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下管溪河浮村段标准堤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土地利用和政策处理等因素,对堤线方案、堤身断面结构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对类似条件下的标准堤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标准堤;堤线布置;断面结构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ike project in Xiaguan River, W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land use and policy processing. Comparing the multiple schemes for the embankment scheme and the embankment section structur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embankment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Key words】Standard embankments, Embankment layout, Section structure
1. 工程背景
(1)下管溪属曹娥江下游支流,位于上虞市东南,处于上虞、余姚交界处。下管溪右岸河浮村段长900m,现状为土堤,堤身未进行护砌、较为薄弱,现状堤顶高程8.01-11.4m,堤顶宽2.5-3.5m。由于该段堤顶高程较低,历年来经常遭受洪水灾害,根据记载,1961年、1962年、1963年、1990年洪水漫顶致使河浮村全村浸没,水深最深处达2m。
(2)河浮村下游及对岸于近几年相继加固完成,防洪标准已大幅提高,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而河浮村段堤防因临近村庄,房屋密集,拆迁难度大,政策处理困难,至今尚未整治加固,洪水来临时常常受淹,该段堤防建设前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建设标准堤有利于增强对河道主槽摆动的控制能力,提高现有提防的防洪能力,极大地缓解河浮村洪水灾害,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进而保障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决定开展下管溪河浮村段标准堤建设。
2. 标准堤建设条件
2.1 水文。
下管溪属曹娥江下游支流,位于上虞市东南,处于上虞、余姚交界处,紧靠四明山,发源于余姚市鹁鸪岩西坡,总流域面积234.9Km2,主流长38.3Km,天然河道比降21.8‰。流域上游部分为四明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2000mm,为浙东南暴雨中心。自发源地至陈溪乡大多是崇山峻岭,陈溪至下管、丁宅为丘陵区,丁宅以下为平原区。
2.2 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大地构造位置属我国东部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经勘察,场地未见明显对工程可能产生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根据地层所处的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及埋藏条件不同,在勘察深度内(28.00m)场地地基土可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9个亚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杂填土,一般分布于场地表层,厚度不均,多呈松散状,局部含大量碎石及砖块,属新近填土,力学性质差,且不稳定,不宜作为护岸基础持力层,应予以挖除。
②-1粉质粘土,局部分布,灰黄色,硬可塑状态,力学性质一般,沿线有分布段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
②-2粉砂,局部分布,灰黄色,稍密,力学性质一般,沿线有分布段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但该层土体为含水层,透水性强,需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④淤泥,灰色,流塑,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⑤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可塑,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同时,考虑到该几层土体层位变化大,土质不均匀,护岸建修后,土体压缩变形不一致,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若采用浅基础,建议沿堤轴线一定间距设置沉降缝。
⑥角砾,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⑦-2强风化砂岩,⑦-3中风化砂岩,力学性质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3. 标准堤的堤线方案与断面结构型式比选
3.1 堤线布置的主要原则。
(1)符合安全、经济、综合效益大的总原则。在保持水流顺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堤防加高加固,以减少土地损失和降低工程造价。
(2)堤线应考虑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尽量少占用河道水域。
(3)新建堤身部分应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不迎流顶冲。
(4)堤线应符合本地实际,尽可能考虑与防汛道路相结合,以利堤防管理养护及运送防汛抢险物资等。
(5)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均衡各地及各部门利益和要求,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结合其他部门需要,统筹考虑。
3.2 标准堤堤线布置方案比选。
(1)本工程原堤线靠近居民区,切其下游与对岸已经完成标准堤建设,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种堤线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堤线方案布置图见图1)。
(2)图中从上到下三条堤线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其中方案一为从下游已建标准堤接起,沿内侧已有堤防与上游山体连接形成封闭;方案二为规划堤线,即从下游已建标准堤接起沿临江道路,与上游山体连接形成封闭;方案三在交通桥以上基本与规划堤线重合,交通桥以下考虑现有河道已明显展宽,右岸为非主槽,为减少拆迁工作量,堤线部分外移。对上述方案进行比较如表1:
(3)综上所述,堤线方案三征地拆迁工作量最小,政策处理最简单,投资最省,并且堤线对上下游、左右岸的影响不大,总体上符合规划控制堤距要求,因此堤线推荐采用方案三。
3.3 堤防断面结构形式比选。
(1)堤防断面结构型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直立式、斜坡式和混合式。现就以上三种形式进行比较,各形式优缺点见表2。
(2)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持力层变化大且层位变化大,结合本工程实际条件对本工程分段处理。
(3)桩号0+100至桩号0+520临近居民区段,考虑直立式开挖面较大,且挡墙越高对地基要求越高,地基处理费用大,加之河道较窄,不适宜做斜坡式堤防,故此段提防形式采用混合式堤防结构;其他河段则采用斜坡式堤防结构。
4. 结语
下管溪河浮村段标准堤的建设,受水文、地址条件以及附近村庄位置等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河道堤防建设工程。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土地利用和政策处理等因素,对堤线方案、堤身断面结构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对类似条件下的标准堤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华,陈秀良,汤德意.瓯江河口灵昆岛标准堤建设方案的比选[J].浙江水利科技,2005(04):31-32+45.
