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的功能,在六个月对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码转换行为进行课堂录音观察及课下采访,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进行语码转换主要实现经验功能,其次是人际功能,最后是语篇功能;2.概念功能的实现体现在因词汇量的欠缺导致对文化负载词和专业术语进行语码转换;3.地区方言影响语码转换的实现。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客观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码转换的功能实现,并对教学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纯理功能 语码转换 课堂 语码转换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20-02
一、文献综述
从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理论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但此时研究者们大多把这种言语行为归咎为语言能力缺陷的结果。60年代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开始蓬勃发展,观念也开始更新。直到今天,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依然是语言学者的热点话题。Grit Liebscher和Jennifer Dailey-O’cain(2005)在文章《外语课堂的语码转换者》中分析了高级外语课堂中学生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码转换。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他们的第二语言难以表达时一种必需的选择,而且还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可以把课堂情景化成一个双语场地。Engku Haliza Engku Ibrahim(2012)等人则对马来西亚英语课堂上,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国内,在大学校园和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从教师层面来看,陈立平(2004)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本科师生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得出语码转换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策略。李兆梅(2009)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开展教学工作。从学生层面来看,国内对大学生语码转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顾奎(2007)对合肥市内的四所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他发现大多数学生有过语码转换的行为且动机多样,如:幽默、时尚、社会地位、强调和对比等。李俊超(2012)对大学校园中20名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原因及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双语者对这种现象持赞成态度,认为语码转换的出现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通过以上文献,不难发现,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多集中在课堂上教师的转换动机,并鲜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对于学生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则更为稀少,而王瑾(2007)指出,纯理功能学说可以作为理论框架应用于对语码转换的动因功能和意义的研究。它一方面可以使对语码转换的功能讨论的比较全面,另一方面又能解释这些功能如何得以体现。它既体现了语码转换的多功能性又能为语码转换提供解释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探讨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从而对学生进行语码转换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促进同学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1.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的语码转换实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2.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语码转换主要以概念功能为主
(二)研究被试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一到大三18个班级中随机选取6个班级(共150人)
(三)研究设计
课堂录音和采访从2015年10月开始到2016年5月结束(中间两个月为假期未录)。录入6个班级150名学生38节课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行为,并在课下及时采访被试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3500分钟的课堂录音涉及语码转换的对话共计40分钟,其中背景句410个,纯语码转换的话语行为达60个。随后这些录音被转写成文字,结合课后采访用纯理功能分析其实现功能。
(四)结果及讨论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基于此,其创始人韩礼德(1970/1973/
1985/1994/2004)提出了纯理功能学说。他把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描述和构建人类经验世界的功能,与言说内容直接相关。人际功能指用语言建立、维持、协商各种人际关系的功能,是处理主体间性和以言行事的功能。语篇功能指使语篇前后衔接连贯、连句成篇的功能。(Halliday,2003:201)而本研究通过将语料分析归类,发现属于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大功能的语料分别占比55%、30%和15%。
1.经验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具体而言,语料中语码转换的经验功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所收集的语料中,文化负载词作为语码转换内容的情况时常出现,如:
(1)My grandpa is good at 秦腔.
(2)My hometown is famous for 汤圆.
(3)fish is very delicious 红烧.
(4)I travelled to Dalian and ate 锅包肉. 这里“秦腔”“汤圆”“红烧”和“锅包肉”属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英文中大多没有能够完全传递中国文化特色的标准翻译。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一方面由于短时内无法查找确认这类词的合适翻译,另一方面又想要准确传达出词义中含有的中国文化特色,由此选择了语码转换。
b.引语
引语表示某处言说的内容在别处出现过,即一个经验次序(order of experience)被嵌入到另一个经验次序。如:
(1)你今天去不去English corner啊?
(2)我明天要做presentation。
(3)今天外教的journal的主题是什么?
(4)泛读什么时候有dictation啊?
这些例子中的语码转换的内容大多与老师布置的任务或组织的活动相关。老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用的是英语单词,当学生在组织有关这些任务的语句时就直接引用了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些词汇时的格式。学生最初可能听到了如下句子,例如:
外教:Tomorrow we will hold an English corner. Hope you guys will join us.
老师:明天做presentation的同学记得准备好PPT。
此外,这类语码转换已然成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日常表达习惯。
c.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如:
(1)She has a disease 腱鞘炎.
(2)The techniques including knife-hold 横拍.
(3)Buck,in The Call of the Wild,is identified as an image called “superdog” 超狗.
“腱鞘炎”属于医学术语,“横拍”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专业技巧,“超狗”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这些术语均属于特定领域,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基于此出现了如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因不知道该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而选择语码转换,如例(1);其二是学生在发言前已有所准备,但考虑到听众的理解效果,因而选择语码转换,如例(2)和例(3)。
2.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a.态度
(1)—Because I’m special!—滚!
(2)(英文演讲结束下台前)That’s all my presen-tation,thank you!什么玩意儿!
