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土耳其著名导演努里-比格-锡兰曾经两度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远方》、《安纳托利亚往事》),一次获得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拥有“塔可夫斯基接班人”的称号。他的电影就好像他曾经的御用男主角穆扎菲-奥德默的脸一样,朴实、敏感、有风霜,而且每一部都在不同方面有个性与创意。
《冬眠》片长196分钟,不仅是今年戛纳竞赛片之最,也是锡兰个人作品之最。而在这部电影中,锡兰结合了自己的两大创作特点,首先,在形式上,除了他标志性的壮丽远景、环境音效与长镜头之外,他回归到创作初期的原生态表现形式,和其处女长片《小镇》一样,他用“海聊与辩论”等人物对话直观地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矛盾,并且渐入佳境,使观众对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了逐步深入的理解,一些金句和争论点还能引发共鸣,片中夫妻间的争吵内容其实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现实中。
第二,在主题上,这一次的《冬眠》堪称他在人过中年之后对生命的全面反思,涉及晚年生活、婚姻、孤独、道德困境与贫富差异等,这些内容,不仅拥有东方式的细腻情感,还展现了人类的多重脆弱与无奈,让锡兰的电影不仅属于土耳其,也属于世界。
主人公艾登是一个总是梦想扮演上帝的人物,作为一个有一定名望的退休演员,他在丈夫、作家、哲学家、地主几个身份中来回转换,面对穷人,他冷漠而又小气,面对亲人,他傲慢而又自私,还愤世嫉俗,无法兼容其他人的负面情绪。他时常热情地拉着旅店的住客聊天,而实际上,有的住客酷爱探险,并不爱听他诸如“表演在于真诚”的喋喋不休,有的住客即使与他聊的来,也总有离开的一天,这让他的失落感此起彼伏。他如同很多看似成功的中产者一样,与亲人都难以达到情感交融,妻子无法忍受他的控制欲,姐姐无法忍受他的攻击性,都想远离他,他只能陷入孤独苦闷之中。
艾登的姐姐离婚后生活在无所事事中,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抵抗邪恶,她怀念着前夫,却又忍不住絮叨他的坏处,艾登指责她太过懒散,才会陷入思考的困境,这让姐姐只能龟缩进自己的房间。
艾登的妻子尼哈儿年轻美貌,但与退休的艾登生活了几年之后,她越发觉得青春受到了耽误,她怜悯镇上的穷人,希望做些慈善工作,但由于她的天真,捐款文件并没有法律效力,这一点遭到了艾登的阻止和嘲笑。尼哈儿对此非常愤慨,动了离婚的心思,她反击艾登自私恶毒,艾登却依旧在笑,仿佛在看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这让她更为恼怒。为了释放自己的爱心,她送了一笔钱给镇上的流氓无产者伊斯梅尔,没想到这叠厚厚的钞票被对方冷笑着丢进了火坑,这让她倍受打击。
伊斯梅尔也是片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监护的小侄子伊利亚斯由于憎恨艾登,用石头打碎了艾登的车玻璃,险些酿成车祸,艾登派仆人Hidayet前去理论,伊斯梅尔宁可击碎自家的玻璃也不愿意屈服,然而终究因为艾登是自己的债主,他带着孩子去找艾登道歉,这也是他拒绝尼哈儿捐款的原因。实际上,连艾登也未必明白的是,穷人有时会把富人的慨赠当做对尊严的践踏。
尽管锡兰本人不承认,但电影结尾传递的感觉是非常绝望的。艾登无法驯服野性的白马,只能击中一只脆弱的野兔,他最后想明白,即使离开小镇去伊斯坦布尔,也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的困境,他回到家中,并告诉自己,对妻子有深深的爱,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才能恢复相对的平静。于是,生命的孤寂感直到影片结束还浮沉于影像中,令人无法自拔。
尽管此次的自然展现少于他过去的作品,但开场冒着热气的枯草丛、结尾打字声中无垠的雪野,以及狂野难驯的白马,独只的狗与鸟,造型奇异的山石坟场,都有着油画般的诗意与苍茫感。