[2] 趙渭军,张舒羽,倪勇强,周文波.瓯江河口江堤控制线的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5(02):1-8.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4-08-711
【关键词】标准堤;堤线布置;断面结构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ike project in Xiaguan River, W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land use and policy processing. Comparing the multiple schemes for the embankment scheme and the embankment section structur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embankment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Key words】Standard embankments, Embankment layout, Section structure
1. 工程背景
(1)下管溪属曹娥江下游支流,位于上虞市东南,处于上虞、余姚交界处。下管溪右岸河浮村段长900m,现状为土堤,堤身未进行护砌、较为薄弱,现状堤顶高程8.01-11.4m,堤顶宽2.5-3.5m。由于该段堤顶高程较低,历年来经常遭受洪水灾害,根据记载,1961年、1962年、1963年、1990年洪水漫顶致使河浮村全村浸没,水深最深处达2m。
(2)河浮村下游及对岸于近几年相继加固完成,防洪标准已大幅提高,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而河浮村段堤防因临近村庄,房屋密集,拆迁难度大,政策处理困难,至今尚未整治加固,洪水来临时常常受淹,该段堤防建设前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建设标准堤有利于增强对河道主槽摆动的控制能力,提高现有提防的防洪能力,极大地缓解河浮村洪水灾害,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进而保障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决定开展下管溪河浮村段标准堤建设。
2. 标准堤建设条件
2.1 水文。
下管溪属曹娥江下游支流,位于上虞市东南,处于上虞、余姚交界处,紧靠四明山,发源于余姚市鹁鸪岩西坡,总流域面积234.9Km2,主流长38.3Km,天然河道比降21.8‰。流域上游部分为四明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超过2000mm,为浙东南暴雨中心。自发源地至陈溪乡大多是崇山峻岭,陈溪至下管、丁宅为丘陵区,丁宅以下为平原区。
2.2 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大地构造位置属我国东部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经勘察,场地未见明显对工程可能产生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根据地层所处的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及埋藏条件不同,在勘察深度内(28.00m)场地地基土可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9个亚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杂填土,一般分布于场地表层,厚度不均,多呈松散状,局部含大量碎石及砖块,属新近填土,力学性质差,且不稳定,不宜作为护岸基础持力层,应予以挖除。
②-1粉质粘土,局部分布,灰黄色,硬可塑状态,力学性质一般,沿线有分布段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
②-2粉砂,局部分布,灰黄色,稍密,力学性质一般,沿线有分布段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但该层土体为含水层,透水性强,需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和④淤泥,灰色,流塑,力学性质差,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⑤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可塑,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护岸的基础持力层。同时,考虑到该几层土体层位变化大,土质不均匀,护岸建修后,土体压缩变形不一致,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若采用浅基础,建议沿堤轴线一定间距设置沉降缝。
⑥角砾,力学性质一般,局部分布,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⑦-2强风化砂岩,⑦-3中风化砂岩,力学性质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3. 标准堤的堤线方案与断面结构型式比选
3.1 堤线布置的主要原则。
(1)符合安全、经济、综合效益大的总原则。在保持水流顺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堤防加高加固,以减少土地损失和降低工程造价。
(2)堤线应考虑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尽量少占用河道水域。
(3)新建堤身部分应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不迎流顶冲。
(4)堤线应符合本地实际,尽可能考虑与防汛道路相结合,以利堤防管理养护及运送防汛抢险物资等。
(5)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均衡各地及各部门利益和要求,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结合其他部门需要,统筹考虑。
3.2 标准堤堤线布置方案比选。
(1)本工程原堤线靠近居民区,切其下游与对岸已经完成标准堤建设,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种堤线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堤线方案布置图见图1)。
(2)图中从上到下三条堤线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其中方案一为从下游已建标准堤接起,沿内侧已有堤防与上游山体连接形成封闭;方案二为规划堤线,即从下游已建标准堤接起沿临江道路,与上游山体连接形成封闭;方案三在交通桥以上基本与规划堤线重合,交通桥以下考虑现有河道已明显展宽,右岸为非主槽,为减少拆迁工作量,堤线部分外移。对上述方案进行比较如表1:
(3)综上所述,堤线方案三征地拆迁工作量最小,政策处理最简单,投资最省,并且堤线对上下游、左右岸的影响不大,总体上符合规划控制堤距要求,因此堤线推荐采用方案三。
3.3 堤防断面结构形式比选。
(1)堤防断面结构型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直立式、斜坡式和混合式。现就以上三种形式进行比较,各形式优缺点见表2。
(2)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持力层变化大且层位变化大,结合本工程实际条件对本工程分段处理。
(3)桩号0+100至桩号0+520临近居民区段,考虑直立式开挖面较大,且挡墙越高对地基要求越高,地基处理费用大,加之河道较窄,不适宜做斜坡式堤防,故此段提防形式采用混合式堤防结构;其他河段则采用斜坡式堤防结构。
4. 结语
下管溪河浮村段标准堤的建设,受水文、地址条件以及附近村庄位置等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河道堤防建设工程。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土地利用和政策处理等因素,对堤线方案、堤身断面结构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对类似条件下的标准堤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华,陈秀良,汤德意.瓯江河口灵昆岛标准堤建设方案的比选[J].浙江水利科技,2005(04):31-32+45.
[2] 趙渭军,张舒羽,倪勇强,周文波.瓯江河口江堤控制线的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5(02):1-8.
[文章编号]1619-2737(2018)04-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