例(1)为外教课上的一段对话,当时学生自由交谈,课堂气氛活跃。对话中的双方关系亲近,上述两句为二人在互开玩笑,其中一方以“滚”字来表达不以为意的态度。例(2)中,语者对自己之前的表现并不满意,通过最后的小句传递出否定的态度。
b.评价
(1)这么写使文章比较concise。
(2)I think she is a typical 女强人.
例(1)、(2)中的语码转换内容都是语者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评价。语者试图通过语码转换产生强调的作用,引起听者的注意,进而影响听者的判断和看法。
c.动机
(1)安静一下。Close your eyes.
(2)别着急,take it easy。
(3)(英文展示中出现中文整句)“中尉”怎么说?
例(1)发生在英语语境下,语者通过语码转换发出命令。例(2)为中文语境下语者给出建议。例(3)是语者在英语语境下通过语码转换寻求帮助。
3.语篇功能。相较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是内在的。语篇属于语义的范畴,它不是大于句子的句法单位也不是段落。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做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得到体现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语篇功能主要衔接实现。如:
(1)然后,we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is.
(2)OK,我们开始讨论吧。
(3)——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澳门风云》?
——Yes,I think《澳门风云》is wonderful!
例(1)、(2)中的“然后”和“OK”是语码转换的部分,起到了结束上一话轮开启新话题的作用。例(3)中的“《澳门风云》”由第一话轮中的同一转换引发,两处语码转换形成重复关系,有助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将语料分析归类,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语码转换中属于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大功能的语料分别占比55%、30%和15%。其中属于概念功能的部分占半数以上,是实现的主要功能;人际功能其次,最后是语篇功能。
在概念功能中,文化负载词和专业术语的语码转换体现出学生此类词汇的欠缺。其中文化负载词与中西方文化紧密相关,这方面词汇的匮乏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对文化特色的理解与传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此方面多加重视,教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敦促学生积累此类词汇。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语码转换的内容包含大量带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负载词,例如:东北特色菜“锅包肉”。以及前文提到的人际功能中的例子:“That’s all my presentation,
thank you! 什么玩意儿!”,其中“什么玩意儿”属于东北方言。由此我们建议在口语课或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或相 关组织者注重语言学习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结合,促进地方文化“走出去”。
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次调查的样本来自同一所学校,样本缺乏多样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样本收集采取的是录音的形式,在转录中,由于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的场景,例如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对于文本尤其是人际功能部分的分析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以上这些局限可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umperz, J.J 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王瑾.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体现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7):17-20.
[3]王瑾,黄国文,吕黛蓉.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4]徐梦灵,原学梅.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J].语言理论研究,2011(11).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纯理功能 语码转换 课堂 语码转换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20-02
一、文献综述
从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理论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但此时研究者们大多把这种言语行为归咎为语言能力缺陷的结果。60年代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开始蓬勃发展,观念也开始更新。直到今天,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依然是语言学者的热点话题。Grit Liebscher和Jennifer Dailey-O’cain(2005)在文章《外语课堂的语码转换者》中分析了高级外语课堂中学生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码转换。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他们的第二语言难以表达时一种必需的选择,而且还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可以把课堂情景化成一个双语场地。Engku Haliza Engku Ibrahim(2012)等人则对马来西亚英语课堂上,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国内,在大学校园和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从教师层面来看,陈立平(2004)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本科师生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得出语码转换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策略。李兆梅(2009)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开展教学工作。从学生层面来看,国内对大学生语码转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顾奎(2007)对合肥市内的四所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他发现大多数学生有过语码转换的行为且动机多样,如:幽默、时尚、社会地位、强调和对比等。李俊超(2012)对大学校园中20名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原因及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双语者对这种现象持赞成态度,认为语码转换的出现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通过以上文献,不难发现,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多集中在课堂上教师的转换动机,并鲜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对于学生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则更为稀少,而王瑾(2007)指出,纯理功能学说可以作为理论框架应用于对语码转换的动因功能和意义的研究。它一方面可以使对语码转换的功能讨论的比较全面,另一方面又能解释这些功能如何得以体现。它既体现了语码转换的多功能性又能为语码转换提供解释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为理论框架,探讨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从而对学生进行语码转换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促进同学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1.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的语码转换实现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2.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中语码转换主要以概念功能为主
(二)研究被试
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一到大三18个班级中随机选取6个班级(共150人)
(三)研究设计
课堂录音和采访从2015年10月开始到2016年5月结束(中间两个月为假期未录)。录入6个班级150名学生38节课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行为,并在课下及时采访被试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3500分钟的课堂录音涉及语码转换的对话共计40分钟,其中背景句410个,纯语码转换的话语行为达60个。随后这些录音被转写成文字,结合课后采访用纯理功能分析其实现功能。
(四)结果及讨论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基于此,其创始人韩礼德(1970/1973/
1985/1994/2004)提出了纯理功能学说。他把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描述和构建人类经验世界的功能,与言说内容直接相关。人际功能指用语言建立、维持、协商各种人际关系的功能,是处理主体间性和以言行事的功能。语篇功能指使语篇前后衔接连贯、连句成篇的功能。(Halliday,2003:201)而本研究通过将语料分析归类,发现属于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大功能的语料分别占比55%、30%和15%。
1.经验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具体而言,语料中语码转换的经验功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所收集的语料中,文化负载词作为语码转换内容的情况时常出现,如:
(1)My grandpa is good at 秦腔.
