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姝含,中共党员,保教主任。是蒙台梭利高级教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摘要】:笔者基于在开展"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本着分享活动的内涵价值与本园礼仪教育特色的核心价值有着本质的契合性,深度的探究了幼儿园礼仪交往中以 "分享活动"为例的实践路径,分析了其对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幼儿交往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分享活动 交往礼仪的养成 有效途径
陈鹤琴先生曾说,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交往中学到,礼仪的养成,没有再比交往这个方式来得快、来得切实。可见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十分必要,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良好的教养,也可直接影响交往的效果。俗话说的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期。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要通过分享活动来养成幼儿的交往礼仪?
《指南》中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交往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通过交往,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礼仪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同伴逐渐成为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入园后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
分享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从知、情、意、性几个方面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物质至精神,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自发的利他分享行为。如: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高兴的事儿说出来让大家都得到快乐,成功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
这样做,不仅是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变得更为生动而有效,而且对于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案例,探析各年龄段幼儿,在分享活动中,交往礼仪的养成和有效途径。
(一)、以"玩具分享"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有效途径
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在小班幼儿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说教阶段。可以用"玩具分享"这个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起交往的规则和交往的习惯。
实 录: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喜欢玩班中的发条玩具。
正当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时,晓诺跑了过来说:"老师!浩浩抢我玩具!"
"老师,我先拿到的玩具,是他抢我的。"一一噘着嘴说。
瞧,这两个孩子又在为抢玩具的事情争吵了,我就连忙走过去,"怎么啦?不要吵了,你们这样吵让其他小朋友看了多不好呀!"
"老师,是浩浩抢我玩具。"
"是你抢我的,我没有。"
我看着他们谁也不肯让步,就严肃地说:"今天老师不想知道是谁抢玩具的,首先你们为了玩玩具吵架就都不对,小朋友,你们说对不对?"
其他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对。"
"玩具是我们幼儿园里的,幼儿园里的玩具是给我们小朋友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分享,不能抢玩具。"我说。
其他幼儿听了纷纷展开了讨论,争先恐后的说着抢玩具的不好,乘机,我请幼儿安静下来,一起探讨了应该怎么样和朋友玩玩具。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小结了几种玩玩具的方法:我们要向同伴借玩具来玩,我们可以说礼貌的话,在征得同伴同意的时候,把玩具借来玩意玩;我们也可以想出好办法来,两个一起玩;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玩具来换同伴的玩具玩。但首先要征得同伴的同意。如果他不同意,我们不可以抢玩具来玩,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我们说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积累而成,通过实践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做事的责任感。
(二)以"阅读分享"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途径
1、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乐于助人。
如:在《拔萝卜》中,我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在一个大篮子里放了一个大萝卜,准备了故事中所需的头饰,如: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猫、小狗、小老鼠。小朋友对这些道具都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的要上来表演,寓教于乐,在故事中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助人为乐的道理。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学交往的语言,创造礼貌交往的机会。
以前我们的老师偏向于交往行为的培养,而忽略了语言的培养。分享阅读的开展后,我们利用这样的阅读形式,在活动中除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外,我们也注重幼儿礼貌语言的培养。如语言活动《请进来》,通过角色表演增强幼儿的兴趣,"你是谁呀?""我是**""你要真是**,就请进来吧。"幼儿在这样一问一答中语言得到了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礼貌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他们就能够采用这样一问一答的礼貌行为,欢迎客人的到来,和同伴礼貌交往。
3、在拓展活动中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鼓励幼儿合作交往。
幼儿的年龄小,他的交往经验比较有限,只有有了相应的经验,幼儿交往起来才会比较自如,而且能够解决在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在《请进来》的拓展活动中,我们在语言区里投放了一些其他的头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结伴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和同伴可相互交流,幼儿除了能了解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在活动中得到了与同伴友好交往、互相合作的能力,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可以让幼儿受益终生。孩子在分享阅读中分享了快乐,分享了成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这是孩子社会性交往迈出的第一步。
(三)以"分享节日快乐"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途径
家庭、社会、幼儿园配合协调是幼儿交往礼仪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深化交往礼仪的几种方法
情境教育法:就是教师在交往礼仪教育创设一些真实或非真实的情景,引导孩子介入情境之中,使其为情境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
启发引导法:幼儿行为易反复,教师在指导幼儿行为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启发、提醒,引导幼儿经常使用得体的言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榜样示范法:对孩子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家长应用自身的形象、语言、行为来感染孩子,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信息交流反馈法:孩子的行为不定,家长和老师经常把孩子在交往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及时沟通、交流反馈,有针对性地拟定下一步教育措施。
四、综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仪传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笔者基于在开展"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本着分享活动的内涵价值与本园礼仪教育特色的核心价值有着本质的契合性,深度的探究了幼儿园礼仪交往中以 "分享活动"为例的实践路径,分析了其对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幼儿交往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分享活动 交往礼仪的养成 有效途径
陈鹤琴先生曾说,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交往中学到,礼仪的养成,没有再比交往这个方式来得快、来得切实。可见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十分必要,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良好的教养,也可直接影响交往的效果。俗话说的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期。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要通过分享活动来养成幼儿的交往礼仪?
