讨论评价方案,不断完善修改,使方案指标合理可行,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以提高评价的效度-有效性。
2.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模糊性特点,探研可行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教师担负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还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人成才,教师的工作成效又是滞后性的,所以既要关注教师一时的工作实效,又要重视教师长期工作的成效,对教师的全面、公正评价是长期考察和多次的考核中得出的综合结论,这种时空的差异决定了教师评价的模糊性特点。
所谓模糊性就是客观事物的差异中间过渡的不分明性。教育评价目标的范围广、项目之间难以准确界定区分。因此,评价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重视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评价的基本功能是创造性发展,而不是挑选。第二、要强调定量与定性结合。在制订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具体反映评价目标某一特性的可测性的行为化的准则,运用经典量化、模糊量化、定性描述的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要防止在设计指标体系时繁琐、项目重叠、权重分配不准等的作法。尽可能使评价项目更贴近评价目标,减小测评误差。第四、要纠正评价方案“指标越细越科学,数据越多越准确”的片面认识,不要勉强追求数字量化,要控制评价的频次,保持评价结果的相对稳定,以便使教师有更多地改进和发展的时空,也可以适当减轻评价工作的繁重负担,使评价工作逐步提高可操作性。
3.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特点,发挥评价的社会功能,提高评价的激励性
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劳动。教师工作主要是个体脑力劳动,别人无法代替,工作量难以精确计算,时间和空间活动范围大,而教育教学成果往往又是集体协作劳动的结晶,这种特征决定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特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表现为:教师评价的及时性与教育效果的迟效性矛盾,教师劳动的个别性与教育成果的交叉性矛盾。因此,对教师评价工作要持慎重态度,多做过细过精的工作,要重视教师评价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提高评价的激励性。
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依靠教师实质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育评价的最大功能是它的社会心理功能,即“能过评价强化对某一活动的认识,激发被评价者的行为动机,或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意识”,通过评价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驱动教师的内化动力,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从教师工作的特点出发,认真探索教师评价的规律,准确地依据教育评价目标,制订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一定能提高教师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反复的实践论证中把教师评价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王窑学区741619)
关键词:教育 ;教师;评价
人类社会的高度的文明,教育教改的纵深发展,育人方略的重新定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再把教育评价脉搏。
20世纪30年代,美国泰勒教授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正确地开展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来讲,教师评价工作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改革改进和探研。
1.从认识层面上来看,未准确地把握评价目标
准确地把握评价目标,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和前提,目前许多评价的组织者、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由于对评价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因而在开展教师评价工作中,只重视教师评价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只着眼于被评者工作的昨天及其结论,进行事实判断,而忽略了或轻视了教师评价者工作的明天和未来,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只侧重于运用测量、考核、评定的手段进行实事判断,而缺乏價值判断的增值探研和社会功能的发掘,所以评价结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要求。
2.评价方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实施教育评价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些具体的目标,而目标要通过评价方案来体现。现在教师评价工作仍是“多、滥、繁”,评价方案不尽客观准确,合情入理。有的评价方案千篇一律,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繁杂,有的指标项目重叠,有的指标权重分配不恰当,甚至把一些非价值判断的项目,如“工龄、教龄、学历”等作为一些权重较大的指标加以评价。由于评价方案不够客观合理,给教师评价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3.评价方法繁琐、不易操作
目前教师评价方案繁杂、方法繁琐,每次评价需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令评价人员叫苦不迭。繁杂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低
教育评价结果要被人接受和信任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可靠性,第二,有效性。即测量、考核、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一致性。现在每进行一次教师评价工作,给评价者带来极大的忧虑和困惑,由于评价中某些指标难以定性定量和评价结果有时定量不准、定性不实的问题同时存大。有的教师对评价结果有意见、闹情绪;有的教师对评价工作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可见教师评价工作的效度之低。
为了做好教师评价工作,首先从理论上认识、理解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对教育的社会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并对其增值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它包含了客观描述(事实判断),评价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判断),教育增值探索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评价=客观描述 价值判断 增值探索。在这里,客观描述的事实判断是评价的前提,教育的社会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探索教育增值是评价目的。
教师评价就是依照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并激励其探索创造途径的过程。所以,教师评价工作不能只是评比鉴定,而是通过评价过程,激励教师改革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创造新的教育价值。
为此,努力提高教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教改的需要。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评价的组织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全面性的特点,确定客观的评价目标,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和示范性的劳动,评价的组织者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按照评价的需要,认真筛选评价项目,确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目标是评价的核心,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范围内,个人、群体或组织以预测为基础,按照一定价值观,对自身行为所确定并争取达到的最终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客观的评价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评价方案是评价的先行的组织者,根据一定的评价工作目标,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对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手段、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化的基本文件”。评价方案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应组织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真学习教育评价的有关理论,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克服被评价者的思想障碍,以增加评价的深度,还应组织教师反复讨论评价方案,不断完善修改,使方案指标合理可行,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以提高评价的效度-有效性。
2.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模糊性特点,探研可行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教师担负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还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人成才,教师的工作成效又是滞后性的,所以既要关注教师一时的工作实效,又要重视教师长期工作的成效,对教师的全面、公正评价是长期考察和多次的考核中得出的综合结论,这种时空的差异决定了教师评价的模糊性特点。
所谓模糊性就是客观事物的差异中间过渡的不分明性。教育评价目标的范围广、项目之间难以准确界定区分。因此,评价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重视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评价的基本功能是创造性发展,而不是挑选。第二、要强调定量与定性结合。在制订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具体反映评价目标某一特性的可测性的行为化的准则,运用经典量化、模糊量化、定性描述的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要防止在设计指标体系时繁琐、项目重叠、权重分配不准等的作法。尽可能使评价项目更贴近评价目标,减小测评误差。第四、要纠正评价方案“指标越细越科学,数据越多越准确”的片面认识,不要勉强追求数字量化,要控制评价的频次,保持评价结果的相对稳定,以便使教师有更多地改进和发展的时空,也可以适当减轻评价工作的繁重负担,使评价工作逐步提高可操作性。
3.充分认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特点,发挥评价的社会功能,提高评价的激励性
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劳动。教师工作主要是个体脑力劳动,别人无法代替,工作量难以精确计算,时间和空间活动范围大,而教育教学成果往往又是集体协作劳动的结晶,这种特征决定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特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表现为:教师评价的及时性与教育效果的迟效性矛盾,教师劳动的个别性与教育成果的交叉性矛盾。因此,对教师评价工作要持慎重态度,多做过细过精的工作,要重视教师评价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提高评价的激励性。
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依靠教师实质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育评价的最大功能是它的社会心理功能,即“能过评价强化对某一活动的认识,激发被评价者的行为动机,或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意识”,通过评价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驱动教师的内化动力,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从教师工作的特点出发,认真探索教师评价的规律,准确地依据教育评价目标,制订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一定能提高教师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反复的实践论证中把教师评价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王窑学区7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