(2)My hometown is famous for 汤圆.
(3)fish is very delicious 红烧.
(4)I travelled to Dalian and ate 锅包肉. 这里“秦腔”“汤圆”“红烧”和“锅包肉”属于汉语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英文中大多没有能够完全传递中国文化特色的标准翻译。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一方面由于短时内无法查找确认这类词的合适翻译,另一方面又想要准确传达出词义中含有的中国文化特色,由此选择了语码转换。
b.引语
引语表示某处言说的内容在别处出现过,即一个经验次序(order of experience)被嵌入到另一个经验次序。如:
(1)你今天去不去English corner啊?
(2)我明天要做presentation。
(3)今天外教的journal的主题是什么?
(4)泛读什么时候有dictation啊?
这些例子中的语码转换的内容大多与老师布置的任务或组织的活动相关。老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用的是英语单词,当学生在组织有关这些任务的语句时就直接引用了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些词汇时的格式。学生最初可能听到了如下句子,例如:
外教:Tomorrow we will hold an English corner. Hope you guys will join us.
老师:明天做presentation的同学记得准备好PPT。
此外,这类语码转换已然成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日常表达习惯。
c.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如:
(1)She has a disease 腱鞘炎.
(2)The techniques including knife-hold 横拍.
(3)Buck,in The Call of the Wild,is identified as an image called “superdog” 超狗.
“腱鞘炎”属于医学术语,“横拍”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专业技巧,“超狗”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这些术语均属于特定领域,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基于此出现了如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因不知道该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而选择语码转换,如例(1);其二是学生在发言前已有所准备,但考虑到听众的理解效果,因而选择语码转换,如例(2)和例(3)。
2.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a.态度
(1)—Because I’m special!—滚!
(2)(英文演讲结束下台前)That’s all my presen-tation,thank you!什么玩意儿!
例(1)为外教课上的一段对话,当时学生自由交谈,课堂气氛活跃。对话中的双方关系亲近,上述两句为二人在互开玩笑,其中一方以“滚”字来表达不以为意的态度。例(2)中,语者对自己之前的表现并不满意,通过最后的小句传递出否定的态度。
b.评价
(1)这么写使文章比较concise。
(2)I think she is a typical 女强人.
例(1)、(2)中的语码转换内容都是语者对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评价。语者试图通过语码转换产生强调的作用,引起听者的注意,进而影响听者的判断和看法。
c.动机
(1)安静一下。Close your eyes.
(2)别着急,take it easy。
(3)(英文展示中出现中文整句)“中尉”怎么说?
例(1)发生在英语语境下,语者通过语码转换发出命令。例(2)为中文语境下语者给出建议。例(3)是语者在英语语境下通过语码转换寻求帮助。
3.语篇功能。相较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是内在的。语篇属于语义的范畴,它不是大于句子的句法单位也不是段落。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做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得到体现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语篇功能主要衔接实现。如:
(1)然后,we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is.
(2)OK,我们开始讨论吧。
(3)——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澳门风云》?
——Yes,I think《澳门风云》is wonderful!
例(1)、(2)中的“然后”和“OK”是语码转换的部分,起到了结束上一话轮开启新话题的作用。例(3)中的“《澳门风云》”由第一话轮中的同一转换引发,两处语码转换形成重复关系,有助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将语料分析归类,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语码转换中属于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大功能的语料分别占比55%、30%和15%。其中属于概念功能的部分占半数以上,是实现的主要功能;人际功能其次,最后是语篇功能。
在概念功能中,文化负载词和专业术语的语码转换体现出学生此类词汇的欠缺。其中文化负载词与中西方文化紧密相关,这方面词汇的匮乏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对文化特色的理解与传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此方面多加重视,教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敦促学生积累此类词汇。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语码转换的内容包含大量带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负载词,例如:东北特色菜“锅包肉”。以及前文提到的人际功能中的例子:“That’s all my presentation,
thank you! 什么玩意儿!”,其中“什么玩意儿”属于东北方言。由此我们建议在口语课或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或相 关组织者注重语言学习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结合,促进地方文化“走出去”。
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次调查的样本来自同一所学校,样本缺乏多样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样本收集采取的是录音的形式,在转录中,由于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的场景,例如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对于文本尤其是人际功能部分的分析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以上这些局限可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umperz, J.J 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王瑾.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体现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7):17-20.
[3]王瑾,黄国文,吕黛蓉.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4]徐梦灵,原学梅.语码转换的认知心理机制[J].语言理论研究,2011(11).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