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匮乏意味着想象力的薄弱,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借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引领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发挥、去想象,去创造。
关键词:想象力;原因;方法
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匮乏意味着想象力的薄弱,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语文课文大多数是久经时间考验,沙里淘金而来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文字本身经过作者的多次锻造、反复推敲不说,其中的意象、意境也是优美生动的;但是教学上费尽心力的培养却有意无意剥夺学生的想象力,为何如此这般,是什么将我们的教育引向什么泥淖中呢?
一、由语言表达练习谈起
在月考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语言通畅,富有诗意(4分)。它设置了特定的情境供学生自由发挥,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二来也可以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考前正好学习诗词鉴赏。除了要强化审题,还要注意几个要素:竹、喧、归浣女,忌用翻译代替描写,回归课本的同时体现修辞能力外,核心还是考察想象能力,要能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参考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
考试过后,我做了个抽样调查,我抽取的样本为59份答卷。抽样调查结果如下:6分题59份答卷总得分为94.4分,平均得分为:1.64分;作答的问卷中,出现了13道“月”,即用“月”来表达“归浣女”的占了45%;得5分的3人;4分的6人;3分的10人;2分(18人);1分的(17人);0分的(5人)。这份抽样调查至少可以反映几个问题:
得分率低,最大的原因是想象不合理,其次是缺乏“诗意美”,还有缺乏创新意识,答案千篇一律。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都磨了十二年了,当年抗日战争也不过八年啊!为什么课本诗句想象表达这么难呢?
二、想象力匮乏原因分析
(1)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感悟的方式被剥夺。即便是新课改,自主阅读流于形式,学生自主控制力缺乏,找不到阅读的目的,或者剛刚阅读了一点,就被数学、英语等黄金课程占领了阵地。
(2)课本知识严重断层,单元知识体系混乱,或者根本不知道时间先后,直接导致了能力的缺陷。
(3)诗歌教学忽视语言感悟。有的诗句即使能背诵,学生也只是囫囵吞枣,不能准确理解字义、词义、句意,主旨义。致使默写错别字连篇,如分不清唯、惟;常、长。囿于不理解,体现在作文材料应用中,不能灵活变换角度。课本材料是干瘪的稻穗,时代热点又置若罔闻,好多人写作文不惜自残:写爸妈离婚,写三角恋,写怪兽,奥特曼,写不出真情实感,是因为没有真心体悟。
(4)视频影响,课堂教学目标不明,能力训练缺乏连贯性造成想象内容断层。忽视文本阅读,字词揣摩,音响视频浏览代替课本研读。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一呈现教学内容,本来是文本阅读课的,到头来45分钟的课堂将近一半为声色光影所充斥,文本阅读课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视觉盛宴”。
(5)阅读习惯不好,不用笔摘记,不写读后感,不摘抄优美句子,语言平乏,心里有话说不出,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没有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想象力匮乏,作文只能胡编乱造,拼凑字数。面对歌词欣赏,标识寓意说明,新闻点评,开场白,串联词,解说词、颁奖词,对联,广告词等推陈出新的考题,好多人只能看题兴叹了。
(6)学生缺乏自主的时间。受学校安排、社会偏见,文综理综优先发展等原因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学也能考90多分,有的学生甚至上课也要看做数学,做英语。
三、痛定思痛 反思领悟
虽然举步维艰,毕竟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仍需苦心孤诣,立足课堂训练,摸索提升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1)美感熏陶法,激活想象的广度。让学生带着审美进入课堂,飞扬的音乐,激情的诵读,幽默的机智,让笑声传情达意,让言辞在交锋中碰撞心灵的火花,气势恢宏的书法,简洁深幽的图画,声音、色彩充满动感的诗词,如果能倾情进入,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惬意与自豪!听名曲,赏名画,读名著。
(2)扩展阅读容量,增加想象的厚度。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因材施教。对有文言阅读爱好的学生,引导选读诸子百家作品、结合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文化栏目,拓展深度,如《古文观止》选读、《菜根谭》选读,《庄子》选读,可召开读书报告会,分享阅读体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听记能力好的学生可采用春晚主持词、奥运解说词模拟现场直播活动,展示个人风采;对喜欢书写的学生,可让其在黑板上写喜欢的词语,让好动的学生即兴连缀成段。
(3)课堂练笔训练。用笔留下想象的痕迹。这样做既达到了写规范字的目的,又提升了语言的文采。可根据单元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动手。
①课文札记法,以摘记课文精彩语段入手,达到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来积累语言。
②人物评论法,戏剧小说人物点评,如说不尽的阿Q,周朴园有情有义吗?我看《东坡突围》。
③诗歌写意练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有创意地表达”的习惯,每次诗词鉴赏课后,给他们设置几道“给定情境”的题目,鼓励他们打开思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有创意地表达——比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又比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等。
④新闻评论法。学生们已经认同了社会对能力的评价标准,知道思维是创造财富的王牌。构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对焦点访谈,对法治在线,或新闻会客厅的节目发表个人评论,既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有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来是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只要你愿意深入文本,就能从里面找到挖之不竭,掘取不尽的“无尽藏”——借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引领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发挥、去想象,去创造。
关键词:想象力;原因;方法
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匮乏意味着想象力的薄弱,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语文课文大多数是久经时间考验,沙里淘金而来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文字本身经过作者的多次锻造、反复推敲不说,其中的意象、意境也是优美生动的;但是教学上费尽心力的培养却有意无意剥夺学生的想象力,为何如此这般,是什么将我们的教育引向什么泥淖中呢?
