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生态伦理研究的三个误区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应用伦理,但现代生态伦理的研究存在着三个重要误区,即人的误区、逻辑误区、理论误区.其主要缺陷是过分强调自然权利而忽视人的实践本性.它的实质是一种反人道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区分开来,确立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关系,创造人的实践性主体内涵.
其他文献
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学者们在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例如,在生态伦理学学科性质方面达成“生态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道德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栓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测定口服不同剂量的牛蒡子苷后对血瘀证大鼠流变学、Fib、aPTT和PT的影响。结果 牛蒡子苷可以明显降低急
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刺激下,我省的林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林业的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意识也越来越得到增强,越来越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性。在森林生长过程中,对它本身构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定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形态史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形态史观将文化视作一个有机体,新陈代谢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关键,并将翻译视为实现新陈代谢的重要途径。马祖毅将中国翻译史划分了四次翻译高潮,其中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第一次翻译高潮。把握翻译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我国翻译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文化形态史;文化转向;互动关系
摘要:作为典型的话语标记语,“well”在对话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话语标记语对于角色的语言塑造和心理描写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然而话语标记语的翻译往往被忽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原文传达的意图。本文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s)为语料来源,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该剧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中文翻译对语境关系的顺应,重点
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这一动态过程中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概念的提出依据、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