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真实而生动地展示客观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愉悦,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的功能。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生命化课堂教学更是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构建初中科学生命化的课堂呢?
一、 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面对一些深奥或枯燥的知识,如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学习。如《七大营养素的作用》的教学时,模拟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火爆相声《新五官争功》,编写蛋白质、糖类等七大营养素的功劳并请七位学生自选一个角色进行相声表演,寓教于乐,在尽情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在浓浓的兴趣牵引下,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学时,教师模拟导游,引领着水分子从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一路走来,领略了根、茎、叶中截然不同的风光,愉悦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无处不在,学会珍惜并善待每一个生命。
二、采用平等的理念,打造民主、合作的课堂
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快乐成长。而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正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生命化理念下的“平等、和諧”,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
1、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站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共同发展真诚和激情。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创新力,就必须在班级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因此,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生命化的课堂,教师应先坚持民主教学,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说这个道那个,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如在教《化肥》一节时,要想合理施肥,尽量减少土壤的污染,学生们必须先记住农作物缺乏某种肥料时出现的症状,才能对症下药,而这些内容记起来又比较容易混淆,我动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运用形象记忆法。当农作物缺氮时,往往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等症状,我们该如何记住这一特征呢?一位平时较调皮的学生突然喊出了“蛋黄”两个字,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还有个别口快的同学马上批评:“你就想着吃!”笑过、说过之后,我给予这位调皮的学困生极高的评价:他能从缺氮时叶片发黄联想到“蛋黄”,无论从色彩上,还是从谐音上无不体现出这位同学极高的聪明才智及敏锐的反应能力,老师相信他在学习上一定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多次在适当的时候提及此事来反复表扬这位由于兴趣不浓而形成的学困生,并以他为榜样鞭策其他同学,这大大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的自信,成绩也有了稳步的提升。
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
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并且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引路人与助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我提供给每个学习小组相应的蜡烛、凸透镜、有刻度的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还帮他们测出每一枚凸透镜的焦距,让他们共同讨论、动手实验,完成表格。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比如:不知道移动蜡烛还是移动光屏才能更快地找到像;许多学生只要光屏上一出现像,不管是否已经是最清晰,就急忙记录数据,填写表格,此时,教师应不停地在教室里走动,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找出一次清晰的像,填出一组数据,然后引导他们继续实验探究。最后把各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评比。让学生在平等中相互帮助,在竞争中相互切磋,在奉献中共同提高,在展示中张扬个性,在成长中学会自信、学会欣赏、学会激励,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在感悟中不断升华,从而最终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交流和展示知识的背后是思想的交换、感情的交流、理性的升华,而所有这一切,无不彰示着“生命”的存在。
三、活用教材资源,促进课堂的生成。
在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交融互动的基础上生成的知识,它给书本知识赋予了生命的意蕴,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知识。这些知识蕴含着师生双方各自的热情投入、隐性知识、思想意识等,并在参与意义的创生中获得新的知识,使知识得以生成。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让“生活走进科学的课堂,让科学走入生活.!”生命力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的。只有建构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命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时,除了课本提到的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命活性的胚;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学生还会猜想光照、土壤、有无种皮等条件,这些内容是我事先并没有考虑的部分,但又不好搪塞了之,这毕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机会,所以,我只能坦白地告诉他们,我现在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会跟你们一起在课外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这一探究,从课本的知识扩展到土壤、光照对萌发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没有种皮的种子很难萌发这些课本没有的知识,让课堂实现了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知识。
生命化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经历,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着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着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了彼此的共同成长,并且使师生双方皆生成了一个更新的自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
一、 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面对一些深奥或枯燥的知识,如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学习。如《七大营养素的作用》的教学时,模拟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火爆相声《新五官争功》,编写蛋白质、糖类等七大营养素的功劳并请七位学生自选一个角色进行相声表演,寓教于乐,在尽情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在浓浓的兴趣牵引下,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学时,教师模拟导游,引领着水分子从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一路走来,领略了根、茎、叶中截然不同的风光,愉悦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无处不在,学会珍惜并善待每一个生命。
二、采用平等的理念,打造民主、合作的课堂
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快乐成长。而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正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生命化理念下的“平等、和諧”,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
1、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站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共同发展真诚和激情。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创新力,就必须在班级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因此,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生命化的课堂,教师应先坚持民主教学,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说这个道那个,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如在教《化肥》一节时,要想合理施肥,尽量减少土壤的污染,学生们必须先记住农作物缺乏某种肥料时出现的症状,才能对症下药,而这些内容记起来又比较容易混淆,我动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运用形象记忆法。当农作物缺氮时,往往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等症状,我们该如何记住这一特征呢?一位平时较调皮的学生突然喊出了“蛋黄”两个字,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还有个别口快的同学马上批评:“你就想着吃!”笑过、说过之后,我给予这位调皮的学困生极高的评价:他能从缺氮时叶片发黄联想到“蛋黄”,无论从色彩上,还是从谐音上无不体现出这位同学极高的聪明才智及敏锐的反应能力,老师相信他在学习上一定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多次在适当的时候提及此事来反复表扬这位由于兴趣不浓而形成的学困生,并以他为榜样鞭策其他同学,这大大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的自信,成绩也有了稳步的提升。
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
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并且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学习任务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引路人与助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我提供给每个学习小组相应的蜡烛、凸透镜、有刻度的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还帮他们测出每一枚凸透镜的焦距,让他们共同讨论、动手实验,完成表格。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比如:不知道移动蜡烛还是移动光屏才能更快地找到像;许多学生只要光屏上一出现像,不管是否已经是最清晰,就急忙记录数据,填写表格,此时,教师应不停地在教室里走动,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找出一次清晰的像,填出一组数据,然后引导他们继续实验探究。最后把各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评比。让学生在平等中相互帮助,在竞争中相互切磋,在奉献中共同提高,在展示中张扬个性,在成长中学会自信、学会欣赏、学会激励,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在感悟中不断升华,从而最终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交流和展示知识的背后是思想的交换、感情的交流、理性的升华,而所有这一切,无不彰示着“生命”的存在。
三、活用教材资源,促进课堂的生成。
在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交融互动的基础上生成的知识,它给书本知识赋予了生命的意蕴,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知识。这些知识蕴含着师生双方各自的热情投入、隐性知识、思想意识等,并在参与意义的创生中获得新的知识,使知识得以生成。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让“生活走进科学的课堂,让科学走入生活.!”生命力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的。只有建构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命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时,除了课本提到的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命活性的胚;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学生还会猜想光照、土壤、有无种皮等条件,这些内容是我事先并没有考虑的部分,但又不好搪塞了之,这毕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机会,所以,我只能坦白地告诉他们,我现在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会跟你们一起在课外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这一探究,从课本的知识扩展到土壤、光照对萌发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没有种皮的种子很难萌发这些课本没有的知识,让课堂实现了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知识。
生命化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经历,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着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着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了彼此的共同成长,并且使师生双方皆生成了一个更新的自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