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成果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当代中国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处在新的矛盾凸显中。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能否真正抓住机遇,规避各种风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根据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应对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表现出治党治国的雄才大略,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阶段。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给予深入总结和系统研究,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由于文俊、肖启庆、王金燕等著《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就是以此立论的一部新书,其在这一论题的研究上站在学术前沿,可以说是近年来的力作。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在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上,力求严谨、充分,涉及到多学科领域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内容不但是对以往的理论创新的继续和深化,也是立足新实践和新形势所作出的新概括、新结论。本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来源: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为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以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为推进理论创新的国内条件;以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发展大势,为推进理论创新的外部条件。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再研究,使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继承性、时代性、创造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全方位地体现出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历史性进步的深远影响。
  本书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着重于对其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正确把握上,既不是孤立的与实践脱节的条条,也不仅限于认识的时间段,而是完整地来自时代和实践中的新认识。其全部立论不仅涉及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涵盖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党的建设以及对外关系等多个方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阐发。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一步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书在系统提炼这一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和核心、在逐步掌握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对各个方面形成的新认识新实践(或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深入地研究。同时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作了总体性论述,既引导读者从宏观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特点以及重大意义,又从微观的角度,以十大专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作重点和一体化论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十六大以来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的有机结合。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上的已有研究,可以说成果十分丰富,本书在系统评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达到新的研究水平。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蔓延的新考验中,更需要我们在分析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以马克思主义宽广眼光,从世界范围的时代变化和当代中国的变革中,看待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未来前景。
  综上所述,本书所独有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在构建理论体系方面,本书把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看作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继续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特征在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重要内容,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框架。
  第二,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本书采用近年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材料,将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中国发展的新的阶段和新的水平,在明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理解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具有积极性、总体性、求实性和辩证性等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在内容上将发展视为由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四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第三,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中,本书在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总体性论述基础上,分别以十大专题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重点研究与论述。这十大专题研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成果的有机结合。在研究框架上做到重点与全局的统一,体现了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第四,本书充分注意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立足于主客观条件的分析,使我们的研究思路更为开阔,视野更为宽广。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路线为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提供思想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内部条件,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为其提供外部条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其提供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第五,本书进一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将被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贯穿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最后,本书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逐步实现,并且在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侵袭中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明显优势。由此可以深刻理解,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给予深入总结和系统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对当代中国未来发展的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杨艳萍
其他文献
[摘要]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过程中,不仅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这些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战略家的辩证思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重大决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蕴涵的辩证思维,是对这位总设计师的最好缅怀。  [关键词] 改革开放;邓小平;重大决策;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 A
期刊
[摘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中,我
期刊
2008年10月11-13日,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大批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正式代表160多人,收到论文90多篇。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源流与历史进程、发展
期刊
[摘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对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公平正义观进行比较,是有借鉴意义的。社群主义的正义与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是两种不同的正义。前者从整体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后者从个人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前者强调实现正义要以道德教育为途径,后者强调正义的实现要有制度保障;前者的正义是从具体社群、社会和国家条件出发的正义,后者的正义是普适的正义。制度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度分析实质上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中去寻找制度演变的原因,并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经济增长中制度与人力资本的辩证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虽然拓展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方法,但存在过于绝对和片面地理解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的缺陷。在我国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必须立足于马克思制度分析方法,
期刊
[摘要] 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女性主义概莫能外,故两者能在“兴女学”上形成某种或某些契合,构成互构关系,但由于存在假设主体、存在基础和政治诉求诸多差异,贤妻良母主义成为两者发生碰撞的关节点。  [关键词] 女性主义;民族国家;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 D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07)02-0067-06    民族主义作为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
期刊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战略的两个方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为民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对工业化现代化不断认识和不懈奋斗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工业化现代化都有新的认识,新的推进。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党不断认识工业化现代化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源,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根基。三是工业化现代化阶段不
期刊
[摘要]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广东省围绕搞好国有经济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是在认真分析国有经济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省情及各市县实际作出的,总的来看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需要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广东;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