更多的空间被锡兰留在了室内:艾登在书房写作,背后的沙发上躺着帮其看专栏的姐姐;住客在旅店的大堂吃饭喝茶,艾登趁机上前闲聊;妻子独居已久,两人隔着一张镜子,在屋内争吵……可以说,在声画空间的表现上,锡兰独特的审美情趣无须多言,他缺乏的只是缜密的剧本,《冬眠》依旧存在剧本薄弱的问题,长段的对话始终伤害着电影的观赏性,这也是他久未封神的原因。
《冬眠》片长196分钟,不仅是今年戛纳竞赛片之最,也是锡兰个人作品之最。而在这部电影中,锡兰结合了自己的两大创作特点,首先,在形式上,除了他标志性的壮丽远景、环境音效与长镜头之外,他回归到创作初期的原生态表现形式,和其处女长片《小镇》一样,他用“海聊与辩论”等人物对话直观地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矛盾,并且渐入佳境,使观众对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了逐步深入的理解,一些金句和争论点还能引发共鸣,片中夫妻间的争吵内容其实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现实中。
第二,在主题上,这一次的《冬眠》堪称他在人过中年之后对生命的全面反思,涉及晚年生活、婚姻、孤独、道德困境与贫富差异等,这些内容,不仅拥有东方式的细腻情感,还展现了人类的多重脆弱与无奈,让锡兰的电影不仅属于土耳其,也属于世界。
主人公艾登是一个总是梦想扮演上帝的人物,作为一个有一定名望的退休演员,他在丈夫、作家、哲学家、地主几个身份中来回转换,面对穷人,他冷漠而又小气,面对亲人,他傲慢而又自私,还愤世嫉俗,无法兼容其他人的负面情绪。他时常热情地拉着旅店的住客聊天,而实际上,有的住客酷爱探险,并不爱听他诸如“表演在于真诚”的喋喋不休,有的住客即使与他聊的来,也总有离开的一天,这让他的失落感此起彼伏。他如同很多看似成功的中产者一样,与亲人都难以达到情感交融,妻子无法忍受他的控制欲,姐姐无法忍受他的攻击性,都想远离他,他只能陷入孤独苦闷之中。
艾登的姐姐离婚后生活在无所事事中,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抵抗邪恶,她怀念着前夫,却又忍不住絮叨他的坏处,艾登指责她太过懒散,才会陷入思考的困境,这让姐姐只能龟缩进自己的房间。
艾登的妻子尼哈儿年轻美貌,但与退休的艾登生活了几年之后,她越发觉得青春受到了耽误,她怜悯镇上的穷人,希望做些慈善工作,但由于她的天真,捐款文件并没有法律效力,这一点遭到了艾登的阻止和嘲笑。尼哈儿对此非常愤慨,动了离婚的心思,她反击艾登自私恶毒,艾登却依旧在笑,仿佛在看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这让她更为恼怒。为了释放自己的爱心,她送了一笔钱给镇上的流氓无产者伊斯梅尔,没想到这叠厚厚的钞票被对方冷笑着丢进了火坑,这让她倍受打击。
伊斯梅尔也是片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监护的小侄子伊利亚斯由于憎恨艾登,用石头打碎了艾登的车玻璃,险些酿成车祸,艾登派仆人Hidayet前去理论,伊斯梅尔宁可击碎自家的玻璃也不愿意屈服,然而终究因为艾登是自己的债主,他带着孩子去找艾登道歉,这也是他拒绝尼哈儿捐款的原因。实际上,连艾登也未必明白的是,穷人有时会把富人的慨赠当做对尊严的践踏。
尽管锡兰本人不承认,但电影结尾传递的感觉是非常绝望的。艾登无法驯服野性的白马,只能击中一只脆弱的野兔,他最后想明白,即使离开小镇去伊斯坦布尔,也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的困境,他回到家中,并告诉自己,对妻子有深深的爱,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才能恢复相对的平静。于是,生命的孤寂感直到影片结束还浮沉于影像中,令人无法自拔。
尽管此次的自然展现少于他过去的作品,但开场冒着热气的枯草丛、结尾打字声中无垠的雪野,以及狂野难驯的白马,独只的狗与鸟,造型奇异的山石坟场,都有着油画般的诗意与苍茫感。
更多的空间被锡兰留在了室内:艾登在书房写作,背后的沙发上躺着帮其看专栏的姐姐;住客在旅店的大堂吃饭喝茶,艾登趁机上前闲聊;妻子独居已久,两人隔着一张镜子,在屋内争吵……可以说,在声画空间的表现上,锡兰独特的审美情趣无须多言,他缺乏的只是缜密的剧本,《冬眠》依旧存在剧本薄弱的问题,长段的对话始终伤害着电影的观赏性,这也是他久未封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