一、由语言表达练习谈起
在月考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语言通畅,富有诗意(4分)。它设置了特定的情境供学生自由发挥,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二来也可以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考前正好学习诗词鉴赏。除了要强化审题,还要注意几个要素:竹、喧、归浣女,忌用翻译代替描写,回归课本的同时体现修辞能力外,核心还是考察想象能力,要能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参考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
考试过后,我做了个抽样调查,我抽取的样本为59份答卷。抽样调查结果如下:6分题59份答卷总得分为94.4分,平均得分为:1.64分;作答的问卷中,出现了13道“月”,即用“月”来表达“归浣女”的占了45%;得5分的3人;4分的6人;3分的10人;2分(18人);1分的(17人);0分的(5人)。这份抽样调查至少可以反映几个问题:
得分率低,最大的原因是想象不合理,其次是缺乏“诗意美”,还有缺乏创新意识,答案千篇一律。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都磨了十二年了,当年抗日战争也不过八年啊!为什么课本诗句想象表达这么难呢?
二、想象力匮乏原因分析
(1)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感悟的方式被剥夺。即便是新课改,自主阅读流于形式,学生自主控制力缺乏,找不到阅读的目的,或者剛刚阅读了一点,就被数学、英语等黄金课程占领了阵地。
(2)课本知识严重断层,单元知识体系混乱,或者根本不知道时间先后,直接导致了能力的缺陷。
(3)诗歌教学忽视语言感悟。有的诗句即使能背诵,学生也只是囫囵吞枣,不能准确理解字义、词义、句意,主旨义。致使默写错别字连篇,如分不清唯、惟;常、长。囿于不理解,体现在作文材料应用中,不能灵活变换角度。课本材料是干瘪的稻穗,时代热点又置若罔闻,好多人写作文不惜自残:写爸妈离婚,写三角恋,写怪兽,奥特曼,写不出真情实感,是因为没有真心体悟。
(4)视频影响,课堂教学目标不明,能力训练缺乏连贯性造成想象内容断层。忽视文本阅读,字词揣摩,音响视频浏览代替课本研读。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一呈现教学内容,本来是文本阅读课的,到头来45分钟的课堂将近一半为声色光影所充斥,文本阅读课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视觉盛宴”。
(5)阅读习惯不好,不用笔摘记,不写读后感,不摘抄优美句子,语言平乏,心里有话说不出,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没有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想象力匮乏,作文只能胡编乱造,拼凑字数。面对歌词欣赏,标识寓意说明,新闻点评,开场白,串联词,解说词、颁奖词,对联,广告词等推陈出新的考题,好多人只能看题兴叹了。
(6)学生缺乏自主的时间。受学校安排、社会偏见,文综理综优先发展等原因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学也能考90多分,有的学生甚至上课也要看做数学,做英语。
三、痛定思痛 反思领悟
虽然举步维艰,毕竟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仍需苦心孤诣,立足课堂训练,摸索提升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1)美感熏陶法,激活想象的广度。让学生带着审美进入课堂,飞扬的音乐,激情的诵读,幽默的机智,让笑声传情达意,让言辞在交锋中碰撞心灵的火花,气势恢宏的书法,简洁深幽的图画,声音、色彩充满动感的诗词,如果能倾情进入,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惬意与自豪!听名曲,赏名画,读名著。
(2)扩展阅读容量,增加想象的厚度。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因材施教。对有文言阅读爱好的学生,引导选读诸子百家作品、结合观看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文化栏目,拓展深度,如《古文观止》选读、《菜根谭》选读,《庄子》选读,可召开读书报告会,分享阅读体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听记能力好的学生可采用春晚主持词、奥运解说词模拟现场直播活动,展示个人风采;对喜欢书写的学生,可让其在黑板上写喜欢的词语,让好动的学生即兴连缀成段。
(3)课堂练笔训练。用笔留下想象的痕迹。这样做既达到了写规范字的目的,又提升了语言的文采。可根据单元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动手。
①课文札记法,以摘记课文精彩语段入手,达到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来积累语言。
②人物评论法,戏剧小说人物点评,如说不尽的阿Q,周朴园有情有义吗?我看《东坡突围》。
③诗歌写意练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有创意地表达”的习惯,每次诗词鉴赏课后,给他们设置几道“给定情境”的题目,鼓励他们打开思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有创意地表达——比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又比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等。
④新闻评论法。学生们已经认同了社会对能力的评价标准,知道思维是创造财富的王牌。构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对焦点访谈,对法治在线,或新闻会客厅的节目发表个人评论,既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有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来是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只要你愿意深入文本,就能从里面找到挖之不竭,掘取不尽的“无尽藏”——借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引领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去发挥、去想象,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