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开放式教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旧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显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工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实施开放型教学,为学生创造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加强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开放型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笔者建议开展课堂开放型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影响教学的所有因素,如课堂师生关系、班级规模、课堂空间、课堂氛围等都是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型教学,教师应积极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如,我在执教“数学广场——加与减”一课中,用小胖和小丁丁在玩掷数点块的游戏这一情景,组织学生也玩掷数点块的游戏。小学生大都爱做游戏,所以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引出了本课的知识点“游戏规则图”。这堂课巧妙引入游戏,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学习材料是学生开展自主性思考,发散个性化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向全班同学提供“开放型”的学习材料,并综合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教学资源与目标、学生的实际生活等,创设开放型的教学氛围,设计具有生动形象、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并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追求趣味性、多样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化。比如“质数与合数”的教学,我们可摒弃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从旁引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及所要学的知识点。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想办法将多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并总结出规律,学生在拼接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如4、6、8、9、10…的数能拼成2种或2种以上的长方形,而2、3、5、7、11…的数只能拼成1种长方形,在不断的拼图尝试和学生互相交流中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拼成2种或2种以上的长方形的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质因数,只拼成1种长方形的数只有2个质因数:1和它本身。这种教学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习“质数”“合数”的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对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建议可侧重于以下几个题型进行训练:
1.指导学生多练习多余型开放题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多余型开放题中一般包含两种条件,一种对解题有帮助,一种对解题无任何作用,只是用于干扰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在做这种习题时,要看清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将有用的条件单独列出,摒弃无用的条件。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下题:筐中有25只小鸡,第一次卖掉9只,第二次卖掉5只,问现在的小鸡比原来少了多少只?学生受原来传统思路的影响,对此题进行分析后,很容易将此题解答为:25-9-5=11(只)。针对这一类的题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审题,逐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借助不定型开放题来开展。不定型开放题的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可促进学生多方向、多维度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例如,在教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可提出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答案:当b 3.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有两个重点,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5 2=7这道题,由5 2算出7是顺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7-2=5和7-5=2,则是逆向思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向型开放题来促进学生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转变。
总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开放型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朝阳.谈开放型教学在校外美术活动中的尝试与实践[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8).
编辑 薄跃华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影响教学的所有因素,如课堂师生关系、班级规模、课堂空间、课堂氛围等都是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型教学,教师应积极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多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如,我在执教“数学广场——加与减”一课中,用小胖和小丁丁在玩掷数点块的游戏这一情景,组织学生也玩掷数点块的游戏。小学生大都爱做游戏,所以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引出了本课的知识点“游戏规则图”。这堂课巧妙引入游戏,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学习材料是学生开展自主性思考,发散个性化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向全班同学提供“开放型”的学习材料,并综合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教学资源与目标、学生的实际生活等,创设开放型的教学氛围,设计具有生动形象、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并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追求趣味性、多样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化。比如“质数与合数”的教学,我们可摒弃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从旁引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及所要学的知识点。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想办法将多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并总结出规律,学生在拼接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如4、6、8、9、10…的数能拼成2种或2种以上的长方形,而2、3、5、7、11…的数只能拼成1种长方形,在不断的拼图尝试和学生互相交流中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拼成2种或2种以上的长方形的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质因数,只拼成1种长方形的数只有2个质因数:1和它本身。这种教学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习“质数”“合数”的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对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建议可侧重于以下几个题型进行训练:
1.指导学生多练习多余型开放题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多余型开放题中一般包含两种条件,一种对解题有帮助,一种对解题无任何作用,只是用于干扰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在做这种习题时,要看清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将有用的条件单独列出,摒弃无用的条件。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下题:筐中有25只小鸡,第一次卖掉9只,第二次卖掉5只,问现在的小鸡比原来少了多少只?学生受原来传统思路的影响,对此题进行分析后,很容易将此题解答为:25-9-5=11(只)。针对这一类的题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审题,逐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借助不定型开放题来开展。不定型开放题的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可促进学生多方向、多维度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例如,在教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可提出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答案:当b 3.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有两个重点,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5 2=7这道题,由5 2算出7是顺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7-2=5和7-5=2,则是逆向思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向型开放题来促进学生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转变。
总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开放型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朝阳.谈开放型教学在校外美术活动中的尝试与实践[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8).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