《指南》中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交往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通过交往,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礼仪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同伴逐渐成为幼儿交往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入园后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
分享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从知、情、意、性几个方面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物质至精神,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自发的利他分享行为。如: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高兴的事儿说出来让大家都得到快乐,成功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
这样做,不仅是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变得更为生动而有效,而且对于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案例,探析各年龄段幼儿,在分享活动中,交往礼仪的养成和有效途径。
(一)、以"玩具分享"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有效途径
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在小班幼儿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说教阶段。可以用"玩具分享"这个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起交往的规则和交往的习惯。
实 录: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喜欢玩班中的发条玩具。
正当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时,晓诺跑了过来说:"老师!浩浩抢我玩具!"
"老师,我先拿到的玩具,是他抢我的。"一一噘着嘴说。
瞧,这两个孩子又在为抢玩具的事情争吵了,我就连忙走过去,"怎么啦?不要吵了,你们这样吵让其他小朋友看了多不好呀!"
"老师,是浩浩抢我玩具。"
"是你抢我的,我没有。"
我看着他们谁也不肯让步,就严肃地说:"今天老师不想知道是谁抢玩具的,首先你们为了玩玩具吵架就都不对,小朋友,你们说对不对?"
其他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对。"
"玩具是我们幼儿园里的,幼儿园里的玩具是给我们小朋友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分享,不能抢玩具。"我说。
其他幼儿听了纷纷展开了讨论,争先恐后的说着抢玩具的不好,乘机,我请幼儿安静下来,一起探讨了应该怎么样和朋友玩玩具。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小结了几种玩玩具的方法:我们要向同伴借玩具来玩,我们可以说礼貌的话,在征得同伴同意的时候,把玩具借来玩意玩;我们也可以想出好办法来,两个一起玩;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玩具来换同伴的玩具玩。但首先要征得同伴的同意。如果他不同意,我们不可以抢玩具来玩,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我们说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积累而成,通过实践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做事的责任感。
(二)以"阅读分享"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途径
1、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乐于助人。
如:在《拔萝卜》中,我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在一个大篮子里放了一个大萝卜,准备了故事中所需的头饰,如: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猫、小狗、小老鼠。小朋友对这些道具都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的要上来表演,寓教于乐,在故事中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助人为乐的道理。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学交往的语言,创造礼貌交往的机会。
以前我们的老师偏向于交往行为的培养,而忽略了语言的培养。分享阅读的开展后,我们利用这样的阅读形式,在活动中除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外,我们也注重幼儿礼貌语言的培养。如语言活动《请进来》,通过角色表演增强幼儿的兴趣,"你是谁呀?""我是**""你要真是**,就请进来吧。"幼儿在这样一问一答中语言得到了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礼貌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他们就能够采用这样一问一答的礼貌行为,欢迎客人的到来,和同伴礼貌交往。
3、在拓展活动中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鼓励幼儿合作交往。
幼儿的年龄小,他的交往经验比较有限,只有有了相应的经验,幼儿交往起来才会比较自如,而且能够解决在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在《请进来》的拓展活动中,我们在语言区里投放了一些其他的头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结伴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和同伴可相互交流,幼儿除了能了解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在活动中得到了与同伴友好交往、互相合作的能力,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可以让幼儿受益终生。孩子在分享阅读中分享了快乐,分享了成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这是孩子社会性交往迈出的第一步。
(三)以"分享节日快乐"为例,探析交往礼仪的养成和途径
家庭、社会、幼儿园配合协调是幼儿交往礼仪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深化交往礼仪的几种方法
情境教育法:就是教师在交往礼仪教育创设一些真实或非真实的情景,引导孩子介入情境之中,使其为情境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
启发引导法:幼儿行为易反复,教师在指导幼儿行为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启发、提醒,引导幼儿经常使用得体的言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榜样示范法:对孩子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家长应用自身的形象、语言、行为来感染孩子,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信息交流反馈法:孩子的行为不定,家长和老师经常把孩子在交往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及时沟通、交流反馈,有针对性地拟定下一步教育措施。
四、综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仪传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